我和父亲的邮政路
2019-12-14贾芳
□贾芳
1960年8月,年仅19岁的父亲从山东肥城县参军入伍,先在济南参加集训,后来到甘肃嘉峪关,成为一名镇守边关要塞的军人。1966年4月,父亲响应党中央支边的号召,随当时山东、甘肃等地的部队来到新疆。怀揣美好理想的父亲被分到了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东阜城镇。那时的东阜城镇,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百业待兴。父亲在部队是通讯兵,熟悉电报码,因此,有幸成为了石河子邮电局的一名电报员。
60年代的东阜城镇邮电局非常简陋,仅有两间土坯房、三个人——一个营业员、一个投递员、一个负责电报业务等。大家团结协作,互相配合共同干好工作,加班加点没有怨言。父亲在这里一干就是20年。这20年中,我们姐弟三人相继出生。作为长女的我从小就在父亲的熏陶下,对邮电通讯事业情有独钟。还记得我家有个老式的发报机,靠人用手将电报码按照数码规律按出,发报机发出“滴滴、滴滴滴”的声音,收报人再按照音节长短翻译成汉字。儿时的我对发报机很感兴趣,但是父亲总是用一块红绸布包着,小心地放在箱子里,不舍得让我摸一下,还说:“你还小,等你长大了,我教你发报。”
父亲非常热爱这份工作,经常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背诵电报码。这些场景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中,成为了一幅隽永的图画。父亲除了利用业余时间练习电报码,还苦练其它邮政业务。当时父亲常常作为业务尖子参加局里组织的各种比赛,拿回来的奖状贴满了整面墙,这些都成为父亲的骄傲。
1985年,父亲被抽调回市邮电局担任老街所主任。建所初期,没有场地,就租用别人的房子,当时只有30平方米的房屋既当营业室,还兼包裹房等。由于家还没有搬上来,晚上父亲就在包裹房临时搭个床睡觉,吃饭也是饥一顿饱一顿。虽然条件艰苦,但父亲仍然将老街所的营业收入由最初的五六万元,做到第二年的十六七万元。父亲做得最成功的还是储蓄业务。1986年,邮政储蓄业务刚开办,看到老街辖区商贩很多,资金流动量较大,父亲就每天利用下班时间与周围的商贩聊天、交流,很快就结交了不少好朋友,然后动员他们将不用的款额去邮政储蓄存上。通过几年的客户维护,老街所的储蓄额年年攀升,多次受到局领导的表扬。直到父亲1995年退休后,这些客户仍然将钱存到邮电局。我到邮电局工作后,父亲的这些客户慢慢变成了我的客户,我成了最大的受益者,直到现在我的揽储额都排在局里的前几名。
1991年7月,大专毕业的我义无反顾地选择到邮电局工作。最初在父亲的所里实习,因此父亲又有了师傅这一个身份。父亲很严厉,每天上班严格要求我按照业务操作规程工作。下班后,父亲就教我打算盘,写数码。有时累了,我也想偷懒,父亲发现后,会狠狠地训斥我,因此我常常是一边含着眼泪一边打算盘。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果然,在那时练就的扎实基本功帮助我很快熟练掌握了邮政的基本业务。
实习结束后我被分配到距离市区150公里的西古城支局任营业员,临行前父亲对我说:“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热爱它,干好它!”父亲这句朴实的话深深地打动了我,感染了我,也增强了我干好工作的信心。1994年,凭着精湛的点钞技术,我调回市局储汇科担任储蓄出纳,并作为业务尖子多次参加技术大比武大赛,获得多个奖励。
除了干好本职工作外,我还参加各种学习班及技能提高班,很快拿上了本科毕业证及微机上岗证书等。1996年9月,由于我的出色表现,被石河子邮电局劳资科聘为管理干部,先后从事社会统筹、薪酬管理、绩效考核、干部任免及档案管理等工作。2008年3月我又调到市场部,从事市场经营管理及大客户维护等工作。2014年7月我担任石河子邮政局营业分局局长。2017年9月我调到石河子邮政公司综合办公室工作。
每换一个新的工作环境,我都抱着“要不环境淘汰我、要不我适应征服环境”的心态扎实学好业务,遇上疑难问题,一边翻阅书籍,一边虚心向老师傅请教,并随手记在笔记本上,整理汇总找出方法解决问题、完善工作。工作中,我经历了各种艰苦条件的磨练,是邮电企业的优秀文化培养了我勤劳、朴实、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良好品质。我在工作中踏踏实实,任劳任怨,为人正直坦诚,待人诚恳谦虚,不管干什么从不讨价还价,更不怨天尤人,总是干一行,爱一行,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如今父亲已经离开我们7年了,而我在邮政企业也工作了27年,我的邮政情结也越来越深。在邮政这条道路上,我会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沿着邮政这条路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