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同与愿望建构:中国梦在网络小说中的传播现象探析

2019-12-13梁荣骁

新媒体研究 2019年18期
关键词:网络小说中国梦

梁荣骁

摘  要  中国梦从2012年提出至今,几乎扩散到了中国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文章通过质性的研究方法,对涉及中国梦的代表性网络小说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近年来网络小说呈现出一种“中国梦”游戏化叙事的传播现象,与网络小说的主要受众——青年一代对游戏化叙事的认同密切相关,其内在逻辑是青年群体受“中国梦”得以实现的象征性现实影响,产生的一种愿望建构。

关键词  中国梦;网络小说;网络亚文化;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18-0004-03

1  中国梦的叙事层面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3年6月7日,习近平在加州与奥巴马会面时进一步指出,“中国梦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它也是合作、发展、和合、共赢的梦。这与美国梦和各国人民的美好的梦想是相通的。”用“中国梦”来概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因为中国梦是一种形象的表述,是一种为群众易于接受的表述[1]。

与此同时,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社会主流文化符号,由于不同个体的认知偏差,中国梦在不同的维度和场域中的叙事常常会生成不同的意义。马文霞认为“中国梦”的话语存宏大叙事与个体叙事两个维度,宏大叙事偏向西方精英阶层,个体叙事偏向国内普罗大众[2]。赵光怀等认为中国梦具有平民化叙事特征,其中既有社会个体对中国梦观念的认同与意义分享,亦有将中国梦作为符号具象化为个体理想梦的问题[3]。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说,通过平民化叙事模式与个体梦建构在国内进行中国梦传播,是得到学界认可的。在具体传播实践上,孟建等通过对新浪微博的涉及中国梦的原创博文研究发现,中国梦在官方媒体表述中多次强调“民族复兴”与“个人梦”的关联,同时高转发博文多涉及房价、弱势群体等平民化叙事层面[4]。

2  作为平民化叙事的网络小说

在中国梦作为社会主流文化传播的同时,无数亚文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应运而生,它们有着不同于主流文化的独特风格,根据经典伯明翰学派的研究,亚文化带有“仪式抵抗”的风格,并将亚文化视为阶级批判的一部分[5]。但是,中国的亚文化更多的则体现出一种后亚文化研究提出的“身份认同”,并没有明显的核心政治理念,以青年群体为首的互联网使用者,更多的将亚文化视为在父辈代际冲突下,寻找到的一片能实现身份认同的“避风港”。这片避风港随着一代青年的成长,正日益成为主流文化下最大的一片精神田野,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重要阵地,而网络小说就是其中之一。

在中国梦传播的具体实践上,平民化叙事模式是一种相较以国家民族等宽泛概念为核心的宏大叙事模式而言,更符合社会的真实情境的,以日常生活元素为主要素材的叙事方式。以单一普通中国人为主角,随着叙事的发展完成个体提升乃至个体梦的实现为主线的网络小说,更容易引起普罗大众的共鸣。因此,青年群体完全可以在网络小说的媒介使用中,找到亚文化和主流文化之间的“最大公约数”[6]。与此同时,网络小说作为有别于精英文学的亚文化圈中的一员,随着互联网兴起与青年一代的成长而快速发展,让我们不能忽视在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时,这个围绕网络小说而聚集起来的青年亚文化群体的重要地位。

3  青年群体的游戏化认同

当下,网络小说和传统小说在叙事方式上仍有较大的差异。传统小说一般是根据真实社会现实进行艺术加工后写作,但网络小说在当下却呈现出一种游戏化逻辑结构的趋势。黄发有将网络文学的游戏化趋势归纳为普遍强调娱乐与游戏功能,和网络文学与网络游戏之间的相互影响与相互渗透两个方面,认为游戏化是“消费寂寞”[7]。这是一种从媒介自身形态为视角的审视,但从互联网时代的更大时代背景的媒介生态来审视游戏化的趋势,游戏化其实体现的是青年一代人在动漫、游戏等网络文化下形成的一种游戏化审美。如王义明等用“云养青年”来定义在互联网技术和网络文化覆盖的社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青年群体一样[8]。

从整个社会环境变迁而言,以1994年内地出现第一本专业的游戏杂志《电子游戏软件》为标志,“80后”“90后”等一批青年群体开始在成长的过程中,从各类电子游戏建构的虚拟空间汲取养分。这直接影响了几代青年群体的思维与认知。因此,以“80后”为主体的网络小说作者倾向于借由现实中不存在的二次元幻想元素,如“系统”“智脑”“外星科技”等虚幻存在,将现实生活发展的逻辑游戏化。印上互联时代烙印的“80后”“90后”等青年群体,对这种游戏化的叙事逻辑具有天然的认同感。他们对游戏化的叙事具有老一辈读者群体所感受不到的代入感或沉浸感。

这种叙事模式在中国梦文化出现后迅速与之结合,在已有的科幻、武侠、都市、游戏等网络小说类型基础上,衍生出以“学霸”“复兴”等为关键词的游戏化小说流派。在游戏化的叙事中,小说中拥有“系统”的主人公不仅可以从宏观的视角觉知自身各个学科能力的量化数据,更可以对某个学科进行“升级”。同时,与一般小说的反派人物不同,中国梦与游戏化结合的小说中,主人公最大的困難往往是一个个的标明可获“经验值”的难题,整个小说叙事跟随着主人公“发现难题—破解难题—收获经验—级别提升”的循环而进行。如较有代表性的网文作品:《学霸的黑科技系统》《我只想当一个安静的学霸》《大医凌然》《医师》等。

在起点人气榜单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为《学霸的黑科技系统》,其长时间占据科幻类作品各个子排行榜的前列。如原创风云榜第二,24小时热销榜第一,推荐票榜第二①。这种游戏化结合中国梦的叙事模式得以突破以往玄幻、穿越为主的叙事模式,并在网络文学平台上呈现出扩散的迹象,是青年群体对游戏化认同的一种外在表现。

4  “象征现实”与“愿望建构”

在李普曼《公众舆论》中,拟态环境理论认为由大众媒介对现实符号选择加工后所建构的拟态环境,对人们的行为产生着巨大影响。李普曼认为,拟态环境是影响人们行为的三种现实之一的象征性现实,是客观现实与主观现实的中介[9]。作为文学作品的网络小说,是由一个个平面符号所构成一次元世界,是一种独立于客观世界之外的幻想空间[10]。在中国梦的文化场域下,网络小说中以游戏元素“系统”为支点所建构的,糅合了国家复兴与日常生活的幻想空间,正在越来越向客观现实靠近。

网络小说的游戏化叙事过程是中国梦在个体层次的理想化建构,借由现实符号“菲尔兹奖”“诺贝尔奖”“学术论文”,建构了一种能得到青年一代认同的象征性现实。多数小说作品的最主要“爽点”相对一致,以小说主人公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的科研创新能力,收获国内及世界赞誉为主。这样的“爽点”背后隐藏着青年一代对当下成功符号的认可与渴望。正如晨星LL笔下的主角陆舟,作为普通中国大学生的他,论文发表到《科学》《自然》等顶级期刊,在普林斯顿读博期间更是破解了数学千禧难题黎曼猜想,因此获得了世界最顶级的数学荣誉“菲尔兹奖”,由于二次元幻想元素的“系统”的帮助,陆舟的学习过程犹如游戏般“升级打怪”过程,所以他能轻松的实现跨学科的研究,并因其在化学上无与伦比的科研成就收获诺贝尔奖。这种模糊了真实与虚拟的叙事,与青年群体心意相符,令其沉浸其中。

根据诺曼·N.霍兰德关于“检查者”的论述,娱乐性的文艺作品相较“杰作”使读者更多的融入作品并进行个性色彩的幻想[11]。因此,以小说为媒介的游戏化中国梦叙事更易引起人们内心原始的幻想,幻想现实生活中渴望而无法实现的欲望之事与物。在中国梦的文化场域下,经由网络小说建构的象征性现实,一种真实的愿望在自我价值乃至整个国家复兴得逞后,会潜移默化的改变读者的主观现实建构。换言之,网络小说媒介下的中国梦游戏化传播,有达到行为层次效果的可能。

作品的讨论区是读者抒发情感的虚拟平台,如起点中文网的作品讨论区、追书神器中的讨论区,百度贴吧等。由于此类平台多具有匿名性的特点,读者在平台上进行意见表达时,更容易表现真实的性格[12]。有调查研究显示,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在匿名情景下,更愿意也更大胆的表态自己真实的想

法[13]。因此通过作品讨论区的读者互动行为来探讨读者的想法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在《学霸的黑科技系统》进行到主角陆舟成为研究生导师时,其小说讨论区内有读者发起了“想报陆教授研究生的同学麻烦到这儿报下名”的投票,投票选项按陆舟在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学科能力划分,分别是数学、化学、物理等,一定程度上表达了读者在科研学术上的一种进取精神。在剧情进行到陆舟和研究团队终于实现可控核聚变时,讨论区开始关心真实世界的国家“人造太阳”项目,并表达出对国家早日实现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希望,如月下射雕2018年11月18日发表了“现实中要是真成功,老百姓应该也能享受到福利,下个月电费少交一半应该是稳了……”。

除此之外,作品讨论区内不时会有读者发出一些属于有调侃又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评论,例如读者当尽欢2018年12月3日发表的“刚刚点开这本书,我突然想学习了,嗯,明天去图书馆”,别子固2018年11月27日发表的“感觉大学里的日常才是学霸文和一般都市文的区别所在啊”,皮皮不语2018年11月25日分别发表的“中国梦完成了,后面就是冲出太阳系走向宇宙的节奏了”,道生123发表的“吾生也有涯,而学也无涯”,十三少爷的剑发表的“真的很希望有像陆舟这样的人帮助国家走向强大,造福国家百姓,这样的人比什么明星都更值得崇拜”等评论。这样的评论在以剧情发展为主要讨论内容的传统类型小说讨论区中很难出现。

5  结束语

网络亚文化之一的网络小说,作为互联网开放包容文化的代表性产物,虽然打破了传统精英文学的表达渠道,但也导致了网络小说的作品质量参差不齐,低俗下流、口水话多、情节冗长、不符合常理一直是贴在网络小说上的一道道负面标签,使之备受争议。

但是,当网络小说和以中国梦为代表的社会主流价值观结合后,网络小说平台却是涌现出一批以实现国家梦和个体梦为叙事主线的游戏化网络小说。这批小说出现在中国梦的平民化叙事层面,结合了游戏化的叙事发展逻辑,获得了青年群体的认同。同时,网络小说作为传播媒介之一,借助中国梦相关的现实符号为读者建构了一个模糊了真实与幻想的象征性现实,并直接作用于读者的主观现实。综合作品的特定情节与讨论区的读者评论,以中国梦为叙事主线的网络小说对主观现实的作用,更多的体现在经由“中国梦”得以实现的象征性现实,所引起的真实愿望建构。

注释

①数据引自起点中文网科幻类人气榜单,最后更新2018年12月9日,http://www.qidian.com/rank?chn=9。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018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马文霞.“中国梦”的国际話语体系构建与对外传播[J].江西社会科学,2015(5).

[3]赵光怀,周忠元.平民化叙事与“中国梦”的大众传播[J].当代传播,2014(1):18-19.

[4]孟建,孙翔飞.“中国梦”的话语阐释与民间想象——基于新浪微博16万余条原创博文的数据分析[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3(11):27-43.

[5]杨小柳,周源颖.“亚文化资本”:新媒体时代青年亚文化的一种解释[J].中国青年研究,2018(9).

[6]陈一.和青少年一起穿越“次元墙”[N].中国青年报,2017-06-26.

[7]黄发有.消费寂寞——网络文学的游戏化趋向[J].南方文坛,2011(6):19-25.

[8]王义明,阿九.“云养青年”——互联网新生代群体解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8(10).

[9]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10]刘小源.二次元文化与网络文学[J].东岳论丛,2017(9):104-116.

[11]康桥.网络文学中的愿望—情感共同体——读者接受反应研究之一[J].南方文坛,2013(4):49-54.

[12]Kang, R., Brown, S., &Kiesler, S. Why do people seek anonymity on the internet?:informing policy and design. Sigchi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 ACM,2013:2657-2666.

[13]陈曦.互联网匿名空间:涌现秩序与治理逻辑[J].重庆社会科学,2018(8).

猜你喜欢

网络小说中国梦
当网络小说逆袭之后……
50 SHADES OF ONLINE LIT
网络小说改编乱象:您有钱买,我却没小说卖了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
网络小说纸本化是未来出版趋势
聊天室:我和网络小说有个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