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视域下地方报社传播策略探析

2019-12-13乔婕

出版广角 2019年22期
关键词:丝路日报陕西

【摘要】丝绸之路是历史留给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一带一路”倡议是对丝路精神的有力传承,使和平发展理念焕发出新的生机。新闻媒体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信息联通和情感维系上发挥着攻坚作用,地方报社则是“一带一路”国内沿线各省市的重要“传播使者”。陕西日报作为国家一类地方新闻机构,充分发挥其在“一带一路”形象建构、文化推广、经济联通等方面的优势,在展现丝路新形象、传播丝路新理念、探索丝路新发展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关  键  词】“一带一路”;地方报社;传播策略;陕西日报;“丝路行”

【作者单位】乔婕,青海师范大学新闻学院。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22.014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从“有世界影响的地区大国”转变为“综合性的世界大国”的积极探索。2015年,国家三部委发布《推动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标志着“一带一路”从概念阐释进入实践运行。截至目前,我国已经陆续与周边国家构建了六大经济走廊带,并与30多个国际组织及国家签署了 “一带一路”合作发展协议。

“陕西媒体丝路行”(以下简称“丝路行”)系列采访活动是陕西省文化厅和广电局根据国务院新聞办公室指示,为集中展现陕西地区建设丝路经济带最新成果,全面反映中外各界对共建“一带一路”的热切期盼和所做努力而策划的媒体活动。参与此活动的媒体记者对“一带一路”沿途的“五通”新进展及打造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的新成果进行了采访、记录和报道。

一、陕西日报“丝路行”的传播特征

陕西日报“丝路行”以陕西日报为领头羊,带动三秦都市报、陕西农村报、西部法制报、当代女报、陕西传媒网、三秦网、西部法制传媒网、陕西农村网、当代网、丝路网、掌中陕西APP、新丝路APP、秦闻APP共同参与,包含丝路故事、融媒体汇、主题采访三大宣传板块,其报道规模、影响范围和内容质量都比以往单一式的消息或通讯报道更加规模化、专业化,也更符合“一带一路”倡议涵盖领域广、实施周期长、工程规模大的发展现状。

1.丝路故事:领域广泛,细节生动

丝路故事板块辐射经济、文化、交通、商业、医疗、货运、旅游等各大领域,如《陕西加快建设丝绸之路金融中心》《陕汽重卡为丝路货运提供澎湃动力》《聚秦商睿智 扬丝路文化》等。这些丝路故事涉及题材广泛,由下至上、由近及远,全方位展现了陕西作为丝绸之路起点,对 “一带一路”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全力参与。在丝路故事的描述上,“丝路行”体现了生动具体、说服力强的传播特色。比如《接诊“一带一路”沿线国一点二万患者的背后》这篇报道就写道:西安中医脑病医院脑病七科(国际部)副主任李建军一直珍藏着一件T恤衫,在这件T恤衫上,并排印着他和一个俄罗斯小男孩的头像,上面用中文和俄文分别写着“医生李建军我最好的朋友亚历山大”。报道以T恤衫、俄罗斯男孩和“我”的朋友为关键信息点,讲述了我国医者远赴异国为当地患者提供中医康复治疗的故事,展现了医患之间由此建立的真挚情感,让读者深受感动。

2.融媒体汇:形式多样,参与感强

融媒体汇板块表现形式多样,增加了小程序、H5、AR情景再现等融媒体传播手段,将高新技术充分应用于“一带一路”传播内容的制作与推广中,增强了受众的参与感。比如陕西日报融媒体出品的H5报道仅用18张集视频、动图、文字于一体的页面,就详细介绍了天水作为“易学之都”的风貌概况及其连通关中—天水经济带的地理位置,指出了陕甘两省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上的关键信息与核心环节。此外,“丝路行”多样态的媒介表现形式、简洁明了的报道语言,更容易吸引受众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宣传推广中来。

3.主题采访:题材丰富,贴近民生

主题采访板块题材全面、涉及人物多样,既有将人生理想栽种在伊犁河谷的葡萄园主赵小东,也有不忘初心、砥砺向南疆前进的陕汽重卡团队,还有放弃白领理想,毅然回乡钻研的西北大学考古专家叶教授,这些人、这些集体在平凡的基层工作中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和稳步推进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此类传播内容立足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用有血有肉的故事展现不平凡的举动,获得了受众的关注和支持,也使陕西日报在“一带一路”宣传矩阵中的传播影响力得到保障与提升。

二、陕西日报关于“一带一路”的报道策略

新闻是对社会事实的真实反映,也是对历史事件的生动记录。因此,在当前新媒体矩阵迅速壮大的背景下,媒体需竭力在重大国家事件、重要时间节点上加强策划宣传、讲好中国故事[1]。陕西日报在“一带一路”报道上勇于突破、专心挖掘,探索出了一套符合自身传播特色的报道策略。

1.创新报道形式,形成强大冲击力

为了增强报道气势,在版面空间紧张、新闻素材多样、要闻更新频繁的情况下,陕西日报创新采用1+X模式,即在开头运用整版刊发一篇简约精彩的信息综述,在其他版面继续用整版篇幅对此话题展开详细阐述,从而使报道细节饱满、骨架完整、由点及面。1+X模式的内容形式各有侧重且互相呼应,深度讲解五年来陕西借势“一带一路”讲好陕西故事,尽力建造“上天入海”的纵横交通体系,探索区域合作新模式,挖掘跨境自由贸易新规则,有效提升社会承载力,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示陕西大地的新气象、新面貌。

此外,在新闻写作方面,陕西日报力求推陈出新,利用细节描写增强报道立体感,详尽清晰的新闻语言进一步加强了报道的冲击力。同时,陕西日报等系列媒体还确立了“大版面、大标题、大图文”的编辑思路,使版面尽显张力,彰显了“一带一路”沿线地方报社在重大事件、重要议程、重要节点上第一时间主动、高质发声的良好媒体形象。

2.主动策划主题,积极引导认知

陕西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源地和核心地带,受到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五年来,陕西省积极加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工程,稳步推进跨境电商、交通货运、产能合作、文化教育、金融体系升级等工作,全力开创陕西地区改革开放新格局,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陕西日报把《“一带一路”五周年》系列报道作为讲好陕西故事的重要内容,积极利用好这次难得的对外传播机遇对陕西形象进行全新建构。报社提前两个月开始准备,精心策划报道主题、采访提纲、传播形式,抢占舆论阵地。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五周年之际,陕西日报带领陕西地区主流媒体报道群组,率先在全国媒体中推出《陕西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建设“五大中心”》系列深度报道和专题报道,对讲好“一带一路”上的陕西故事提供了强劲推动力。

3.网媒协力发声,共建良好形象

加强媒体融合是提升地方报社传播力、影响力、说服力的重要路径,也是优化“一带一路”倡议对外传播工作的重要环节。

首先,陕西日报联通陕西传媒网、陕西文明网、丝路网等其他新媒体平台,打造掌中陕西APP和新丝路APP,整体覆盖300万用户。自上线起,陕西日报的新媒体平台——陕西传媒网日均浏览量将近220万,境外访问率达1.5%,受众遍及全球193个国家和地区。陕西网媒矩阵已初步形成全天候、多平台、同步输送新闻的传播体系,发布“一带一路”相关的文字内容、图文消息、微博文章、H5页面、小程序新闻等原创稿件1万篇以上,总浏览量达3000万次。

其次,陕西日报传媒集团的报道团队积极向陕西传媒网供稿,许多优秀稿件经网媒编发后,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得到大量转载和好评[2]。网媒矩阵打造的掌中陕西APP精心制作了相關专栏,从“美景”“美食”“名企”等多方面、多维度讲好陕西故事。

最后,陕西传媒网协同其他当地媒体在新浪微博、微信公众号上设置了“一带一路”热门话题和讨论专栏,积极利用两微一端一视频推送“一带一路”最新消息,充分利用新媒体的集散互动优势进行有效的民意整合和舆情引导。

三、“一带一路”视域下地方报社的传播策略

近年来,中外各界在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使中外各界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程度达成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共识,需对地方报社对“一带一路”的报道方式和传播经验加以总结概括,为下一阶段各级媒体持续推进“一带一路”对外传播提供重要借鉴。

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传播话语体系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密切关注和普遍认可。地方报社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传播话语体系构建上进一步深耕细作,在以下两方面做出努力。

首先,增强传播话语的释义性与表现力。地方报社要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传播话语体系的构建与传播中,运用生动具体的表述增强传播话语的解释性与说服力,尽量少使用模糊概念。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建构中,地方报社要力争把地方本土元素与国家“一带一路”整体传播规律相融合,达成上下一体、中外共鸣,形成精准科学且饱含中国特色的传播话语。

其次,跨地区合作,联合打造高端智库平台。为进一步提高世界各国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的理解度与接受性,包括泉州、西安、乌鲁木齐等重要节点城市在内的各重要省市都有义务和责任开展跨省合作,针对自身发展进度和经济、文化、地域等独特优势进行资源互补,加大“一带一路”智库研究力度。同时,还要加强与世界强国高端智库的深度互动与信息共享,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发挥地方优势,运用中国智慧讲好中国故事。

2.创新“一带一路”传播方式

在内容为王的基础上,要想进一步增强传播内容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合理的表现形式、应景的传播渠道至关重要。解析好“中国方案”,讲好“一带一路”故事,更加需要创新“一带一路”传播方式,要让“一带一路”给国内外受众留下持久良好的传播形象,其传播技巧和表现方式就必须符合现实需要和时代诉求。

首先,传播内容要深刻展现中国元素,也要寻求与各国传播内容的共存点。哈萨克斯坦的“光明之路”、蒙古国的“草原丝绸之路”等各国发展计划都包含了推动经济互动、文化交流、民心互通和企业发展等核心内容,与“一带一路”的建设初衷和发展背景相近。通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中国方案”的强调与推广,“一带一路”可以更好地获得世界各国认可与肯定,而它作为世界性的发展规划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也会进一步彰显。

其次,“一带一路”表达方式既要显其“大”,也要见其“小”;既要有高度,也要有温度 [3]。比如在巴基斯坦承建高铁的中国设计师、在印尼山区饱受缺电之苦的中学生、在第三方市场携力开展项目的中美合伙人、在葡萄牙学习足球的中国少年、在嵩山少林寺学习中国功夫的黑人小伙……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均受益于“一带一路”建设,并得到逐步改善。

再次,生动的人物通讯与深度报道能通俗易懂而全面详细地诠释“一带一路”倡议和平开放、合作共赢的内容属性和共商、共建、共享的建设原则,也使命运共同体、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的理念进一步深入人们的精神生活中。

3.借助时代化具象化传播载体

“一带一路”涉及领域广博、内容广泛、项目众多。对广大普通受众而言,“一带一路”倡议的阐释与推广需要形象化表达方式,其发展成果展现也要极具现场感。因此,地方报社“一带一路”话语体系的构建可以借助影视、图书、艺术品、舞台剧等多种传播载体。优秀的影视作品可让人突破地域、语言、民族、教育的局限,切实感受“一带一路”的发展成果与时代价值。例如,纪录片是对时空的精华浓缩,突破了时空枷锁的束缚,其转译成本低、理解难度小、内容含量大、受众欢迎度高,不失为一种切实有效的传播载体。借助纪录片,丝绸之路的昨日、今日和明日都能得到有层次、有条理的生动再现。这些优秀的影视作品也可以生动记录“一带一路”沿线人民的生活改善、工作进步和命运变化,让世界各国观众深刻了解“中国方案”给世界带来的改变和为全球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

四、结语

作为新时代下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倡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已经成为促进全球各国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有效“中国方案”。这几年,“一带一路”的发展进度和成绩值得肯定,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传播内容体系的同步构建与完善也逐步提上日程[4]。地方报社应当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更具说服力、更加接地气、更能通人心的报道策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参考文献|

[1]关德洪.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陕西对外传播研究——以《丝绸之路万里行》栏目为例[J].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9).

[2]陈君均. “一带一路”视阈下媒体话语的隐喻性研究——以陕西、福建两省媒体报道为例[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

[3] 史安斌,盛阳.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对外传播的创新路径[J]. 新闻与写作,2017(8).

[4] 方格格. “一带一路”倡议国内外传播效果对比——基于语料库的媒介话语分析[J]. 传媒,2018(1).

猜你喜欢

丝路日报陕西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丝路梦
丝路
梦丝路
丝路谣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对《朝鲜日报》涉藏报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