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安徽省金融扶贫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9-12-13朱丽君王光宇张扬
朱丽君 王光宇 张扬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下安徽省农村金融扶贫工作成效显著,但也依然面临着诸多阻碍。通过梳理与剖析安徽省农村金融扶贫发展的影响因素,从经济发展程度、金融市场活跃程度、金融生态环境与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等方面来对安徽金融扶贫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究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促进安徽金融扶贫事业的高效率健康发展建言献策。
关键词 金融;扶贫;影响因素;财政支农
中图分类号 S-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9)22-0232-03
Abstract Under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 rural financial poverty alleviation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in Anhui, but it still faces many obstacles. By combing and analyzing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rural financial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Anhui, delving into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financial poverty alleviation from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financial market activity,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availability of financial services and development in Anhui and putting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so as to promote the business of Anhui financial poverty alleviation efficient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valuable advice.
Key words Financial;Poverty allevi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Financial support agriculture
黨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摆脱贫困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前提和重要保证,而金融扶贫作为农村贫困地区的重要扶贫手段[1],秉其可持续“造血”的天然禀赋,灵活贯穿、交织于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智力扶贫及易地扶贫搬迁等扶贫模式中,可以提升农村贫困人口内源式反贫困能力,促进农村贫困地区的经济增长,助力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
安徽省是扶贫任务较重的省份,经过近几年反贫困的实践探索,金融扶贫工作成效显著。 2017年全省涉农贷款36 556.87亿元,较2012年提高46.16%;2017年农村每万人金融网点数约为1.17家,较2012年提高24.47%;截至2019年5月份,全省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向86.24万户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贷款326亿元;贫困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由2012年的679.1万降至 2017年的120.2万,贫困发生率由2012年的12.6%降至2017年的2.2%。但安徽省现阶段金融扶贫任务仍然任重而道远,面临着诸多阻碍与艰难,笔者剖析了安徽省农村金融扶贫发展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促进安徽金融扶贫事业的高效率健康发展建言献策。
1 安徽金融扶贫发展的影响因素
金融扶贫的综合效率是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共同作用的结果,影响金融扶贫效率的因素复杂且繁多。综合考虑影响因素指标的科学性与数据的可得性,该研究借鉴已有的研究文献基础,从经济发展程度、金融市场活跃程度、金融生态环境与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等方面来选取相应指标来对安徽金融扶贫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究。
1.1 经济发展程度(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一国(地区)全部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重要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RGDP)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也称之为人均GDP,常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2]。该研究用人均GDP(常住人口)来衡量一个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对金融扶贫可获得性和获得成本的影响。当一个地区经济基础雄厚,地区经济整体状况良好,人均GDP较高,金融货币市场相对活跃,贫困群体也能从经济增长的“涓滴效应”中受益,金融扶贫的可获得性较高,获得成本相对合理;反之,经济基础薄弱,金融扶贫的可获得性较低,获得成本相对较高。
由图1得出,2012—2017年安徽省涉农贷款增长曲线和同期人均GDP曲线几乎完美吻合,呈正相关影响。在人均GDP稳定增长的同时,涉农贷款也稳步攀升,两条曲线的斜率近于一致。这充分说明,安徽省人均GDP稳步增长,整体经济发展良好,金融市场活跃,给金融扶贫事业带来了机会与生机,涉农贷款得以稳定发展。
1.2 金融市场活跃程度(金融机构存贷比)
存贷比,其实更适宜称为“贷存比”,是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率,可反映出地方金融发展的质量与平衡程度。存贷比过高,说明当前经济政策处于紧缩状态[3-4],当前市场过热,通货膨胀可能出现,政府会吸收市场过剩的资金,从而降低地方招商投资的积极性,此时农村金融相应缩减发展空间,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相反,如果存贷比过低,说明经济政策处于宽松状态[3-4],反映了当前市场过冷,居民的购买欲望不高,市场产品等供给不足,生产力水平低下;政府会释放银行资金,加强市场的货币流通,农村金融才会活跃起来,助力脱贫减贫,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存贷比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金融扶贫的发展空间。
由图2可以清晰地看到,安徽省农村金融涉农贷款量紧随安徽省金融机构存贷比增幅变化而变化;涉农贷款曲线轨迹与涉存贷比曲线轨迹方向基本一致,呈现稳中有力抬升,金融市场的活跃为农村金融扶贫提供了发展空间。当存贷比曲线斜率缓抬时,涉农贷款曲线反应灵敏,亦呈明显抬升趋势;例如2012—2013年、2016—2017年,涉农贷款曲线随存贷比曲线提升而明显抬升,说明期间存贷比升高,货币市场畅通有余,农村金融市场活跃,涉农贷款大幅增加,贫困地区金融扶贫可获得性增加,支持力度得到加强。
1.3 金融生态环境(财政支农支出)
贫困地区金融市场风险因素较多,由于“利益驱动-内生动力”的驱动,金融扶贫还需各方联动支持,特别是政府对金融生态环境方面的投资与建设,即财政支农支出,例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专项扶贫支出、光伏发电财政补贴、扶贫小额信贷政府贴息、易地扶贫搬迁财政贴息、各类教育贷款贴息等。农业财政支出能够缓解金融机构对贫困地区的金融业务排斥,并为金融扶贫提供有效载体和着力点,激发与引导农村金融机构向贫困地区投入金融资本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因此该研究用人均财政支农金额来考察一个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对金融扶贫效果的影响。
由图3可以看出,2012—2017年度安徽省涉农贷款增长曲线和同期财政支农支出曲线斜率几乎一致,皆呈稳定攀升的趋势,有力地证明了两者呈正相关影响。财政支农稳定规模支出,金融扶贫赖以生存的金融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变得友好、协调,金融扶贫才能得以健康发展。2013年涉农贷款曲线斜率稍大于财政支农支出曲线斜率,涉农贷款增长速度大于财政支农支出增长速度,这正是说明了在农业财政支持的长期浸润下,金融扶贫有了蓬勃发展的基础。
1.4 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
贫困地区金融扶贫服务必须依托于基层金融机构载体,基层金融组织需具有一定数量和辐射广度,要廣泛铺设开来,并开发创新能满足不同融资需求的金融服务产品品种,以增加金融扶贫服务的可获得性,降低金融扶贫服务的获得成本。可以用“每万人金融机构网点数量”和金融扶贫产品来衡量金融扶贫服务的可获得性。
近几年安徽省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发展稳定。目前全省的金融机构约7 000家,涉农金融机构占比达到45%,安徽省新增设的金融机构也多在偏远贫困地区,村镇银行网点铺设合理有序,不断新增,并兼顾辐射,辐射范围较广,为有融资需求的贫困户提供了方便快捷,有效地增强了金融扶贫的可获得性,降低贫困户融资的获得成本。每万人金融机构网点数量不多,但在逐年增加,发展空间还很大。
另外,农村金融扶贫产品屡屡创新,在扶贫实践中因地制宜,依据当地经济发展特色与金融需求特点,推出多种多样的扶贫金融产品,想方设法满足贫困户各种金融需求,切实提高了金融扶贫的可获得性。例如,实施“精准扶贫小额信贷工程”,推广“四带一自”[各类园区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带动、能人大户(家庭农场)带动与贫困群众自我调整种养结构发展产业]和“三有”(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金融扶贫模式,2018年全年累计投放扶贫小额信贷133亿元;引导扶贫开发地区利用企业IPO、“新三板”挂牌“绿色通道”,推动当地企业上市(挂牌);研究支持行蓄洪区适应性农业产业发展的保险工作方案,支持保险机构开发经营特色农业保险、光伏设备保险、农房保险、贫困户人身意外保险、扶贫小额信贷保证保险等保险扶贫产品,为贫困人口提供风险保障;“劝耕贷”实现了全省农业县全覆盖;“惠农贷”等创新产品也开始开展线上贷款审批和无还本续贷。如此种种,各种金融扶贫创新产品如雨后春笋,成长迅速,提高了金融扶贫产品的可获得性。
2 安徽省金融扶贫事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2.1 强化金融扶贫与财政联动
金融扶贫具有较为显著的正外部性,而要解决金融扶贫公共性与金融资本逐利性之间的矛盾,目前应依靠政府财政扶贫来引导金融扶贫,积极发挥财政扶贫的作用。争取更多的扶贫政策与资金支持,加大财政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光伏发电基础建设、易地搬迁基础建设、医疗保障、农业保险等方面的投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充分发挥财政对于金融扶贫的激励与导向作用[5-7]。同时,还应加强金融体制与财政体制相结合,贫困地区金融基础薄弱,政府部门应加大财政对风险的补偿力度,通过政府贴息、风险补偿、税收减免等倾斜途径,降低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与运营成本,让金融机构得以维持并发展,也引导和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金融扶贫领域,把社会资源调动起来,服务于贫困地区的金融扶贫需求。另外,要创新灵活地使用财政、金融扶贫政策;譬如开展“三变”改革,将财政支农支出资金变为农户股权,施以量化,对贫困农户“优先配股”,有效增加贫困人口财产性收入;还有,开展农村产权抵押担保,积极实施展扶贫信贷。综上,金融与财政必须形成联动,金融扶贫才能获得发展动力,才能弥补其资本趋利性带来的自身不足,推动金融扶贫创新,更好地服务于贫困群体金融需求。
2.2 提高贫困户综合素质,驱动贫困户内生动力
贫困人口致贫原因之一为贫困人口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接受新事物能力有限,思想较为保守循旧,几乎没有专业技能傍身,信用观念模糊,所以提高贫困人口自身综合素质迫在眉睫。
首先,要在思想上摒弃错误落伍的扶贫观念,要了解扶贫非救济,金融扶贫是帮助贫困人口“造血”再生致富的,绝非政府分发的一次性消费款项;其次,要充分利用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农业院校、科研单位或农技网络平台开展的农技培训,多渠道地提升自身农业技能,使自己有一技之长,增加就业机会,驱动自身主动要求脱贫的内生力量;第三,向贫困户宣传金融扶贫政策,普及金融信贷知识,使他们能了解并灵活、充分使用金融扶贫政策与相关资金,提高贫困人口金融意识,引导贫困人口利用有效的金融工具解决农业生产经营中的融资问题,形成良好的金融诚信环境,降低信贷违约风险,积极创新创业。
2.3 培育特色产业,加强金融扶贫与产业扶贫的联系
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产业扶贫是扶贫工作的基础,而农村金融扶贫是产业扶贫的的资金来源,可通过产业扶贫带动区域性整体脱贫,将金融扶贫与产业扶贫有效融合起来,实现良性互动,才是脱贫攻坚的的关键之所在。
首先,精准对接贫困地区特色产业,金融扶贫资金应重点关注培育特色产业,根据国家金融扶贫政策,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向产业化发展,积极培育贫困地区农、林、牧、渔等具有地方特色与地区优势的产业,规模化发展,吸引贫困人口参与进来,或创业或就业,带动贫困地区发展;同时做好农产品物流、仓储体系建设,保证农产品流通顺畅。其次,通过产业化发展培育出一批具有一定经济实力与规模的龙头企业,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基地+贫困农户”等经营模式, 充分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带动贫困农户增收脱贫。第三,贫困户应根据自身特长与优势,利用有效的金融扶贫资源拓展特色产业,以实现致富脱贫。第四,发展农业产业化,要充分利用当前互联网便捷与优势,在网络平台重点推广贫困地区特色农业产业与农产品,建设网络销售平台,仓储物流提质增效,提升产品竞争优势。
2.4 构建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增加贫困地区金融网点辐射面
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及集体合作金融是金融扶贫服务的主要渠道,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及集体合作金融的互补作用,构建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增加贫困地区金融网点;整合各类金融扶贫资源,在金融扶贫资金来源上开疆辟土,主要解决贫困群体的基础金融服务需求,增加扶贫金融有效供给。
2.5 创新金融扶贫产品,满足贫困群体多元需求
要因地制宜地设计金融扶贫产品,满足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多元融资需求。金融扶贫产品不仅要以扶贫为方向,更要结合当地的农业特色与产业特点,金融机构开发符合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最大程度上发挥当地产业优势。要进一步规范扶贫小额信贷发放,“户贷企用”稳妥退出,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办理无还本续贷业务,对确因非主观因素不能到期偿还贷款的贫困户可协助其办理贷款展期业务。要支持贫困地区开展特色农业险种,开展扶贫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等业务,探索发展价格保险、产值保险、“保险+期货”等新型险种[8-10]。
3 结语
通过梳理安徽省农村金融扶贫发展的影响因素,将经济发展程度、金融市场活跃程度、金融生态环境与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等因素一一对应到可量化指标上,将其与金融扶贫的影响关系进行科学剖析,发现人均GDP、金融机构存贷比、财政支农支出及金融服务机构与产品都与金融扶贫发展成直接的正相关关系,他们对金融扶贫的影响是正向的;据此在财政扶贫、贫困农户综合素质、产业扶贫、金融服务等方面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激发与引导金融扶贫影响因素对金融扶贫的正向影响作用,为安徽农村金融扶贫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助力安徽脱贫攻坚并实现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 田莹莹,张若望,翟路萍.精准脱贫攻坚战的金融支持探究:基于“乡村振兴”战略[J].现代商贸工业,2019(30):12-13.
[2] 段玲,张甜溪.创新创业相关政策实施情况对经济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企业家精神的中介效应[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8(1):36-47.
[3] 蒲师齐,于恩锋.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差异性分析:基于四川五个市的面板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2017(25):14-15.
[4] 盛标.长株潭金融一体化[D].贵阳:贵州财经大学,2014.
[5] 林耿雄.农村金融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市场,2017(36):18-20.
[6] 成蓉.农村金融精准扶贫贷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金融经济,2017(22):44-45.
[7] 卢善军,朱立森. 打造精准扶贫的“金寨样本”[J]. 中国农村金融,2016(10):76-77.
[8] 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实施产业扶贫三年攻坚行动意见的通知[A].2019-01-20.
[9] 马梅若.三方面确保加大金融扶贫支持力度[N].金融时报,2018-08-22(002).
[10] 韓晓磊.我市金融扶贫今年有哪些发力点?[N].宝鸡日报,2019-04-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