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商业—制造业集聚、融合机理及其制造业升级效应研究

2019-12-13严北战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34期
关键词:集聚升级融合

严北战

摘 要:中国是世界制造业大国,也是电商大国,充分利用这一双重优势,探求基于电商业与制造业集聚、融合发展的升级之路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产业价值链的视角,分析了电商业—制造业双重集聚的形成机理,剖析了电商业—制造业双向融合发展的动机、模式,并基于电商业—制造业双重集聚与双向融合互动,研究了制造业价值链升级效应。认为双向集聚与双向融合具有互动与强化作用,两者互动形成合力具有产业价值链重构效应、协同效应与创新效应,推动制造业升级。

关键词:集聚;融合;升级;产业价值链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34.001

0 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新常态特点,处于重要的经济转型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全球经济低迷、国际竞争加剧与国内资源约束强化等诸多不利因素交织在一起,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着重重困境,转型升级被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另一方面,以商务电子为代表的新经济迅速崛起,工业化大国全球企业,凭借雄厚的产业基础与技术实力,抢先发展电子商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占据附加值较高的环节,这给中国相关企业升级带来严峻压制。近几年,中国发达地区电子商務呈现爆发式增长,浙江、广东、江苏等沿海地区成为中国行业电子商务网站的主要聚集地,形成了一大批依托制造业发展的专业电子商务集聚区,电子商务业及其集聚区加速向制造业渗透与融合式发展,与此同时,制造业也出现了一大批企业电商化倾向,甚至建立电商平台,在电商—制造业集聚、融合的基础上,呈现出本土制造业大企业、电商平台为领导、立足庞大国内市场的电商业—制造业融合型产业价值链发展形态。研究这一基于电商业—制造业集聚、融合的制造业产业发展模式、路径与升级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如下:

(1)电商业—制造业聚集、融合发展。国内外学者分别研究单个产业及其产业间聚集问题与融合发展问题。关于聚集发展,对制造业产业集聚、价值链的研究成果丰厚,对电子商务集聚的研究成果缺乏。ELLISON G等、陈国亮等和江曼琦等研究了产业间共同集聚形成的内在机制和演化机理,并进行了实证分析。关于融合发展,陆立军等、徐盈之等和HAN S C等研究了其他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演化机制。高觉民等研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互动关系。

(2)电商业—制造业聚集、融合式产业价值链形成模式与路径。但斌等研究了基于电子商务价值链的电子商务与产业集群的良性联动发展机制。陈德刚对中国电商集群发展四种模式的特点及其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任宗强等研究了电子商务和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机制。

(3)电商业—制造业聚集、融合式产业价值链与制造业升级效应关系。理论界分别研究电子商务聚集、产业间融合与产业价值链升级的关系。关于电子商务集聚升级效应,毛园芳基于要素视角分析了电子商务提升制造业集群竞争力的机制。盛丰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机理,并做实证分析。关于融合的升级效应,李晓钟等分析了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价值链创新与绩效提升效应。徐从才等以浙江省为例,实证研究了信息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效应。宋怡茹等比较分析三种融合方式,及其基于产业融合的增值区变动机理。吴义爽等的研究发现“互联网 + ”制造业的价值链升级效应:具有扁平化发展趋势。

评述:(1)目前,对于电子商务集聚的研究成果缺乏。近年来,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间互动、融合发展关系的文献呈急剧上升势头,但少有研究电商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的文献,今后加强对电子商务业—制造业集聚、融合式发展的研究是势在必行的。(2)面对新型价值链重构的机遇与挑战,如果不利用大国市场、资源优势,在推进新经济发展过程中,构建、整合新型产业价值链,是难以有效提升我国产业升级绩效的。今后的研究趋势是强化基于本国市场、新技术的新型产业价值链的国际竞争力提升研究。(3)爆炸性成长的电子商务业与制造业的聚集式、融合式产业价值链发展,呈现出比传统产业链更复杂的结构与发展潜力,经过整合,有利于提升产业升级绩效。但这方面,缺乏系统的机理研究,也缺乏模式与路径的研究,今后会加强电商业—制造业聚融式产业价值链的产业升级研究与模式、路径分析。

1 电商业—制造业双重集聚形成机理

目前,我国一些发达地区出现了电商业—制造业双重集聚的现象,其形成机理(图1)。

偶然事件作用于地方经济,并与地方区域优势条件相结合形成制造业、电商业相关产业集聚的诱发因素,企业诞生及其获利引发的示范效应引起相关企业迁入,并在微观上形成基于电商业—制造业分工的产业关联与知识关联,随着产业关联与知识关联的不断增强,形成了货币外部性与技术外部性,由此形成了自增强机制,并推进制造业与电商业双重集聚。

区位优势条件包括自然资源、产业基础、经济因素与政策体制等。它们构成了电商业、制造业双重集聚产生的前提条件。偶然事件与区位优势条件结合并产出发酵作用,初创企业获取的丰厚利润及其想象空间预期诱发相关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并沿产业价值链延伸、拓展并开展深度合作,当产业规模超过临界点时,自增强机制就开始启动了。

自增强机制是指由于相关企业的产业关联与知识关联作用而产生的货币外部性与技术外部性,进而形成的产业规模扩大、报酬递增效应。劳动、资本等要素通过产业关联汇集,企业在产业价值链上下游间形成分工与协作关系,知识、技术等要素通过知识关联相互连接,推动企业间知识传播与技术创新。我们可以把外部性划分成“货币外部性”和“技术外部性”两部分,货币外部性指的是产业的前后向关联,通过价格机制降低企业的成本;技术外部性指的技术上的联系,通过技术外溢和扩散形成的溢出效应。电商业、制造业集聚区具有外部性的特征,其货币外部性表现在专业分工、规模经济与集体声誉等;技术外部性包括联合研发与知识溢出等。这两类外部性效应又进一步促进了电商业、制造业集聚,由此形成的相互作用,共同促进自增强机制。

自增强机制会促进双重积聚的形成。制造业与电商业在特定地方上的集聚,具有产业和空间双重属性。基于空间集聚的视角,诱发因素等原因引导资源要素向某区域集聚,相关企业相互作用引发自增强机制的作用,吸引其他企业也向该地区集中。基于产业集聚的视角,制造业在空间上的集聚,带动电商业等相关产业在空间上汇集,而电商业的发展对制造业的产业集聚会也有推动作用,制造业与电商业在自增强机制的影响下,形成了电商业与制造业双重集聚、交互强化的效应,并使得产业价值链不断完善与优化。

2 电商业—制造业交互融合发展机理

2.1 电商业—制造业融合发展动因

中国是世界制造业大国,也是电商网络大国,我们要很好利用这一双重优势,探求基于电商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的升级路径。

当今时代的竞争不仅是企业间的竞争,更是产业价值链之间的比拼。制造业和电商业在产业价值链方面有紧密的相关性。随着信息技术、大数据、网络技术等现代技术的发展与跨界运用,制造业产业价值链面临着解构、重整,价值创新与分配格局发生较大的变化,传统的制造业面临着更激烈的竞争与挑战,当然也获得了重要的发展机遇。不仅是制造业要积极拥抱电商业,电商业也要积极寻找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之路,获取产业价值链重构相关的竞争力提升与价值挖掘的利益机遇。

2.2 电商业—制造业融合发展方式

电商业—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方式包括产业价值链环节式融合与协同式融合两种重要的类型(见图2)。

(1)产业价值链环节融合。

电商业—制造业产业价值链环节融合包括研发设计环节、生产制造环节与销售服务环节三种融合类型。

①产品价值链上研发设计环节的产业融合。发挥电商平台的数据资源与支撑作用,吸引各种创新资源与创新主体进行价值链式研发设计协作,提升产品技术水平,运用众创、众包等开放式研发形式,提高研发设计环节的效率,提升产品质量,挖掘、完善其功能,创新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设计。

②产品价值链上生产制造环节的产业融合。将电子信息技术与制造环节融合,充分发挥电商平台的交互功能,将客户需求信息及时传达到制造企业及其相关部门,强化企业的柔性化生产方式与个性化定制,协同价值链上下游企业行为,扩大规模经济,优化生产流程,提升生产效率。

③产品价值链上销售服务环节的产业融合。电商业及其平台为制造业提供新型销售服务模式。依据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消费者进行精准销售,提高产品与服务的针对性与产品附加值,更好满足顾客产品与服务需求。

(2)产业价值链协同融合。

电商业—制造业产业价值链协同融合包括协同性与柔性化产业价值链两种重要的方式。

①协同性产业价值链融合。制造业电商化与电商平台把研发、批发、零售、产品、服务、客户等重要环节紧密地连接起来,并实现信息共享,各环节主体通过业务重组,构建优势互补格局,形成上下游企业的深度合作,大数据、互联网技术使得上下游的协同更合理与有效。电商平台企业带动大量中小企业融合发展,整合价值链中的信息、技术流,形成协同融合效应,提升总体产业价值链的竞争力。

②柔性化产业价值链融合。电子商务具有数据化和在线化的特点,电商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将需求侧与生产侧紧密有机连接起来,需求侧数据快捷传达到制造商及其相关企业主体,进而构建批量少、定制化、反应快的柔性化产业价值链系统。

2.3 电商业—制造业融合发展模式

电商业—制造业融合发展包括以下四种模式:电商化制造业龙头企业主导型融合发展、电商平台型企业主导型融合发展、电商平台型企业—制造业集群企业合作型融合发展、电商化小企业群生型融合发展。

(1)电商化制造业龙头企业主导型融合发展模式。

制造业中小企业集聚于龙头企业周边形成上下游联动的产业价值链。电商化集群龙头企业自建电商平台,构建互联网化研发、生产与服务模式,在电商平台发布信息,领导产业集群线上线下复合融合,发挥龙头企业平台与技术优势,基于价值链进行商业模式创新与产业升级活动,协调企业关系进行合作创新,实现各企业协作利益目标。

(2)电商平台型企业主导型融合发展模式。

在电商平台上聚集着大量中小企业,形成各有特色的价值链。电商平台型企业利用平台与技术优势,将制造业生产线联网,连接并打通销售段到生产端,实现生产制造的高效协同。如: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工厂”利用其平台、技术与电商卖家生态优势,打造全国最大的线上、线下融合的服装类价值链平台,将电商卖家与制造企业在线连接起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需求與工厂进行精准匹配,并建立一定的考核制度形成“好商优先”的规则,形成对厂家、商家的约束机制,构建面向消费者的“柔性化”小型生产线,助推加工厂电商化,拓展业务渠道,推进智能化生产,实现加工商和价值链的连接。

(3)电商平台型企业—制造业集群企业合作型融合发展模式。

电商化的制造业产业集群与电商平台合作,形成以线下制造业集群为基础,线上产业链为动脉,连接众多相关企业、电商服务商、消费者的合作型融合发展态势。随着融合程度的不断提高,朝着跨区域、跨国际的融合方向发展。如传统产业与专业市场见长的浙江湖州织里童装,推导电商化发展,先是打造专业电商平台“童购网”,后加入阿里巴巴产业带,与阿里巴巴开展合作,目前,已经形成了从原材料采购、童装设计、研发到生产、品牌销售、物流仓储完整的童装价值链,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童装产业集群。

(4)电商化小企业群生型融合发展模式。

中小企业集群制造业企业依托地方特色产业,实施电商化,选择电商平台,形成电子商务生态,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形成相关服务业集聚,形成产业与经营的规模效应。如江苏沙集家居产业集群,聚集着各类中小家居企业,企业纷纷电商化,形成了家居电商集聚,并吸引相关制造业与电商进入,集群规模不断扩大,并在分工的基础上形成了板材供应商、加工厂、网店、物流快递、包装等等的价值链。

3 双重集聚、双向融合的产业价值链升级效应

双向集聚与双向融合具有互动与强化作用。两者互动形成合力形成产业价值链重构效应、协同效应与创新效应,最后推动制造业升级(图3)。

3.1 产业价值链重构效应与制造业升级

目前全球价值链是建立在传统价值创造的基础上,西方发达国家有明显的优势。在原有国际分工体系下,中国企业低端嵌入全球价值链下,全球巨头企业管控着研发与销售附加值较高环节。电商业的迅速发展以及与制造业集聚、融合发展引发了原有价值创造模式的变化,全球企业组织形式与分工体系也出现重大变化,全球价值链面临着重构的机遇与挑战。在电商业与制造业的集聚、融合发展过程中,传统的价值链分解,相关平台与企业根据市场竞争与需求发展,对核心环节进行组合与整合,按照一定的产业联系与知识联系进行重构,创造出更多的新价值,形成了新型价值链。与传统价值创新与全球价值链相对应的,平台和核心企业及其关联架构构成了新型价值链的微观基础。平台核心企业及其领导的新型价值链通过不断侵蚀竞争平台的消费者、合作者,来提升其竞争力。中国是全球制造业大国,具有相当完整的制造业体系,也是消费大国,与此同时,中国还是世界第一大电商市场。中国应充分利用基于电子商务的大数据优势、庞大的制造业体系资源与市场优势,积极进行价值链重构,致力于平台的打造与体系的构建,推进制造业升级。

3.2 产业价值链协同效应与制造业升级

(1)协同创新。平台龙头企业基于电商平台,整合价值链内外的各种创新资源,强化产学研的合作,加强价值链企业的研发分工,加强对中心企业创新的培养与指导,进而加快创新速度,利用电商平台发布研发信息,外包给有能力的中小企业,提升整体创新能力。

(2)协同制造。强化价值链的建设,通过电商平台,强化数据分析,把握顾客需求,根据顾客需求组织生产,实现价值链的上下游企业间的业务协同、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形成完整生产体系,提升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响应能力,减低流通成本,提升集群及其企业的柔性化生产能力,迅捷应对市场的变化,推进制造业个性化、定制化的生产模式,实现集群规模经济,提高整个价值链的效率。

3.3 产业价值链创新效应与制造业升级

基于研发的环节,在C2B生产模式下,企业充分利用消费者需求信息与数据进行新产品开发与研究,消费者也成为重要的价值创造者,企业引导消费者参与产品创新过程。另外,基于共创、众创的研发能力提升,这样原有西方全球企业技术创新优势就会有所缩小,表现出来的就是中国制造企业研发竞争力的提升。

基于制造环节,电商平台促进了地方经济内外资源要素的流动与配置,加强了产业集群的网络协同作用。基于大数据、网络化、智能化的产品制造环节,其技术含量增强,柔性化的生产模式也使得制造业企业更好地应对市场的变化,提升生产制造的附加值。

基于销售环节,电商平台加速了信息的传播,线上与線下交易的结合,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新技术、新销售强调销售的个性化,拓展了销售环节的价值创造空间,基于电子商务模式的采购渠道,也使得中国相关企业竞争力提升。

因此,在电商业—制造业集聚、融合形成的价值链下环节创新。使得原有全球价值链将出现两端下移,中间上移的趋势,对我国相关制造业来讲产生了升级效应。

4 结论与建议

目前,中国发达地区呈现出一种电商业—制造业聚融式产业链发展形态。本研究综合运用产业经济学、技术创新学、地理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交叉研究方法,探索性、创新性地对这种新型产业链发展形态进行初步的系统分析与理论构建。在分析了电商业—制造业双重集聚的形成机理的基础上,剖析了电商业—制造业双向融合发展的动机、模式,并基于电商业—制造业双重集聚与双向融合互动,研究了制造业价值链升级效应。认为双向集聚与双向融合具有互动与强化作用,两者互动形成合力具有产业价值链重构效应、协同效应与创新效应,共同推动制造业升级。本研究及其结论对于产业集群、产业价值链、电商业—制造业集聚与融合理论研究有所拓展,为揭示中国发达地区产业跨越式发展规律提供了具有独特视角的理论支持与经验证据,也为地方政府制定与实施电商业—制造业产业集群、价值链发展与产业升级政策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根据本研究分析及其结论,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处理好电商业—制造业双重集聚与交互融合的关系。很多地方经济在推动制造业与电商业发展时,往往重视其产业内部产业集聚,或者关注基于电商的线上与线下的结合。要更好地发挥新经济的作用提升竞争力,不仅要注重产业内部集聚式发展,更要重视电商业—制造业间产业与空间的集聚布局,加强产业间融合发展,并强化电商业—制造业双重集聚与交互融合的互动作用,这样不仅有利于推进地方电商业与制造业跨越式发展,也会夯实基于新型电商业—制造业产业价值链的产业升级基础。

二是实施电商业—制造业融合发展战略。根据地方电商业—制造业发展的不同情况,选择合理的电商业—制造业融合发展模式。对于电商业实力强劲的情况可选择电商化制造业龙头企业主导型融合发展模式;对于制造业龙头企业电商化程度高的情况可选择电商平台型企业主导型融合发展模式;对于电商业—制造业发展较为均衡的情况可选择电商平台型企业—制造业集群企业合作型融合发展模式;而对于电商业—制造业发展较为一般的情况可选择电商化小企业群生型融合发展模式。地方政府不仅要鼓励电商业、制造业平台型核心企业的发展,更要激励其电商业—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行为,行业协会、研发机构与相关企业也要做好组织与配合工作。

三是致力于基于新型集聚、融合产业价值链的产业升级。电商业—制造业集聚、融合发展形成的新型产业价值链目标是指向产业势力提升与产业升级。这种产业价值链具有的重构效应、协同效应与创新效应,缺一不可。重构效应形成是产业价值链升级基础,中国应充分利用基于电子商务的大数据优势、庞大的制造业体系资源与市场优势,致力于平台的打造与新型体系的构建,积极发挥价值链重构效应;协同效应形成是产业价值链升级重点,要鼓励平台型核心企业实施协同创新与协同制造,提高整个价值链的竞争力;创新效应形成是产业价值链升级关键,强化基于新型产业价值链下的环节创新,提升各环节的附加值。并通过重构效应、协同效应与创新效应协同互动,形成合力,提升产业势力,进而实现产业升级。

参考文献

[1]ELLISON G,GLAESER E L,KERR W R.What Causes Industry Agglomeration? Evidence from Coagglomeration Patterns[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0,100(10):1195-1213.

[2]陈国亮,陈建军.产业关联、空间地理与二三产业共同集聚:来自中国212个城市的经验考察[J].管理世界,2012,(4):82-100.

[3]江曼琦,席强敏.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与协同集聚[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53-160.

[4]陆立军,于斌斌.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演化及政府行为:理论与实证[J].中国软科学,2012,(5):28-39.

[5]徐盈之,孙剑.信息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基于绩效分析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9,(7):56-66.

[6]HAN S C,HAN Y H.IT convergence with traditional industries and short-ter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Korea[J].Intelligent Automation & Soft Computing,2014,20(1)3-14.

[7]高觉民,李晓慧.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机理[J].中国工业经济,2011,(6):151-160.

[8]但斌,胡军,邵汉华,等.电子商务与产业集群联动发展机理研究[J].情报杂志,2010,29(6):199-202.

[9]陈德刚.我国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J].江苏商论,2012,(10):75-77.

猜你喜欢

集聚升级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回暖与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