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返老还童”的求索

2019-12-13李珍玉

晚晴 2019年11期
关键词:生物学年龄科学家

李珍玉

返老还童与长生不老总是紧密相连,神秘又令人向往。

我国文学作品中有不少传说:《西游记》里的人参果,吃一颗就能活四万七千年;唐代诗人李商隐咏叹“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说的就是嫦娥因偷吃西王母的长生不老神药,被罚独守月宫。史书中也记载着人们为求长生不老做出的努力:秦始皇曾派徐福带领千名童男童女入海寻找长生不老药;汉武帝刘彻和唐太宗李世民四处拜仙求药,重用方士,诚心炼丹;甚至还有帝王因服用含铅或汞的仙丹而中毒甚至死亡,《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晚年间,因“服胡僧药,暴疾不救”。

到了现代,人们一边依托着影视、文学作品,继续演绎着“美丽童话”,一边也确实从科学层面进行了研究。例如,在欧美国家,吸血鬼是经久不衰的创作主题,他们通过吸食血液就可以不老不死。于是,科学家们也研究起了“吸血鬼疗法”。还有科学家则尝试把年轻人的血液注射到年老者体中,出现了很大分歧和争议。今年2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发出警告:禁用年轻人的血浆来输液,因为不能抵抗衰老和治疗疾病。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衰老细胞生物学分会会长、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光慧表示,衰老是随着年龄增长,生理机能逐渐丧失,进而导致功能损伤和死亡风险增加。更深入地说,衰老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从分子的改变、细胞的老化,到组织和器官在结构和功能上的退行,再到个体的衰老,是多因素、多维度的生理变化过程。

天津市抗衰老学会理事长、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赵建国认为,随着营养状况改善、生活方式转变,人类预期寿命正不断延长,但已有的研究都表明,人类目前还很难做到逆龄生长,不同领域科学家们的探索只是为了延缓衰老和减少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

当前的衰老发生机制中,20%-30%由基因决定,70%-80%由外界环境和后天生活习惯决定,与其靠外力改变年龄,倒不如从自身出发,用自己的力量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维持机体活力。

尽量早睡。生物节律紊乱会加速衰老,因此作息顺应自然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延缓衰老的有效方法。亥时(晚上9、10点)入寝,子时入眠(11点至凌晨1点深度睡眠),一定不能熬夜。

吃动平衡。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说:“通过调整饮食、增加有氧运动,使心脏功能评估从72岁逆转到65岁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她建议限制热量摄入,饭吃七分饱,营养均衡,低油少盐减糖。有的老年人消化功能不好,可以把果蔬打成汁或糊状,或者做到粥里。在運动方面,有氧运动可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快走、慢跑、骑行、游泳、打太极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无氧运动可增强骨骼强度和肌肉力量,可练习引体向上、举哑铃、俯卧撑等。

不老的心态。科学家曾对50-80岁人群做过调查,发现许多衰老者并非生物学年龄上的衰老,而是心理、社会年龄意义上的衰老。因此,即使年龄在增长,也要时刻保持对生活的热情,与人积极沟通,理解和关心他人。需注意的是,心态不老不代表身体机能不衰退。所以,一些超出身体承受范围的危险活动要减少,一些该及时诊治的症状要去看医生。更好地关爱自己,才能提升生命质量。

最后,专家们提醒,市面上一些抗衰老方法要慎选。赵建国说,很多人会通过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E等来延缓衰老,实际上这类脂溶性维生素吃多了,可能增加患癌、患骨质疏松的风险。范志红提醒,如果要补充抗氧化剂,应请专业营养医生做评估,按照缺什么补什么来操作,不要被抗糖丸、保健品的广告忽悠。总之,延缓衰老是由内而外的健康功课,从自身生活方式改善才是最佳选择。(来源:《生命时报》)

猜你喜欢

生物学年龄科学家
假如我是科学家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年龄歧视
高中生物学中“一半”的涵义
算年龄
与科学家面对面
当天才遇上科学家(二)
当天才遇上科学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