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斯教授的新闻报道课
2019-12-13林小鱼
林小鱼
琼斯教授的调查性新闻报道方法课,是我到加拿大国王学院和戴尔豪西大学就读以来,学分颇高的一门必修课。
上第一节课时,“把东西收拾好,我们去外面上课。”琼斯教授如是说。教授带我们走进一处墓地。阴沉的天空,略显阴森的氛围让我们几个女生心中忐忑。
直到走到墓园中央,教授指着一座墓碑对我们说:“第一课,请大家分为两组,找出这块墓碑主人是否真正埋骨于此的证据。”
这是什么意思?所有同学大眼瞪小眼。墓碑在此,难道死者还会逃出升天?教授仿佛看透了我们的心思,解释说,这只是一座墓碑,在不挖开坟墓的情况下,谁也不知道他当时是否下葬。
墓碑上只有主人的姓名:约瑟夫·豪,还有生卒年月1804年12月13日至1873年6月1日。在那个没有网络和数字记录的19世纪,我们要如何查一位逝者?
这就是调查性新闻报道方法课程的目的所在,挖掘一切或明或暗的线索,利用合理推测找到事实明证。分好组后,所有人开始找线索和证据。比如这座墓碑很高大,墓地面积不小,墓主人很有可能比较富有或有一定社会地位。有人迅速搜索了这个名字,发现约瑟夫·豪是一位政治家,甚至能找到印有他头像的邮票,印证了这是一位“大人物”的猜测。
考虑到人物年代,我们认为只有档案馆或者图书馆能够找到相关资料。小组人员立刻从不同角度入手,有人找到逝者的医疗记录、死亡记录,还有同学找到墓地缴费底本。但这些只能说明约瑟夫·豪已去世,如何证明他真的埋骨于此?一位幸运的同学在此时找到了他的传记,书中引用了旧报纸内容,是一位记者参加葬礼、亲眼目睹约瑟夫·豪盖棺下葬的过程。抽丝剥茧地从档案馆的微缩胶片中找到当日报纸和报道原文后,这位同学终于拿到了教授要的证据,赢得了课堂奖励:一大盒当地特色甜品。
琼斯教授让我们做的另一项有趣的训练也和新闻素养有关。在做调查性新闻采访时,有很多采访技巧。如何与被访者沟通、让他们放下防备,区分真实与谎言,是学习的重点之一。琼斯教授曾复印了几百页的警方审讯记录,审讯对象是加拿大臭名昭著的连环杀手罗素·威廉姆斯。威廉姆斯非常狡猾,我们要从记录中分析嫌疑人用了哪些方式回避警方问题,说了哪些谎话,警方又是如何巧妙提问戳破谎言的。
学完技巧之后,我们的下一个课堂任务就是采访琼斯教授。在采访之前,我们分别搜集他的个人资料,预先做了外围访问。在课堂上大家对着摄像机“质问”琼斯教授,这些问题大到他所做的项目的公正性,小到他是不是周末偷吃了家里用来烤饼干的面团,严肃或恶搞,无所不包。不论是什么问题,教授都会不停地躲闪、撒谎,直到学生找到突破口、挖出真正的答案才算过关。
琼斯教授带领我们在学习中体验从未经历过的创新,每一堂课都或惊或喜,让人脑路叠转,回味無穷。教和授,果然大有学问。
(秋水长天摘自《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