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70周年 我们这样庆祝
2019-12-13李晔葛菁孙会钊
李晔 葛菁 孙会钊
刚过去的国庆70周年庆典盛况空前,红旗飘飘,花团锦簇的景象仍历历在目。除了北京天安门前的大规模阅兵和盛大晚會外,全国各大城市也纷纷推出特别庆祝活动,以纪念这个特殊时刻。这些庆典活动无不体现创意和想象力,既烘托了节日气氛,也凸显了城市的文化和品牌影响力。
在文旅融合的第一年,全国各城市的旅游形象都发生了全新变化,本期专题将盘点2019五大城市的活动庆典,并就其如何彰显城市的活力和竞争力尝试做出探究。
We celebrate in this way for National Day 70th Anniversary
——On t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city marketing from the 2019 National Day activities in national representative cities
Introduction: The recent 70th Anniversary of the National Day of PRC was unprecedentedly splendid. The scene of flying red flags and blossoming flowers is still vivid. In addition to the large-scale military parade and grand evening in front of Tiananmen Square in Beijing, major cities across the country also launched special celebrations to commemorate this special moment. All of these celebrations showed creativity and imagination, which not only highlighted the festive atmosphere, but also showcased the cities culture and brand influence.
In the first year of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he tourism image of all cities in the country has undergone a new change. In this issue, we will give an overview of the celebration activities of 5 big cities in 2019 National Day, and explore how they show city vitality and competitiveness through the activities.
重庆:解密网红的城市营销
在近些年涌现的网红城市中,重庆旅游的势头正猛。究竟重庆在城市推广上有哪些独特的手段,在树立城市形象上有哪些妙招?通过对重庆文旅委在十一黄金周里的做法的梳理,对于观察其城市营销的手段有着相当的借鉴意义。
树立红色城市形象 烘托红色氛围
细观今年国庆黄金周出行,更多的假日旅游结合了庆祝活动,多了更多的红色价值。一些著名的爱国主义的景点,红色旅游景区、博物馆等文化景点都迎来了客流的高峰。文化活动促进着旅游市场的发展,爱国情怀引领着整个旅游市场。
作为一种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红色旅游得到了重庆文旅委的相当重视。重庆市各景区通过结合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举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精品联展”等类似展会来缅怀革命先烈。活动以此树立重庆红色城市的形象,成功吸引了对红色文化感兴趣的人群。
加大文旅融合力度
文旅部门融合后,重庆通过文化作为旅游的加速剂,以三种形式来加大文旅融合的力度,进而实现国庆期间的城市形象塑造,并试图据此形成城市营销上的口碑优势。
首先,聚焦全市文博场馆。在做好对外开放的同时,以安排志愿者服务、公益讲解、互动体验等活动的方式,各场馆根据自身特色举办了多种的国庆文化活动。
其次,聚焦文化会展活动。今年,以70周年为活动主题,开展生活变迁展、摄影展、书画作品展等各类展览。尤其在国庆当天由市文旅委和重庆机场集团联合举办的演出快闪活动,感染力强,气氛热烈,可观赏性和可传播性较高。
再有,聚焦非遗表演。全市各区依托当地非遗资源,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群众文化活动,侧重宣扬非遗项目中中国文化的审美意蕴,并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为广而告之的噱头,且以非遗项目巡展,项目传承人与群众互动的形式,增强活动的吸引力。
实力“宠粉” 打好舆论宣传战
在宣传上,重庆一直是其他兄弟城市学习的榜样,从抖音的“网红”之城可见重庆擅长利用新兴的传播工具进行城市推广和营销。
除此之外,值得关注的是这一次重庆的“花式宠粉”又上了热搜,国庆期间,重庆市公安局、重庆市文旅委通过多种方式反复发布温馨提示,大力倡导本地市民错峰出行,从而为外地游客提供方便。此举得到了外地游客大大地点赞,也从侧面烘托了重庆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国庆假日期间,重庆市文旅委组织了丰富的宣传推介活动,凸显了其注重传播,重视舆论宣传的特点。与之相对应的是通过制造灯光秀、礼让游客等类似议题,与媒体联动,将重庆文化旅游动态及时传递出去,致力营造一个美丽好客而秩序井然的城市形象,有力地在宣传上推动了浓厚的节日氛围的形成,为打赢重庆文旅业的城市之战,提供优质的软环境。
“我们希望能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重庆,认识重庆文化,随之就会吸引到越来越多的企业来重庆投资创業,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才到重庆安居乐业。”重庆文旅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旅游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是“服务”。 如今旅游业的竞争,城市间的竞争,早已不是“景点为王”的时代,在“服务为王”的今天,做好“软实力”的公共服务才符合“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定位。
南宁:从红色入手打造城市形象
今年国庆期间,南宁可谓异军突起,成为了新晋的旅游热门城市。假期里,南宁积极迎合国庆主题,从红色旅游、爱国主题文化活动和国庆体验游活动、城市区域间联合发展等方面入手,重新打造了南宁市的旅游形象。
充分挖掘红色资源 掀起红色浪潮
南宁市作为革命老区之一,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这是其开展红色旅游活动的天然优势。今年,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认识到了这一点,并进行了充分的挖掘。
国庆假日期间,在拥有昆仑关战役旧址的昆仑关景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致敬英烈,献礼祖国”活动。除了在昆仑关博物馆前广场举行升旗仪式,还开展了“我爱我的祖国”快闪、烈士纪念日祭奠等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的自发参与,并迅速树立了“红色”的城市形象。
除了以上举措,昆仑关景区还通过拼图拼出曾经为国征战沙场的各种武器;在3D影厅免费播放爱国电影,引导游客重温历史等方式,突出与游客互动的环节,强化红色旅游的学习效果,增强城市的红色印象,相关做法独特而有创意。
加强气氛烘托把“爱国行动”做深做全
南宁此次不遗余力地加强对红色气氛的烘托,构成了本地国庆假日“爱国行动”的特色。街上到处悬挂的国旗,摆放的鲜花,以及街头传来的合唱《我和我的祖国》,尤其是南宁市地标——南宁市国际会展中心前也被五星红旗装点地饱满和喜庆,再加上道路两旁的五星红旗、民族广场上的主题花坛、商场前的国庆合影展板,吸睛效果明显。
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在国庆假日期间以多种形式开展爱国教育活动。如在唐人文化园、邕江夜游船、南宁市图书馆举行快闪活动,各景区更是联动呼应,如大明山景区举行的“壮族会鼓,擂响国庆”活动,以同游客欢乐互动的形式,提升游客的体验效果。
推动城市区域间的联合发展
近年来,广西一直在贯彻“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的旅游联合体的发展原则,强调城市区域间的联合共同发展。前不久,南宁市七城区联合发起的环首府生态旅游联合体在南宁市挂牌成立,这也标志着南宁旅游走上联合发展之路。
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林慧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几年,旅游业的发展在经历着显著的变化 ,将一个区域作为旅游目的地来建设和运作,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成为了未来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她表示,推动区域联动正是推进全域旅游的切入点,探索点。旅联体可以在政府主导下,联合各城区建立各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旅游综合推进机制,助力提升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全域旅游发展的综合统筹能力,寻找企业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间的有效合作机制,实现体制上的创新,更好地进行旅游资源的整合,从而推进城市旅游产业向前发展。
成都:解锁城市旅游的“吸金大法”
十一过后,在各机构统计的数据面前,成都在旅游总收入、游客人数增幅、以及游客人均消费数据等方面均居全国前列,表现抢眼。在《2019年国庆假期抖音大数据报告》中,成都成为了除北京以外获赞Top10中排行榜第2名的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国庆期间,成都启用了一大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新消费场景,有效挖掘了蕴藏在游客中的消费需求,有力激发了新的消费热情,尤其是夜间消费、文创消费以及绿道林盘旅游产品都成为游客消费的“主战场”。
夜游主题“吸睛又吸金”
作为知名的美食之都,成都在国庆前就提前筹划了“金秋耍成都”活动,推出丰富多样的夜间消费主题活动,其中汇聚典型的火锅、串串、老字号名小吃等多种夜间消费业态推出消费嘉年华等主题餐饮活动,吸引了来自各地的食客前来打卡,提升了当地老字号名店在国庆期间的销售总额。
数据显示,“夜游成都”为主的相关旅游产品热度较往年增长6成。据了解,夜游专属旅游产品包括锦里、宽窄巷子、府南河等景点成为热门景区。
夜享“文化大餐”
文旅融合后,成都也开始重新梳理人文旅游的营销方式。据介绍,在假日期间,为了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成都各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剧院、热门景区等全面推广错时、延时开放服务,保证游客在夜晚也有“文化熏陶”好去处。
随着各大博物馆闭馆时间的延长,吸引了不少文博爱好者前来体味“文化大餐”,为此,专门为文化消费来成都的游客也越来越多。而集绘画、手作、轻食、潮玩、动漫等业态为一体的艺术街区大川巷在国庆期间吸引了大量游客参观。据统计,艺术街区在晚间时段的人流量比平时同一时段要增加50%。
此外,成都也不乏网红之地。如举办天府芙蓉花节和国庆嘉年华、成都东郊记忆·成都国际时尚产业园体验展等各类网红游玩项目打造了城市的全新体验,通过丰富多样的旅游消费场景和产品,成功地做足了目的地营销,进而推动了旅游消费的升级。
摆脱“以景为主” 更新消费形态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人们高涨的爱国情绪带动了一波爱国文化类产品消费,成都也抓住机遇,开展围绕“70周年”庆祝活动主题,如在成都天府广场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升国旗仪式,开展“天府·天府——成都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主题美术作品展”等展览,以此展示成都城市风貌和人文风情,对推广城市目的地有着重要推动作用。
“成都文化旅游的产业生态完备和消费场景丰富,成为吸引游客消费的重要原因。”成都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院长诸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游客数量增长到消费增长,显示了成都文旅业已经从单纯追求旅游人次的初级阶段发展到追求消费增长的高级阶段。成都的目标是建设世界旅游名城,城市品牌、国际化的服务体系构建正在逐步完善。成都轨道交通无缝接驳、智慧旅游的服务系统也为国内外游客和商旅客人提供了更人性化、国际化的服务系统,提升了城市的满意度。
此外,满意度还取决于近年来成都更新的旅游消费形态,这让成都已经摆脱了以前以景区为主的旅游方式,通过构建全域的旅游产品,实现人均消费升级,进而擦亮城市品牌。
广州:多彩文旅活动利用城市展会吸睛
国庆黄金周后,各城市捷报频传,有近20个城市公布了其黄金周旅游相关数据。在抖音公布的国庆大数据中,广州紧追北京和成都以获赞3680万位列第三。
通过对广州国庆期间的做法细究不难发现,今年,广州在当地文化旅游市场、城市卫生环境、社会治安等方面有意识地发力,从而在旅游目的地城市争夺战中,建立了良好的文化旅游品牌。
“食在廣州” 还是“花在广州”?
谈起广州的旅游,“美食”是广州形象的硬招牌。广州的饮食文化闻名全国,源远流长。但今年,广州正试图更换“招牌”,重新打造城市的旅游形象,为城市注入新鲜感。
广州一直致力于打造“花城”的形象,近年来更是提出建设具备国际影响力、全国第一的“广州花园”,今年年初“广州花园”建设已提上日程。
为进一步提升花城形象,今年国庆期间广州举办国际花卉艺术展暨中国插花花艺展和第26届广州园林博览会,吸引众多游客。作为广州本土的特色展会,邀请了来自世界各地和粤港澳大湾区优秀花艺团体和花艺师参与其中,打造了集专业性、观赏性及互动性为一体的国际花卉艺术交流平台。借助当地展会的品牌度和号召力,成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目标受众到访,也顺利增添了城市的新吸引点。
发挥“文化”优势 宣传城市形象
同样地,在文旅融合之后,广州市也开始在旅游中加大“文化”的身影。国庆前后,各博物馆立足馆藏,发挥优势,精心策划推出了多个主题大展,吸引大批游客参观。据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给出的数据显示,在国庆期间,广州市公共文化单位、博物馆、旅游景区组织的各类演出、电影、讲座培训、手工坊、科普体验、优秀传统文化及非遗活动等庆典活动800余场,这个数字相当可观,使得当地文化旅游品牌的认可度日益增强。
据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庆期间,文广旅局组织了许多富有创新的活动,如《此时此刻——国庆70周年盛典》4K直播粤语版电影免费公映,吸引了大批观众,让大家重温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的震撼场面。
此外,“红色旅游”也在广州掀起热浪,辛亥革命纪念馆、农讲所、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广州起义纪念馆的接待人数同比增幅均在两成以上,这些著名景点都在为这座城市宣传。
推进“大湾区”建设 未来可期
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志才接受采访时说:“广州作为一个城市和乡村旅游综合目的地,旅游供给多元,作为交通枢纽,又兼具目的地和过境地双重优势与便利,使得广州旅游业向来都不错。”
但同时,他指出,今年由于香港旅业的急速下滑也间接加大了广州市的旅游接待量。但波动是短暂的,大湾区应该作为一个整体的形象进行露出。因为作为重要旅游目的地,粤港澳大湾区旅游拥有巨大国际、国内和内需市场,各市旅游优势、特色突出,产业商贸活跃,随着大湾区建设推进,旅游协同性增强,未来发展前景仍十分可期。
上海:从“全城狂欢”到“各国联欢”
每年国庆期间,恰好都是上海旅游节,上海旅游节创办于1990年,历时二十余天,涵盖了观光、休闲、娱乐、文体、会展、购物等几个大类近四十多个项目。经过了近30年,上海旅游节也在不断调整定位,挖掘城市旅游新项目,定位全新的城市品牌。
以区为主体打造“2+16”的办节机制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全市16个区首次作为上海旅游节的主办单位,形成了“2+16”的办节机制。如此一来,除了上海传统景点,上海文旅局开始着力挖掘各区域的亮点,推出了各区的特色活动。
在文旅融合的第一年,为了增强文旅体验和挖掘“新地标”,市文旅局重新梳理了40条主题线路,并创新性的把城市观光与艺术节的剧目活动互相搭配。此外,文旅局还发布了10条最新的工业旅游线路,聚焦上海工业品牌和高科技工业领域,以此打响“上海制造”的品牌。
瞄准夜经济 越夜越美丽
和成都、重庆等许多城市一样,上海文旅局也早早地挖掘城市“夜经济”,具体的做法是以“美食”为主题,把老景点翻新,重新盘活一批闹市区,如“上海美食节”“巨鹿路158美食夜市”“锦江乐园夜市”等,像这样以各区为代表的热门地段都配上了美食的诱惑,加上富有吸引力的名称,吸引了许多年轻旅客的关注,丰富了夜经济。
打响上海“四大品牌”
每年的旅游节都是上海向国内外游客推广上海,擦亮城市品牌的好时机。四大品牌”指的是“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
今年恰逢“国庆70周年”,上海旅游节巧妙地抓住“红色资源”的热点,着力打响“上海文化”的品牌,市文旅局推出了“70年70站初心之旅”“发现之旅”“红色自拍节”“红色旅游线路设计大赛”等极具特色活动,为“红色旅游”加深了其内涵。
此外,文旅局始终不忘抓住“文旅融合”的契机,推广城市活动之余还进一步挖掘“咖啡文化周”“复兴艺术节”等一批海派文化。同时,聚焦历史文化名镇,提升上海南翔小笼文化展、朱家角水乡音乐节、枫泾水乡婚典等活动的质量,加强江南文化的旅游精髓,实现区域间的联动。
助推长三角一体推“一带一路”友城行
在去年首届进博会上,中国宣布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年里,上海的旅游业正积极深化长三角合作体制机制,目的是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实现“畅游长三角”。
值得肯定是,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通过这些年的不断调整定位和发展方向,已经成功地把旅游节从“全城狂欢”发展到“各国联欢”,十一期间大量的国外宾客也成为了旅游节的主力军。
中国旅游市场的缩影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程梅红在采访中表示,30年来上海旅游节参与游客人数增多、观众游客来源地扩大、节庆活动也更丰富,这正是中国旅游市场发生巨大变化的缩影。
在上海,自旅游节创办至今已至少吸引3万人次的外国表演团队成员及其家人来上海表演和旅游。绝大多数表演团队来中国都是自己承担经费。他们不远万里而来不仅希望展现自己国家的魅力,也期待进一步了解中国,打开中国的庞大旅游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