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岗位 精彩人生
——记兵团劳动模范扣·依仁且
2019-12-13二师铁门关市总工会
□二师铁门关市总工会
在二师二二三团土生土长的蒙古族干部——扣·依仁且,坚守着立志有所为的理想信念,不懈地拼搏努力,历经无数次的磨难和考验,从一名普通的职工,成长为团场职工爱戴的少数民族干部。他一路走来,痛苦与欢乐相伴,泪水与荣誉相伴,书写了一段精彩的人生。
1972年,扣·依仁且出生在一个牧民家庭。在艰苦环境中磨砺成长的他,有着坚韧的性格。立志要像雄鹰一样展翅翱翔在高高的蓝天,要有所作为,摆脱贫穷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由于家境困难,高中毕业后他回家务农,承包了50亩地。对于从来没有种过地的门外汉来说,种地是一件很难的事,为了能有好收入,他耐心向老同志学习,播种、施肥、病害防治从不马虎。通过不懈努力,他当年承包甜菜单产在全团名列前茅,成为甜菜种植状元。
20世纪初,他看到团场运输业特受欢迎,就说服父母,筹集2000元,购买了一辆小四轮,一年下来,盈利7500元。当时职均收入只有3000元,拿到钱的那一刻,他的心情无比激动。小试牛刀成功,为他日后形成敢想敢干的性格奠定了基础。
为了拓展知识面,他开始自学汉语,用汉文记读书笔记。几年后,他能流利地说一口汉话,毫不费力地读汉文版报纸和书籍。
由于工作积极,点子多,成绩突出,从1994年开始,团相继聘任他为出纳、保管、副政治指导员、政治指导员,一步步走上了领导岗位。
2004年,他担任园六连支部书记,4月,一场罕见的低温天气,使全连80%的幼果像开水烫过一样,随风飘落一地,承包职工失去了信心,都起了撂地的念头。为了稳住职工的思想,他白天与职工一起点粉促花保果,晚上与班子成员挨家挨户做工作,每天工作10余个小时,一个多星期的努力,晚开的花朵都坐上了果,职工吃上了定心丸。6月份,体弱的果树出现了枝条抽干现象,大批果树死亡。职工承包的信心又一次被摧毁。他立即组织技术骨干,披星戴月,冒着酷暑救果树,从发出的野树根部进行芽接。一个半月完成60.75万个接头,连队的果园保全了。年底,果品产量达153吨,职均收入7000余元。在大灾之年,干部积极想办法,与职工同心协力共同抗灾,感染了各族职工,凝聚了人心。从此,再也没有职工提出调单位的要求。
他对连队职工的情况了如指掌,围绕群众生产、生活开展全方位的服务。他经常讲:“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在他身体力行的带领下,班子间形成了强有力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他所在的支部和单位多次被二二三团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争先创优先进单位。
2010年2月,团党委任命他为生态站站长,改行干行政工作,他以“换岗不换责任心”的态度走马上任,想尽快投入新的工作中,白天到地里转,晚上走访职工,对连队土地进行了整体调研,向生产部门大胆建议,在盐碱荒地育苗移栽种植甜菜,180亩甜菜成活率达93%。此项实验的成功不但为职工增收创造了条件,也为团场近5000余亩无法栽种甜菜的盐碱地,找到了一条增产增收的出路。
近几年,他不断学习摸索,总结出上风化煤、施农家肥、激光平地、深翻、压减一条龙治理盐碱的好办法,先后与塔什店联系拉运风化煤近1000吨、施农家肥1000余吨、激光平地4000亩、深翻土地2000余亩。严重的黑色盐碱地不但改变了外在面貌,而且小麦单产由100斤提高到500斤,逐年在提高。
扣·依仁且心里始终装着群众。他千方百计寻找多元增收路,先后与酱厂、周边单位联系,农闲时节外出打工,劳务输出。今年,他通过和班子成员商量,利用单位地理优势和丰富的草资源,成立了向阳养殖合作社,吸纳社员16人,集中管理饲养蒙古黑头羊500余只,通过开辟多种增收渠道,生态站职均增收1万余元。
2013年8月,在酱厂劳动的维吾尔族职工吾守依明再东的儿子左小手指不慎被卷入机器内,造成骨折,他多次与酱厂交涉,不但解决了住院、营养、务工等费用,还为吾守依明再东争取了两万元补偿。
今年5月,单位东乡族职工马海路在地里挖甘草时突发心脏病,他与单位工会主席立即将他送到二师焉耆医院救治并垫付了2000元住院费。马海路已近60岁,由于年老体衰,承包土地比较吃力,扣·依仁且和单位干部商量一起帮助马海路管理74亩承包小麦地。
如今,扣·依仁且心里又装了两本账。第一本是贫困户的账。虽然贫困户减少了,但他还是放心不下。第二本是富裕户账,发挥他们的示范作用,一个富裕户带动一个贫困户,帮助单位贫困户脱贫。他时刻牢记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多次被团场评为优秀共青团干部、先进工作者、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个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2014年被评为兵团劳动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