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时代新人的意蕴和路径探析

2019-12-13卢婉婷

法制博览 2019年27期
关键词:价值观思政时代

卢婉婷

天津工业职业学院,天津 300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并强调新时代“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1]。同时也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2]。这一神圣和伟大的历史使命落到了新时代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肩上,面对纷繁复杂的意识形态工作,实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目标需要高校思政教育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职能,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工作,引领大学生全面地认识新时代、认同新时代、感悟新时代、奋斗新时代,积极培养勇立时代潮头,敢当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承担培养勇立时代潮头,敢当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迫切需要

(一)大学生价值观受多元文化的影响

青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从当今时代背景和中国发展现状的角度来看,青年大学生受多元文化思想的影响,特别是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历史虚无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等思潮的冲击,以及社会上一些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歪曲行为,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对历史文化和传统文化的认同,使一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产生了怀疑和动摇,导致信仰危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使得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加速发展,促使一部分青年大学生产生盲目崇拜、道德“失范”、价值“失态”等现象,出现了多种国际思潮与各国文化互相激荡的浪潮。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深受挑战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和精神支柱,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精神力量的重要载体,已经越来越成为各国和各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主要源泉,是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首要因素。现如今,世界各种思潮和主义盛行,“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等错误思潮在一定程度内存在,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在一些学术界虚伪外衣的包裹下,通过经济全球化和科技信息化快速向各国渗透,这是一种极端的文化霸权和政治竞争,是西方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向外扩张的极端行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一些西方国家企图利用“自由,平等,民主”的普世价值观兴风作浪,试图阻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培育,这无疑给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更有甚者会威胁国家的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工作。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发展迫在眉睫

当今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已经进入攻坚期、深水区,青年大学生群体的意识形态工作纷繁复杂,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随着社会变革而不断变化,社会中显现出了一些青年大学生缺乏信仰、精神空虚、价值观扭曲、道德失范和心理失衡等案例和现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领域,刻不容缓。形成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青年大学生价值观,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共产主义的共同信仰则至关重要。积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24字”核心价值观,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入手,从青年大学生的关键群体入手,弘扬和培育良好的家风家教和优良校风校训,树立起青年人良好的道德风尚,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校思政教育对培养时代新人具有深刻意蕴和时代价值

(一)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作用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3]笔者认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考虑以下几点:第一,帮助青年大学生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通过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过程和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教育,使青年大学生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性,做到洞察大势、把握全局、着眼未来,坚定“四个自信”,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接续奋斗。第二,帮助青年大学生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使命责任和大学生个人发展的关联性。由教师分析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使青年大学生将个人的青春梦想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用理想信念点亮希望的灯塔,明确前进的方向,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第三,使青年大学生深刻感悟“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的关系,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奋斗历程,体会“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真正实现用责任践履信念,尽心、尽力、尽责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树立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正确观念。

(二)不断强化思政教育对爱国奋斗的实践引领作用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高校要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要培养青年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并将爱国情怀转化为日常行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当代青年如何接过沉甸甸的担子,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而接续奋斗,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年大学生行为自己的实践引领作用,充分结合近日《关于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的通知》精神,积极响应中央组织部和中宣部的号召,在广大青年群体中发出“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的号召,结合课外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以爱国奋斗精神为主题的实践活动,积极在大学生群体中宣传和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行为的实践性和指导性作用,引领青年大学生将爱国奋斗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奋斗的实践中来。

三、准确把握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

(一)深耕思政课堂主阵地的基础研究

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在全国思政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以“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发挥好思政课堂主阵地的基础作用”这一重要任务开展工作。一是,要强化大学生历史教育,在思政课堂中融入历史史实,带领学生研读原著原文,原原本本体会时代过往。例如,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学会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五四运动,做到以史为鉴,以史为镜,感悟中国共产党的党组织优势和强大凝聚力。二是,要强化大学生时政教育,不断提升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头脑的能力,引导当代青年牢记“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真正在学懂弄通上下苦功夫,实现用新时代最新的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深刻认识进入新时代后所面临的新目标、新使命、新矛盾、新任务,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结合大学生自身日常工作和学习,全面客观地理解当代中国,关注外部世界,有意识地对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渗透行为进行抵制,把握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二)构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广泛运用校园文化、校风、校训等载体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广大青年学生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其一,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无数先人贤士智慧的结晶,对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养成和践行至关重要。在高校校园文化和道德教育体系中纳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建立规范化、常态化的体制机制。主要通过高校校训、高校人文精神、高校制度文化、高校网络文化和高校行为文化载体和传统文化相结合,日常开设志愿者服务、社区帮扶、敬老院孝亲等活动,提升实践性和自觉感,提高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其二,用好榜样示范作用,实现重点人群的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宣传时代楷模,在青年大学生中广泛弘扬社会正能量,选拔高校有优良品德和良好行为的青年大学生楷模,利用时代楷模和优秀青年大学生开模“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准则和行为标准,积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例如积极宣传“时代楷模”张富强、南仁东、黄大年等这些具有先进性、代表性、时代性和典型性的先进人物,进而引导青年人“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形成优良品德和行为自觉,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三)强化高校教育的“课程思政”进程

高校教育的“课程思政”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传承和创新是在文化育人和人孕育文化的集合中开展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就要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政策,不断指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发展及需要紧密结合,将软文化力量融入“课程思政”创新这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中。如,在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中充分发挥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依托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以继承爱岗敬业、工匠精神等优良品德为目标,实现人文精神关怀和更深层次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再如,高校积极开设展“教学质量提升暨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由各学科骨干教师和思政教师结对,深入思政课堂一线,积极交流探讨,深谙“课程思政”教育的主要内涵,用理工科、文科教学和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方式,配以探讨式、参与式、实践式、参观式、竞赛式的课堂互动,不断延伸各学科和思政教育之间的交融互通性,让学生深刻体悟政治理论素养和道德情操的培育是各专业技能培养的基础元素,要不断扩展大学生知识技能背后的精神力量,更进一步指导学生在多元文化交流中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进爱国主义、创新奋进精神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实现“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标。

猜你喜欢

价值观思政时代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