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2019-12-13

法制博览 2019年27期
关键词:法律意识管理人员法律

王 蕾

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济南 250307

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是高校法律教育的根本目标。几乎所有高校都会对学生进行法律方面的教育,但法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如何却不尽相同。当前我国的大学法律教育内容(一般指非法律专业)主要包括教师课堂授课和课外实践活动组成。课堂讲授是指各高校通常在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开设的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而在这种公共课中由于其他专业课的挤占,课时量普遍不多,学生学习效果非常有限。据统计,多数高校该课程一般只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平均每周2课时,由于课时的限制和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并不能从中获得法律素养的提升,仅仅是对法律有一点记忆。大一的学生初入校门本身对这类公共课并不“感冒”,不少学生对于课堂上老师所教授的法律知识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根据调查,某市在校大学生认为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对提升自身法律素养效果一般或基本没有效果的占38.56%,认为该课程没有吸引力的占33.34%。课外的实践活动种类也比较单一,通常有法律知识竞赛、辩论赛、模拟法庭、社区法律知识宣传活动等。这些活动基本在各个高校都有开展,但是除了以法律专业教育为主的高校和院系外,以其他类型为主的高校对此类活动的开展都非常少,而且即便开展,由于学生法律基础知识欠缺,活动也大都是走过场,效果普遍不理想。例如针对某高校2015年4月下旬各院系举办的各类活动通过统计就会发现:在此期间全校开展了90多项活动,其中只有一项是法律专业的学生在校园里举行的法律宣传活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高校的法治教育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实践活动,由于各种条件所限,基本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能力更是有限。如何有效培养高校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其法治观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加强高校学生管理人员的法律培训

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相关部门应对学校的学生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法律知识培训,按照时间节点可以分为工作前法律培训和工作后定期法律培训两部分。新招聘的学生管理人员应安排其主动学习基础类和教育类法律法规。与其他相应的学生管理知识相结合,当然由于时间受限,所学法律知识内容宜粗不宜细,尽量能打好法律基础。而学生管理人员工作后的法律培训则应专题化、模块化。结合工作实际,提高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自己日常管理不违法,还能防止或减少学校违法管理行为的出现。

如何考核学生管理人员对所学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应具有实践性,只单纯卷面考核其法律条文和法律知识是不可取的,这不光是增加其负担,效果也不理想。笔者认为应该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考核方式,把学生事务管理者日常工作中对法律知识的运用能力充分进行量化,再结合其对法律知识的理解程度,对其法律培训学习成果做出科学合理的评判,以此作为学生事务管理人员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之一。另外合理提高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地位和待遇,打通晋职晋级通道也是加强依法管理学生事务的有效手段。

二、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一)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高校要充分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方法有很多种,也不能一概而论。在此仅提出几点作为参考:首先,要对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改革。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在对大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教授中,不能只用课堂填鸭式教育方式直接灌输相关法律知识,考核完成就置之不理。应该对教学手段进行大胆改革和尝试,改变该课程在学生中不受欢迎,枯燥无聊的印象。山东省多所高校目前已经开始探索全新的教学方法,比如与厂家合作引入先进的教学网络平台,学生安装该课程APP,线上与老师交流互动、畅所欲言,上课、考勤、作业、考核等环节全部借助手机来完成,教师上课也不再满堂灌,借助多媒体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教学、讨论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手段,目前学生反响非常好,学习积极主动性大大提高。另外还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应该在全方位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让大学生切实感受到法律能给自己带来的益处。在法律传播的过程中更要让学生有实际运用的机会,要让学生多参与法庭听审、现场模拟法庭、普法宣传等活动。其次,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不应只限制于课本,还有讲座、社团等都可以进行。高校应有目的的让学生组织法律社团多多进行法律知识的交流,多安排高质量的法律知识讲座,让学生学会把法律知识真正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归根结底,学生对法律的自主培养才是最重要的。法律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是知识转化为力量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去接受这些知识并学以致用,那么学校对学生的法律意识的培养才是有意义的。因此,一方面学校应该加大力度,为学生营造优良的法律学习环境,而另一方面,学生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认真的学习相关法律知识。作为学生管理人员应多与学生交流,做好学生层面普法宣传和发动,这样才能让学生感觉到法治的重要性,真正培养自己的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养,为高校大学生事务管理的法治化增添助力。

(二)增强学生的守法意识

遵纪守法是高校培养学生法律意识最基本的一部分,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遵守的“红线”。在学校管理权面前大学生虽然一直都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大学生就必须被保护起来,大学生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必须尽到相应的义务,例如在享受法律保护的同时也必须遵守法律法规,不违法乱纪,并以法律规范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根据对某市大学城调查研究发现,随着大学城入驻学校的逐渐增多,该地区犯罪率逐年攀升,大学生刑事犯罪比率占到整个地区的一半以上,针对大学生的犯罪比例更是达到七成左右。因此学校必须培养学生的守法意识与责任意识:一方面,学校要主动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法律教学、法治宣传活动和法律讲座等培养其守法意识;学校也应该加强平时管理减少违规违纪现象,引导在校生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严抓班风学风,塑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大学生也应该积极做出相应的努力,认真学习专业和法律知识,主动培养自身的遵纪守法意识,努力提高职业和法律素养,真正做到既能自己不犯法,又能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虽然我们一直强调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学校必须合理保护大学生的权益,但是我们更希望当代大学生应具备自觉的法律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与学校的管理人员一起为实现学生事务管理的法治化作出更多努力。

猜你喜欢

法律意识管理人员法律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宣传与法律意识
探讨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意义及途径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论公民法律意识对纠纷解决策略选择的影响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招投标管理人员应具备的七种能力
摘一束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