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新形势下企业政工管理方式创新措施
2019-12-13黎界平
黎界平
(430000 长江国际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湖北 武汉)
政工管理企业内的地位越发增加,总体上来看,各类型企业政工管理能力也有了明显提升[1]。但也需要清醒的看到,政工管理方式较为单一的弊端十分显著,新时期,想要进一步提升政工管理能力必然要在管理方式层面进行较好创新。国家层面当前极为注重企业政工工作开展上的引导,企业也在积极进行政工管理层面的探索。但政工管理方式创新并不简单,很多企业也不知道怎样进行高效的政工管理,鉴于此,探寻出企业政工管理方式创新的有效策略十分必要。
一、新形势下企业政工管理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政府极为注重企业政工管理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在国有企业内,政工管理被放在了极高的位置[2]。从新形势下政工管理的机遇来看,国家层面的支持、政工管理理论的不断出现、以及政工管理方式方法的越发多样能够为企业进行高效的政工管理提供很大支持。但从挑战上来看,新形势下企业政工管理的压力不断增加,继续沿用以往的理念、模式和方式方法进行政工管理并不可取,很多企业的政工管理状况更是差强人意。对于企业而言,其不仅要积极的进行政工管理,更加需要就认清政工管理形式,抓住机遇,不断进行政工管理层面的调整、优化与创新。
二、新形势下企业政工管理方式创新的难点
(一)政工管理理念较为陈旧
新形势下,虽然企业政工管理能力有了一定程度提升,但政工管理理念依然较为陈旧,这也是政工管理方式创新层面的首要制约性因素。一般来说,思想以市场层面对政工管理有一个什么样的认识,政工管理工作在开展上便会呈现出一个具体的相应状态。大多数企业虽然较为注重政工管理工作的开展和进行,但理念层面却并未及时进行调整,陈旧的政工理念影响下,“说教”自然也成为了最主要的政工管理方式,理念上较为固化也导致政工管理在整体上的机械性特征十分明显。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政工管理理念较为陈旧,政工管理创新的空间被不断压缩。即便是企业政工管理创新的大环境较为良好,但在政工管理创新上,企业也很容易处于一个较为被动的状态之中。
(二)政工管理权责关系不清晰
除政工管理理念可以对企业政工管理方式创新产生明显影响外,政工管理权责关系不清晰对政工管理方式创新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当前,很多企业虽然在正常进行着政工管理,但核心管理层以及大型企业内的党组织是实际意义上的政工管理主体,其通常也会政工工作进行全面负责。但政工管理事务较为繁多,核心管理层与党组织也很难面面俱到式的进行政工管理,久而久之,政工管理很容易流于形式。政工管理权责关系并不明晰时,政工管理资源基本上无法得到较好的整合与应用,看似在正常的进行政工管理尝试,但政工管理状况往往差强人意,政工管理方式创新也会由于权责关系的不清晰而受到明显影响。为了“求稳”,实际负责政工管理的主体也不会主动进行政工管理层面的创新尝试。
(三)政工管理缺乏重点
企业内的政工管理绝非单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在国有企业内,政工管理涉及到很多层面的管理内容与事物。绝大多数企业在政工管理进程中并没有科学的进行管理需求分析、管理内容分割以及管理资源配置,政工管理层面自然会缺乏重点。由于政工管理缺乏重点,想要在政工管理层面进行创新的难度也会相对较高,政工管理创新实际上也会缺少一个切入点。这一现象在大型国有企业的政工管理工作开展中较为普遍,“流水账”式的进行政工管理更是导致很多政工管理资源处于闲置或浪费的状态之中。久而久之,企业的政工管理方式创新意愿会不断降低,科学的规划与具体的目标较为缺失时,较为盲目的政工管理状态也会对政工管理方式创新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四)政工管理保障性机制缺位
政工管理缺乏保障性机制,即相应的评价与监督机制不仅仅是企业政工管理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更加是企业政工管理方式创新的一个难点。首先,由于无法对政工管理进行较好评价与监督,企业很难对政工管理状况,特别是传统政工管理方式存在的不足进行较好感知,相关不足长期堆积在一起会大为增加政工管理方式创新的压力。其次,大多数企业对政工管理创新缺乏一个完整认识,其也缺乏政工管理方式创新经验,缺乏评价与监督时,企业则无法对新颖的政工管理方式实际有效性进行精准感知,政工管理方式创新的时间周期很容易被拉长。此外,政工管理评价与监督机制缺位时,政工管理会逐渐演变成一种形式大于内容的管理,员工群体也很难对政工管理框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予以较好配合,这也会大为拖慢政工管理效率。
三、新形势下企业政工管理方式创新的建议
(一)及时进行政工管理理念转变
新形势下企业政工管理方式创新首先要从政工管理理念层面进行及时调整,通过理念上的转变来带动政工管理创新也是不错选择。例如,郑州煤机集团早在2017年就积极的进行政工管理理念转变,企业内党组织开展了专项会议就新时期企业政工管理工作开展事宜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沟通,创新也成为了其政工管理中的核心事宜。得益于思想意识层面对政工管理创新的重视程度提升,一个良好的政工管理创新环境得以形成,郑煤机集团在政工管理方式创新上也掌握了很多的主动权。其它企业在政工管理创新上也需要将理念层面的调整与转变作为前置性工作,通过加深对政工管理方式创新的认识,为政工管理工作实际开展上的方式创新提供有效指导与帮助,拓宽新理念与新方式在政工管理中的应用空间。
(二)强化政工管理制度建设
企业政工管理权责关系不清晰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拖慢了政工管理效率,且影响到了政工管理方式创新。因为,强化政工管理制度建设,捋顺政工管理权责关系也是进行政工管理方式创新的必要条件。例如,中铁六局通过政工管理制度建设的方式,将政工管理权责关系予以了梳理,并确立出了政工管理基本原则、预期目标。借助制度的有效确立以及自上而下推行,一个完备的政工管理权责关系网络得以构建下来,政工管理方式创新的责任也得到了较好落实。可以看出,在政工管理权责关系予以明确后,政工管理方式创新的大环境能够越发良好,政工管理方式创新的压力也可以得到较好缓解。更为重要的是,政工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指导各个层面与各个时期政工管理工作的开展,政工管理越发规划也有利于管理方式上的创新。
(三)明确中层干部培养这一政工管理重点
企业在政工管理方式创新上应当明确出基本的侧重,从而更为具有方向性的进行政工管理方式创新筹划。具体来说,企业可以将中层管理干部培养作为政工管理中的重点事宜。一方面,中层管理干部是企业整个管理体系总的重要组成部门,这一群体更加是企业发展上的重要影响因素,将这一群体作为政工管理上的主要对象能够大为增强政工管理上的方向性和目的性,政工管理资源也能够得到较为有效的整合。另一方面,中层管理干部的思想政治觉悟以及政治素养有了较好提升后,企业的政工管理压力能够得到有效缓解,较为年轻且富有活力的中层管理干部也能够成为政工管理方式创新进程中的有生力量,带动企业整体上的政工管理方式创新。因此,将中层干部培养作为政工管理重点并有效驱动政工管理方式创新的做法较为可行。
(四)强化政工管理评价与监督
强化政工管理评价与监督也是更好驱动企业政工管理创新的有效策略,特别是将政工管理方式创新作为评价与监督的主要内容和对象时,评价与监督便可以成为政工管理方式创新的一种额外保障。建议企业结合自身政工管理实际状况,成立专门的政工管理评价与监督机制,并按照相应标准,重点对政工管理方式创新事宜进行评价与监督。通过对政工管理实际状况、预期目标达成状况、政工管理创新方式有效性等进行评价,企业能够对政工管理方式创新有一个更好的感悟。而借助对政工管理主体职能履行状况等进行监督,企业可以较好的发展政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政工管理方式创新的因素,这也有利于企业更好进行政工管理方式创新。
四、结语
企业不仅要给予政工管理以足够的重视,更加要给予政工管理方式创新以足够的重视和支持。核心管理层也要在较好分析政工管理方式创新难点的基础上,对不同的难点性因素进行逐一破解,从而更为具有针对性和方向性的进行政工管理方式创新尝试。值得注意的是,政工管理这一动态过程本身会受到内外部多重因素影响,企业也需要持续分析政工管理状况,将管理方式层面的创新作为一种常态化工作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