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维码支付的法律风险及监管对策研究

2019-12-13温培财

职工法律天地 2019年6期
关键词:条码法律法规二维码

温培财

(300162 天津市河东区职工大学 天津)

当今社会,二维码支付作为一种高效的结算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极大的便利了人民群众的生活。但随着支付领域的发展及进步,一些法律风险逐渐暴露出来,极有可能引发其他类型的安全问题,下面就结合实际情况对其风险及监管对策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二维码支付的法律风险

(一)法律法规存在局限性

从法律法规的设立上看,二维码支付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存在一定的欠缺,能够起到实际保障作用的仅有《条码支付业务规范》等一小部分法规,而当今条码支付领域日新月异,大批的新技术、新产品横空出世,传统的规章制度对支付领域的约束力越来越小,及其容易滋生恶意欺诈、消费者信息泄露等问题,威胁着和谐社会的发展,法律法规的完善迫在眉睫[1]。

(二)监管主体不明确

在实际的支付活动中,虽然每一笔资金流动都只涉及到支付方、收款方和第三方平台,但是其中的主体却是多种多样的,其可以是企业、组织,也可以是个人,平台门槛较低,任何主体都可以通过操作制作出自身独特的二维码,这就为实际的监管创造了难题,主体不明就是一大缺点。一般情况下,监管需要由保险监督委员会和中国人民银行执行,但是二者的管理范围及权限并没有明确的规定,部分工作存在交叉,若产生纠纷问题也就不能快速得到解决,不利于良好监管环境的建设。

(三)监管体制的欠缺

当代互联网技术飞速进步,社会的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加快,二维码支付领域与法律环境间的差距越来越明显,监管体制的建立速度与实际应用存在时间落差,单纯依靠行业规范已经不能有效解决支付风险纠纷。

二、二维码支付的监管对策

(一)完善法律法规

要有效应对诸多风险,首先要做的就是完善法律法规,借助法律推动监管效果的提升,减轻二维码支付中的各方损失,保障交易者利益,有效惩处违法分子,进而构建和谐支付环境[2]。首先,明确平台责任。对于二维码支付业务中的侵权行为,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各方责任的明确,并用具体的法律规范其行为。举例来说,在侵权事件产生后,支付平台应与商家共同承担责任,弥补消费者的损失,从而督促相关平台加强对自身技术及安全建设的重视,进而营造良好的支付环境。其次,强化法律限制。除了要督促相关平台加强建设外,还应提升法律对侵权者的限制,可以依靠刑法加大惩处力度。例如,可以在刑法中增加对“条码支付诈骗”、“妨碍信用卡管理”等的规定,并对此类违法犯罪行为的惩处进行明确规定,方便有关人员加强认识。最后,举证责任倒置。在二维码支付过程中,侵权行为都是依靠现代技术实施的,消费者举证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传统侵权案件中的举证责任无法有效落实,因此应由支付平台承担举证责任,确保纠纷处理的效率及质量。基于以上措施,我国的条码支付法律法规将会愈加完善。

(二)提升监管专业性

监管主体的不明确容易滋生安全问题,使得部分违法分子乘机牟取暴利。举例来说,“李鬼”二维码就是一种十分不安全的支付事件,部分不良分子将个人二维码和张贴或调换到商家的二维码上,消费者在扫描支付后就会将资金打入其账户,进而为商家及消费者造成损失。如在2018年,某校学生利用共享单车出行,在扫码支付后缴纳299元的单车押金,但车辆并没有开启,怀疑是二维码被调换,随后经过警方介入找到了违法分子。此种行为是一种潜在的欺诈风险,不法分子通过非法转移资金的方法实施欺诈行为,已经严重触犯法律。但是在实际的监管中,由于主体不明确,使得监管效果不佳。面对此种问题,我国条码支付监管需要更加具有专业性的机构加强监管,可以从现有的中国人民银行等机构中选派专业人士组建监管小组,专门负责二维码支付的监管,进而有效解决各个主体间的纠纷。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专业化程度,还应明确该小组的岗位职责,建立奖惩制度,强化小组职能,切实提高对不同主体的监管质量及水平,规避欺诈等法律风险。

(三)强化监管体制

要确保二维码支付能够得到有效监管,规避消费者权益受损问题,必须要进行体制的强化,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方面,将平台纳入金融机构。在当前的法律环境中,《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中强调的是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而支付平台并不属于金融机构,所以大部分金融法律对其没有实质性的监管权限,为了提升监管效果,可以将该行业纳入金融机构范畴,借助现有法律体系对其进行监管。另一方面,保障消费者权益。监管体系中不仅要体现有关机构的监管工作要求,还应适度添加对消费者权益的相关内容。举例来说,可以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侵权责任法》等法律中设立有关二维码支付侵权的保护内容,为消费者维权提供合法的途径,逐步完善监管体制,进而全面提升监管效果。与此同时,有关机构还应加强对创新监管的重视,积极应用新兴技术,与被监管平台建立数据对接渠道,加强监控,从而加快监管速度,有效防控支付风险,使其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服务,推动二维码支付的良性发展。

三、结论

综上所述,二维码支付的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消费者提供了便利,但是企业存有一定的法律隐患,有关部门需要加强对其的监管,可以通过完善法律法规、明确监管主体及强化监管体制的手段提升监管质量。借助此类举措,我国的条码支付领域的监管将更加全面,能够有效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猜你喜欢

条码法律法规二维码
热线互动
商品条码应受到重视与保护
商品条码应用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小康二维码
最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文件提要
最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文件提要
最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文件提要
最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文件提要
二维码让政务公开更直接
二维码,别想一扫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