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碧水长
2019-12-13范晓莲
◎范晓莲
这是一片英雄的土地,这片土地的名字叫桥下村。
桥下村隶属长汀县南山镇,位于松毛岭保卫战的主峰金华山之下,距红军长征第一村——中复村约3公里。村子地势平坦,地形狭长,一条清澈的小河穿村而过,悠悠南流。一桥横跨河面,连通南北。四周青山环抱,绿意盎然。河岸边阡陌纵横,山脚下,房屋错落有致。
我们沿着蜿蜒的村道,来到一个叫“布济堂”的地方。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庄严的纪念碑,宛如一个巨大的惊叹号。纪念碑的碑身刻着“桥下革命烈士纪念碑”九个金色大字,朴素、凝重。底座由灰色的大理石砌成,正面镌刻着纪念碑文,简要介绍了一九三二年正月十四,红四军一部在红屋区赤卫队的配合下,击溃驻扎在桥下的团匪李七孜部的经过。“新做红旗角叉叉,正月十四打桥下,活捉恶霸李七孜,将他打到泥地下。”这首通俗易懂的民谣,生动地表达了村民们翻身得解放的欢快心情。背面刻着一长串革命烈士的名字:郑马养、谢新泉妹、谢三老、杨家森……我们漫步于静谧肃穆的纪念碑前,不禁放轻了脚步,生怕惊扰了先烈的英灵。
放眼望去,是高耸的金华山,山上松杉葱郁。这座山海拔955公尺,山路崎岖,地势险要。这里曾经是红军出奇制胜的出击地,也是保卫苏区的重要前沿阵地。山风徐来,我似乎隐隐闻到血汗与硝烟的味道,当年飘扬在这片红土地上的山歌仿佛又在山间回响:“松毛岭上红旗飘,红军战士逞英豪,岭下人民齐支持,军民合作阵地牢”“风吹竹叶响叮当,自动报名上前方,松毛岭上杀敌去,杀得敌人一扫光”……
苏维埃时期,盘踞在这一带的国民党反动民团,在其头目曹半溪、李七孜带领下,数次越过金华山,偷袭桥下村苏政府、红屋区(今中复村)苏政府,残害苏区干部、人民,镇压革命。桥下村苏维埃主席钟景林,邓坊庵背头人。1931年遭反动民团袭击,被捆绑到中复村夹水桥车头坪示众。惨无人道的反动派,将他用铁钉钉在桥上的格子板上,用杀猪刀凌迟。钟景林从头到尾,没有向敌人求一句饶,最后壮烈牺牲。1933年,桥下村苏维埃政府工作人员谢马孜被杀害于桥下村布济堂……英雄的桥下村人民为了保卫苏维埃政权,奋起与敌斗争。中央红军及地方武装多次从桥下村集结,向松毛岭东面之敌发起突然进攻。据村里的老人回忆,红十九师一团屯兵桥下村时,全体村民积极响应红屋区政府的号召,热情接待红军队伍,给红军送菜送柴,帮助红军洗衣缝补。育成公祠是村里最大的一个公祠,当时祠内住了20多户农民。他们看到红军来了,争相邀请红军住到自己家。红军的指挥部便设于前、后大厅,还有近两百名红军住在横屋和围屋里。其余一千多人则分散住到附近几座公祠里。当部队接到命令攻打朋口时,村民们都主动去支前:带路、送弹药、送给养、抬担架等,全力支援红军作战。
在松毛岭战役中,桥下村人民更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是红军长征前在闽最后一战,也是红军军史上一道永远抹不去的创伤。这惊天一战,为中央红军战略大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在红军战史上写下了光照千秋的一页。松毛岭战斗打响后,福建省军区紧急动员苏区青年参军参战,组织了2000多名地方武装,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在苏维埃政府的发动下,群众纷纷拿出自己不多的糍粑、芋头、地瓜片等口粮支持红军,并组织了担架队、运输队、看护队、洗衣队等,还和红军一起挖战壕、修工事,真正做到有人出人,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当时松毛岭附近几个村子“家家无闲人,户户无门板”,就连少先队、儿童团也行动起来,为保卫苏维埃尽一份力量。地处松毛岭下的中复、桥下、塘背一带的群众更是全力以赴,除留下60岁以上老人看护孩子外,其余全部参加支前。不少群众在战斗中牺牲,长眠于松毛岭上。
中央红军从松毛岭撤离后,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村里有些青壮年跟随红军队伍出发,有些则留在当地继续与敌人作斗争,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桥下村最后一任乡苏维埃政府主席谢朝廷,带领汀南游击队与强敌在松毛岭一带展开游击战。1934年10月底的一天,谢朝廷带着文书回村开展秘密工作,不幸被敌人发现。当他冲出村子时,与文书走散。他边打边撤,最后退到村南的瓦厂,孤身与敌枪战,被敌人重重包围,但他毫不畏惧,战至弹绝,被敌人抓住后,受尽折磨,始终不肯屈服,直至气绝牺牲。
……
这些革命先烈,为了信仰将生死置之度外,留下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为了追寻正义与真理,为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胜利,他们或是扔下手中的锄头,或是掷下案头的书卷和纸笔,扛起了钢枪,握紧了刺刀,踏上了革命的道路。他们舍弃青春和生命,只是为了心中的理想与信念!他们在枪林弹雨间勇往直前,面对敌人的酷刑坚贞不屈,即便是在革命处于低潮时仍矢志不移。这样一种精神,这样一种担当,怎不令人肃然起敬?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松毛岭上的硝烟早已散尽,那场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的战役已成往事,但烈士们的鲜血没有白流,他们终于迎来了共和国朝霞绚烂的黎明。1951年8月,中央南方根据地慰问团来到中复村,召集老红军,听取意见后,指示当地政府要建松毛岭保卫战烈士纪念碑,以告慰烈士英灵。1952年,人民政府组织中复、桥下一带的民兵上山收敛了数百具红军遗骸,并拨出专款在松毛岭山巅建起了一座红军烈士纪念碑。近几年,长汀县启动纪念碑维修整治工程,并以纪念碑为核心,保护开发松毛岭保卫战战场遗址遗迹,打造松毛岭保卫战纪念园,籍以缅怀先烈,教育后人。
青山不老,碧水长流。高天的云霞在我们头顶飘过,历史的洪钟在我们耳边长鸣。今天,我们再次回顾这段历史,是为了缅怀无数为中国革命胜利而英勇献身的革命先辈,是为了铭记他们的丰功伟绩。习近平总书记说,长征永远在路上。作为老区人,我们一定要继承先烈的遗志,弘扬苏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新长征之路,在这片红土地上谱写崭新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