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生行医终不悔
——记七十二团一连卫生员达布鲁

2019-12-13于聪

兵团工运 2019年3期
关键词:卫生员欠条账单

□于聪

他是一名普通的哈萨克族卫生员。每次连队职工生病时渴望的眼神,病好时开心的表情,他心里就充满了成就感,这个成就感支撑着他,在这个偏僻的连队里走过了30多年的行医路。现在,人们已经离不开这位“赤脚医生”——四师七十二团一连卫生员达布鲁。

走进一连卫生室,20几平方米的房子里,诊断室、配药室、药房虽然简陋却排放得整洁利索,一应俱全。

1981年,连队里有一个孕妇难产,当时没有便捷的交通工具,人们只能用担架抬着孕妇去往10多公里路之外的团医院,这件事触动了达布鲁的内心。正值风华正茂年龄的他决定学医,为连队父老乡亲解除病痛。正巧,该团为了改变基层单位职工的医疗条件,决定在每个基层单位选出一名待业青年培训,这无疑给了他一个可以实现理想的机会。他毅然决然地报了名,经过审查他被录取了。两年系统的学习培训后,他被分配到了一连成为一名卫生员。

上世纪90年代初,达布鲁每次出诊都是步行给职工群众看病,那时候连队的路实在难走,到处都坑坑洼洼,一走就是几个小时。他怕延误病患们的最佳救治时间,于是狠了狠心,花128元钱自费买了一辆“飞鸽牌”自行车。就这样,达布鲁骑着“洋车”、背着药箱行走在连队的小路里,长年累月穿梭在田间地头和职工家里。哪里有病人需要,他随时以最快速度送医送药。

为提高自己的医术,更好地为职工群众看病,达布鲁积极参加团医院的医疗卫生知识培训班。30多年间,从把脉、问诊到开药、输液,再到给孩子们接种疫苗,他渐渐成了大家信任的“全科医生”。

达布鲁常年随叫随到出诊看病的故事人尽皆知,但这随叫随到的辛苦,达布鲁从来没有给任何人提起过。连队一名89岁的汉族老太太马茹夏患有老年肺心病,常年只能在家疗养。为了老人的病情可以得到稳定的控制,达布鲁都会定期地为老人检查身体和病情。木坦是连队少数民族退休职工,三年前被查出患有癌症,老伴患有高血压,达布鲁几乎天天去例行检查诊治。

“那一阵子,我骑坏了三辆自行车。2000年我换了人生第一辆摩托车。”达布鲁对笔者说。而这第一辆摩托车的背后有一个感人故事:那时候,达布鲁长期给连里一个少数民族老太太看病,由于她家很穷,医药费基本就没收过,欠条打了一张又一张,老人及她的家人一直记着达布鲁的好。2000年,老人的儿子到县城一家摩托车店打工,买车时只让达布鲁拿了800元,老人的儿子用好几个月的工资,支付了车款的剩余部分。

后来只要提起这事,他总是满怀深情泛起泪光。从骑第一辆摩托车出诊到现在,他已硬生生骑坏了三辆摩托车,院中停着的那辆已经是“小四”了。

连队职工的生活并不富裕,职工群众看病时手里不宽裕成了大困扰。但在达布鲁这儿,“先看病后交钱”、“有钱没钱都给治”早就成了惯例。在他平时坐诊的桌子上,欠医疗费的账单足足放了两个鞋盒子,总计有3000余元之多。这些单子,有10多年前的,也有近期的,金额百十元不等。

达布鲁家虽不富裕,但他从来没有向职工群众们催过账,尽管那些欠条越积越多,尽管一些“欠款”都成了死账。他总是说:“做人,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作为医生,更得对得起自己身上的白大褂。咱不是为了钱才当这医生的,有的病人交不起医药费,自己能帮他们一点是一点!”坚守乡医岗位30多年,在他的心里,守护乡亲们的健康重如泰山,远比那些欠条重要。达布鲁说:“我记这些条子,并不是想让乡亲们知道还欠我多少钱,而是我把这些处方‘欠条’当作了他们的就诊档案,再为他们看病时有个依据!”轻轻翻看着这些不会说话的账单,似乎每张账单的背后都藏着达布鲁对苦难和弱者的仁爱之心。

30多个寒来暑往,达布鲁默默地守护着这片淳朴而熟悉的土地,崎岖颠簸的山路记录下他跋涉的脚印,他用最温暖、最无私的方式诠释着对乡亲们浓烈而深沉的爱。□

猜你喜欢

卫生员欠条账单
烧纸变钱
账单式小康
账单式小康
神奇的魔术
加强军队基层卫生员培训的思考
两张欠条
闽南妈妈的“生娃”账单
最美劳动者之家庭卫生员
从红旗渠的“账单”体会党的领导
两张欠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