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潘开科:来自贵州农村的“宇宙追星人”

2019-12-13刘汉焜姚浩韦倩

当代贵州 2019年40期
关键词:斯隆巡天天文学

文_刘汉焜 姚浩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韦倩

潘开科领衔的课题组负责斯隆数字天文巡天项目的一项观测工作,其观测数据不仅大大推进了天文学多个领域的研究,还发现了许多小行星。由于他的突出贡献,斯隆数字天文巡天项目将其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潘开科星”。

广袤无垠的宇宙中,无数星星熠熠生辉、光彩夺目,吸引着许多天文爱好者想去一探究竟,来自贵州遵义的“潘开科”就是其中之一。

潘开科是美国阿帕奇天文台副台长、高级科学家,新墨西哥州立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科学院天文大科学研究中心冠名教授,多次担任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一审评议人,为国内外多个天文期刊审稿,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同时,潘开科还是数百个小行星、彗星、超新星的共同发现者。几十年来,他始终坚持在天文学这个领域潜心研究、默默耕耘,为人类了解未知世界作出努力。

拳拳赤子心,浓浓桑梓情。虽然人在大洋彼岸,但潘开科的心底却时时装着梦想和家乡,一直用真情回馈故土。

虽然人在大洋彼岸,但潘开科的心底却时时装着梦想和家乡,一直用真情回馈故土。(绥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从小就有一个“追星梦”

1965年,潘开科出生在遵义市绥阳县青杠塘镇竹林村,从小就对繁星闪烁的夜空充满好奇,常常想象星星的来历和形成。

小时候,潘开科就很希望能有机会探索遥远、神秘的太空世界。

“做一名太空科学家!”这个想法在潘开科的心底油然而生,但在当时,家境贫寒的他只能将这个梦藏于心底。

不想放弃、不愿放弃、不甘放弃,努力学习是唯一途径。

求学的过程很艰辛,高中时,为了省下几块钱的车票,潘开科扛着几十斤重的行李,一路翻山越岭近50公里到邻镇旺草中学上学。

“正是这种生活,磨练了我不怕吃苦、千方百计克服困难的韧劲。”潘开科回忆,那时候在外求学,每月只能回家一次,一有空就到学校图书室翻看天文学书籍,虽然种类和数量都不多,但却感到很满足。

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再苦再累,因为心中有“梦”,潘开科都能坚持。

天文学道路上的“苦行僧”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3年,潘开科考上贵州大学物理系,从此踏上了“追星之旅”。

潘开科和他用作研究的斯隆望远镜。(受访者供图)

大学时的潘开科,一边勤工俭学,一边发奋读书,获得学士学位后,又以优异成绩被推荐到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攻读硕士学位。

天文学硕士学习对英语有较高要求,一些专业课程使用全英文教科书,课题研究的大多数资料也是英文的,这让英语基础薄弱的潘开科犯了难。

“当时心理压力很大,不想给母校丢脸,更不想落后于人。”假期,潘开科没有回乡,而是每天早起背单词,捧着英语书籍静坐在食堂、教室、操场、宿舍等地阅读,每天坚持入睡前练习口语。

“我是贵州大学免试推荐的,如果英语过不了关的话,会影响学弟、学妹们到中国科学院去上学的机会,不能砸了母校的牌子。”潘开科说,就是秉持着这样的信念,所以再辛苦他都坚持了下来。

第一次英语六级考试,全班仅5人过级,潘开科就是其中之一。英文水平的提升,也让他此后的天文学研究道路变得越来越广阔。

1990年,潘开科来到美国国家天文台做交流学习,开启了第一次国外求学之旅。

回国后的潘开科,把在国外学到的先进理念融入到天文学领域的探索和研究中。由于当时国内研究条件有限,学术成果并不理想。潘开科决定再次奔赴美国深造,继续深入学习国外天文学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更好为人类天文事业作出贡献。

“天文学是基础性研究学科,基本不涉及技术机密,那时中美在天文学领域的合作也越来越紧密。”再次赴美的潘开科经过不懈努力取得博士学位,而后决定留在美国。

努力做中美天文学交流的“桥梁”

在美国工作的潘开科,在努力钻研学术的同时,还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增进国内与国外在天文研究上的学习交流、相互合作积极努力。

2003年,神州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极大提振了中国发展天文及航天事业的信心。有单位提出优厚条件邀请潘开科回国工作,一些人对潘开科的婉辞不理解,但他认为留在所在项目充当中美天文合作的桥梁是更好的选择。

天文学无国界,人人都能成为天文科学的受益者,潘开科坚持每年都回国做报告,分享研究成果,并与国内天文学家合作培养博士研究生,目前已推荐或邀请20多人赴美交流合作,不断为国内天文学领域培养人才,搭建资源共享通道。

“斯隆数字天文巡天”是世界天文学历史上非常成功的项目之一。潘开科领衔的课题组负责该项目的一项观测工作,其观测数据不仅大大推进了天文学多个领域的研究,还发现了许多小行星。由于他的突出贡献,斯隆数字天文巡天项目将其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潘开科星”。

“探索天文学知识充满挑战,但当通过自己的努力推进了对宇宙的认识时,会感到快乐、幸福。”潘开科说。

聊起位于贵州平塘县的世界上最大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项目,潘开科表示,虽然这个项目和他的研究在方法上有些不同,但最终的目的都是探索宇宙中未知的东西,接下来也会考虑展开相关的合作和交流。

树高千尺不忘根,除了在天文领域为祖国出力,潘开科还怀有一颗慈善之心,他帮助家乡学校完善体育设施,资助村里的困难学子完成学业,鼓励他们发奋图强。

“我希望能为有理想的孩子尽一点绵薄之力。”潘开科说。

猜你喜欢

斯隆巡天天文学
詹姆斯·韦布望远镜:科学家解释它拍摄到的第一批惊人图像以及它将如何改变天文学
巡天号光学舱:与众不同的中国“天眼”
特别条款
特别条款
不公开批评下属
巡天计划
我天文学会退出国际天文学协会
天文学,地球科学
第六批天文学新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