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歌嘹亮唱响美丽中国
——“两山”理念在黔西南的生动实践

2019-12-13陈俎宇

当代贵州 2019年41期
关键词:黔西南山地生态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陈俎宇

山地灵气、山地资源、山地经济,夯实了黔西南迈入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底气,开辟了黔西南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积累了黔西南识山护山用山的有益经验,生动阐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中国智慧”。

山地,是黔西南最热的词汇。

云贵高原东南部向广西丘陵过渡斜坡地带,黔、滇、桂交界区域之黔西南,是典型的山地王国。这里峰丛林立、沟壑纵横、水源丰富、云雾缭绕,南、北盘江在此逶迤腾挪至境内与红水河交汇,至珠江入海。

水之交响与山之凝重,在黔西南造就了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也使其成为三省区石漠化片区核心区域。耕地破碎、土质稀薄、承受自然灾害能力弱,饱腹尚且为难,致富遥遥无期,又因重重大山、深谷幽壑的阻隔而闭塞落后,给当地群众留下了长时间的心酸与无奈。

然而,数十年来,黔西南人民不畏艰难、战天斗地,为全国贡献了石漠化生物治理替代工程治理的“顶坛模式”、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晴隆模式”、生态农业水旱农作生产发展蔬菜种植的“者楼模式”等经验,各族人民在党的阳光雨露政策的滋润下,逐步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多炽热,探索创新的勇气和干劲就有多足。在不断的探索中,发端于浙江省安吉县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理念,为黔西南点亮了发展之灯。2015 年6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视察工作时特别强调,要把旅游业做大做强,丰富旅游生态和人文内涵。当年10 月,作为党中央、国务院扶持贵州的一份“大礼”,第一届山地旅游国际性会议在黔西南州兴义市举办。

此后,作为经国务院批准的、目前中国唯一一个以山地旅游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峰会,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永久举办权归属黔西南。通过连续举办4 届大会,黔西南向世界广泛推介了自身以及贵州得天独厚的山地旅游资源,探索出一条喀斯特深度贫困地区依托山地资源走向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并源源不断地向世界同类地区输送了可供复制借鉴的有益经验。

山地灵气、山地资源、山地经济,夯实了黔西南迈入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底气,开辟了黔西南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积累了黔西南识山护山用山的有益经验,生动阐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中国智慧”。

山地旅游开辟乡村振兴之路

云雾从峰丛间升起,渐渐连成一片,向群山环抱的村庄游荡而来。草尖挂着沉沉的露珠,欲坠未坠的样子。

2019 年国庆节假的第一天,王玉香戴着草帽,背着竹箩,拎着竹篮,盛着栗、柑橘、梨等,从果园湿滑的便道上小心翼翼地走过。早起劳作的人们互相打着招呼,用温软的布依语交谈。

对兴义市万峰林街道纳灰村村民来说,这是一年中非常幸福的时节。稻、果丰收,鸡、鸭肥美,这些充满生态气息的农产品经过加工,成为布依糯食、特色小吃等系列产品,再通过电商平台,很快就能摆上上海、北京等地群众的餐桌。

不过,对于王玉香的女儿、37 岁的岑良美来说,她更热爱每个旅游旺季。平时,岑良美在兴义市区内有一个固定的凉剪粉小摊,别看小,日进毛利300多元不是问题。每到五一、国庆等节假日,以及每年山地旅游节会期间,她就把小摊搬到万峰林景区大门附近,每天的毛利润是平时的三四倍。就这么一个小摊,已帮助岑良美一家建起了楼房、美化了庭院,还把儿子送进了大学。

纳灰村,这片原处于上万座奇秀峰林之间、毗邻碧波荡漾万峰湖的布依族村庄,民宿依山而建、农庄鳞次栉比、田园绕山偎水,富裕起来的人家比比皆是。小村因山地旅游的兴起而迅速拨开贫困落后的迷雾,成为人民幸福富裕的“中国十大美丽乡村”。

山地特色农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图为位于兴仁市境内的薏仁乡村田园。(罗国林 /摄)

在黔西南,依托山地旅游实现村美人富、逐步走上振兴之路的美丽乡村已达350 个,它们正各美其美、各显特色、各展所长:兴义纳灰村及周边村寨群众开办农家乐、乡村旅馆、民宿、小吃店等300 多家,户均年收入15 万元以上,群众还通过土地流转、就近就业和创业纷纷走上富裕路,景区人家几乎都拥有小轿车、住进了小洋楼;兴仁市屯脚镇鲤鱼村依托山地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种养产业,2018 年人均纯收入已突破1 万元;晴隆县2400 户贫困群众以“特惠贷”入股二十四道拐文化旅游开发总公司,每户每年仅分红即可获利2500 元。

“太阳出来照山岩,山中藏有富贵财。只等贵客一来到,金花银花滚进来。”新编布依山歌唱出了黔西南人民依托山地旅游实现脱贫致富的喜悦之情。山地旅游,已成为黔西南脱贫攻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助力黔西南走出一条破解发展与保护矛盾的新路子。

数据显示,黔西南州接待旅客人数从2014 年的1526.68 万人次增加到2018 年的6338.76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从112.01 亿元上升到509.01亿元,年均增速30%以上。到2018年底,旅游扶贫累计带动全州6.9 万余人实现脱贫。

山地特色高效农业驱动致富之轮

如何在山地中坚守生态底线创造财富,这是生态文明新时代值得深思的问题。“普安红”茶系列的迅速走红,即是对此问题的实践与回答。

入秋,位于普安县江西坡镇联盟村和大田村的万亩茶场仍生机勃勃,采茶人的身影忽隐忽现。

“现在茶叶值钱,我家这片茶山真成为金山银山了。”茶农岑乜郎手上的采茶动作飞快,脸上挂着笑容。

今年,岑乜郎家10 亩茶园采春茶销售获利近万元,夏秋茶目前已获利4000 元。受去年在江西坡茶源小镇举办的国际山地自行车邀请赛启发,她已在小镇租了一间店面,准备开办特色餐饮,“来这里的游客越来越多,我们有信心挣到钱”。

如今,普安县茶园总面积已达14.3 万亩,投产茶园面积9.1 万亩。截至今年6 月底已实现干茶产量3483 吨,干茶产值6.75 亿元,综合产值10.43 亿元。全县注册涉茶企业、合作社、加工大户等共195 家,辐射带动贫困户2226 户8810 人脱贫致富。

在黔西南州,成为群众增收支柱、推动脱贫攻坚效果明显的山地特色农业不止茶叶。在贵州省蓬勃开展的农村产业革命热潮中,黔西南州积极调结构、优产业,持续培育、巩固和科学扩大食用菌、薏仁米、中药材、油茶、生态畜禽、生态渔业、精品水果、蔬菜、烤烟等十大特色产业,并已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态势,推动产业联结到村,项目覆盖到户,带动20 多万贫困人口脱贫。

其中,茶叶产业发展到45 万亩,培育了普安红、万峰绿“一红一绿”品牌。“普安红”品牌已走出大山,红遍大江南北;薏仁米产业已发展到40 万亩,综合年产值达50 亿元,带动3000 多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5 万元以上,创造并稳固了薏仁米国际优质品牌。

山地资源吸引和助推新型工业发展升级。图为位于黔西南州义龙新区的贵州振华义龙新材料基地。(义龙新区新闻中心供图)

依托发展薏仁米产业,兴仁市2018 年顺利摘帽;依托发展食用菌产业,安龙县2019 年成功出列。特色山地孕育的十大特色产业“十轮”驱动,正助力广大群众快速走上脱贫致富路。

山地资源优势推动全面发展

绘好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施工图”,必须把握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法,从“两山”理论中找思路、找方法。

黔西南州持续围绕“山地”找优势、补短板、延链条,在加大山地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投入的同时,从选准与绿水青山相得益彰的产业入手,结合脱贫攻坚、交通建设、乡村振兴、“锦绣计划”等工作的实施,把旅游、康养、大数据、民族文化等产业交汇融合,扶持、培育成未来发展的支柱产业。

以山地的名义,黔西南如今“山”歌嘹亮。

脱贫攻坚“四场硬仗”场场打赢。率先在贵州全省完成“十三五”期间33.85 万群众搬迁入住计划;提前一年实现30 户以上村民组“组组通”硬化路,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得到解决,156 个深度贫困村实现安全用电,所有行政村实现光纤、4G 基站网络全覆盖;扶贫产业已形成“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发展新格局,山地高效农业成果丰硕;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持续给力,贫困人口从2015 年的43.23 万人减少到2018 年的15.86 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3.75%下降到5.02%,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有序推进,“三大保卫战”卓有成效。森林面积达1480 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8%,昔日的“石旮旯”变成了美丽的“花果山”;水环境质量、地表水水质优良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保持在100%,“两江一河”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曾经的穷山恶水变成了今天千里精品旅游线;城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99%以上,“穷乡僻壤”变成了“康养之都”。

同时,良好的气候条件吸引新兴产业项目纷纷落地发展,6 家大数据优强企业、16 家高成长型大数据企业进驻。丰富的物产资源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能,兴仁登高铝业、义龙振华新材料、贵州宝康数控机床项目等一批生态载能工业项目建成并健康发展。

“民族特色山地经济创新示范区”逐渐成型,全州经济加速发展、总量持续提升、质量稳步提高。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增加到1163.77 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加到117.89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5 年保持全省第一,综合指标测评由长期全省挂末上升到第4 位。今年上半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5%,保持全省第一位。2018 年全州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0407元、9485 元。

深挖“山地”潜力,黔西南正从深藏闺中到走上开放前沿,从闭塞之地成为面向东南亚的桥头堡,资源优势日益凸显,投资环境越来越好,山地旅游、山地农业、山地工业、山地城镇深度融合,“山地”经济呈现乘数效应,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以“山地”的名义,美丽中国的黔西南实践如火如荼。

猜你喜欢

黔西南山地生态
山地光伏发电工程三维设计技术研究
秦药新生态之二 药好才是真的好
长抓政治生态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关于山地建筑设计要点的分析
诗书画苑
黔西南州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
黔西南文化旅游产业资源整合发展研究
盱眙生态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