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三尺讲台上发光
——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者吕传汉60年的耕耘与追求
2019-12-13王雨彭林元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王雨 彭林元
吕传汉退而不休,继续奋战在教育研究一线,仍在自己的学科梯田里笔耕不辍、奋斗不息,在平凡的工作中真正体现出了身为师、行为范、教以德、授以艺的高尚品格。
1987年,在国内首先提出并开展了跨文化数学教育研究,1990年获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数学教育硕士点,不仅改变了贵州师范大学数学系科研落后的局面,也为国内数学教育开了先河;
1997年,在国内首创“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研究,并在全国20余个省市的上千所中小学试验、推广;
2014年,在国内首创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教育理念(简称“三教”)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在学科教学中教学生积极思考、自主体验、善于表达。
2018年,中小学数学“情境—问题”教学30年实践探索与理论建构荣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这一年,他已是80岁高龄。
他,就是吕传汉教授,曾任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兼任教育部第二届高等学校数学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中国《数学教育学报》副董事长、贵州省教育学会副会长等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从贵州师范大学退休后,吕传汉退而不休,继续奋战在教育研究一线,仍在自己的学科梯田里笔耕不辍、奋斗不息,在平凡的工作中真正体现出了身为师、行为范、教以德、授以艺的高尚品格。
做三尺讲台的坚守者
60年如一日,吕传汉始终把教学工作放在心间,用知识和阅历教书育人。
吕传汉:只要大家坚守教育一线,持之以恒、科学地进行研究,未来贵州教育一定能迎来硕果累累、人才辈出的艳阳天。(受访者供图)
“教育研究涉及国家的人才培养,不能功利化,我决心要把下半辈子都奉献到基础教育研究中。”这是吕传汉的雄心壮志,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1959年,吕传汉于贵阳师范学院(后更名为贵州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并留校任教,后来相继担任了数学系副主任、主任,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等职务。
“当时的我一心想的就是进修、学习、教好书,往后的20余年时间,我主动争取多上课,承担了10余门高等数学课的辅导和主讲任务。”
在长期的科研选题过程中,吕传汉切身感受到国家的强盛要靠科技进步,科技进步要靠高水平人才培养,人才培养要靠高质量教育,特别是高质量的基础教育。
“我们是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合格的教师特别是未来的好老师,承担着责无旁贷的重要职责。”从1981年开始,吕传汉把工作重心转向了数学教育研究,并积极努力创造条件招收数学教育硕士研究生。
为缩小文化背景差异带来的教育差距,吕传汉带领贵州师范大学数学教育团队在国内首创了跨文化数学教育研究,积极开展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数学教育研究。
“没想到数学课居然可以这样上!这样的课堂能让学生动起来,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这是团队成员尹慧梅第一次参加课题研究时的感受。吕教授把毕生精力奉献给教育研究的精神也让她深受感动,之后她便坚决地参与到课题研究中去,至今已有18年。
在吕传汉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们用了10年时间在贵州、云南等民族地区进行民族数学文化情境的发掘和民族儿童数学思维能力的跨文化研究,获得了大批资料,并于1999年编辑出版了《数学情境与数学问题》两本著作,提前为国内数学课改作了铺垫。
做学科教育的创新者
教育是一份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吕传汉付出辛勤的汗水和真挚的泪水,同时也收获了充实与快乐。
培养硕士研究生46人,其中获博士学位24人;
2017年入选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
获省部级教学科研奖6项,其中2018年获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
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在吕传汉从教的60年里,他默默地做着一件又一件看似平凡的事情,用心用情地培养一代又一代教学人才。
吕传汉认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首要前提,“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就应该从根上抓起,而娃娃是人才的摇篮,是国家的希望”。
为此,他根据现代教育理念科学地整合了东、西方教学模式,在国内首次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模式,即“创设数学情境与提出数学问题”教学模式,并率先在西南地区开展了教学实验。
随即,国内20余个省市的千余所中小学相继开展了这一教学改革实验并取得成功。“情境—问题”教学法还迁移到中学物理、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学中,同样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浙江省余姚市实验学校于2003年参与吕传汉“情境—问题”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实验,通过课题实践,深刻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该校数学中考成绩大幅提升,连续10余年位居余姚市首位,并多次获得数学竞赛省团体优胜奖,教师科研能力大幅提升,数学研究团队累计发表论文219篇,出版数学专著及教辅用书10余册。
基础教育改革,需要专家引领、理论创新,更需要实践探索并持之以恒。在反思10余年课改的进展状况后,2014年,吕传汉又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首次在国内提出“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教学理念,进一步丰富了该教学法的时代内涵,有力推动了城乡数学教育差距的缩小。
做教学事业的拼搏者
9月16日,中秋节小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82岁的吕传汉一大早就坐上开往兴义市的汽车,他此次黔西南之行将持续10天左右。兴义八中开展教学实验2天,盘州培训小学教师1天,晴隆培训中小学骨干教师3天……这位耄耋老人的工作安排密集而紧凑。
为了贵州教育事业的发展,吕传汉献出了自己能尽的所有力量,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教育理念的更新、带动教育人才的培养,就如吕传汉自己所说的那样:“我是搞教育的,我只能尽力在教育这个问题上为贵州的发展尽一份力。”
从事教学工作60余载,吕传汉见证了贵州从温饱不足到迈向小康,从百废待兴到百业兴旺,从内陆封闭到创新开放的跨越式发展。
“贵州经济的发展,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已经取得突飞猛进的成就。但是和国内先进地区相比尚有较大差距,我们的基础教育研究尚需脚踏实地进行有效研究,我们的教学成果还需努力增多。”
在他看来,培养高水平人才是老师责无旁贷的重要职责,也是他一生的追求。自2 0 1 2 年以来,他先后在贵州、云南、四川、重庆、江苏、江西等地参加教师国培50余次,举办贵州省名师讲堂活动,参训教师2万余人。
为尽快缩小贵州城乡数学教育差距,吕传汉在全省送教下乡60余次,特别是从2015年至今,组织学科教育专家到习水、晴隆、印江等地培训乡村骨干教师600余人。其中,已晋升正高级数学教师5人,余庆县小学数学教师尹侠还入选教育部领航教师队伍。
“看到大家的成长、成功,我感到十分欣慰。”吕传汉始终认为,只要大家坚守教育一线,持之以恒地进行研究,未来贵州教育一定能迎来硕果累累、人才辈出的艳阳天,“我虽年过八旬,仍愿与同行志士携手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