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有温度的人物采访写有故事的人物报道

2019-12-12闫雪

新闻传播 2019年16期
关键词:对象细节情感

闫雪

【摘要】本文结合实例,从采访技巧和写作艺术两方面浅析如何做好新闻人物的报道,让采访深入人心,报道生动立体。

【关键词】情感;细节;故事化叙事

“人物报道就是以简要的形式迅速反映新鲜而富有时代特点的典型人物的事迹和精神面貌的新闻报道体裁。”[1]人物报道是新闻写作中常见的报道类型,通过报道人物某个侧面或典型事例,讲述他的故事,描绘他的人生,达到传播和弘扬正能量的目的。在人物报道中,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故事轨迹了解一个新闻的背后,可以从一个人的情感流向透看一个时代的精神烙印,在人物报道中可以挖掘出人性的光辉,在人物报道中可以感知生活的温度。因此,新闻从业人员研究如何采访和创作好人物报道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采访的技巧

(一)采访的前期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采访一个新闻人物前,一定要对采访对象的背景做一个深入的了解。不仅要掌握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还要对他的心理状态有一定研究。比如,采访对象会对哪类話题感兴趣,如何能打开他的话匣子,通过对哪些故事的讲述,能够展现一个有血有肉立体的人物的形象。意大利著名女记者、作家奥丽亚娜·法拉奇说,在1980年,她访问邓小平以前,看了好几公斤的材料。我们从《半月谈》发表的《邓小平答意大利记者问》中看到,法拉奇提出的问题非常专业,涉及面特别广泛。多年后,她重返北京和同行说:“那次采访很深入、很详细,用了两天的时间,很有意思,对于记者来说,那是一次很成功的采访。”[2]

(二)采访过程中的艺术

采访是否深入,直接关系到最后作品的呈现,采访过程尤其重要。

1.如何打开人物心灵的窗户

在采访中,尽量让采访对象放下戒备,你才能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挖掘出真实的情感,使整个报道内容充实。“采访绝不是你说我记,我问你答的工作关系,采访是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思想的交流,感情的交流。”11记者一定要跟采访对象像朋友一样的相处,通过聊一些共同的兴趣爱好,聊一些轻松的话题,跟采访对象拉近距离,让他逐渐放松。如果采访对象容易紧张,可以将摄像机提前开机,先聊一些其他的话题,在采访对象放下戒备后,再开始慢慢转入正式的采访,在轻松中,不知不觉地将采访完成。

2.如何做出有温度的报道

人物的报道要有温度,如果没有情感的贯穿,会让整个报道浮于表面,不够深入,只有能达到情感的共鸣,才能使整个报道生动起来。要做到人物报道有温度,首先,要了解采访对象的经历,人生的精彩瞬间在哪里。比如,采访一位事业有成的商人,可以问一问他有没有经历一些创业的失败,他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有没有亏欠家人,家人的不理解他又是怎么化解的。在人生起伏的过程中,看到了一些什么不同的景色。其次,采访时一定要注入情感,不能只停留于新闻表面。大庆电视台曾播发的一个患有骨瘤小女孩的报道,贯穿整个报道的不是孩子痛苦的求救,而是女儿与父亲的情感。女儿为了不让父亲担心,装出一副不疼的样子,悄悄地躲在被子里小声哭泣。父亲看到孩子含泪的坚强,在病房外心疼地捂嘴痛哭,病房内外的哭泣不用任何语言,就能让大家为之动容。这个报道之所以感人,是因为抓住了“以情动人”的常用手段,用女儿的懂事,父亲的心疼展现了亲情的可贵,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爱的伟大”是人物报道万变不离其宗的主题。通过对“情”的渲染和突出,让采访变得更有温度,更加感人。人物报道要重视情节,强调感性,注重运用人物内心的独白、对话等易抒发感情的内容,用饱含深情的视角,抓住感人的细节、场景和心理,让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对人物的命运感同身受。

3.如何更真切地了解采访对象的生活

著名记着郭梅尼说:“采访中,只要能到现场的,我都尽可能到现场,亲眼看,亲耳听,亲身感觉。”如何能深入到采访对象的生活,感受采访对象的情感,体验式采访无疑是最好的方法。

“体验式采访,是指记者参与被报道者的生产实践和工作实践,亲身体验他们劳动的酸甜苦辣,并在体验中进一步采访。”[4]体验式采访能挖掘出很多精彩的细节,从“你做我写”变为“我做我写”,弥补了缺乏亲身体验的缺憾,拉近了与采访对象的关系。比如《大庆新闻》中《新村走基层》的系列报道中,记者需要采访一位清洁工,当时刚下过雪,他们需要立刻清扫路面,记者从早上2点左右跟随清洁工清扫马路,铲除积雪,到晚上才收工,一天下来,不需要过多的询问,就已经能深刻地了解他们工作的辛苦与付出。这样的镜头展现在观众的面前,更有真实性,更具说服力。

二、写作的技法

(一)故事化叙事

“所谓人物故事,既是通过叙写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情节较为曲折引人的事件,反映一个人的思想品德、精神面貌,赞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5]

写人物报道和拍电影一样,都是需要把故事讲精彩,即故事化叙事,电影化质感。电影有叙事的铺垫、情感的高潮,写人物报道亦是如此。采访对象会讲很多自己的过往,需要记者从中找出有价值,有代表的故事完成报道。整个报道要有悬念、有情节、有矛盾、有层次。

一般的人物报道大多是凡人小事,没有重大的题材,没有突发的事件,所以,报道要以引人人胜的叙事手法来吸引观众。迅速抓住观众的常用手段就是悬念的设置。一般悬念用于报道的开头,清人李渔曾说过:“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

大庆电视台播发的《带夫改嫁》的报道,报道开头就说“在村里有一个特殊的三口之家,一个妻子,两个丈夫。三个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村里人都夸这一家人有情有义,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违背常理,突出悬念的开头激发了观众看下去的兴趣。通过叙述,最后才知道,女主人公的前夫常年瘫痪在床,为了不拖累妻子坚决要离婚。妻子不忍抛弃没有家人、无依无靠的前夫,她改嫁的条件就是一定要带着前夫嫁人。现在的丈夫是一个重感情的人,愿意同妻子一起照顾前夫,一家人互相照顾,互相扶持,他们的故事成了村里的一段佳话。通过这个报道,可以看出悬念的重要作用。一波三折、悬念迭起的叙事手段能够迅速而巧妙地抓住观众,让观众对报道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人物报道中,突出矛盾能將故事写得层层推进,波澜起伏。有矛盾冲突,就有故事情节,矛盾冲突越激烈,故事情节越生动。矛盾可以是人与人的、人与社会或是人与自然的。突出矛盾的场面,主人公如何化解矛盾,最后事件如何发展,自然会引起观众的注意。

(二)挖掘精彩的细节

俗话说:“观人于微。”从细微之处能洞见人的性情和本质。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性格,丰富人物的形象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人物是否立体,往往取决于有没有精彩的细节描写。光有故事框架,没有细节展现,就像没有血肉的躯壳,人物形象无法生动、丰满、真实。可以说,细节是人物报道的生命。

在《大庆新闻》中,记者在采访高铁维护检修员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细节,他们出去工作前,每天都要清查带出去的工具,哪怕一个小螺丝钉的数量都要了然于心。巡查回来的时候,还要逐一核对工具的数量,这样的工作既繁重,又枯燥。记者经过询问才得知,高铁维护检修员的工作需要非常的细致,如果有一个螺丝落在了铁轨上,后果都不堪设想,所以需要他们一遍一遍地清查、核对。记者通过展现清查工具的这一细节,生动地体现了高铁维护检修员对待工作的认真,严谨。

(三)关键词的运用

在很多优秀的春晚小品中,都会流传一些脍炙人口的流行语,例如赵本山表演的小品《卖车》,其中“忽悠,接着忽悠”成为了当年的流行语。可以说“忽悠”这两个字成为了整个小品的精髓,在反复强调中,让人们记住了“忽悠”这个流行词,也记住了整个小品的幽默。人物报道的写作和小品创作一样,也可以用标志性的词语展现人物的特点,通过反复强调,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产生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回还往复的美。例如,在大庆电视台播发的《轮椅上的笑容》报道中,一个残疾男孩虽然肢体残疾,却用坚强乐观的精神战胜困难,用微笑拥抱生活。报道中,曾多次提到男孩的笑,初次见面的微笑、战胜困难的大笑、回忆中的浅笑,在阳光般的笑容里,让大家记住了这个不惧风雨,笑对人生的快乐男孩。

(四)报道语言的口语化特征

人物报道越来越趋于口语化。口语化有很强的代入感,语言通俗易懂、幽默诙谐,甚至带有一些地方方言,更能使观众产生亲切的感觉。例如“话说……”、“预知后事如何,且听我慢慢道来”、“老鼻子了”、”破马张飞”、“俺们那疙瘩”等词语,能增加乡土气息,语言活泼,不呆板,更加贴近生活,增强报道故事性色彩。

结语

人物报道是新闻中重要的报道形式,在人物的情感起伏中,在故事的娓娓道来中,让新闻更有深度,更加立体。一篇篇人物报道如同闪亮的繁星,汇聚成新闻报道的银河,在浩瀚星空中,闪烁着不朽的光辉。

参考文献:

[1]法拉奇访谈录[N],人民日报,1993-10-23.

[2]章玉兴.人物新闻采访与写作[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年,4页.

[3]章玉兴.人物新闻采访与写作[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年,149页.

[4]蓝鸿文,新闻采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11年.156页.

[5]章玉兴.人物新闻采访与写作[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年,27页.

猜你喜欢

对象细节情感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情感
台上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图说车事
关注48个生活细节
细节取胜
个性签名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时尚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