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天的仪式

2019-12-12马亚伟

祝您健康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一锹棉衣炉子

马亚伟

季节变换,大自然总会传递一些信息,催促着人们跟随着季节的鼓点,欢快地舞动起来。北风吹起冬天的号角,人们便纷纷忙碌起来,储藏食物、盘炉子、做棉衣,等等,用不同的形式迎接冬天。这些活动,几乎成了冬天的仪式。

每年霜降以后,父亲都会储藏大白菜。他把满地的大白菜砍下来,在菜地里挖地窖,把大白菜放到地窖里过冬。风很冷了,父亲却忙得满头大汗。他一锹一锹地挖着土,还不停地对我说:“瞧今年的大白菜长得多好,冬天咱就有的吃了!让你妈给咱做白菜炖粉条,包白菜馅饺子。白菜可是当家菜,要多好吃有多好吃。”地窖挖好了,我抱起一棵棵大白菜递给父亲,他把大白菜整整齐齐码放在地窖里。大白菜全都放入地窖了,父親在上面填上土,盖上玉米秸,给大白菜们一个结实而温馨的家。父亲拍拍衣服上的尘土,笑眯眯地说:“这样大白菜就不怕冻了。”我想,再冷的冬天,大地母亲的怀抱都是温暖的,白菜们躲进地窖里就可以安睡了。大白菜相伴的冬天,也是温暖的。

夜里的风有了呼啸的声响,第二天早晨,父亲就忙着在外屋盘炉子。我现在想,为什么父亲不说“垒炉子”或者“砌炉子”,而说“盘炉子”。“垒”和“砌”好像是简单的、机械的,而一个“盘”字,带了温度和感情,要把冬天的岁月盘点一下,这样想着,心中就升腾起一种希望,一种温暖。盘炉子并不难,和点儿泥,用砖头一层层往上垒,还要用炉渣灰、土什么的砌好炉膛。父亲是个出色的瓦匠,盘炉子对他来说是小菜一碟。他盘的炉子,烧得特别旺,而且好封火,省煤。我看着父亲盘好的炉子,想象着寒冷的冬天,我们一家人围着烧得很旺的炉火,吃炖菜,烤红薯,炒花生,觉得幸福就在眼前了。

冬天来了,母亲也一刻没闲着。她忙着腌菜,做棉衣。母亲腌菜的手艺是一绝,她会选一个晴好的天气,在小院里忙起来。她把自家地里种的白萝卜洗净,擦成细丝,用盐“杀杀”里面的水分,再把水分挤出去。然后,母亲开始准备各种调料。盐、酱油、白糖、白酒、素油、尖椒、蒜、姜,一样都不能少。母亲说,每一种调料都不可缺少,缺了一种,就腌不出那种味道。母亲把白萝卜丝放进大搪瓷罐里,再把调料一样一样放好,拌匀,然后把搪瓷罐封好,就等冬天吃了。朔风呼啸的日子里,小火上慢慢熬一锅粥,熬得糯糯的、稠稠的、香香的,就着腌好的咸菜吃,觉得日子像粥一样暖了。

母亲还要为一家人做棉衣,祖母最喜欢穿她做的棉衣,说穿上舒服。我们孩子也不闲着,在母亲做棉衣的时候,要几块碎布,缝沙包,缝毽子。冬天到了,孩子们也要动起来。越是寒冷的日子,越要动起来。

智慧的人们在寒暑更替中总结出生活的规律:万事要提早打算,才能把日子过得从容不迫。人们迎接冬天的种种活动,就是冬天的仪式。忙碌过后,世界就进入了冬天的童话中,天再冷,心也安然。

(编辑    王    幸)

猜你喜欢

一锹棉衣炉子
娘家铜炉子
棉衣
观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
给树穿棉衣
埋坟的人
贫瘠的山坡上开着灿烂的花
田军的两件“棉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