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就是中国传统舞

2019-12-12郭璐蕾

求学·素材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长袖乐舞舞者

郭璐蕾

近年来,“舞蹈”成为人们关注的又一热点话题,《这!就是街舞》《热血街舞团》等一系列舞蹈类节目的热映便是佐证。不过,热门的舞蹈种类如街舞、国标等都起源于欧美,代表着欧美地区的文化风貌与文化传统,那中国的文化土壤孕育出的舞蹈是怎样的呢?接下来,笔者将以几个典型的舞蹈为例,初探中国传统舞蹈的风姿。

“长袖善舞”——袖舞溯源

提及中国的传统舞蹈,或许不少人都会想到“长袖善舞”这一成语,想到电影《十面埋伏》中章子怡饰演的角色所表演的舞蹈“仙人指路”——长袖击鼓的舞蹈动作很是惊艳。在中国传统舞蹈的发展历程中,“长袖”这一舞蹈道具以及“袖舞”这一舞蹈表演形式占有弥足轻重的地位。了解中国传统舞,不妨就从长袖和袖舞开始。

所谓长袖,即“长的衣袖”。在中国传统舞蹈文化中,它既是舞者在舞蹈表演时所穿的一种服饰,也是一种舞台道具。一些古代文学作品甚至直接以“长袖”借指歌舞伎,如南朝萧绎的《对烛赋》:“爾乃传芳醁,扬清曲,长袖留宾待华烛”,又如唐代钱起的《江陵晦日陪诸官泛舟》:“城南无夜月,长袖莫留宾。”

长袖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代,这一时期,原始农业和原始宗教活动逐渐发展起来,舞蹈艺术也逐渐成了这一时期宗教活动中的仪式手段。当时的舞蹈艺术创造者和表演者被称作“女乐”。可以说,他们是中国最早的舞蹈艺人。而夏商纺织业的发展,为女乐提供了既美丽又便于舞蹈表演的服饰,长袖及袖舞便应运而生,《夏商演义》中即写道:“妹喜一举袖,而天上无容矣”。

进入商代后,乐舞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更加丰富。商代巫风、巫舞盛行,巫运用两袖为舞,以此来沟通人神。前文提及的“长袖善舞”则是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韩非子·五蠹》:“长袖善舞,多钱善贾。”现在这一成语多用来指做事有所依靠,就容易成功。尽管常用义并不是指舞蹈,但这确实是史料所记载的较早的有关“长袖”这一艺术形式的说法。另外,通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的记述,我们还可以一探周代舞人的形象——“其袖头装饰有‘水袖,斜袖绕襟,裙而不裳,用大代束腰”。周代的袖舞既有用于祭祀和国子教育的“人舞”,也有在社会各个阶层宴饮娱乐活动中颇受欢迎的女乐袖舞,而这一风格也直接影响了汉代长袖舞的发展。

“飞燕皇后轻身舞,紫宫夫人绝世歌”

国家一统、国势昌盛,在政治、经济上达到一个高峰的汉代,包括舞蹈在内的各种文化艺术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汉代时,乐舞、舞伎、乐伎有了全面的完善与进步,而“袖舞”也迎来了盛世,成为这个朝代最为核心的舞蹈形式。提及汉代舞蹈,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几代汉室帝王与擅长舞蹈的后妃之间的故事——

首先便是高祖刘邦。刘邦一生最为宠爱的妃子当属戚夫人,而戚夫人得宠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擅长高祖喜爱的“楚舞”。楚舞的特点在于细腰长袖,这特点既能体现舞者技艺之精湛,又可表现身姿之柔美与轻巧。因此,楚舞既盛行于宫廷,又风靡于全国。其后的汉代帝王基本延续了这一舞蹈审美,例如汉武帝,其宠爱的卫皇后、李夫人等也都擅长以长袖为舞。其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当属汉成帝与皇后赵飞燕的故事。赵飞燕表演长袖舞的技巧颇为高超,甚至被称作“掌中飞燕”。她的舞蹈有着独一无二的标志,其一是她所独创的“踽步”——手如拈花颤动,身形似风轻移。据说这一舞蹈动作难度很高,需有深厚的舞蹈功底,“赵后腰骨纤细,善踽步而行,若人手持花枝,颤颤然,他人莫可学也”。其二则是“掌中舞”,这也是她被称作“掌中飞燕”的原因。纤便轻细,举止翩然,甚至能站在人的手掌之上扬袖飘舞,如此佳人,难怪成帝会一见倾心,并为之倾倒。

“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飖转蓬舞”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达到鼎盛状态,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隋唐时的乐舞艺术也随之进入繁盛阶段。唐代宫廷中专门设有教坊、梨园和太常寺等乐舞机构,这些机构将本朝的乐舞以及各少数民族的乐舞统一起来,广汇天下歌舞精英,为舞蹈的发展与流传提供了绝佳的平台。与时代相称,这一时期的舞蹈也逐渐形成刚柔并齐、技巧精益的特点。前文重点介绍的袖舞在唐代得到了新的发展——产生了两个分支,即长袖和广袖。从诗歌中,我们仍能一窥盛唐舞者的卓荦风姿:“纤腰弄明月,长袖舞春风”是唐代对前代传统长袖舞的继承;“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则是对另一分支“广袖”舞蹈的形象描述。除此之外,唐代壁画、出土舞俑等文物中也显露着唐代舞蹈独特的美。画中的舞者或女舞者俑身着飘带,长袖如风,华丽而热烈。

有唐一代有着兼容并包的文化特点。一方面,汉代流传下来的“折腰长袖”这一传统艺术审美,在唐代艺术家们所使用的舞服中体现了出来;另一方面,不拘一格是唐代舞蹈的又一特点。根据舞蹈的审美要求和舞蹈风格的具体需要,舞者会灵活调整表演服饰,或利用窄袖自然延长,或将传统长袖舞服改造为内长袖裙、外阔袖短袄。唐代舞蹈艺术家既对传统有所创新,也将外来民族的舞蹈文化融入本朝乐舞中。他们在长袖的基础上设计出了“小袖”,为表演少数民族舞蹈提供更好的服饰道具。

得益于广泛的文化交流与深入的民族融合,少数民族舞蹈成为唐代舞蹈的重要代表,而其中又以“胡旋舞”最为著名。胡旋舞由西域传入,以其鲜明的节拍、奔腾欢快的风格及旋转蹬踏的动作,得名胡旋舞。与舞蹈快速的节奏、刚劲的风格相适应,伴奏音乐也以打击乐为主。表演胡旋舞的舞者胡旋女身穿宽摆长裙,头戴饰品,旋舞起来时,身如柳絮,飞如飘雪。

唐玄宗李隆基十分偏爱胡旋舞,而其宠妃杨玉环的胡旋舞跳得极为出色。身为宠妃的杨贵妃会跳各式各样的舞蹈,跳起快速多变的胡旋舞来更是多姿多彩。据说,杨贵妃曾领着一班胡旋女,在玄宗面前表演快速多变的胡旋舞。舞者身着彩虹一样绚丽的衣裳,佩戴饰有华贵翡翠的花冠,姣美的身姿旋转起来如柳絮轻盈,唐玄宗看到高兴之处,接过鼓槌,忘乎所以地为贵妃击鼓,最后竟把羯鼓都击破了。诗人白居易在《胡旋女》中写道,“天宝季年时欲变,臣妾人人学圜转,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诗句中提到擅长胡旋的不仅有号太真的杨贵妃,还有禄山,即玄宗宠臣安禄山。安禄山为了取悦玄宗,常常在宫廷上眉飞色舞地跳胡旋舞。《旧唐书·安禄山传》载:“(安禄山)晚年益肥壮,腹垂过膝,重三百三十斤,每行以肩膊左右抬挽其身,方能移步。至玄宗前,作胡旋舞,疾如风焉。”杨玉环作为女子,能为胡旋,不足为奇;安禄山作为男子,“作胡旋舞,疾如风焉”,确实令人称奇。

中国的传统舞蹈随历史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演变,在艺术长河的长期沉淀中,中国传统舞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优美舞姿,并彰显出中华文化本身独特的魅力。舞者一颦一笑间,不仅流露出舞蹈世界的丰富情感,也表现了那一时代文化的缩影与写照。他们仿佛是历史的倩影,与那个时代深深地融为一体。或飘逸清新,或柔美轻巧,或浓烈炽热的舞步,为观众们带来了独特的愉悦感和审美体验,也为后世留下了探寻古时文化魅力的踪迹。

中国传统舞在世界舞蹈文化之林中可以说独树一帜,它独有的水袖舞蹈体系、一以贯之的艺术审美、鲜明的中国民族特色、兼容并包的异域风格等,都在舞蹈这一文化艺术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篇外

中国传统舞蹈文化

舞蹈,作为一门人体动作的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确实与特定的民族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相适应。它以肢体作为符号,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该民族特有的符号系统,保存、传递着该民族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在这些历史的和现实的舞蹈中,无一不深深地蕴含着该民族的历史生态烙印,这些烙印无一不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

羽舞

广西花山岩画和云南沧源岩画中,都有戴着长长羽翎或披羽的人。古代传说:禹征有苗30天,有苗仍不服。于是收兵,“舞干羽于两阶”。70天后,有苗归服了。雅乐舞体系中的另一大类──文舞,就是拿着羽毛和籥(编管乐器)舞蹈的。

云南晋宁石寨山滇王墓出土的贮贝(当时的钱币)器盖上,刻有一群手执羽毛的舞人纹样。滇王庄蹻,本为楚国将领,奉命出征云南。秦灭楚国后,庄蹻定居云南,被当地人们拥护为滇王,故滇王墓随葬品中,有不少带有中原文化特色的文物。

现在的白马人,还有用漂亮羽毛向姑娘求愛的风俗。羽毛是勇敢、智慧猎人的标志,容易受到姑娘的青睐,故送羽毛求爱。

武舞

武舞早期出现于公元前10世纪,西周时期常被作为一种搏杀技术。舞时手执斧盾,内容为歌颂统治者武功,用于郊庙祭祀及朝贺、宴享等大典。

傩舞

傩舞是古代驱鬼逐疫“大傩”祭礼中的面具舞,风格猛厉,今人称之为“傩舞”,源于原始时代的巫术活动,自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代确立傩祭后,直至今日,历时3000多年。“大傩”广泛流传在宫廷和民间。

盘鼓舞

汉代“盘鼓舞”,又称“盘舞”“七盘舞”。舞时将盘、鼓覆置于地上。盘、鼓数目不等,按表演者技艺高低而定。舞者有男有女,在盘、鼓上高纵轻蹑,浮腾累跪,踏舞出有节奏的音响。

汉画像砖石有十分丰富的“盘鼓舞”形象,或飞舞长袖,或踩鼓下腰,或按鼓倒立,或身俯鼓面,手、膝、足皆触及鼓面拍击,或单腿立鼓上,或正从鼓上纵身跳下。舞姿各异,优美矫健。

霓裳羽衣舞

《霓裳》音乐的“散序”部分,优美动听。“中序”入拍起舞。舞者扮成仙女模样,头戴步摇冠,上身穿羽衣、霞帔,下身着如霓虹般淡彩色裙(亦有月白色裙)。舞姿轻盈柔曼,飘逸敏捷,“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入破”以后是快节奏的舞段,舞蹈动作繁复激烈,全舞在长引一声中结束。

此舞以杨贵妃(玉环)表演最为著名。她曾自夸:“霓裳羽衣一曲,足淹前古”。《霓裳羽衣舞》的表演形式有独舞、双人舞及群舞。

(来源: 天科好青年)

猜你喜欢

长袖乐舞舞者
攀援而上
韩邦奇《苑洛志乐》的思想来源与乐学诉求
无臂舞者 原住民的呐喊
轮椅上的舞者
《郁金香》《孤独的舞者》
唐代丝绸之路乐舞文化的当代传承考释
也论戏剧中水袖的艺术魅力
First Look
Not to be Defined舞出风格 来自舞者的衣橱灵感
沅水流域傩仪式活动中的乐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