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学生的班集体会议建言行为现状调查分析
2019-12-11袁航王青彩
袁航 王青彩
摘 要:在校大学生存在一个现象就是不主动积极在班级会议上建言,通过调查分析,此现象的原因不仅与班集体会议领导以及班集体成员有关,更重要的是与大学生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班集体会议建言;影响因素;大学生心理因素
1.引言
目前高校大学生存在一个普遍现象,那就是大部分人不喜欢在班级会议上建言。这种消极的建言行为不仅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未来职业的提升,还影响班集体的建设和发展。目前很多调查研究已表明在公司会议中员工建言情况很不乐观,想必这与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消极建言有着密切关联,然而目前还没有科学人士研究大学生在班级会议上的建言情况。如果大学生能在大学期间形成积极建言的意识,那么这不仅对大学生个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班集体的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还对大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晋升以及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此看来,研究大学生在班集体会议上不主动积极建言的原因很有必要。
2.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调查方法抽取了高校在校大学生(主要是郑州大学新校区学生)100人进行了调查研究
2.2测量工具
通过采用调查问卷法,对大学生会不会在班级会议上主动建言和为什么不主动建言以及哪些措施能增加建言进行了调查。问卷采用匿名独立填写,问卷发放100份,回收100份,填写率100%。
2.3干预方法
通过假设想象法对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班级会议消极建言行为的干预。参与干预人数100,与调查人数相等,有参考价值。
3.结果
3.1调查群体的基本情况
接受此次调查的大学生有100人,其中男43人,女57人,年龄在17到24之间,均是在校就读的大学生,其中以郑州大学新校区大学生为主,包括大一学生25人,大二学生62人,大三学生8人,研究生5人。
3.2调查群体的主要情况
3.2.1大学生愿不愿意在会议上主动建言?
100名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84人表示不愿意主动在会议上建言,只有15人表示愿意在会议上主动建言。
3.2.2大学生不愿在会议上主动积极建言的原因是什么?
100名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53人表示自己的言论或建议对决定微乎其微,起不到作用;被调查人员中有一半的人表示自己顾虑太多或没有勇气发言;有46的人觉得此事与自己无关或自己不关心此事;还有31个人则是为了维持人际关系,减少与同学和老师的隔阂才不愿主动在会议上建言的。
3.2.3大学生认为哪些措施能增加在班级会议上发表意见的机会?
100名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78人表示班集体的领导者具有亲和力,公平对待每个人,集体关系融洽,相互信任以及自己的建议多被班集体领导者聆听采纳则能大大使自己增加建言次数;也有50人认为在集体中受尊重才会使自己增加建言机会;也有31的人表达了想拥有自己的支持小团队,这样有了支持更有信心去建言。
3.3干预前后对比结果
4.讨论
4.1大学生不愿在班级会议上主动积极建言的原因
大学生这种在会议上不主动积极建言的行为可以称之为沉默行为。沉默行为可分为三个纬度,即默许沉默,防御沉默,漠视沉默。问卷中53的人表示自己的言论和建议对决定的影响微乎其微就属于默许性沉默行为,46的人认为此事与自己无关或自己不关心此事的则属于漠视性沉默行为,而31的人表示为了维持人际关系,减少与同学和老师的隔阂以及一半的人因顾虑太多而没有勇气发言的则是属于防御性沉默行为。默许沉默行为从侧面反映了一方面班级的领导人员可能权威性太高,让同学们有些惧怕,另一方面反映同学们自身可能存在自卑感,对自己缺乏信心。漠视性沉默行为并不能完全归因于同学们缺乏班级责任感,如果在长期的班级领导独裁决策情况下,同学们也会很容易形成漠视性沉默行为。同时如果一个班级体没有凝聚力,不团结一致,已散落成一盘沙,那么也会让会让同学们形成漠视性沉默行为。至于防御性沉默行为则可以从大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来分析,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主要是心理需求需要得到满足。根据马斯洛(Maslow, A. H.)1968年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大学生会存在对爱与归属的需要,所以调查结果中有部分同学的顾虑太多沒勇气就是因为其内心爱与归属的需求和亲和动机的心理作用在起作用。
4.2大学生不愿在班集体会议上主动建言的影响因素
4.2.1班级体会议领导者
班级体会议的领导者是会议的主要发言人,在整个会议中起到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如果班集体会议的领导者是一个集中决策者,那么很难让其学生积极主动建言,因为很容易让大家产生一种同学不需要建言或者对建言活动充满了恐惧。如果班级体会议领导者是一个责任心很强,工作认真,有强烈的成就动机,坚持完成任务的高尽责性领导,那么可能会获得部分建议。如果班集体会议领导者是宜人特质,对同学有同情心,持包容信任的态度也会大大增加听学们的建言行为。
4.2.2班集体成员
班集体成员对大学生的主动建言也是有影响的。班级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水平以及成员间的吸引力水平高的,成员的班集体认同感较强,与其他班集体成员之间有密切的情感联系,有对班集体成员和班集体做出贡献和履行义务的自我要求等。这样的班集体,班集体成员则往往选择主动建言。
4.2.3个人心理因素
大学生正处心理自我阶段,会强调自我价值和自我理想,很容易获得高自尊,所以会形成对尊重的强烈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概念认识水平逐渐提高,也逐渐开始关注他人,有时会非常在意别人的评价和眼光,在交往中不断的调整自己的言辞,表情和行为,希望在交往中给别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有些人(50%)在会议上不愿主动建言的原因是顾虑太多。
4.3对大学生在班集体会议上不愿主动积极建言的行为的干预措施
4.3.1班集体的领导者要具有亲和力,公平对待集体中每个成员,不让成员具有不安全感
4.3.2班集体领导者对于成员的建议多聆听采纳,给予成员积极建言的信心
4.3.3班集体成员相互信任,共同营造一种关系融洽的氛围
4.3.4班集体成员相互尊重,满足大学生爱与归属的需求以及尊重的需求。
5.总结
大学生在班集体会议上不积极主动建言行为只要得到广泛关注并且积极进行干预是可以改善这种消极建言行为的。班集体会议领导是整个会议的推进者和决策者,要做到对待集体成员亲切温和,公平做事,给予成员更多的安全感;班集体成员间关系融洽能很好促进成员为班集体建言服务行为,即这是一个良好的循环现象,班集体关系融洽,成员间和睦相处,促进大家积极建言,大家积极建言促进班级更好的建设,所以班集体领导更应该关注班集体的凝聚力。
参考文献:
[1] 段锦,张晨,田晓明.员工建言行为的发生机制:来自领导的影响[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6,(05),16-26.
[2]张春梅,张秋月.组织中的员工沉默行为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4,(29):108-109.
[3]刘晖,杨梦娜,徐娴英,刘心蕊.员工沉默、心理安全感对离职倾向的影响[J].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7,34(01):8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