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涯发展理论的高校学生干部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2019-12-11朱宇峰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9年11期
关键词:学生干部职业能力三全育人

朱宇峰

[摘 要] 生涯发展理论对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依据舒伯生涯发展五阶段理论,大学生处于生涯发展的试探阶段。学生干部在校任职期间所获得的核心能力素養对其职业选择、就业质量、职业发展以及整个生涯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高校应注重学生干部职业能力的培养,将学生干部职业能力培养纳入“三全育人”的整体框架之中,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主线,提升综合素质为目标,职业能力发展为导向,注重人职匹配,科学规范管理,强化生涯教育,助力高校优秀青年成长成才,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 生涯发展 ; 学生干部 ; 职业能力 ; 三全育人;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9) 11-0036-03

“生涯”一词出自庄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引申为生计、生活、生命历程,现通常指人生的发展道路,也指人或事物所经历的途径。1953年,舒伯提出生涯发展理论,认为“生涯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和历程,统合了人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它也是人自青春期以迄退休之后,一连串有酬或无酬职位的综合,甚至包括了副业、家庭和公民的角色。”[1]他将人的生涯发展划分为成长、试探、决定、保持与衰退五个阶段,并提出了每个阶段职业发展的不同特点和发展任务。依据舒伯的理论,大学生处于职业生涯的试探阶段,属于打基础阶段。高校学生干部是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工作的主要参与者,其学生干部经历必然深刻影响着自身的生涯发展。因此,基于生涯发展理论研究高校学生干部的职业能力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 生涯发展理论对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理论价值

1 大学生在生涯发展中所处的阶段

高等教育阶段是大学生进行专业学习,步入社会的最后阶段,在发展大学生专业素养时,必须兼顾学生将来职业发展所有可能的需要。从生涯发展理论的角度看,对大学生(19到23岁阶段)而言,最为重要的职业发展行为就是职业偏好的具体化,即在初步了解自身职业偏好的基础上,通过对自身和职场环境的持续探索,将一个大的职业方向缩小为一种(或几种)具体职业,并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进而着手实施。[2]这意味着,高校人才培养应当遵循大学生生涯发展的阶段特征,引导和培养大学生建立生涯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2 大学生的生涯发展的任务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帮助人们练就能够适应时代所需要的核心能力素养。核心素养是每名社会成员为了顺利地生活和工作所需具备的基本知识、能力与态度,强调的是教育价值功能与过程本位导向,面向的是社会全体成员。[3]从社会学习与决策理论的角度看,一个人的职业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在“职场环境要求”和“个人期待”之间不断达成平衡的动态发展过程:个体为获得持续的职业发展而采取的各种措施,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职场环境要求,同时也是在自我建构。[4]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发生和新经济形态的日新月异,人们所面对的职场环境日益复杂,不确定性也在持续增加,对员工综合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涯发展任务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获得未来职业生涯发展所需的核心能力素质。所以,对于大学生来说,其核心能力素养除了基本的专业技能外,还应具备未来生涯发展所需的职业能力和素质,二者有机融合。

3 生涯发展理论对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实践意义

大学生在校期间正处于生涯发展的试探阶段,虽然他们的主要角色仍是学生,主要任务是进行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为今后生涯发展储备充分的知识。但是,这一阶段也是他们生涯发展较为关键的时期,面临着诸如学业、爱情、择业、就业等重大人生课题,有必要对自身生涯发展进行有目的探索。高校学生组织是按照“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原则,根据广大学生兴趣、爱好自发组织建立起来的类社会组织,是高校素质教育的训练场,恰恰给需要进行自我职业探索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有效的平台,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干部在不同的学生组织中交流交往,碰撞思想,分工协作,激发潜能,发挥才干。他们可以在学生干部经历中充分了解自身的特质,进行不断地自我完善;建立与他人的良性互动,培养团队协作处理复杂事物能力;明确职业兴趣,自主探索职业世界。为提升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毕业后快速适应社会,获得良好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大学生学生干部经历对其生涯发展的积极影响

1 培养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

当下,国家和各个省都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各个高校也十分重视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成立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教研室,开设相关的课程。但高校目前的职业生涯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一般停留在宣传鼓动和理论教育阶段,大部分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指导,并且大部分高校缺少对大学生职业发展的持续指导。相当部分学生对生涯规划的知识是一知半解的,也没有能力去科学设计自己的职业规划。高校各类学生组织发挥着培养大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的“第二课堂”功能。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在校期间担任学生干部的机会磨砺自己,不断地学习和认识职业、职业规划,不断提高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提早结合自身条件及外部环境,尽早明确自我职业方向,开展适合自己的生涯规划,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进行完善。

2 提高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有研究表明,学生干部身份为毕业生带来10.6%的工作溢价,有助于毕业生打破行业壁垒,使他们进入高壁垒行业的概率提高了75.7%。[5]本课题调查显示,大学生在校期间担任学生干部对其职业生涯影响总体是正向的,他们通过担任学生干部获得的核心能力素质对其职业选择、就业质量以及职业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课题组在浙江省10所高校随机抽样对毕业2年、5年、10年有学生干部经历的毕业生展开调查。70%以上被调查者认为,学生干部经历对其职业能力发展有积极的影响,随着毕业年份的增长,其正向影响作用越明显。调查显示,学生干部经历使他们获得的最重要的6项核心能力素质分别为沟通交流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精神、学习能力、敬业精神、创新实践能力,对其生涯发展的积极影响排在前三位的是:完善自身能力结构、提升就业竞争力、较快适应工作环境;此外,虽然受调查者所从事的职业和所学的专业匹配度不高,但就业质量、职业发展前景较好,人职匹配度也较高。

3 促进学生干部社会化

人的社会化是指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现代社会学认为,人的社会化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使外在于自己的社会行为规范、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并不断提高个人能力素养。在这一过程当中,个体不断获得和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成为社会相融的一员,并且能够不断适应变化着的社会生活。个体社会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而环境因素是影响个人实现社会化的必要因素之一。[6]处在大学阶段的青年人,其社会化进程有着自己的独特性,他们的心理状态及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共同作用,使大学生不仅主观上有需求,客观上也助于选择社会化的内容和方式,以便促进自身的发展。[7]各类学生组织为大学生的社会化过程提供了一个独特且良好的平台,它们基本具备社会组织的架构,大学生在这些组织中学习沟通、合作和竞争,锻炼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学会处理较为复杂的社会事务,逐渐成长为独具个性的社会人。所以学生干部毕业走入社会后能较快适应社会要求,将自己融入社会之中,成为一个成熟的社会人。

三 高校学生干部职业能力培养的路径与方法

1 实现人职匹配

目前,高校学生干部还处于粗放式成长状态。绝大部分学生选择担任学生干部的主要动机是寻求锻炼机会 ,但他们对要锻炼什么、怎么锻炼的认知比较模糊,在选择岗位的时候也是盲目的。他们往往凭着一时的激情、兴趣或是从众心理参与各类竞选,而不是依据自身的兴趣和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寻找岗位,有的甚至希望通过担任学生干部为评优、入党增加砝码。随着时间的推移及对组织的进一步了解,一旦他们发现所从事的岗位与想象的有一定的偏差,或者感觉自己在组织中没有发展前景,就会逐渐对组织失去兴趣,甚至迷失自我。他们当中有的会选择离开,有的会留下来混日子,最终导致学生干部队伍中滋生官僚主义思想和作风,出现失败主义情绪。霍兰德认为,人的人格类型、兴趣与职业密切相关,兴趣是人们活动的巨大动力,凡是具有职业兴趣的职业,都可以提高人们积极性,促使人们积极地、愉快地从事该职业。[8]按照职业发展理论,高校学生组织最理想的状态是实现人职匹配。也就是说,每个人能够找到与自己的职业兴趣相匹配的岗位,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我抱负。高校可以从培养学生干部职业能力的角度出发,建立健全学生干部准入制度,制定学生干部岗位说明书,开展学生干部岗位要求说明和宣传,让竞选学生干部的学生通过清晰的岗位描述主动了解自己,对自己进行评估。各级学生组织在选拔学生干部时再运用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量与MBTI职业性格测试等测量工具对应聘者进行测量,综合考量应聘者的认知能力、心理成熟度、个性特征、职业倾向,选择合适的人到合适的岗位,从事合适的工作,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实现人职匹配。

2 科学规范管理

做好学生干部职业能力培养,还需健全学生干部培养和考核机制,推动学生干部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不断优化学生干部的能力结构,引导他们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中不断成长,不断提升职业发展能力。首先,应该建立学生干部上岗指导制度。职业锚理论认为,企业应该对新员工开展尽量细致的上岗指导,这可以帮助员工迅速适应岗位[9],这一理论对这学生干部培养也同样有指导意义。课题组在研究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干部虽然会参加一些讲座培训,但他们的经验习得主要是通过学长学姐的言传身教,缺乏系统的培养。因此,可以建立学生干部上岗指导制度,由学校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和学生工作优秀老师组成指导团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了解学校学生组织的组织文化、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掌握能适应各自岗位的工作艺术和工作技巧。有条件的还可以开展学生干部导师制,实行一对一的培养和指导。其次,建立学生干部成长日志并引入考核机制,为每一个加入学生组织的学生干部建立成长档案,记录他们的履职表现和各级奖惩,并定期开展学生干部的综合测评和考核工作,让他们更深入、理性、全面地了解自我,激励他们追求卓越。最后,还可以建立学生干部岗位交流制度,建立健全合理的内部人才流动机制,使学生干部能及时、合理地流动 ,为他们提供更多新的挑战自我的平台和机会。

3强化生涯教育

要注重对学生干部开展有针对性的生涯教育,帮助其更好地掌握生涯发展理论,用生涯发展理论指导自身实践,不断提高生涯规划意识和职业发展能力,为毕业后迅速融入社会,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詹姆斯·利克特曾说过,“注重员工的培训,是企业最有意义的投资,最有效果的人才资源整合。但只有让培训成为被培训者的需求,培训才有意义”。[10]所以,高校学生干部生涯教育最主要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干部接受生涯教育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生涯规划能力。首先,构建系统的生涯教育体系,辅助建立学生干部职业倾向侧评制度,借助各类职业倾向测评软件帮助他们厘清生涯发展中“我是谁”“我的职业兴趣”“我是怎样的”“我适合做什么”等一系列问题 ,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优势、兴趣、不足,尽早确定今后努力的方向。其次,加强对学生干部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指导他们通过 SWOT分析等方法,全面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价值观、能力、气质和性格等,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思维模式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合理的职业取向。再次,对不同岗位的学生干部进行分类培养,根据岗位要求,结合工作内容和他们的特长、兴趣、短板等进行因势利导,克服其短板,挖掘其潜能,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最后,不断开拓“第二课堂”,提供学生干部更多的校企合作机会与平台,帮助其将生涯教育获得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帮助他们更早、更好地融入社会、适应社会,不断提升其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1]马克思的论断为我们理解教育与人的本质的关系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需要加以正确引导”。因此,他要求,“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讓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12]调查表明,高校的各级学生干部约占学生总人数的20%。[13]他们是高校学生群体中一支特征鲜明的队伍,其学生干部经历,对其今后的生涯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如何引导和培养他们在学生干部的实践中不断增强生涯发展意识,如何长期、系统地对他们进行职业发展能力开发,是高校学生干部培养中的新课题。所以,应该将高校学生干部职业能力培养纳入高校“三全育人”的整体框架之下,准确把握学生在干部任职经历中所获得的核心能力素质,分析这些能力素质对其职业生涯的积极影响,科学地构建高校学生干部职业能力培养路径与方法,以思想政治素质主线,以职业能力发展为导向,以提升综合素质为目标,助力高校优秀青年成长成才,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邱美华,董华欣.生涯发展与辅导[M].台北:心理出版社,1997.

[2]杨云.基于生涯理论发展大学生核心素养探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8(3).

[3]辛涛,姜宇,林崇德,等.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框架定位[J].中国教育学刊,2016(6).

[4]杨云.基于生涯理论发展大学生核心素养探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8(3).

[5]潘文庆,李溢航.学生干部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

[6]李小豹.从社会学角度看大学生社会化问题[J].思想教育研究,2009(7).

[7]王书会,任新红,李志辉.大学生社会学[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8]钟谷兰,杨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9]严毛新.职业锚理论在学生干部培养中的应用[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6(9).

[10]徐晓辉,提高干部继续教育培训的效益[J].继续教育,2006,20(1).

[11]沙莲香.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2]教育部.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http://www.moe.edu.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612/t20161208_291306.html, 2016-12-08.

[13]刘显忠,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干部基本能力的培养[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责任编辑:张宏玉)

猜你喜欢

学生干部职业能力三全育人
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研究
基于学生干部教育管理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分析
高职学生干部成长需求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与应对能力研究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职业能力导向下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高校学生干部软实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