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话胡歌:把明星的光环抛到脑后

2019-12-11

中华儿女 2019年22期
关键词:郭永怀胡歌中华儿女

扮演郭永怀院长,感到很光荣

《中华儿女》: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艺晚会《奋斗吧!中华儿女》,你扮演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能否讲讲演出背后的故事?

胡歌:我是在8月上旬接到了去人民大会堂参加《奋斗吧!中华儿女》文艺演出的任务,当时觉得很光荣。但是一开始我并不知道要参加哪个节目的演出、以及具体扮演哪个人物。后来当我知道我扮演的是郭永怀院长的时候,我挺激动的。之前在网上的一些文章里,我了解到郭永怀院长的事迹,第一次看就被深深地感动了。当时他亲自护送一份非常重要的数据到北京,飞机在落地之前,突然发动机着火了。身为一名新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在那一刻他非常清楚可能这架飞机会坠毁。他做了一个很重要的决定:和警卫员紧紧的抱在了一起,用他们的身体来保护公文包里这份重要的数据。最终当人们赶到出事现场的时候,看到的是两具烧焦的尸体,而且已经面目全非。但是他们用身体保护的这份文件却完好无损。在郭永怀院长去世后22天,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成功。我也了解到,他当时保护的这份数据,对试验成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中华儿女》:在文艺晚会的舞台上来塑造人物,和在影视剧中有什么不同?

胡歌:对我来说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在这么大的一个舞台上,在没有任何道具的帮助下来重现飞机失事的场景。我们在表演的时候完全是无实物的,甚至连椅子都没有,只能通过灯光的配合,通过在舞台上的肢体语言来还原当时的情景。我们在排练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在地上摸爬滚打,因为要表现人在摇晃颠簸的机舱里面失重的状态,当然这都是作为演员来说应该做的,而且我觉得能够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时候,以这样的方式来让更多的人知道郭永怀院长的感人事迹,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中华儿女》: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参与这样盛大的演出,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胡歌:对我来说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20年前新中国成立50周年的时候,我当时还在念高二,被上海团市委选为了上海大中学生诗歌朗诵会的一员,那年第一次登上了上海大剧院的舞台,并且光荣的被选为领诵。我没想到在20年后的今天,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时候,我登上了人民大会堂的舞台。这20年,我从一个中学生成长为一名演员。这20年,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也作为一个年轻的见证者,见证了我们国家越来越强大,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在这两个重要的节点上,我都有幸的作为一名演员登上舞台,参与这样重大的庆祝活动,我也觉得很光荣。

体育不仅需要精神,还需要智慧

《中华儿女》:国庆期间,你参与主演的电影《攀登者》和观众见面了。你在影片中扮演的杨光这个角色戏份比较少,有遗憾吗?

胡歌:说实话肯定会有遗憾。杨光这个人物的原型夏伯渝老师,他几十年坚持不懈奋斗的经历,我觉得是非常值得搬上银幕的。电影有时间的限制,所以会有一些取舍,但是我觉得没关系,大家通过这个电影知道了夏伯渝老师,通过杨光这个角色,让大家有兴趣去了解生活中真实的夏伯渝老师,这也是我参演这部戏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夏老69岁凭借两条义肢成功登顶的那一刻,我们可以看到他在冲顶最后的那几步走得多么艰难。其实我想告诉大家,从他26岁被截肢,一直到69岁成功登顶的这43年间,他走过了无数步,远远比他最后的那几步要艰难。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历了很多,比如说他在截肢的那一年,当他回到家的时候,才知道父亲去世了;比如说这中间他被查出得了癌症,他通过顽强的毅力和和病魔做抗争;比如说截肢后,他曾经有四次尝试登顶,都没有成功。最近的一次他离珠峰顶峰只有94米的距离,因为当时天气的原因,考虑到登山协作者的生命安全,他放弃了。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持之以恒的精神以外,更值得钦佩的是在离顶峰只有几十米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还是别人。他想到的是,如果我自私地想再往前迈一步,可能别人的生命就会有危险。这和他当年把睡袋让给队友而导致自己截肢是一样的。所以这几十年他坚持的不仅仅是体能的锻炼,同样坚持的还有他的精神和品格,他还是当年的那个英雄。

《中华儿女》:你的另外一部电影也跟体育有关,就是《李娜》,你在片中扮演姜山。

胡歌:参演《李娜》,我真的没有想到。导演让我演姜山,我觉得从各方面来说跟姜山差别挺大的。但是导演说没关系,我们需要一个大家心目中的姜山。当然接演这部电影,我也是冲着对李娜的喜爱,对网球运动的热爱。我对很多体育项目都很喜欢,但对网球的关注还更不一样。因为它不是中国体育传统的强项。之前从来没有一个中国网球运动员可以在“大满贯”的比赛中夺冠,而且是两次夺冠。这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

《中华儿女》:通过《攀登者》跟《李娜传》这两部电影,你对体育、对体育精神有什么新的理解吗?

胡歌:以前我们一讲到体育精神,可能更多的时候讲的是团队协作,突破自我,突破极限。这一次参与了这两部电影的拍摄,我觉得体育运动还需要智慧。比方说我们在登珠峰的过程中,不是说光靠勇气、力气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就可以成功登顶的。登顶要考虑很多的因素:天气的因素,自身生理极限的因素。在登顶的过程中,你需要运用你的智慧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再比如网球是竞技运动,当你在跟对手抗衡的时候,你如何去运用心理、运用战术,让自己的优势扩大,这都是需要智慧的。

《南方车站的聚会》,前所未有的尝试

《中华儿女》:大家也非常期待另外一部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这是你第一部担任男主角的电影,为什么挑中了这个剧本?

胡歌: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看完一个剧本以后,有演的冲动,但是又没有信心可以演好。好像是第一次看完一个剧本以后心里会那么纠结。之前在电视剧领域是获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当时我就问自己,我輸得起吗?但是最后我还是决定想挑战一下。

《中华儿女》:周泽农这个角色是一个被抓捕的逃犯,怎么样让自己进入到这样一个状态里?

胡歌:之前做了一些功课,导演介绍了一些电影和书给我,从影像和文字上去找一些能够抓住的依据。但是我的不自信是一直在的。到了剧组以后,我甚至会担心有没有可能我有一天会被换掉。在之前,我会用各种方法让自己快速找到信心,融入到整个创作的团队,但是这部戏我完全是反着来的。我没有急于让自己去找到自信,也没有急于要去跟大家打成一片,去深入融入主创团队。因为我突然觉得反而是那种每天焦虑不安的状态,和这个人物特别接近。所以这次表演对我来说也是很特别的一次体验,以前从来没有过,可能以后都很少有这样的机会。拍完《南方车站的聚会》以后,我觉得已经获得了我想要的——那就是作为一个演员,用什么样的方法进入到这个角色里。我用的方法是我之前没有想到过,也没有人教过我的。就是自然而然的突然有一天我觉得可以这样尝试,并且我觉得在这个尝试过程中我成功了。

《中华儿女》:第一次主演的电影,又是这么有挑战性的一个角色,还是用方言演。为什么要给自己这么大的挑战?

胡歌:我不太喜欢长時间待在舒适区里。因为我始终觉得自己离真正的艺术家的目标还非常非常遥远,我不知道我能不能成为艺术家,可能一辈子都成为不了艺术家。但是如果能够成为一名真正的演员,我觉得也值了。

每年回归话剧舞台,是一种朝圣

《中华儿女》:2013年,从电视剧明星到话剧新人,演话剧会紧张吗?

胡歌:刚开始会有压力。尤其是第一年首轮演出的时候,特别紧张,下台的时候或者上台之前,我掐自己的脉搏,感觉心跳都很快。但是演了一年以后就会发现,虽然上场压力还是会有,但是变成了一种兴奋。我们常说电视、电影都是导演或者是编剧的艺术,只有舞台剧才是演员的艺术。而且《如梦之梦》这部戏又很特别。这部戏讲的是教人们学会如何去面对死亡。在我们东方人的文化里面不太愿意去触及这个话题。但通过这部戏,我们可以看到死亡并不可怕,你对死亡越恐惧,可能对你当下的影响会越大。而且我们也对于生命有不同的认知,所以在离开的那一刻,不要有遗憾,不要有怨恨,不要有任何的恐惧。

当然还有一点,电视电影一拍完对于演员来说就结束了,但话剧我们会重复的演。所以话剧舞台上的角色会一遍又一遍的留在我的记忆里。每一年对这个戏和这个人物给到我的认知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每次演绎都会有一些新的不同的感受。对我来说,每年回去演这个剧已经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了,更像是每年一次的朝圣。

《中华儿女》:最近为什么主攻大电影?

胡歌:真正的演员可以游刃有余地在各个频道转换。我是“缺哪补哪”,哪里没尝试过、没有成功的作品,我就想努把力。电视剧是我最先涉足的领域,之后就选择了话剧舞台,也有6年了,为什么最近好像接电影比较多,是因为我从当演员到现在没有太成功的电影作品,所以我想尝试一下。

《中华儿女》:未来你选择剧本的标准会是什么?

胡歌:好多人都会问我这个问题,其实特别简单,就是让我相信,这个故事、故事里的人物,能够让我看了以后,我相信它是真实存在的。只有我自己相信了,才能让观众相信。

《中华儿女》:对于表演,最重要的一点体悟是什么?

胡歌: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排除杂念。其实演戏说容易容易,说难也挺难的,不管是在舞台上也好,在镜头前也好,你要如何让自己专注,建立起信念感,然后把自己变成一个和生活中完全不一样的人。如果只靠技巧的话,我觉得那不算是特别成功的演员。曾经有个阶段,当我演完一场戏以后,刚才的那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我忘了我是谁了,我完全是在他的世界里。那是给我最大的幸福感。

《中华儿女》:迄今为止你最满意的角色是哪个?

胡歌:最满意的角色还在未来。

公益不是短跑,是马拉松

《中华儿女》:怎么看自己作为国民知名度的明星的光环?

胡歌:其实这个光环挺可怕的,如果真的有这么一个光环的话,我希望它是在我身后。这样的话它还可以照亮我前面的路。我不希望光环一直在我眼前,这样我就啥也看不见了。所以,把它抛到脑后去吧!

《中华儿女》:作为公益大使,也是志愿者,对于公益你有什么样的感悟?

胡歌:我觉得公益不是一个短跑项目,不是说参与一次,奉献了力量,就可以了,不是这样的。公益是一场马拉松。有很多的志愿者开始是怀着到野外露营、近距离观测野生动物,类似这样的期盼去的。到了那里以后,发现每天做的都是特别琐碎的事儿,扫地、擦桌子、接待游客、维护保护站日常的运营。对于大部分志愿者来说,他们做的事情就是这么琐碎,但是只要去到那里,就是伟大。去到那里的所有的志愿者都是不平凡的。

《中华儿女》:你曾经在微博上写,如果我能够变成我想象中的自己,不辱上天的使命,让重燃的生命之火发挥更大的光和热,我愿意放下眼前的所有。想象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胡歌:不虚度光阴,对得起自己曾经受过的挫折,这是我当时写这句话的初衷,因为有一段时间我总觉得浪费了好多时间,挺对不起过去的自己。我老觉得我运气比别人好,我不能总是享受,我也得懂得感恩。不浪费光阴,至少得对得起我的好运气,

享受孤独才懂得自由

《中华儿女》:对很多年轻人来说,你一直是阳光偶像,向大家传递正能量。但也有很多人说你是“孤独”的,你认为自己的性格是什么样的?

胡歌:孤独和阳光不矛盾啊。孤独对我来说是自由。享受孤独的人才懂得自由,当然有些人可能对于自由的理解不一样,但是对我来说,我不觉得孤独是不好的,更多的是在享受着。孤独和孤僻是两个概念。

《中华儿女》:你刚刚度过37岁的生日,回望来时路,对过去的胡歌有什么想说的?对未来的你又有什么样的期许?

胡歌:对过去我还是要说一声“抱歉”,因为许了很多愿望,基本上都没实现。对未来的我,就想说“拜托了”。

《中华儿女》:一路走来,最想感谢的人是谁?

胡歌:我的妈妈。她是一个很平凡的普通人,但是我觉得她的内心很强大,很乐观。她很少说教,更多的是影响。我的性格中的很多部分,比如积极的阳光的心态,或者说为人处事的方式也好,都是她带给我的。

和粉丝,就像不太见面的朋友

《中华儿女》:不工作的时候,你有什么爱好?

胡歌:我喜欢拍照,拍人文、纪实的多一些,人像的比较少。好的人像摄影师,在拍摄过程中,要会跟被拍摄者交流,让他放松,但我拍照不怎么说话,所以我最喜欢的就是拿一个三五的定焦镜,到街上去拍。

《中华儿女》:最近在看什么书?

胡歌:一本是休斯顿·史密斯的《人的宗教》,一本是村上春树的《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我对古典音乐之前接触得比较少,他们俩聊古典音乐,很多曲子我都没听过,但是我觉得他们两个人跨界的这种聊天很有意思,而且让我看到一个生活状态里面真实的村上春树和小泽征尔。

《中华儿女》:作为艺人,你觉得跟粉丝之间理想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

胡歌:我觉得现在的关系就挺理想的。我的粉丝都挺好的,经常受到活动方的表扬,很有礼貌,也很有秩序。我们的关系,大家就像不太见面的朋友。

《中华儿女》:对数目庞大的“胡椒”,有什么勉励的话吗?

胡歌:珍惜现在的美好时代,不要有太多的埋怨,不要让自己每天都埋在负面的情绪,要相信阳光总是会升起的。

猜你喜欢

郭永怀胡歌中华儿女
为祖国做最后的贡献
为祖国作最后的贡献
受之有愧
星光闪耀 爱在天际
《中华儿女》不忘初心再出发
影响我一辈子的曾经陪伴
胡歌的一跪
胡歌续用罪司机
与《中华儿女》的美好遇见
完美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