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向前 25年“零故障”的背后

2019-12-11华南

中华儿女 2019年22期
关键词:内燃机车机车车间

华南

检修内燃机车5200余台,零故障;维修、复检内燃机车1万余台,零质量问题……这是李向前创造的,并在不断刷新的“纪录”。入职25年,这位内燃机车钳工高级技师把高重复度的工作做到了极致。

翻看成绩单的背面,李向前的付出鲜为人知。在机车检修车间局促狭小的作业面上,他拿着一把检车锤,面对着车钩缓冲器、轴箱弹簧、减震器、齿轮箱等内燃机车走行部的170多个部件,一次日常检测平均耗时一个半小时,下蹲将近70次。7000多个日子里,天复一天,李向前从无懈怠。

至今,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师、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郑州局”)首席技师、郑州局洛阳机务段内燃机车钳工高级技师李向前,已获得全路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成为中国铁路集团公司“百千万人才”工程专业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7年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他被称为“机车医生”,在内燃机车检修领域几乎被“封神”。

今年9月,李向前获评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者”。腼腆讷言如他,面对殊荣,直说自己“只是一线铁路工人,没想到能接受这么高的荣誉”。他强调自己的平凡与普通,坦陈自己也曾彷徨挣扎、有所顾虑,直至历经煎熬后找到自己的价值、热爱与方向。从检修的“脏苦累”的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再到“高大上”的电力机车,那些不曾言弃的日子,最终照亮了李向前的奋斗之路,也让大家看到,中国铁路事业日新月异的发展中,永恒不变、扎实淳朴的奋斗精神。

怀着淳朴的心前行

李向前的奋斗之路始于少年。那时,他所有的初心与原动力,都是为了摆脱生活的泥泞。1974年,李向前出生于河南登封农村,童年和少年时期,他都与贫困相伴,连温饱也难以解决。上世纪90年代初,李向前中考的首选是中专。在他的初中,能考上中专的只有五六个。成绩优异的他自然也不例外,“最大的愿望就是考中专,早上班,吃上商品粮”。铁路是公认的“铁饭碗”,李向前就报考了郑州铁路机械学校(现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那时学校只有内燃机车、电力机车、车辆专业三个相关专业,因为在老家农村,柴油机是比较先进的,他就据此选择了“比较先进的内燃机车”。

在郑州铁路机械学校,前两年基础知识和理论学习比李向前想象中的枯燥,但他还是认真地学,从心里不让自己产生抵触感。直到三年级到河北沧州铁路院机车厂实习,第一次站在庞大的、有待检修的火车机车面前,李向前“猛一看上去就晕了”。“成千上万个部件,学校就学一个概况。课堂上学的是一句话,但是到现场要做很多工作才能完成。”20多年过去了,这个场景他还记忆犹新。

1995年,李向前中专毕业,走进郑州局宝丰机务段(现洛阳机务段宝丰检修车间)的大门,从此与内燃机车结缘。

“铁路是国家经济的大动脉”,“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火车质量是机务生命”。刚一上班,火车机车,也就是“火车头”的重要性就深深扎根在李向前的心里,他下决心要精检细修好每一台机车,及时发现隐患,让火车健康地奔驰在铁路线上。怎奈心手不一,看着师傅们三下五除二检修好一辆机车,自己也怎么也搞不定,“机车检修是常白班,当天检修的车辆一般当天都要交车。上午的活干不完,中午就要加班;下午干不完,晚上要加班;一个人的活干不完,大家都要加班。”李向前急了,“我不能拖后腿”。师傅也激励他,“火车头是有成千上万个配件组成,火车肚子里的布线密密麻麻,如蜘蛛网,要想修好它,就要付出超常人的努力”。

李向前入路时,正赶上单位刚从蒸汽机车转产为内燃机车,内燃机车在单位被当成宝贝,从事内燃机车检修也被认为是单位素质高、技术好的代名词。可是由于对内燃机车的脾性大家都没摸着,每次机车入库检修,都会发现不少问题,还不好解决,很多师傅说,正好你们这些有文化、懂技术的学生娃来了,可以好好研究研究这内燃机车的脾性了。

在检修现场,李向前跟着师傅边听边看,手里拿着工具不方便记笔记,他就生生记在脑子里,下班后再回宿舍整理到笔记本上。经过中专三年系统学习的李向前,只用了半年就逐渐熟悉了本职岗位的基本业务。困惑却接踵而来,车辆检修是体力活,那个年代机械化程度又低,检修时搬运零部件都是工人肩扛手抬,李向前瘦弱,力量达不到,干得很吃力。油污多、配件重,冬冷夏热,加上单位所在地宝丰县杨庄镇环境差,跟设想中“吃商品粮的国家干部”感觉很不一样,身边的同事都琢磨着怎么能早点调走。慢慢熟悉了工作内容的李向前也不由得內心犹豫,徘徊起来:“要不要换一个劳动强度小一点、工作环境好一点的岗位?”

很多个夜晚,李向前如此自问,又默默否定,“调岗不容易,再说自己已经端上了‘铁饭碗,还是要先把工作干好”。

从此,工休时,别人休闲娱乐,他一头扎进了《内燃机车》《钳工基础》《金属工艺学》等书籍,以及向老师傅们借来的实用技术资料中。拿着书籍、资料蹲地沟、钻机械间,一边对照图片,熟悉配件名称,掌握配件安装位置,一边拆、修、装和测量各类配件,熟悉配件检修工艺,了解掌握其工作原理。从几斤到几十斤的配件,李向前拆装了一遍又一遍,两年下来各种配件数据、故障现象、处理过程和组装情况记满了厚厚四大本。书翻出了毛边,沾满了油污,手磨出了老茧,看到这个小伙子学习的劲头,师傅们也热衷地将“看家本领”教给他。

在那个年代,工人的晋升途径不多,李向前并不能清晰地看见自己的未来,但他还是用心完成每一项工作,哪怕枯燥、重复、琐碎。回望那段岁月,他总结了四个字:坚定、坚持。

每一分努力终将有所获得

成功总在暗中观察,不会错过心无旁骛、不吝付出的人,哪怕他沉在众生中。

1998年,检修车间第一次组织青年技能竞赛,李向前名列第一。第二年,宝丰机务段举行青工竞赛,李向前再次夺魁。团委书记带着每个项目的前两名选手到海南某单位参观学习,李向前猛然“看到天见到亮了”,他意识到:“自己手中的活儿,好好干就有价值。”

更重要的是,因为各级技能竞赛的宗旨都是提升技工能力水平,所以组织者会提前告知竞赛项目,选手可以有针对性地训练,准备比赛的过程就是自我提高的过程。同时,把工作中积累的经验用到竞赛中,是检验自我的好方法;把竞赛中新学的技能用到工作中,又提升了工作水平。进入良性循环的李向前更用心了。

厚积薄发的能量是巨大而惊人的。2005年5月,在连续取得车间、段和路局竞赛第一名的情况下,李向前参加了铁道部(现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举办的首届全国铁道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他至今记得竞赛项目是内燃机车轴箱检修,这是内燃机车高级技师考试项目,检修步骤多、要求精度高,很考验人。竞赛时长60分钟,规定允许超时20分钟,最终李向前用时50分钟,是全部60多名选手中用时最短、流程最规范、检修质量跟标准数据最接近的。

一战成名。李向前摘得内燃机车钳工组别桂冠,获得“全路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全国技术能手是授予技术工人的国家级荣誉),同年,他还被授予“火车头奖章”荣誉称号。

再上层楼,李向前眼前豁然开朗,“真正认识到自己这个岗位的价值,有了信心和主动性”。

2010年,李向前调入车间技术组,负责技术把关工作。岗位变动后,他对全路内燃机车运用工作有了更多的了解。当时,全路内燃机车增压器故障较为普遍。内燃机车增压器是用来给柴油机增加空气压力、满足柴油充分燃烧、提高功率的重要部件,被誉为柴油机的“心脏”。一旦发生故障,就会造成增压器排气管喷火、冒黑烟,严重时会烧断接触网线,构成事故。

“有没有一种办法,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李向前开始迈向创新的领域。他一有空就上网搜索,查阅技术资料。一番查找询问打探,他发现全路各机务段和生产厂家都没有什么好办法。在段和车间的支持下,他带领车间技术骨干成立了课题攻关组,在震耳欲聋的柴油机轰鸣声中,经过半年上百次的计算与实验,他们终于设计出了增压器废气分流装置,引导废气排放方向,彻底消除了废气直接灼烧接触网线引发的事故隐患。在开展增压器技术攻关时,他们发现带有火星的柴油机废气会顺着烟囱排水管倒流到动力间,有可能引发机车火灾。于是,他们又实施了将直线型排水管改造为注水U型管的方案,既防止了废气倒流,又不影响排水效果,一次技术攻关解决了两个安全隐患。

在工作中,李向前始终有个习惯,在早上上班前、晚上下班后、机车密集出入库时,他经常拿着手电,蹲在段管机车走行线弯道处,观察机车走行部各部件的受力情况,以及车体与转向架的摆动幅度,倾听弹簧、车轮转动的声音,区分细微差别。经过长期锻炼,李向前的耳朵对机车走行部声音异常敏感。有一次,李向前路过整备场,听到正在出库的机车声音异常,紧跟机车走了几米后,立即呼喊司机停车。经解体检查,发现机车第2齿轮箱小齿轮防缓螺帽松动,并即将脱落。车间立即组织抢险,避免了一起行车事故的发生。

慢慢地,李向前总结了火车机车“望闻问切”确诊法——“望”就是用肉眼观看机车状态;“闻”就是电气线路检查中,如果闻到异常气味,就说明有问题;“问”就是询问机车乘务员机车运行状态,“切”就是试验机车时,用心听机车各部位发出的声音。正是靠着这个方法,他检修的5000余台机车出库故障率为零,“机车医生”名副其实。

传递不懈奋斗的力量

常有人说,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走得更远。2013年2月,原铁道部以李向前的名字命名了“李向前机车钳工铁路技能大师工作室”。2015年,组织上又以李向前为带头人成立了“劳模创新(技能人才)工作室”。他从一个人的奋进变成了带领一群人前行。

作为工作室负责人,李向前为自己设定了更高的目标:“培养一批骨干、建立一支队伍、强化示范带动”。有一个时期,机车抱轴油盒裂漏的问题频繁发生,导致油位下降,影响到抱轴瓦油润,后果严重。李向前就此成立了抱轴瓦窜油质量攻关小组,经过多次检查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并进行改进,终于解决了问题。李向前还不放心,又带着大家进一步找到了抱轴瓦窜油的主要原因,再次进行了改进。经过攻改进关后效果明显,受到段上的奖励。生产现场的难点问题,就是李向前工作室的主要课题,攻难关、解难题、带队伍、永创新,一系列做法激发了大家创新创效热情。

为了让更多人提高技术业务素质,李向前想方设法为大家创造学习机会。在业余时间,他积极利用“工作室”的平台,对报考内燃机车钳工技师、高级技师的同事进行义务指导,讲解理论知识,手把手教实作技能,还常常现身说法鼓励大家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比武。

在检修人才不断成长、车间日渐百花齐放的蓬勃中,李向前也从未懈怠。入路25年来,他手持检修锤,伴随着内燃机车从东风4DF,到DF7,再到DF8D,以个人的成长亲历、见证着中国铁路科技的飞速发展。现在,车间工作环境比過去好了,他和他的内燃机车钳工铁路技能大师工作室,依然在路上。

曾经有人嘲笑他工余时间都在学习,是“装相”,他笑笑不多反驳,继续低头看书。那些经他检修健康驶出的机车,还有火车司机放心的微笑、挥手致意,都为李向前的付出和价值,进行了最有力的证明。

25年了,奋斗是什么?李向前的答案很简单:“爱岗敬业,一直坚持。”

猜你喜欢

内燃机车机车车间
超过定额
“周恩来号”机车连续40年投入春运
DF8BI内燃机车整车称重调簧工艺适用条件研究
“扶贫车间”拔穷根
机车英雄
内燃机车柴油机大破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通过无线网络技术实现内燃机车移动视频监控
A7_p69
大功率内燃和谐机车动力组检修工艺分析
在塞纳河畔遇见的“他”邂逅机车收藏家He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