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山:中共中央“进京赶考”第一站

2019-12-11余玮

中华儿女 2019年22期
关键词:香山中共中央北平

余玮

北京西郊的香山无论是满山叠翠,还是层林尽染,总是游人如织。

当年,毛泽东率中共中央进驻香山,由此让香山这座拥有近900年历史的古老园林,在新中国成立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里,是中国共产党从武装斗争到城市治理的转折地,是共产党人迎接新课题、面对新挑战的赶考地。在这里,中共中央指挥了举世闻名的渡江战役,吹响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伟大进军号角;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理论和政策基础。在这里,留下了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众多著名民主人士的足迹,中共中央会同各民主党派、各界人士共同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起草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了新中国国体政策,制定了新中国一系列基本政策,描绘了新中国宏伟蓝图。

从西柏坡移师“劳动大学”

1945年4月21日,党的七大预备会议在延安举行,毛泽东在会上阐明七大的工作方针:团结一致,争取胜利。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作口头报告。他满怀激情地说,“像北平、天津这样大的三五个中心城市,我们八路军就要到那里去。我们一定要在那里开八大”,“我们要做好准备,由小麻雀变成大鹏鸟,一个翅膀扫遍全中国”。快速发展的革命进程印证了毛泽东的判断。

1949年初,北平、天津被解放军分割包围后,中共中央五大书记中分管保卫工作的任弼时对中共中央社会部副部长李克农说:“北平解放后,中央将迁往北平。为了保证中央进驻北平的安全,不仅需要有公开的警卫部队,而且还必须有一支隐蔽的警卫部队。”于是,李克农奉命组建保卫队。

就在这年1月19日这天,中央供给部副部长范离等从西柏坡出发,到达北平已解放的西郊地区,为中央迁平选址。2月5日,李克农等也到达北平,7日与北平市警备司令员程子华一起去香山勘察。这期间,范离与李克农等分别实地勘察了北平城内、颐和园、八大处、汤山和香山等5个地点,从多个维度反复勘察比较,以选择最优方案。经过全面调查和勘察,最终香山被确定成为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的驻地。

3月5日至13日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着重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3月17日晚,七届二中全会已结束而公报尚未发表时,中央书记处决定:3月23日启程向北平进发。

毛泽东的秘书叶子龙在回忆录中写到:3月23日上午,吃过早饭后,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机关准备离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我轻声催促道:‘主席,大家都准备好了。主席站起身,……走出小院。临上车前,他与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以及院子里的许多同志紧紧握手。”叶子龙回忆,毛主席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赶考去哟!”周恩来说:“是啊,我们都能够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不能退回来,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绝不当李自成。”说着,他向大家挥了一下手:“希望我们都能考个好成绩!”

一支由11辆中小吉普和10辆卡车组成的庞大车队整装待发,毛泽东被安排坐在第二辆吉普车上。叶子龙回忆:“这一次,我没有和往常一样与毛泽东同乘一辆车,而是坐在第一辆车,为车队开道。……车队沿蜿蜒曲折的山路向东北方向行进。”

今天,在香山革命纪念馆展厅内,陈列着一辆1942年美国道奇公司生产的军用中型吉普车,这辆吉普车正是1949年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从西柏坡出发、进驻北平时乘坐的同型吉普车。正是这辆吉普車,开启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进京赶考”之路。

当年3月25日午夜时分,阔别北平31年后的毛泽东带着胜利的喜悦跨进双清别墅时,很高兴地说:“这个院子不错呀,比我们西柏坡的院子还大、还漂亮。”

中共中央入驻香山后,毛泽东在双清别墅工作和居住了半年。从双清别墅西侧门往北有一条小路通向始建于明代的来青轩,来青轩在1860年曾遭英法联军焚毁,后在遗址上改建了公寓。党中央进驻香山后,这里成为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人办公居住地。刘少奇家住东房,朱德和任弼时住北房。从任弼时的住所往西向上走数步,便是周恩来的住所。今天,我们穿梭于来青轩,可以看到老一辈革命领导人的办公室、会客室、卧室、餐厅等,屋内摆放着简单的家具陈设,一些实物展品也按照原状进行陈列。墙上悬挂的军事形势地图,书桌上的放大镜、报纸和书籍……置身于高度还原的历史场景中,人们似乎还能从工作、生活物品之中的点滴细节,窥见老一辈革命家为创建新中国呕心沥血忙碌的身影。

中共中央进入北平的消息通过新华社对外发布,成为一大新闻,全世界都知道了。由于北平和平解放,反动势力的残余力量尚未消灭,城里潜伏着许多特务。因此,中共中央在北平的驻地成了机密。为了保密,中央机关对外用代号,称“劳动大学”。设立3个临时办事处:第一站设在城内弓弦胡同15号(原国民党军统特务头子戴笠的公馆),称“劳大筹备处”;第二站设在城外青龙桥,称“劳大收发处”;第三站就是香山驻地,称“劳大招待所”。中央机关分驻在香山,中央军委机关分驻在西山一带,中央警卫和公安部门分驻在西直门、颐和园至香山一带。为了便于联系群众,工青妇等群众团体驻在城内。

渡江战役和解放全中国的总指挥部

1949年初春的香山草木吐绿,一派祥和宁静,而千里外的长江边则战云密布。如今从香山发往渡江战役总前委密集的电报可以看出,此时的香山犹如整个中国的神经中枢,牵动着神州大地上的一举一动。香山平静表面之下,一场运筹帷幄的大战即将开场。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为解放全国奠定了基础。国民党当局在遭受沉重打击后开始制造“和谈”烟幕,伺机卷土重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毛泽东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同时在坚持人民利益的原则下提出“八项条件”,声明中国共产党愿意以此为基础同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尽最大的诚意和努力争取和平。4月1日起,国共在北平进行和平谈判。

这期间,毛泽东各项工作极度繁忙。在延安时期,他一直用毛笔书写,到了香山后为提高效率改用铅笔,警卫员每天要削好约15支铅笔放在办公桌上的木盒内,供他使用。文件电文堆积如山,毛泽东通宵达旦起草文稿电报,处理报告公函,作出相关批示,他的眼睛经常布满血丝。工作人员督促他休息,他说,电报晚发一分钟,前线的战士就不知道有多少要牺牲。

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在香山推动和谈同时,根据谈判进程、反复筹划渡江战役。中共中央进驻香山26天后,4月20日,由于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接受《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谈判宣告破裂。当夜,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发起渡江战役。21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吹响了解放全中国的号角。

4月20日夜至21日,由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总前委统一指挥,第二、第三野战军在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和中原军区部队配合下,百万雄师在西起江西九江东北的湖口、东至江苏江阴的500里战线上强渡长江。国民党政府“划江而治”的图谋破产。23日解放南京,延续22年的国民黨统治宣告覆灭。5月27日解放上海。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也于5月横渡长江,解放武汉三镇。随后,解放军各路大军继续向西北、华东、中南、西南各地进军。

在双清别墅内,有一幅由摄影家徐肖冰拍摄的经典历史照片,照片中的毛泽东端坐在六角红亭里的一把木制背椅上,一手持报,一手轻搭在膝盖上,目光炯炯,神情自若。他手中报纸上,“南京解放”4个大字十分醒目。曾有不少报道或纪实类图书中,言及这报纸为《人民日报》号外或其他报纸的单页捷报、号外,后经查证,毛泽东当年所看的报纸是1949年4月25日的《进步日报》第2版。该报由原天津《大公报》改名,是天津解放后第一家民营报纸,也是当时解放区惟一的一家民营报纸,报名是毛泽东亲自取的,毛泽东说:“办报的自我检讨、自我批评就是进步,看报的也要进步,解放了,大家都要进步嘛!”在这份《进步日报》关于“南京解放”的一组报道中,还“藏”着毛泽东亲笔所写的、“新华社北平二十四日上午六时电”发出的消息《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宣告灭亡》。

在香山兴奋之余,毛泽东挥毫写下了著名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根据毛泽东、朱德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残余军队,解放中国人民,保卫中国主权的独立和完整。到1949年9月底,除西南、中南等部分地区和沿海部分岛屿、海疆外,全国大部分地区获得解放。

形势如此喜人,住在双清别墅的毛泽东更为忙碌、兴奋。他每天和许多人民团体领导人、爱国人士、民主党派交谈,研究国事,广泛听取各方政见。

为奠基新中国搭建“四梁八柱”

如果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后,全国解放已曙光初现,那么中共中央从西柏坡移师香山,新中国的第一轮红日已喷薄欲出了。作为中国革命胜利前夕党中央所在地,巍巍香山目睹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豪情,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各界人士凝心聚力描绘新中国宏伟蓝图的艰辛和荣耀。当时,随着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走向最后胜利,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建中央人民政府、筹办开国大典等大事在香山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在香山期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领导人广邀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共商建国大计。

毛泽东在香山办公居住共181天,先后起草了179封电报,审阅、撰写或修改重要文章、社论、新闻稿及声明21篇。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已经收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

即将诞生的新中国的国家政权是什么性质,政权内部各阶级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是怎样的,当时在党内外不少人中还存在模糊认识。为了从理论上回答这些问题,同时也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6月下旬,毛泽东用连续48小时的时间写出了8000字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毛泽东身边卫士马尚志回忆:“写这篇文章时正值夏季,那时双清别墅室内没有电扇,更没有空调,只能采取往地上洒水和把冰块放在一个铜盆里摆在写字台下等方式进行降温,手写热了,主席就把手按在写字台冰凉的大理石面上进行降温,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连续两天完成的。”

6月30日,《论人民民主专政》由新华社发表电讯通稿,7月1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头版全文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发表,标志着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基本形成,为新中国的建立和作为新中国临时宪法的《共同纲领》的制定奠定了理论和政策基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建基立业的初心和使命。

在香山,毛泽东当年一边指挥着大军解放全中国,一边把时间和精力更多地放在了筹建新国家和新政府的大计上。双清别墅小院中,红亭下,石桌旁,不算宽敞的客厅里,筹备新中国的座谈会常常持续到深夜。许多民主人士都是这里的座上客,毛泽东对他们执礼甚恭,或早早地迎候在门口,或常常扶客人下车,或客人离开时再送至车上作别。据不完全统计,毛泽东在香山期间主持和参加会议13次,会见各界人士48次以上,曾与李济深、张澜、沈钧儒、黄炎培等40余位民主人士(包括无党派民主人士)会见谈话,商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事宜。这些民主人士身份背景多不相同,经过曲折或痛苦的摸索,逐渐认识到旧民主主义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从而转向拥护共产党,相继成为共产党的朋友。毛泽东在会见中,与他们推心置腹地交谈,鼓励他们告别既往,为成立新中国和以后建设新中国贡献力量。

在政治上,毛泽东等领导人广邀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共商建国大计,起草讨论和通过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筹备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外交上,奉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上,筹划新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在科教文化事业上,确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制度等。

针对全国经济发展所处的严峻形势和新中国即将建立的现实,4月,毛泽东提出了“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即“四面八方”的经济政策。公私、劳资、城乡、内外“四面”中的每一面都包括两方,毛泽东说,我们的城市工作要照顾到四面八方,四面八方照顾好了,关系正确地建立了,改善了,则城市工作就做好了。毛泽东提出“四面八方”的方针既防“右”倾,也更防“左”倾,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民族资本家吃“定心丸”,在城市生产建设中发挥重大作用。

香山,见证了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忘我工作、日理万机的时时刻刻。中共中央在香山时期的战略部署、方针决策、政治活动、理论创造等各方面的卓越智慧和伟大探索,都是在为新中国的诞生搭建“四梁八柱”奠定坚实基础。

时光如梭,诸事皆备。9月21日晚7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开幕。10月1日下午3时,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红色赶考永远在路上

从1949年3月25日到9月21日,中共中央在香山的181天,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推动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全国性胜利的181天,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为新中国诞生构建“四梁八柱”、全面奠基的181天,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向全国人民交上满意答卷的181天。周恩来在谈到香山时曾深情说:“要记住这个地方。”

2019年9月12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从中南海乘车专程前往位于北京西郊香山公园内的香山革命纪念地视察。习近平首先参观了双清别墅及不远处的来青轩,瞻仰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的办公居住地,同大家一起缅怀老一辈革命家当年在香山工作生活情况。随后,来到新落成的香山革命纪念馆,参观全景式生动呈现中共中央在香山期间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开启中国历史发展新纪元的光辉历程的主题展览《为新中国奠基》。他指出,中共中央在北京香山虽然只有半年时间,但这里是我们党领导解放战争走向全国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总指挥部,是中国革命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的重要标志,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习近平视察香山革命纪念地,是不忘初心,继承“赶考”精神,秉承“赶考”之志的宣示。当年,中共中央进入北平就是为了迎接“大考”。今天,这场“考试”還远没有结束,“赶考”依然在路上、永远在路上。

香山更“香”了。游客络绎不绝,特别是香山革命纪念旧址参观者众。面对一件件饱经沧桑的珍贵文物、一张张定格历史的资料照片、一幕幕展现风云变迁的珍贵影像……许多观众驻足参观,深入了解背后的故事,追寻历史记忆,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猜你喜欢

香山中共中央北平
缤纷四季在香山
遥想右北平(散文)
“中共中央决定”和“中共中央批准”有何区别
北平的零食小贩
香山名字的由来
一纸红叶映香山
中共中央秘书长和秘书工作部门的历史演变(上)
香山二老
2009年高考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题预测专辑
傅作义与北平和平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