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务资源集中、内部资本市场与资金管理绩效
——来自电力能源类企业的经验证据

2019-12-11方剑华高级会计师尹红华高级会计师博士生导师

财会月刊 2019年24期
关键词:竞争能力融资资金

方剑华(高级会计师),尹红华,刘 明(高级会计师),郝 颖(博士生导师)

一、引言

财务资源配置是现代财务管理的核心功能之一[1]。随着企业集团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多元化经营的日益普及[2],企业集团内部财务资源配置问题逐渐成为实务界和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3,4]。其中,如何通过内部资本市场提升集团内部财务资源配置效率成为企业集团发展所要面对的重要难题之一[5]。

相对于发达国家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发展中国家企业所处的外部资本市场发展程度较低,市场化程度和法律保护程度相对较低,企业往往面临较为严重的融资约束,进而导致外部资本配置效率低下[6-8]。为规避外部资本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激励弱化和融资约束,许多企业通过多元化经营构建内部资本市场,以实现对外部资本市场的补充和替代,将内部闲置或低净现值投资项目的资本转移至高净现值投资项目,从而实现集团内部资本的收益最大化[9]。然而,由于存在缺乏外部监督、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和多层次的委托代理等问题,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还面临着交叉补贴、机会主义行为、经理人寻租及控股股东掏空等无效或低效的资源配置问题[10]。以我国为例,许多企业集团存在内部资本市场效率低下、集团成员公司失控的现象,进而导致集团陷入“集而不团”的困境[11]。另外,张会丽、吴有红[5]认为,财务资源配置的过度集中或过度分散都会给企业的经营绩效带来消极影响,企业只有根据其财务特征选择适度的财务资源配置才能最大化经营绩效。因此,为了提升集团内部财务资源配置效率和完善集团内部治理机制,企业集团越来越倾向于选择集中管控模式对内部财务资源进行统一调配[12]。

当前文献大部分是从内部资本市场、交易成本、关系型融资等视角出发研究财务资源集中管理对集团整体及成员公司融资约束、企业价值、经营绩效等方面的影响,但关于集团财务资源集中配置如何影响资金管理绩效的探讨尚不多见。本文拟就上述问题进行探索性实证研究,以2013~2018年电力能源类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财务资源集中管理对企业资金管理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相较于未执行财务资源集中管理的企业而言,执行财务资源集中管理的企业资金管理绩效水平显著较高;财务资源集中管理对企业资金管理绩效的影响在公司外部融资约束程度较高、多元化经营程度较高时更加明显。中介机制检验表明,财务资源集中管理通过增强上市公司的产业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提升其经营绩效水平。

本文对已有文献的贡献在于:①基于现有的研究文献,从财务公司资金归集职能、投融资职能、内部资本市场效率层面阐释了财务资源集中管理影响企业资金管理绩效的作用机制,通过实证检验厘清了财务资源集中管理、内部资本市场及资金管理绩效背后的关系;②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及内部资本市场理论,结合企业融资约束、多元化程度差异特征,丰富了财务资源集中管理影响企业资金管理绩效的理论文献。

二、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一)财务资源集中管理与企业资金管理绩效

作为企业集团内部财务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13],内部资本市场理论已经成为研究集团财务资源配置的重要基础性理论[14],内部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和财务资源配置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Coase[15]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交易成本理论,认为企业边界的扩大能够将契约内部化,有利于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基于此,内部资本市场在缓解融资约束、提高行业竞争力及经营绩效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比如,当外部资本市场不完善、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法律保护程度和市场化程度较低时,企业集团的内部资本市场可利用多种内部控制方式对成员企业进行监控,从而降低企业代理成本,实现对不完善外部资本市场的部分替代[16,17]。Stein[18]认为,内部资本市场可通过财务资源的集中管理实现“多币效应”和“活钱效应”。“多币效应”的产生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集团内部成员企业之间的现金流能够相互补贴[19],使得集团内部财务资源集中管理的总量多于成员公司各自的可用资源,进而发挥财务资源集中管理的规模经济效应[20];二是集团内部财务资源的集中管理可形成共同担保效应,进而增强集团整体的信贷能力[21]。“活钱效应”是指财务资源集中有利于提升资金配置效率,缓解成员公司所面临的融资约束,优化资金配置结构,实现资金的有效利用[18]。

与此同时,成员公司或成员公司管理层的代理问题是引致内部资本市场低效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母公司与集团成员公司之间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不对称,成员公司具有产品业务、项目潜力、市场环境及实际资金需求等信息优势。在这种情况下,成员公司管理层有动机施行机会主义行为,即在集团内部资源配置中夸大本公司的资金需求量、运营成本和投资项目盈利能力[22-24]。王雪梅[25]研究发现,设立财务公司构建内部资本市场并没有增加集团成员公司的价值。另外,财务公司的资金归集职能收紧了部分成员单位的现金流,提升了代理成本,进而影响了成员单位的经营业绩[26]。

可见,内部资本市场在降低交易费用的同时,也将面临代理问题所导致的效率损失。事实上,集团总公司对下属成员公司的财务资源管控将影响内部资本市场交易成本和代理成本,进而对内部资本市场的运作效率产生重要影响。相应地,集团内部财务资源集中管理程度将成为集团内部资金管理绩效水平的决定性因素。

财务资源集中一方面能够将融资成本降至低于同行业水平,有助于高收益投资项目的资金需求以更低成本优先得到满足,进而增强上市公司的产业竞争能力;另一方面,交易成本的降低使企业能够更加灵活地降低资本运营交易成本,有利于提升公司的融资规模和资本运营效率,“挑选优胜者”的资本配置原则不仅能够提升资源的配置效率[16],而且能防止资源的无效利用,进而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抗风险能力。

上述研究表明,加强对集团内部财务资源的控制,有利于提升内部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强化公司的产业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进而提高资金管理绩效。由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相较于未执行财务资源集中管理的企业而言,执行财务资源集中管理的企业资金管理绩效水平显著较高。

我国企业的融资渠道相对单一,加之政策环境和外部经济环境变动频繁,企业的融资决策更易受到外部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27]。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高速发展,但是金融市场尚不完善,融资工具仍缺乏多样性,企业融资的选择空间依然十分有限。在债务融资方面,我国债券市场发展缓慢,债务融资的渠道仍然是以商业银行信贷为主。在股权融资方面,企业上市门槛较高,证监会设置上市公司再融资资格线以限制企业再融资。与此同时,宏观经济波动及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也是企业在融资决策中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28]。

黄小琳等[29]研究发现,相对于外部资本市场,内部资本市场在获取成员单位信息方面具有优势。财务公司执行财务资源集中管理,便于集团内部成员企业的关系型融资[12],并有利于积极应对宏观经济政策等带来的财务冲击,进而缓解融资约束[9,30]。当成员企业外部融资约束较大、外部融资成本过高时,集团财务资源集中一方面能够通过内部资本市场盘活营运资本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也提升了集团整体的信贷能力,同时也可为成员企业提供担保支持,缓解融资约束,降低融资成本,进而有助于提升集团内部资金管理绩效水平。

多元化战略是现代我国企业集团的重要特征,内部资本市场理论则是理解多元化战略最为核心的理论之一[31]。Lewellen[32]认为,多元化企业集团可以将集团内部不完全相关的财务资源集中整合,从而提高集团整体的财务协同效应,并增强集团整体的抗风险能力。另外,集团财务资源集中可以缓和各成员单位的现金流波动,增强公司整体的债务融资能力,因此多元化集团可以产生更大规模的外部融资效应。Stulz[33]认为,与单一经营的企业相比,多元化经营的企业集团能够通过内部资本市场更多地利用净现值为正的投资机会,缓解外部融资约束,进而减少企业投资不足的问题,有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王福胜、宋海旭[34]的研究表明,多元化的经营战略具有分散风险和内部融资等优势,企业集团为降低现金持有成本,倾向于降低成员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进而实现对集团整体现金持有水平的优化配置。

综合上述研究,企业的外部融资约束程度越高,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对外部资本市场融资的补充和替代作用越显著。进一步地,在融资约束程度较高的企业中执行财务资源集中管理对资金管理绩效水平的积极影响更为显著。此外,企业集团的多元化经营能够发挥协同效应,从而起到分散企业风险、缓冲现金流波动及缓解融资约束的作用,有利于提升内部资本市场的运行效率。基于此,集团多元化经营程度越高,财务资源集中管理对资金管理绩效水平的积极影响越显著。由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财务资源集中管理对企业资金管理绩效的积极影响在公司外部融资约束程度较高、多元化经营程度较高时更加明显。

(二)财务资源集中管理、资金管理绩效与企业经营绩效

通过内部资本市场进行集团财务资源集中管理对缓解外部融资约束[35]、优化内部资金配置[18]以及提高企业竞争能力[36]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实现集团内部财务资源集中管控,有利于改善企业集团整体及下属成员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37],能够促进集团内部财务资源在各成员单位具体投资项目中的有效利用[12],最终实现集团整体及成员公司的盈利能力、企业价值和经营绩效水平的提高[8]。上市公司的产业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是其在自身产品市场和金融市场中的重要体现,两者的提高能够进一步作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从而实现经营绩效水平的提升。由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3:财务资源集中管理通过增强上市公司的产业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提升经营绩效水平。

三、研究设计与描述性统计

(一)样本选择

本文选取了2013~2018 年财务公司及与其对应的电力能源类上市母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中国集团财务公司协会网站、《中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年鉴》获取财务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信息,并以此为基础获取上市公司与财务公司之间母子公司的对应关系。上市公司与公司治理等数据来自于Wind和CSMAR数据库,对于部分缺失数据通过手工查找巨潮网等方式收集。

(二)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从研究设计的严谨性考虑,要探究财务资源集中对上市公司资金管理绩效的影响,就必须考量上市公司资金管理绩效指标选取的科学性和稳健性。本文从上市公司产业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两方面出发,选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Growth)、相对息税前利润率(REBIT)、息税前利润变动率(DEBIT)和股票收益率波动(DStock)作为资金管理绩效指标。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Growth)和相对息税前利润率(REBIT)为产业竞争能力指标,分别反映上市公司的取样期间的持续竞争能力及在行业内的产业竞争能力;息税前利润变动率(DEBIT)和股票收益率波动(DStock)为抗风险能力指标,反映了上市公司收益的波动情况。另外,由于使用托宾Q指标衡量我国公司财务绩效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故本文另选用财务会计指标净资产收益率(ROE)、总资产收益率(ROA)和每股收益(EPS)作为上市公司经营绩效指标。

2.解释变量。FC_D 表示该上市公司是否执行财务资源集中管理的哑元变量,以是否设立财务公司作为上市公司执行财务资源集中管理的判断依据。若上市公司设立财务公司表示集团执行财务资源集中管理政策,则FC_D取1,否则取0。

3.控制变量。本文控制了以下变量,包括资产负债率(Lev)、资产规模(SIZE)、经营活动现金流量(CFO)、有形资产比率(Tan)、企业年龄(Age)、账市比(BM)。各变量的具体定义见表1。

(三)模型构建

为了更准确地研究财务资源集中管理对上市公司资金管理绩效的影响,本文采用以下模型进行研究,以探究执行财务资源集中管理与上市公司资金管理绩效水平的关系。模型的主要回归方程如下所示:

其中:Y表示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相对息税前利润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股票收益率波动、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Lev、SIZE、CFO、Tan、Age和BM分别代表资产负债率、资产规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有形资产比率、企业年龄和账市比;FC_D 为解释变量,表示该上市公司是否通过财务公司执行财务资源集中管理,如果是则FC_D为1,否则为0。

(四)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表2 报告了对总体样本的描述性统计;表3 对上市公司是否通过财务公司执行财务资源集中管理进行分组的均值以及T 检验结果进行了展示,并列示了上市公司是否执行财务资源集中管理之间变量均值的差异性水平。

表1 变量定义

表2 全样本描述性统计

表3 按是否执行财务资源集中管理分组的描述性统计

具体来看,在产业竞争能力指标方面,执行财务资源集中管理样本中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Growth)平均值为0.105,而未执行财务资源集中管理样本中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的平均值为0.077,执行财务资源集中管理组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在1%的水平上显著优于未执行财务资源集中管理组;执行财务资源集中管理样本中相对息税前利润率(REBIT)平均值为0.243,而未执行财务资源集中管理样本中相对息税前利润率平均值为0.191,执行财务资源集中管理样本组中相对息税前利润率显著更高。在抗风险能力指标方面,执行财务资源集中管理样本中息税前利润变动率(DEBIT)平均值为0.021,未执行财务资源集中管理样本中息税前利润变动率平均值为0.039,执行财务资源集中管理组的息税前利润变动率在5%的水平上显著;执行财务资源集中管理样本中股票收益率波动(DStock)平均值为0.017,而未执行财务资源集中管理样本中股票收益率波动的平均值为0.028,未执行财务资源集中管理样本组中股票收益率波动显著更大。

表4 列示了研究变量的Pearson 相关系数矩阵。由结果可知,FC_D 与Growth、REBIT 显著正相关,与DEBIT、DStock显著负相关。总体上可以发现,控制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较低,解释变量FC_D 与各控制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小于0.5,说明各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模型选取的变量合理,由此得到的回归结果具有可靠性和有效性。

四、实证分析

(一)财务资源集中管理对资金管理绩效的影响

相对于不完备的外部资本市场,内部资本市场具有缓解融资约束、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交易费用等优势,而构建集团财务公司是内部资本市场发挥其优势的实际操作手段,有助于优化集团整体的资源配置,进而提高上市公司的资金管理绩效。

表5列示了财务资源集中管理对产业竞争能力与抗风险能力的影响的回归结果。

表4 相关系数矩阵

表5 财务资源集中管理对产业竞争能力与抗风险能力的影响

通过表5发现,在产业竞争能力方面,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Growth)中FC_D 的系数为0.044,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相对息税前利润率(REBIT)中FC_D 的系数为0.115,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在抗风险能力方面,息税前利润变动率(DEBIT)和股票收益率波动(DStock)中FC_D 的系数分别为-0.211和-0.064,且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这说明,执行财务资源集中管理的上市公司产业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显著优于未执行财务资源集中管理的上市公司。这一发现与H1的预期相符,上市公司通过财务公司执行财务资源集中管理,提升集团内部资金配置效率,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的资金管理绩效水平。

(二)双重差分模型分析

在DID 分析中,未执行财务资源集中管理的上市公司通过成立财务公司,进入财务资源集中管理类公司行列,将上述情况的上市公司设为实验组,而将始终未执行财务资源集中管理的上市公司设为控制组。DID模型如下:

其中,Δ FCeventi,t-1为哑变量,表示上市公司从“未执行财务资源集中管理”进入“执行财务资源集中管理”公司行列,Xi,t-1表示控制变量。另外,我们在DID回归中单独检验了两种情况:上市公司成立财务公司进入财务资源集中管理公司行列,上市公司始终未执行财务资源集中管理。

首先对双重差分模型中的实验组样本与控制组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分组研究资金管理绩效的变动情况,结果如表6所示。

由表6可以发现,在产业竞争能力方面,当公司设立财务公司进入财务资源集中管理上市公司行列后(No to FC),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Growth)明显提升,t-1 vs t+2 的差异水平(t-test)为0.019,在1%的水平上显著,而始终未执行财务资源集中管理的上市公司样本中,t-1 vs t+1及t-1 vs t+2的差异水平均不显著;相对息税前利润率(REBIT)明显提升,t-1 vs t+1及t-1 vs t+2的差异水平(t-test)分别为0.003 和0.008,其中t-1 vs t+2 的差异水平在5%的水平上显著。在抗风险能力方面,息税前利润变动率(DEBIT)显著下降,t-1 vs t+1及t-1 vs t+2的差异水平分别为-0.004和-0.009,其中t-1 vs t+2的差异水平在1%的水平上显著;股票收益率波动(DStock)显著下降,t-1 vs t+2的差异水平为-0.012,在1%的水平上显著,而始终未执行财务资源集中管理的样本中,股票收益率波动(DStock)的两项差异水平分别为0.003和0.010且不显著。总体来说,上市公司在设立财务公司执行财务资源集中管理后,资金管理绩效的两方面指标,即产业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水平均有所提高,而作为控制组样本,始终未执行财务资源集中管理的上市公司四项资金管理绩效指标均没有发生显著变化。描述性统计结果基本符合H1的预期。

表6 DID检验

进一步地,对样本进行了回归,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DID回归

首先考察了上市公司财务资源集中管理的变化情况。具体来说,Trans表示上市公司t年是否执行财务资源集中管理的转变,即上市公司一直都未执行财务资源集中管理或一直都执行财务资源集中管理,Trans取0;之前未执行而在t年执行或之前执行而在t年取消执行,Trans取1;FC表示公司在t 年度是否执行财务资源集中管理,若执行则取1,未执行则取0。交乘项Trans×FC 检验在t 年上市公司是否在执行财务资源集中管理方面有转变及其执行财务资源集中管理的情况。

回归结果显示,在产业竞争能力方面,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Growth)与交乘项Trans×FC 的系数为0.157,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上市公司执行财务资源集中管理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得到显著提升。相对息税前利润率(REBIT)与交乘项Trans×FC的系数为0.191,在5%的水平上显著,一定程度上说明上市公司执行财务资源集中管理后,相对息税前利润率可获得相应提升;在抗风险能力方面,息税前利润变动率(DEBIT)和股票收益率波动(DStock)与交乘项Trans×FC 的系数分别为-0.075 与-0.093,并且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执行财务资源集中管理后,上市公司的息税前利润波动和股票收益率波动都会显著下降。总体结果表明,当上市公司设立财务公司进入执行财务资源集中管理的公司行列后,上市公司的产业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均会得到显著提升,进而提升资金管理绩效水平。

(三)融资约束、多元化程度对资金管理绩效的影响

为分析融资约束程度、财务资源集中对上市公司资金管理绩效的影响,本文选择了现有文献广泛使用的三种标准进行样本分组:公司规模、股利支付率和负债率。借鉴Fazzari等[38]以及Hubbard[39]的方法,根据以上三种指标在2013 ~2018 年样本区间的平均值,以50 百分位为分界点将样本分为两组,将公司规模、股利支付率、负债率大于50 百分位的上市公司定义为高融资约束程度样本组,将低于50百分位的上市公司定义为低融资约束程度样本组。表8 列示了财务资源集中、融资约束与资金管理绩效的截面检验结果。

表8 财务资源集中、融资约束与资金管理绩效截面检验

通过表8 可以发现,在融资约束程度高的样本组中,在产业竞争能力方面,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Growth)与FC_D 的相关系数为0.086,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相对息税前利润率(REBIT)与FC_D 的相关系数为0.147,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在抗风险能力方面,息税前利润变动率(DEBIT)和股票收益率波动(DStock)与FC_D的系数分别为-0.233 和-0.171,且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在融资约束程度低的样本组中,四项资金管理绩效指标与FC_D 的系数值较小,仅有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Growth)与FC_D 的系数在10%的水平上显著,其余三项指标均不显著。这说明,在执行财务资源集中管理的上市公司中,融资约束程度与资金管理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即上市公司的融资约束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执行财务资源集中管理以提高上市公司的资金管理绩效水平。

表9 列示了财务资源集中、多元化程度与资金管理绩效的截面检验结果。

表9 财务资源集中、多元化程度与资金管理绩效截面检验

通过表9 可以发现,在多元化程度高的样本组中,在产业竞争能力方面,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Growth)与FC_D 的系数为0.057,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相对息税前利润率(REBIT)与FC_D 的系数为0.126,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为正;在抗风险能力方面,息税前利润变动率(DEBIT)和股票收益率波动(DStock)与FC_D 的系数分别为-0.224 和-0.162,且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负。在多元化程度低的样本组中,四项资金管理绩效指标与FC_D的系数值较小,仅相对息税前利润率(REBIT)的系数在10%的水平上显著,其余三项指标均不显著。这说明,在执行财务资源集中管理的上市公司中,多元化程度与资金管理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即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执行财务资源集中管理,以提高上市公司的资金管理绩效水平。

以上发现与假设2 预期相符,即财务资源集中管理对企业资金管理绩效的积极影响在公司外部融资约束程度较高、多元化经营程度较高时更加明显。

(四)中介机制检验

如果财务资源集中管理通过增强产业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来实现提升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目的,那么上市公司产业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的提升应是财务资源集中管理影响经营绩效的中介机制。为进一步验证该理论的正确性,本文进行了中介机制检验。

本文检验了FC_D 对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以及控制Growth、REBIT、DEBIT和DStock对经营绩效的影响之后,财务资源集中对经营绩效影响的变化。表10 报告了相关回归结果。其中在FC_D×Growth列中,总资产收益率ROA 和每股收益EPS 的回归系数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大于零,净资产收益率ROE的回归系数在5%的水平上显著大于零;FC_D×REBIT 与三者的回归系数都在5%的水平上显著大于零;在FC_D×DEBIT列中,总资产收益率ROA和净资产收益率ROE的回归系数都在5%的水平上显著大于零,每股收益EPS的回归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大于零;在FC_D×DStock列中,总资产收益率ROA和每股收益EPS 的回归系数均在5%的水平上显著大于零,净资产收益率ROE 的回归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大于零。可见,财务资源集中管理可通过强化产业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以实现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提升。

表10 产业竞争能力与抗风险能力对财务资源集中管理与经营绩效关系的中介作用

五、结论

财务资源集中是内部资本市场功能的一种重要体现。相对于未执行财务资源集中管理的上市公司,执行财务资源集中管理对上市公司的资金管理绩效水平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又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围绕上述两个问题,本文基于电力能源类上市公司数据,利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相对息税前利润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股票收益率波动四项指标衡量上市公司的资金管理绩效,研究财务资源集中对资金管理绩效水平的影响及其机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

相较于未执行财务资源集中管理的企业而言,执行财务资源集中管理的企业的资金管理绩效水平显著较高;财务资源集中管理对企业资金管理绩效的影响在公司外部融资约束程度较高、多元化经营程度较高时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提升企业资金管理绩效水平的基础上,财务资源集中管理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经营绩效水平。我国外部资本市场不完备,很多上市公司面临较强的融资约束,通过财务公司执行财务资源集中管理、构建内部资本市场,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的产业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从而实现集团资金管理绩效的提升。在设立财务公司执行财务资源集中管理的上市公司样本中,产业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的加强进一步提升了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水平。

本文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启示意义。首先,本文从企业抗风险能力和产业竞争能力的视角出发,丰富了对资金集中及其影响资金管理绩效的认识,且可在实践中通过指导上市公司执行财务资源集中管理来提高资金管理绩效。另外,本文在一定程度上也丰富了对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经济后果的认识。

猜你喜欢

竞争能力融资资金
融资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融资
7月重要融资事件
在新时代的春天砥砺奋进,全面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议提升地市党报竞争能力
5月重要融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