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人员结构统计分析
2019-12-11赵阳胡艳敏李宗友姜威李彦文
赵阳,胡艳敏,李宗友,姜威,李彦文
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人员结构统计分析
赵阳,胡艳敏*,李宗友,姜威,李彦文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700
分析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人员结构的变化趋势,为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优化中医卫生资源配置、开展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等提供基础信息和决策依据。使用2013年原卫生部、2017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全国卫生资源与医疗服务统计调查年度数据,从性别、年龄、学历、技术职称4个维度对中医药人力资源结构进行分析。2013、2017年,两类中医医疗机构中的人员性别特点,均为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男性偏多,中药师(士)女性偏多。2017年,中医类医院的中医药人员以中青年为主,44岁以下的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占62.70%,中药师(士)占59.48%;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占64.94%,中药师(士)占33.67%;聘任的中、高级职称,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占53.44%,中药师(士)占26.68%。中医类诊所的中医药人员老龄化明显,且有逐步上涨态势,44岁以下的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占21.37%,中药师(士)占41.72%;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占13.34%,中药师(士)占5.82%;聘任的中、高级职称,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占29.93%,中药师(士)占8.56%。中医类医院人员结构越来越匹配未来中医类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中医类诊所人员技术层次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中医机构;中医医院;中医诊所;中医药人员;人员结构;人力资源
中医药人员是重要的中医药资源。中医医疗机构作为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机构,人力资源主要由掌握较高中医药专业技术知识与技能的中医药人员构成。近年来,随着国家重视中医药在深化医疗改革和建设健康中国中的独特作用,持续加大对中医药发展的投入,中医药人员的数量有了较大规模的增长。在中医药人员数量增长的同时,人员质量也发生了变化[1-2]。笔者从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技术职称结构4个维度对中医药人力资源结构进行分析,探讨我国中医药人力资源质量、结构发展现状,探求当前中医药人才队伍质量是否能够支撑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的长远目标,为完善中医药人才培养供需平衡机制、评估当前中医药人力资源与中医服务发展相适应程度提供基础信息和参考资料。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文所用中医医疗机构人力资源相关数据均来源于2013年原卫生部、2017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全国卫生资源与医疗服务统计调查年度数据[3-4]。
中医医疗机构包括中医类医院、中医类诊所。根据《2018国家卫生健康统计调查制度》[3]8-9,中医药卫生技术人员分为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中药师(士)。本文对两类中医医疗机构中的两类中医药人员的性别、年龄、学历、职称情况分别进行统计。
1.2 统计方法
从全国卫生统计直报系统中提取2013、2017年的数据,利用Excel 2013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医类医院
2017年底,全国中医类医院共有中医药卫生技术人员20.25万人,其中,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16.05万,中药师(士)有3.48万,见习中医师有0.72万。
2.1.1 性别构成 2017年底,全国中医类医院的中医药人员中,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男性所占比例高于女性14.92个百分点;中药师(士)男性所占比例低于女性20.16个百分点。与2013年相比,两类人员女性比例分别上升2.71、2.34个百分点(见表1)。
表1 2013、2017年中医类医院中医药卫生技术人员性别构成(%)
2.1.2 年龄构成 2017年底,中医类医院中医药人员以中青年为主,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44岁以下占62.70%,中药师(士)44岁以下占59.48%。与2013年比较,中青年(25~44岁)的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中药师(士)比例分别增长了1.64、1.30个百分点(见表2、表3)。
表2 2013、2017年中医类医院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年龄构成(%)
表3 2013、2017年中医类医院中药师(士)年龄构成(%)
2017年底,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年龄结构分布:25~34、35~44、45~54岁分别占32.74%、29.83%、22.95%。与2013年相比,分别上升1.43、0.21个百分点,下降1.11个百分点。
2017年底,中药师(士)年龄结构分布:25~34、35~44、45~54岁分别占32.80%、23.68%、28.11%。与2013年相比,分别上升6.05个百分点,下降4.75、1.36个百分点。
2.1.3 学历构成 2017年底,全国中医类医院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学历构成:研究生占16.18%,大学本科占48.76%,大专占25.17%,中专及技校占9.00%,高中及以下占0.89%。2013-2017年期间,我国中医类医院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学历水平持续提高,研究生所占比例提高3.89个百分点(见表4)。
2017年底,全国中医类医院中药师(士)中,本科及以上占33.64%,大专占35.37%,中专及技校占24.81%。与2013年相比,本科及以上比例提高9.36个百分点。中医类医院的中药人员学历水平提升明显(见表5)。
表4 2013、2017年中医类医院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学历构成(%)
表5 2013、2017年中医类医院中药师(士)学历构成(%)
2.1.4 技术职称(聘)构成 2017年,中医类医院聘任的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中,高级(正高及副高)技术职称人员占20.99%,中级(主治及主管级)占32.45%,初级(师级及士级)占44.03%,待聘占2.53%。与2013年相比,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高级技术职称聘任所占比例提升0.57个百分点,中级、初级所占比例均略有下降。2017年,全国中医类医院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高、中、初级技术职称聘任比例大致在1∶1.5∶2(见表6)。
表6 2013、2017年中医类医院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技术职称构成(%)
2017年,中医类医院聘任的中药师(士)中,高级(正高及副高)技术职称人员占5.17%,中级(主治及主管级)占21.51%,初级(师级及士级)占64.48%,待聘占8.84%。与2013年相比,中药师(士)高级技术职称聘任所占比例提升1.15个百分点。2017年,全国中医类医院中药师(士)高、中、初级技术职称聘任比例大致在1∶4∶12(见表7)。
表7 2013、2017年中医类医院中药师(士)技术职称构成(%)
2.2 中医类诊所
2017年底,全国中医类诊所共有中医药人员5.48万人,其中,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有4.53万,中药师(士)有0.91万,见习中医师有0.04万。
2.2.1 性别构成 2017年底,中医类诊所中医药人员中,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男性所占比例高于女性54.76个百分点;中药师(士)男性所占比例低于女性19.22个百分点。与2013年相比,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女性比例上升0.68个百分点,中药师(士)女性比例略有下降(见表8)。
表8 2013、2017年中医类诊所中医药卫生技术人员性别构成(%)
2.2.2 年龄构成 2017年底,中医类诊所中医药人员中,中老年所占百分比较大。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44岁以下占21.37%,45岁以上占78.63%;中药师(士)44岁以下占41.72%,45岁以上占58.28%。与2013年比较,44岁以下的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中药师(士)占比分别下降3.43、2.78个百分点(见表9、表10)。
表9 2013、2017年中医类诊所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年龄构成(%)
表10 2013、2017年中医类诊所中药师(士)年龄构成(%)
2017年底,全国中医类诊所的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年龄结构分布:25~34、35~44、45~54、55~59、>59岁分别占3.61%、17.73%、23.89%、7.41%、47.33%。与2013年相比,5个年龄段的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所占比例分别下降0.95个百分点、下降2.49个百分点、上升2.78个百分点、下降3.11个百分点、上升3.76个百分点。
2017年底,全国中医类诊所的中药师(士)年龄结构分布:25~34、35~44、45~54、55~59、>59岁分别占13.34%、27.61%、25.53%、7.54%、25.21%。与2013年相比,5个年龄段的中药师(士)所占比例分别下降2.45个百分点、上升0.12个百分点、上升3.72个百分点、下降2.85个百分点、上升1.91个百分点。
2.2.3 学历构成 2017年底,全国中医类诊所的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学历构成:研究生占0.90%,大学本科占12.44%,大专占40.53%,中专及技校占34.16%,高中及以下占11.97%。2013-2017年期间,我国中医类诊所的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学历水平逐步提高,本科以上学历所占比例提高1.44个百分点(见表11)。
2017年底,全国中医类诊所中药师(士)中,本科及以上占5.82%,大专占30.13%,中专及技校占53.05%。与2013年相比,本科及以上比例提升1.18个百分点(见表12)。
表11 2013、2017年中医类诊所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学历构成(%)
表12 2013、2017年中医类诊所中药师(士)学历构成(%)
2.2.4 技术职称(聘)构成 2017年,中医类诊所聘任的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中,高级(正高及副高)技术职称人员占6.86%,中级(主治及主管级)占23.07%,初级(师级及士级)占64.47%,待聘占5.60%。与2013年相比,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高级技术职称聘任所占比例下降0.40个百分点,中级技术职称聘任所占比例下降1.25个百分点,初级所占比例有所上升。2017年,全国中医类诊所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高、中、初级技术职称聘任比例大致在1∶3.4∶9.4(见表13)。
2017年,中医类诊所聘任的中药师(士)中,高级(正高及副高)技术职称人员占1.09%,中级(主治及主管级)占7.47%,初级(师级及士级)占82.00%,待聘占9.44%。与2013年相比,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高级技术职称聘任所占比例下降0.23个百分点,中级所占比例下降1.00个百分点,初级所占比例提升1.86个百分点。2017年,全国中医类诊所中药师(士)高、中、初级技术职称聘任比例大致在1∶7∶75(见表14)。
表13 2013、2017年中医类诊所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技术职称构成(%)
表14 2013、2017年中医类诊所中药师(士)技术职称构成(%)
3 讨论
医院和诊所承担的功能不同[5],中医类医院主要承担疑难重症诊治和科研攻关任务,中医类诊所作为基层医疗机构主要承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基于此,两类机构对中医药技术人员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应当分别分析。本文纵向对比2017年与2013年的两类中医药人员的构成情况,横向对比人员构成差异,总体掌握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人员构成情况及发展趋势。
3.1 中医类医院、中医类诊所人员年龄结构差异明显
2013、2017年,两类中医医疗机构中的人员性别比较,均为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男性多,中药师(士)女性多。
2017年,中医类医院的中医药人员以中青年为主,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44岁以下占62.70%,中药师(士)44岁以下占59.48%,各年龄段人员呈现一个梯度,有利于中医药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34岁以下中医药人员比例有所提升。59岁以上所占比例也有所提高,说明返聘人员增多。
中医类诊所中医药人员年龄结构与中医类医院差别较大。前者的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和中药师(士)以中老年为主,其中以59岁以上的人员占比最大,且有逐步上涨态势,这与医院等医疗机构退休人员被门诊部、诊所聘任增多,以及退休人员举办中医类诊所增多有一定关系。中医类诊所的中老年人员占比提升,表明有丰富经验的中医药人员充足,但同时伴随着老龄化现象,中医类诊所的后备力量稍显薄弱,需要引起重视。
3.2 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人员学历水平有所提升
2013-2017年,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人员学历水平有所提升。中医类医院的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以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为主(64.94%),中药师(士)大专以上占69.01%;中医类诊所本科以上学历占比有所上升。由于中医类诊所中医药人员年龄结构偏老龄化等因素影响,中医药人员本科以上学历的比重偏低,目前以大专、中专学历人员为主,尚有较大提升空间。
3.3 中医类医院以高层次人才为主,中医类诊所高层次人才不足
2013-2017年,中医类医院聘任的高级职称中医师占比有所提高。2017年,中、高级职称的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共占到53.44%,中医师技术职称结构较为合理。中医类医院聘任的中、高级技术职称中药师(士)占比为26.68%,比2013年下降0.45个百分点,目前中医类医院的中药师(士)以初级及以下人员为主(73.32%),中高层次的中药人员略显不足。
2013-2017年,中医类诊所聘任的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中医师、中药师占比均有所下降,目前中医类诊所中医药人员的技术职称仍以初级占比最大。综合学历水平、聘任的技术职称水平来看,中医类门诊部、诊所的高层次中医药人才较为缺乏,应加强基层中医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建设,补足后备力量,引进高层次人才,提升中医类门诊部、诊所的人员结构和人才质量。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划财务司.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EB/OL]. [2018-10-22].http://www.satcm.gov.cn/2017tjzb/%E5%85%A8%E5%9B%BD%E4%B8%AD%E5%8C%BB%E8%8D%AF%E7%BB%9F%E8%AE%A1%E6%91%98%E7%BC%96/main.htm.
[2] 姜威,李宗友,胡艳敏,等.全国中医类门诊部及诊所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7,41(5):5-10.
[3]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8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8.
[4]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3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4:31.
[5] 李菱.浅谈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工作机制的建立[C]//北京医院协会.第八届北京医院协会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2011:183-187.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Structure of TCM Staff in TCM Medical Institutions
ZHAO Yang, HU Yan-min*, LI Zong-you, JIANG Wei, LI Yan-wen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
To analyze the changing trend of the structure of TCM staff in TCM medical institutions; To provide basic information and decision-making basis for the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s and medical institutions to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TCM health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medical education and personnel training.The data of TCM human resources from the annual survey of health resources and medical services conducted by the former Ministry of Health in 2013 and the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in 2017 were analyzed from four dimensions: gender structure, age structure, educational background structure and technical title structure.I n 2013 and 2017, the gend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types of TCM medical institutions was that male TCM practitioners (assistant) were more, and there were more female TCM pharmacists. In 2017, TCM practitioners in TCM hospitals were mainly young and middle-aged, 62.70% of TCM practitioners (assistant) in the TCM category were under 44 years old, and TCM pharmacists accounted for 59.48%; In terms of bachelor degree or above, TCM practitioners (assistant) accounted for 64.94% in the category of TCM, and TCM pharmacists accounted for 33.67%; Amongthe qualified middle and senior professional titles, 53.44% were TCM practitioners (assistant) in the category of TCM, and 26.68% were TCM pharmacists. TCM practitioners in TCM clinics were aging, and there was a gradual upward trend. Among the under 44-year-old, TCM practitioners (assistant) accounted for 21.37%, and TCM pharmacists accounted for 41.72%; In terms of bachelor degree or above, TCM practitioners (assistant) accounted for 13.34% in the category of TCM, and TCM pharmacists accounted for 5.82%; Among the qualified middle and senior professional titles, 29.93% were TCM practitioners (assistant), and 8.56% were TCM pharmacists.The structure of TCM staff in hospitals is more and more matched with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needs of TCM hospitals; however, there is a great spac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echnical level of TCM clinic medical staff.
TCM institutions; TCM hospitals; TCM clinics; TCM staff; structure of staff; human resources
10.3969/j.issn.2095-5707.2019.06.005
R197
A
2095-5707(2019)06-0021-05
(2019-04-25)
(2019-05-15;编辑:魏民)
赵阳,胡艳敏,李宗友,等.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人员结构统计分析[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9,43(6):21-25.
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选题(zz110322)
赵阳,E-mail: helloada910@163.com
胡艳敏,E-mail: huym@mail.cintcm.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