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故事四则
2019-12-11文摘尹祏
文摘︱尹祏
火眼金睛卖画人
北宋书画家米芾在涟水为官时,经常漫步街头,光顾书画市场。有一天,他在街上信步游逛时,忽然听到一阵阵叫卖声:“卖画,卖画,古代名画,快来买呀!”
米芾是个收藏家,一见法书名画就走不动道。他停下脚步喊道:“快拿过来,待我瞧瞧。”接过画卷展开一看,米芾惊呆了,原来是唐代著名画家戴嵩画的《牧牛图》。他爱不释手,便对卖画人说:“我先带回去鉴定鉴定,如果是真的,我就想办法将它买下来。”
卖画人虽然不心甘情愿,但知道米芾是本地的大官,也只好答应了。
米芾回到衙里,饭不吃,水不喝,面对《牧牛图》上看下看,左看右看,越看越想看,越看越兴奋。与此同时,越看他心里越明白,这样的稀世珍品,必然要价惊人,自己哪里有那么多钱买呢?情急智生,他想偷天换日、偷梁换柱,便临摹了一幅。米芾是临摹高手,临摹的书画几欲乱真,曾经使不少人上当受骗。这次他更想借画留真,因此临摹得格外认真。
过了几天,卖画人如期而至。米芾说画确实是真品,但是自己实在买不起,只好忍痛物归原主。说着就将临摹的作品递给了卖画人,蛮以为可以蒙混过关。
谁知卖画人火眼金睛,一眼就看出了破绽,开口说道:“这幅画你自己留着吧,请把那幅真的还给我!”
米芾一见露了馅,只好乖乖地将真品拿出来还给人家。但他仍然不知道自己哪里临摹得不像,于是追问道:“你怎么知道刚才那幅画是假的呢?”
卖画人回答说:“你临摹得很逼真,但牛眼晴里没有牧童的影子。原画牛眼中能影影绰绰看到童子影。”
米芾听后,口服心服,一直把这位洞察秋毫的卖画人送到大门之外。
王铎神来之笔
王铎是明末清初的大书法家。他小时候就天资聪敏,有“小神童”之称。有一天,私塾先生让学生们在练字的方砖上一笔写成个字,还要把方砖的四角都占上。大家苦思冥想,谁也没有写出来。王锋不慌不忙,拿起笔来,在方砖上写了只有一笔的“乙”字,把方砖的四个角全都占上了。私塾先生和所有的学生都为他喝彩。
他是明清两代的礼部尚书,深受朝廷重用。据说,崇祯皇帝曾经让他在金銮殿上书写“天下太平”的金匾,他饱蘸金粉,一气呵成。
金匾挂好后,崇祯皇帝率领满朝文臣武将前往观看,结果发现“太”字写成了“大”字。崇祯皇帝龙颜震怒,要严加处治。
王铎素有人缘,众大臣齐刷刷跪倒在地,异口同声替他向皇上求情。皇上准奏,但要王铎立即将漏掉的一点补上,并说:“皇匾挂上去了就不能再摘下来,也不能用梯子,否则不吉利。如果不能将那一点立即补上,仍然不能轻饶!”众大臣瞠目结舌,都为王铎捏一把汗。
王铎谢主隆恩之后,再谢同僚救己之情,随后便从容自若地拿起如椽大笔,饱蘸金粉,立稳脚跟,举目仰视,挥臂一掷,笔管腾空直上,笔头恰中补点位置,所补之点,浑然天成。王铎凭着自己的绝技,转危为安,化险为夷。
方砖上练篆刻
近代篆刻家吴昌硕,幼年跟着父亲辛甲学习篆刻书法。他的篆刻,从浙皖诸家人手,上溯秦汉,多取石鼓、封泥及砖瓦文字,得力于书法功底,善用钝刀,冲切兼施,苍劲朴茂,自成家数。他曾被推举为西泠印社社长。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篆刻刀这枝铁笔,使吴昌硕吃了不少苦头。为此,他给自己取了个别号——苦铁。他之所以能成为近代篆刻界的一代宗师,是因为他在篆刻事业上锲而不舍,勤学苦练。
成名前,他买不起更多的石料,曾经一度在方砖上练刀功。当 时,他被苏州知府吴云聘请为家庭教师,教吴云的两个儿子读书。
大约过了两年的时间,吴云才有暇过问两个儿子的学习情况,他问儿子:“你们的先生除了教书外,还做些什么事情?”儿子告诉他:“吴先生不教课的时候,总是刻东西,我们看不懂。” 吴云想看个究竟,就悄悄来到吴昌硕住的屋子。一进门,他看到吴昌硕正伏案在方砖上刻字,墙角堆满了刻过的方砖。吴云本人也喜好篆刻,见到吴昌硕刻字,心里格外高兴,就问吴昌硕:“你搞篆刻,怎么不用石料?”吴昌硕被这突如其来的提问弄得面红耳赤,他不好意思地回答说:“没有那么多钱。”吴云看着吴昌硕充满疤痕的双手,感动地说:“在方砖上练,精神可嘉,最好还是在石料上练。我有不少石料,如不嫌弃,就送你一些。”吴昌硕非常感激,他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于是又向吴云请教了许多篆刻方面的知识。吴云见他如此好学,当场给他讲了一些篆刻的技法,并鼓励他要勤于练习不一会,吴云给吴昌硕送来了一堆石料,还借给他一些篆刻的书籍,其中包括吴云自己编纂的《两罍轩彝器图释》。
在吴云的热心指导下,吴昌硕更加勤奋刻苦,篆刻技艺青出于蓝,誉满华夏。
“永字八法”的传说
古代有不少书法家,如崔子玉、钟繇、王羲之、智永、张旭等,都习惯于用“永”字的八种笔画,来概括说明楷书基本点画的用笔法则,同时又给这些点画各赋以形象化的名称,以表示对笔势、笔意等方面的要求,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永字八法”。
关于“永字八法”,还有许多神奇的传说呢。其中之一说的是天台山的白云仙翁将“永字八法”传授给了王羲之。
王羲之曾在天台山的华顶练书法。他孜孜不倦地练字,笔成冢,墨成池,感动了白云仙翁。有一天,王羲之正在练字。忽然,阵清风袭来,一位鹤发银髯的老人驾着一朵白云飘然而至。老人走下云头,来到王羲之面前,满面笑容地望着他说:“你的字写得很漂亮啊!”
王羲之谦虚地回答说:“过奖,过奖!还请老丈不吝赐教。”老人逐字逐画地看过王羲之的书法后,让王羲之把手伸过去。
老人左手托着王羲之的一只手,右手拿起毛笔,在王羲之的手心上写了一个“永”字,然后满怀深情地说:“我看你专心致志地练字,想让你领悟一个笔诀。你要是琢磨透了,书法会大有长进。”
王羲之鞠躬致谢,当他抬起头来的时候,老人已经回到了云端。王羲之眼望着渐渐远去的老人,大声问道:“先生住在哪里?学生日后好去拜望。”老人在空中答道:“白云不知处。”
从那以后,王羲之“十五年偏攻‘永’字,以其备八法之势能通一切字也”。他总结道:在“永字八法”中,上点称“侧”,书写要侧锋峻落,铺毫行笔,势足收锋;横画称“勒”,须逆锋落笔,缓去急回,含蓄有力;竖画称“努”,笔势要挺劲,直中见曲;钩画称“趯”,须驻锋蓄势,突然趯起,力聚锋尖;平挑称“策”,如同扬鞭策马,要轻快有力;长撇称“掠”,势长力均,厚实宽舒;短撇称“啄”,如鸟啄食,快而峻利;捺画称“磔”,逆锋轻落笔,折锋铺毫缓行,出锋收笔要沉着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