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2019-12-11梁银洪
梁银洪
高血压是一种主要特征为血压增高的临床综合征,属于常见的慢性疾病,往往伴有多种器官功能异常或器官损伤[1]。人的正常血压会随着机体内环境及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出现一定正常范围内的波动,且血压会随着人类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因此中老年患高血压的几率明显比其他年龄群要高[2]。目前高血压的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由于近年来,高血压发病率呈明显的升高态势,医学界对高血压疾病的研究深入,针对高血压药物治疗方法逐渐增多[3]。依那普利是一种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长效药物,而氨氯地平属于抑制钙离子通道的长效药剂,两者均是治疗高血压的代表性药物,临床中往往单一使用[4,5]。本研究采用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观察其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的影响。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 年2 月~2018 年8 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22 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61 例。观察组男41 例,女20 例;年龄45~78 岁,平均年龄(61.25±6.58)岁;原发性高血压32 例,继发性高血压29 例;轻度高血压19 例,中度高血压20 例,重度高血压22 例;病程4~17 年,平均病程(10.59±2.88)年。对照组男38 例,女23 例;年龄43~76 岁,平均年龄(59.54±6.23)岁;原发性高血压28 例,继发性高血压33 例;轻度高血压19 例,中度高血压23 例,重度高血压19 例;病程5~18 年,平均病程(11.59±2.9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相关诊断标准[6];②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③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同意;④本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
1.2.2 排除标准 ①重要器官严重病变者;②精神病史者;③酗酒者;④对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⑤治疗依从性较低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分散片(黑龙江澳利达奈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17,规格:5 mg×14 片)口服治疗,5 mg/次,1 次/d。观察组采用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广东彼迪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4933,规格:10 mg×20 片)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分散片治疗,马来酸依那普利片口服,10 mg/次,1 次/d,苯磺酸氨氯地平分散片使用剂量与对照组相同。两组均治疗4 周,期间不可使用其他可能影响治疗效果的药物。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 个等级,DBP 下降>10 mm Hg,处于正常范围,或下降幅度>20 mm Hg 为显效;DBP 下降<10 mm Hg,处于正常范围,或DBP 下降10~19 mm Hg,又或SBP 下降>30 mm Hg 为有效;DBP 与SBP 未达到以上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血压水平。测量两组治疗前、治疗4 周后SBP 和DBP 水平。③不良反应。包括心悸、头晕、刺激性咳嗽、头痛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96.72%高于对照组的78.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血压水平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DBP、SBP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DBP、SBP 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11%低于对照组的16.3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s,mm Hg)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s,mm Hg)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1 mm Hg=0.133 kPa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自然环境的变化,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改变,高血压的发病率呈逐渐增加的态势,且发病人群趋向年轻化,不良饮食习惯,超重、肥胖、过量饮酒、快节奏工作生活带来的心理压力等已成为引起高血压发病不可忽视的因素[7]。高血压作为一种心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动脉血压过高,是由遗传、致病性增压、生理减压相互作用引起的慢性疾病。相关统计数据表明,近十几年来,因高血压造成死亡的人数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群总数的百分比高达40%,发病率呈持续增长趋势,在我国,已有2 亿左右的高血压患者,占全球高血压总数的20%,全球高血压现状也不容乐观,高血压现已成为全球性疾病问题[8]。目前,治疗高血压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来降低并稳定血压,以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高血压的危害性大,若未加以合理治疗,易导致脑卒中、肾衰竭等疾病,严重影响高血压患者的身体健康[9]。因此,探寻一种行之有效且安全性较高的药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6.72%高于对照组的78.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DBP、SBP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DBP、SBP 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11%低于对照组的16.3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比单一使用氨氯地平的效果好,能明显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依那普利作用原理是其进入肝脏后水解,形成依那普利拉,依那普利拉能够强效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从而阻断血管紧张素Ⅰ转换成血管紧张素Ⅱ,显著降低缓激肽水解速率,扩张动脉静脉,松弛血管平滑肌,从而起到降低血压、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若患者因心肌缺血再灌注造成损伤,依那普利能够起到保护效果,此外,依那普利能提高前列腺素合成及释放速度,改善肾脏内循环,起到保护患者肾脏的作用[10]。氨氯地平是一种钙离子拮抗剂,钙离子流向细胞是导致血管收缩的原因之一,氨氯地平通过阻止这一过程进而控制心肌与平滑肌,起到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同时氨氯地平能够保护肝肾,阻止动脉粥样硬化,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11]。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所能达到的疗效是单一用药效果的数倍以上。且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在降血压的同时,还能够保护患者肝肾,降低脑卒中的发生。两种药物结合使用,因作用原理不同,可产生协同作用,互补不足,除了能降低血压,还能起到其他多种疗效,维持患者身体健康,且安全性与单一使用氨氯地平相当,是一种兼具安全性和临床疗效的用药方案。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患者采取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水平,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