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比较

2019-12-11薄彪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23期
关键词:肠梗阻小肠切口

薄彪

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是临床常见的外科疾病,随着近年来人们不良饮食习惯形成,肠梗阻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患者发病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排便、排气困难,腹痛等临床表现,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3]。针对广泛粘连性肠梗阻临床主要通过手术治疗,传统手术治疗方式手术切口大,对患者造成损伤较大,影响手术质量,导致手术后患者病情反复。本次研究对比观察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具体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 年8 月~2017 年8 月收治的70 例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 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4 例,女11 例;年龄30~80 岁,平均年龄(56.4±8.9)岁;病程6 个月~4 年,平均病程(2.2±0.7)年。对照组患者中男20 例,女15 例;年龄32~79 岁,平均年龄(56.8±8.3)岁;病程6 个月~3.5 年,平均病程(2.1±0.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具体内容,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均符合《现代消化病学》[2]中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标准,且经影像学确诊;之前未接受其他治疗措施。

1.2.2 排除标准 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患有肿瘤等其他严重疾病、其他消化道系统疾病或精神疾病者;存在手术禁忌证者;凝血功能异常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行传统手术治疗。麻醉后,手术切口选择在患者右侧腹直肌处,定位至梗阻部位,松解粘连部位,手术过程中避免对机体肠壁浆膜层、腹膜等组织造成损伤。

1.3.2 观察组 行小肠排列术治疗。麻醉后,定位并游离小肠,出现粘连成团或严重血液循环障碍的患者先松解粘连部位,对盲肠壁进行荷包缝合,在距离阑尾根部1 cm 的位置将阑尾切除,使用M-A 管肠内对残端开口进行支撑,经过阑尾根部及回盲瓣逆行插入小肠,在残株处置入M-A 管,在距离屈氏韧带15~25 cm 的位置将小肠袢进行折叠排列为盘状,保证每段长度16~20 cm,将阑尾残端结扎并进行荷包缝合,腹外对M-A 管进行固定同时实施腹腔引流,手术治疗15 d后,戳孔腹壁与造口间形成隧道,包埋残端,在患者右下腹穿刺口引出M-A 管,固定腹腔及腹壁部,手术结束后实施石蜡油治疗,剂量为80 cm/次,连续治疗3 d,保证瘘口闭合[4]。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比较两组患者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肠管损伤、间断性腹胀、切口感染、再次肠梗阻、术后肠袢)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109.4±11.3)min、(2.1±0.2)d、(121.3±31.1)ml、(2.0±0.1)d,均优于对照组的(137.9±12.3)min、(3.8±0.7)d、(155.7±32.1)ml、(4.0±0.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术后发生肠管损伤、切口感染各3 例,间断性腹胀2 例,再次肠梗阻、术后肠袢各1 例;观察组术后发生肠管损伤、间断性腹胀、切口感染各1 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6%(3/3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6%(10/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29,P<0.05)。

3 讨论

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是临床常见的外科疾病,患者发病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临床症状[5-7]。针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临床主要治疗措施是通过手术治疗,传统手术手术切口较大,且手术过程中容易造成其他组织损伤,同时导致其他部位出现肠粘连,使病情反复,影响手术质量[8]。小肠排列术治疗时,对小肠进行按顺序的折叠排列,通过导管的弹性,形成大弧度半环形,使粘连处于一个不容易梗阻的固定位置,并通过M-A 管实施肠道减压,促进术后肠蠕动功能恢复,对患者肠道屏障功能起到维护作用,促进患者恢复[3-5]。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109.4±11.3)min、(2.1±0.2)d、(121.3±31.1)ml、(2.0±0.1)d,均优于对照组的(137.9±12.3)min、(3.8±0.7)d、(155.7±32.1)ml、(4.0±0.4)d,差异 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6%(3/3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6%(10/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对于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施小肠排列术治疗,在提升临床治疗效果的基础上,可促进患者病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行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猜你喜欢

肠梗阻小肠切口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小切口和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的效果分析
一例肾移植术后并发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的护理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一根小肠一头猪
肥美汆小肠
养好女人小肠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