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制品车间关键点微生物状况研究
2019-12-11
山东元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日照 276826
低温肉制品以其肉质细腻、携带方便、保质期长等特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是居家旅行的必备佳品。但是由于其营养丰富,是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非常适合腐败及产生毒素的微生物生长繁殖,对人们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1~3]。鉴于此,控制好低温肉制品生产过程中的细节就显得尤为重要[4,5]。
本文对低温肉制品生产过程的原料、搅拌、灌装、晾晒、包装等关键环节进行了微生物分析,对其中的主要污染微生物进行了分子鉴定,期望为广大低温肉制品生产企业提供微生物防治对策的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待检样品
斩拌原料、加工器具、灌装环境、灌装后产品、晾制间环境、包装前产品、包装后未二次杀菌产品、成品。以上样品均由国内一著名肉制品生产企业提供。
1.1.2 培养基
细菌计数培养基[6]、孟加拉红培养基[7]、LB培养基[8]、PDB培养基[9]。
1.1.3 设备
全自动灭菌柜、显微镜、电热恒温干燥箱、电子天平、超净工作台、生化培养箱、pH计、混合器、PCR仪、生物显微镜、高速离心机、电泳系统、凝胶成像系统。
1.2 方法
1.2.1 细菌的分离与培养
采用细菌计数培养基,严格按照文献[6]记录的方法,对待检样品中污染细菌的菌落总数进行计数,以及优势菌群的培养。
1.2.2 真菌的分离与培养
采用孟加拉红培养基,严格按照文献[7]记录的方法,对待检样品中污染真菌菌落总数进行计数,以及优势菌群的培养。
1.2.3 细菌形态观察
取步骤1.2.1中的优势菌种,使用革兰氏染色法进行染色,置于生物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初步确定其种类。
1.2.4 真菌形态观察
取步骤1.2.2中的优势菌种,进行简单染色,直接置于生物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初步确定其种类。
1.2.5 优势细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细菌总DNA的提取采用CTAB法[10]进行,16S rDNA基因扩增采用通用引物,分别为27F:5’-AGAGTTTGATCCTGGCTCAG-3’和1492R:5’-GGTTACCTTGTTACGACTT-3’[11],反应体系为50μL,扩增完成后,使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纯化回收,送至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测序,采用Genbank中的Blast程序进行相似性分析,获得菌株的准确种属。
1.2.6 优势真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真菌总DNA的提取采用文献[12]记录的方法进行,ITS基因扩增采用通用引物,序列为:ITS1-F:5’-CTTGGTCATTTAGAGGAAGTAA-3’和ITS2:5’-GCTGCGTTCTTCATCGATGC-3’反应体系为50μL[13],扩增完成后,使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纯化回收,送至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测序,采用Genbank中的Blast程序进行相似性分析,获得菌株的准确种属。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产线不同部位细菌的分离与培养
按照1.2.1方法对斩拌原料、加工器具、灌装环境、灌装后产品、晾制间环境、包装前产品、包装后未二次杀菌产品、成品8个样品进行了污染细菌情况分析,并使用细菌计数培养基对其中的优势细菌进行了分离培养,按照1.2.3的方法对获得优势种类进行观察,数据见表1。
表1 生产线不同部位污染细菌情况
从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低温肉制品生产线中不同部位污染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不完全相同。原料和灌装环境中分离出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最多;其次是加工器具;再次是晾制间环境和未二次杀菌的产品。在一次杀菌后产品和成品中未获得微生物,这可能与计数平板的精度有关。从上面的数据可以推断出,产品经过灌装后,细菌总数有所上升,这可能与灌装间环境细菌数量较大密切相关;产品经过一次杀菌后,未获得微生物,但是经过包装后出现多种细菌,这可能与包装间环境和人员卫生状况有较大关系。从污染的细菌类型来看,有耐热的芽孢菌出现,如果杀菌不彻底会造成产品的变质。
2.2 生产线不同部位真菌的分离与培养
按照1.2.2方法对斩拌原料、加工器具、灌装环境、灌装后产品、晾制间环境、包装前产品、包装后未二次杀菌产品、成品8个样品进行了污染细菌情况分析,并使用孟加拉红培养基对其中的优势细菌进行了分离培养,按照1.2.4的方法对获得优势种类进行观察,数据见表2。
表2 生产线不同部位污染真菌情况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在斩拌原料以及灌装后产品、灌装环境和晾制间样品中分离出了真菌,同时发现在灌装后,菌数有所增加,这可能是由灌装间环境污染造成的,在晾制间发现真菌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3 生产线不同部位优势细菌种类
按照1.2.5方法对生产线中污染的优势细菌(共7株)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具体种类及来源如下:
(1)Micrococcus luteus NCTC 2665(藤黄微球菌)。
该菌属于一种革兰氏阳性球菌,存在于土壤、灰尘、水、空气和哺乳动物皮肤等生境中。这种细菌也寄生在人类的口腔、粘膜、口咽和上呼吸道。
(2)Chryseobacterium hispanicum VP48(西班牙金黄杆菌)。
该菌属于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存在于淡水环境、土壤、海洋鱼类和人类等生境中,该菌也会引起人类的疾病。
(3)Staphylococcus edaphicus CCM 8730(土壤葡萄球菌)。
该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并占据着多种生态位。由于其普遍性和适应性,是人类、其他哺乳动物和鸟类的皮肤、皮肤腺和粘膜中的主要细菌群。
(4)Acinetobacter johnsonii ATCC 17909(约翰逊不动杆菌)。
该菌属于一种革兰阴性杆菌,通常存在于环境和动物体内,偶尔可定植人体皮肤,引起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或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等临床感染。
(5)Exiguobacterium indicum HHS 31(印度微小杆菌)。
该菌属于一种革兰氏阳性杆菌,也有一些菌种在对数生长期及稳定生长期为球状。具有周生鞭毛,不形成芽孢,是一类兼性厌氧菌。广泛存在于热泉、植物根际、空气、海洋等生境中。
(6)Kocuria carniphila CCM 132(嗜肉库克菌)。
该菌属于放线菌门中革兰氏阳性菌,在土壤和海洋中均有分布,以分布于土壤为主。
(7)Moraxella osloensis A1920(奥斯陆摩拉克菌)。
该菌属于一种革兰氏阴性球菌,存在于人类及动物的皮肤及消化道等处,能够引起人类及动物疾病。
2.4 生产线不同部位优势真菌种类
按照1.2.6方法对生产线中污染的优势细菌(共2株)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具体种类及来源如下。
(1)Candida boleticola CBS:6420(菌生假丝酵母)。
该菌又称为白色念珠菌,通常存在于正常人口腔,上呼吸道,肠道及阴道等,为条件致病菌。
(2)Cutaneotrichosporon curvatus CBS:5358(弯曲隐球菌)。
该菌是隐球菌的一种,为一种病菌,可导致隐球菌病。存在于土壤、鸟粪、尤其是鸽粪中大量存在,也可存在于人体的体表、口腔及粪便等环境中。
3 讨论
本文采用常规的微生物分离技术与手段,对低温肉制品生产线关键点的微生物污染情况进行了研究,初步确定了生产线受微生物污染的情况,从中分离出优势种类,使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核糖体DNA特定序列进行扩增,纯化,测序,进行序列比对,获得其确切的种属信息。
从本文低温肉制品生产线关键点分离的物生物来源来看,主要是来自于土壤、粪便、人体体表、口腔及呼吸道等环境中,从污染的类群来看,主要是一些条件致病菌。这说明本条生产线的污染源可能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操作工人的工作鞋或者工作靴;第二,操作工人的工作服装清洗不及时或者不到位;第三,操作工人的防护用具佩戴不到位;第四,各个工作间之间互相联通,造成空气互相污染。这为企业生产线的优化及产品质量的控制与提升提供了重要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