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故事
2019-12-11
昔日的工友贾刚
贾刚长我三岁,我们最初都是44 路小环的驾驶员,都在一个车组工作,后来由于工作需要我们都离开原岗位到新的岗位工作。虽然我们不在一起工作了,可我对他的思念从未停止过,因为他给我留下的印象实在太深刻了。
贾刚个不高,面目黝黑,浓眉大眼,十分憨厚,虽不善言辞,却非常能干。在我们车队人们经常看见他早来晚走,利用业余时间,停站点的空余时间搞车辆卫生,擦车窗玻璃、车身、轮胎,清扫车厢,他的车总擦得十分的明亮。在我们车队如果你不知道哪辆车是贾刚的,不用看车号,就看哪辆车擦得最明亮,不用问是贾刚的车。
贾刚因工作极积主动调到我们市级青年文明礼貌车组,担任晚班驾驶员的工作,不久就担负起车组长的工作。挑起车组长的担子后,贾刚的工作热情更高了,几乎每天都开一次车组会,研究车组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贾刚根据大伙儿提出的建议、意见等,经过认真分析后提出整改的具体措施。对乘客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热情、礼貌、友好。帮乘客之所需,解乘客之所难,化乘客之所怨。争做外地乘客的向导,老弱病残等弱势乘客的助手。在贾刚的建言、带动下、我们车组的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当时公交车大多都是超期服役的老旧车辆,故障率极高。仅靠修车工一人抢修车辆,根本忙不过来。为此贾队长主动承担起维修车辆的工作。换轮胎、马达、输油管。经常钻在车下,检修油路、气路。冬天有时连躺板都来不及用,贾刚就钻到车下,躺在冰凉的地上维修车辆。有些职工说贾队长不像队长,像个修理工。贾刚一心扑在工作上,甚至在自己身体出现问题时,他也顾不上及时就诊……
贾刚已经走了三十多年了,现在每次聚会时大家都会提起他,一见着他的这张照片,我们好像又见到他勤奋工作的身影。
王耀奇 何智玲
捐资助学的周火生
周火生是苏州市昆山千灯镇中心小学的退休老师。1993 年,周老师从媒体上看到一则关于安徽省金寨县希望小学正式建成并开学的消息,及一幅渴望“我要读书”的女孩照片,当即就给该校汇去了等同于当年自家大半年收入的1000 元捐款。不久,周老师又把自己获得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奖金,并家里的储蓄共5000 元,汇给了金寨县希望小学。1995年,周老师风尘仆仆来到千里之外大别山深处的金寨县希望小学。这位有着40 年教龄的周老师看到学校简陋的学习、生活环境,又听说还有一些孩子上不起学的情况,心情异常沉重,就暗下决心要想办法筹集善款,来帮助这所学校和那些困难户的孩子们上学。回到苏州后,周老师开始奔波于图书批发市场和苏州、昆山等地各学校之间,以义卖图书的方式筹集善款。这一善举周老师持续坚持了20 余年。其间,他还领衔组织“爱心团队”,让更多的人来关心山区里的孩子们。20 多个春秋过去了,他们骑坏了四辆运书的三轮车,共售出图书几十万册,筹集善款千余万元,其中周火生本人就捐出了60 万元。这对于一个普通退休老师来说,确实是一笔不菲的开销。
王跃
怀念母亲的运动场
母亲是在前年、也就是她90 岁那年离开我的。此前,她虽然罹患多种疾病,但为了减轻我的压力,她一直努力坚持锻炼。楼下小花园的运动场,就是她锻炼的地方。2011 年4 月,我拍下了她84 岁时锻炼的情景。现在,每当我经过这里,就仿佛又看到母亲锻炼的身影。
潘璠
热爱体育运动的母亲,那一年她88 岁。
对母亲来说,这样的项目是最没有难度的。
边击掌边蹬踏。
锻炼上身,锻炼后背,动作幅度大。
我看着害怕,母亲说没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