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骨科中心副主任郭艾:终身都在爬楼梯
2019-12-11独家专访董岩
独家专访 记者 董岩
“我是个医生不是神,只是个普通人,修行在红尘治病救人也不是万能;我是个医生不是神,只是个普通人,白色的大褂里面装着有趣的灵魂……”最近一首说唱MV《我是医生不是神》一经发布,便爆红网络。不少网友感慨:“医生的工作真是不容易。”
医生从事着救死扶伤的工作,有着仁心仁术也面临着紧张的医患关系,是一个高压力,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这是一个对技艺要求高的职业,医生群体是终身都在爬楼梯似的成长的群体。
那骨科医生呢?骨科医生需要有力气,还需要有一双能工巧匠的手。
骨科的工作可以说是粗中有细,骨科医生更需要精巧细腻的技术,在手术中需要保护各种复杂、精细的神经、血管等等,对医生的人体解剖知识和手术操作要求非常高。
今天介绍的这位医生,他就是一位会用大工具、精于小技巧的骨科医生——郭艾。他是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骨科中心副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骨外科学系副主任委员。在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分会有多项任职,担任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等8 种杂志的编委,参与了《外科学》等教学书籍的编写工作。
作为医生,郭艾一直在爬楼梯。但作为友谊医院骨科学科带头人和管理者,他要想得更多。郭主任谦虚地认为自己是搞技术的,在管理方面不是专业的,但除了和病人打交道,他想的更多的是传承和创新,如何让团队更快地成长、良好的发展。
采访郭艾主任的路上,翻看友谊医院的网站,才发现他上午有门诊,我们约好下午1 点采访,也许这个时间,他刚看完病人,还来不及吃饭,于是放慢了脚步……
他到骨科护士台接我,走在他后面,必须大步紧倒,这是所有医生的特点,脚下生风,他们是和时间赛跑的人,所以不管是急脾气还是慢性子,走路都是飞快的。
到了郭艾主任的办公室,不大,摆满了各种书籍、资料。他说,自己到友谊医院的骨科,被老主任戏称为“从垃圾站捡来的”。这位临床专业为骨关节疾病的诊治,主要研究方向为骨关节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的郭艾医生,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被老主任捡回来从学校走进社会的人生第一课
“我是同济医科大学毕业的,毕业到这里来其实还是有一点小小周折的。”
郭艾是湖北省宜昌人,他出生时,全家人正跟着父亲在农村的五七干校接受劳动改造。原本是教师的父亲,非常重视孩子们的教育。郭艾排行老二,他有一个哥哥一个弟弟还有一个妹妹。
很多电视剧中描写的那个年代,这样一个大家庭里,哥哥总是为了更早的养家,主动放弃学业。郭艾的哥哥也是这样。郭艾说,哥哥接了父亲的班,妹妹也很早就上班了,帮助家里供他和弟弟上大学。
深知读书不易,郭艾也很争气。当年高考前,从经济和稳妥的角度考虑,郭艾的家人曾建议他考师范学院:“第一个读师范可以免费,第二个当年录取分数线低于武汉医学院(现在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考入相对比较稳妥,第三个教师职业比较稳当的。”但郭艾心底里一直有个当医生的梦想。所以高考时他只报考了三个学校,全部都是医学类院校。最终,郭艾以高于分数线3 分的幸运考入武汉医学院,完成了他人生中第一个愿望。
学习刻苦的郭艾,在大学期间年年获得甲等奖学金。毕业时,北京市卫生局去学校招聘。“到友谊医院,还真是有蛮大波折的。”医院开始给郭艾分配了康复科、干部保健科、妇产科等,他都拒绝了,因为当时他一心想去外科。在这样的僵持下,已经准备去其他医院面试的郭艾,被罗先正教授要到了刚刚分离出来的骨科。
事后很多年,罗教授都开玩笑说,郭艾是他从垃圾堆里捡回来的。但这次事件也给郭艾上了一课:“那个时候比较小,就想要自己称心如意的。经历这次后,我感受到社会跟学校是不一样的。另外,给我的感受,凡事你只要坚持就有可能有机会。”但是机会肯定是给坚持的人准备的。”
读书工作做课题那些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的日子
也正是这来之不易的机会,让郭艾在工作后更加珍惜,所以工作中他更要拼。而至今仍旧让郭艾觉得感恩的是,罗主任是他成长的加速器:“老主任是非常有前瞻性的,他说未来不读研究生是不行的,他逼着我去读书。”
1992 年郭艾考上研究生。那时他白天上班,夜里做课题、看书,郭艾说:“我经常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读书到半夜也特别兴奋。我曾经在实验室看电脑的时候就昏过去了,后来我还去做过检查,因为我怕我有癫痫,后来做了很多检查说没有。”后来郭艾了解到,有一种叫电脑性癫痫或麻将型癫痫,“就是老看电脑特别紧张,或者有人玩麻将很紧张,有可能是一过性的神经系统放电。”虽然辛苦,但是那时的收获也让郭艾觉得很满足。在做课题时,他找到一家公司合作,做骨骼和人工假体三维重建。由于当时的技术端口的不匹配,不能直接从CT 机上拷贝数据,他就把CT 的片子通过扫描,拷到电脑上以后,再慢慢去进行重建。“合作方在中关村那边,喜欢白天睡觉,晚上工作。所以我就白天上班,晚上去跟着他去做课题。现在看来技术比较过时,当时还是有一定的前瞻性的。”当时国际创伤和矫形协会的主席,来到北京友谊医院参观访问,了解到郭艾正在进行的研究,觉得很好,便向他发出邀请。“我在阿姆斯特丹去做了第一次的国际性学术大会发言,那也是我第一次出国。”说起年轻时的学习、工作经历,郭艾觉得压力大,但干劲也足。后来郭艾又在日本神户大学医学部和美国弗吉利亚大学医学院分别做了一年半的访问学者。
临床中深耕付出、收获中找到乐趣,成为正循环
在临床工作中,郭艾主任主要从事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当初做这个的时候,既没有什么病人,也没有什么经验,所以郭艾就登起自行车,去给病人做随访。工作日外,他都亲自到病人家里看看手术后的恢复情况。他还记得有个病人住在昌平,做了双侧的人工膝关节手术,他去随访回来以后发现病人的活动度不好。在国外的资料报道中,病人恢复后可以屈膝120 度,而国内手术后只能伸直到八九十度。再进一步的研究,他发现国外手术后第二天就开始活动了,但是国内认为做这么大而且复杂的手术不能过早活动。“就是在随访中,经过一两年的摸索以后,我们发现了问题。当时我们的病人都是两周以后才开始活动,这个时候关节已经发生了粘连,所以功能就不好了。后来我跟着老主任一块儿制订了术后早期康复流程。”
“其实我还有很窄的一面。比方说现在骨科分了很多的专业了,对于关节手术可能会做得比较精细一点,但其他方面会窄一些,即更加专业化了,但知识的广度可能不够。”受益于老主任从国外购买的骨密度测量仪,郭艾自己翻译工作手册,并在此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此后他把关节假体的松动和假体周围骨密度的改变结合起来深入研究,获得北京市科技成果奖。
后来郭艾还多次获得过国自然、北自然及北京市科委重大科研课题资助。对此他自己的体会是:“有人觉得去付出,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但你付出以后,一旦有了收获,就会有特别大的乐趣,有了这个乐趣以后,你就会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患者的依靠他们把生命托付给了我们
最近一首说唱MV《我是医生不是神》一经发布,便爆红网络。不少网友感慨:“医生的工作真是不容易。”
对于自己的职业,郭艾的认知就是“付出,更付出。”除了临床的压力,科研的艰苦,他觉得中国的医生大都是一个超负荷的工作状态。郭艾的门诊日半天要看20 个病人,而其他普通大夫有的半天要看60 个病人。
“除了工作超负荷,另外一方面医患关系来自于不信任,矛盾特别容易发生。我们的科学达不到的时候就会产生冲突。”郭艾经常从8 点门诊到12 点钟都下不了班,他觉得跟病人建立互信更重要。虽然说话快言快语,但他面对病人总是那么和颜悦色,尽可能在短时间内为患者解答更多的疑问。“我做手术麻利,但我跟病人沟通比较有耐心。”
骨科是高医疗风险科室,骨科医生所面临的手术的难度和风险都相对较高,骨科手术有时候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并发症发生,虽然不愿意看到,但往往发生时,主治医生也要接受这样的现实并尽可能的补救。当为患者解除了病痛,患者和家属满意而归时,郭艾的内心仍旧会涌动着无限的幸福。
郭艾主任讲了个小故事。2007 年他曾经医治过一个17 岁的小女孩,女孩作为交换生在美国读书期间,发现腿上长了个东西,两个月后她回国后检查,好几家医院都诊断是骨肉瘤,恶性肿瘤,建议截肢。女孩子的父母找到郭艾,他经过检查发现,肿瘤已经破坏了股骨头周围的软组织,但是考虑到女孩还太年轻,郭艾决定给她做一个人工的髋关节置换。
“她得是骨肉瘤,可能两年的成活率是50%,五年的存活率可能只是20%,它的死亡率是很高的。”经过细致检查,郭艾为女孩制订了手术方案。
手术很成功,更加幸运的是,女孩现在依然健康的活着:“这孩子康复后又去瑞典留学了,还学医的。”女孩每年回国找郭主任复查一次,已经12 年了。医者总是严谨的,郭主任说:“应该说肿瘤已治愈。”
在医治过程中,郭主任被这个乐观的姑娘感动了。后来在聊天中,郭艾知道,其实在当年医治她的时候,女孩就知道自己患的是恶性肿瘤,但医生、父母告诉她是良性的,她就愿意相信,并且积极配合治疗。在治疗中,女孩完全信任郭艾,后来医治好后还将郭艾认作“干爹”。十多年过去了,女孩每年都会回来找他复查,还为他带回一些小礼物。
这漫长的治疗、相处中,让郭艾很有收获。他时常回想起这个案例,他知道,女孩和她的家人其实把他当作救星、依靠,“患者会觉得把生命托付给了我,他们其实更愿意与医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学无止境读博士、找课题、带学生、搞创新,爬楼梯不能停
学无止境,终身学习是医生的宿命。老主任罗先正教授退休后,友谊医院的骨科没有博士生导师,科室和个人想发展,又迫使郭艾去读了博士。SCI 文章,国家级课题,发明专利,郭艾爬楼梯从来没有停下。他坦言,这个职业有种压力,要逼着他去学习:“自己做导师以后,你要培养学生,你得有知识,你得有更新的,它其实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总结这么多年的读书、工作、培养学生的经历,郭艾说,得益于国家好的大环境;得益于来自外部的压力;还得益于他在工作中找到了乐趣。
如今带了多少学生,郭艾也没有过统计。他在手机微信里建了一个群,叫“郭门弟子”。他和学生们每两周都要交流一下,学生们会给跟他请教各种课题,而每次他们都发现郭老师似乎什么都懂,郭艾说:“其实,他从每个学生身上都学到一些不同的知识,他对每个学生都像自己的孩子。”
在学生眼中,生活中郭老师是随和的教授,像父亲一样支持他们;工作中又是个完美主义者,手术前他会制订严谨的计划,手术中,他还会根据实际的变化做出及时的调整,一切努力,都是希望为患者解决病痛。
作为北京友谊医院骨科中心管理团队的核心成员,郭艾要求自己永远思考在前、不能停下脚步,既要懂得管理者的艺术,还要成为学术领域里的好推手。他说,他在团队里非常注重公开、公正、公平;凡事要以身作则;还非常重视团队精神和人才建设;他希望为年轻人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也期待他们尽快在某一领域能超越他。
为了更好的服务城市副中心,北京友谊医院建立了通州院区,医院决定成立骨科中心,将骨科细化为关节外科、脊柱外科和创伤骨科,同时成立创伤中心。郭艾主任及其管理团队进行了深入调研,积极探索创新,打破传统创伤骨科的科室概念,确立创伤中心的职责,制订相应工作流程。“严重复合伤者来了以后,可以先由创伤中心紧急进行综合救治,待病情稳定后,有利于其他科室的精准治疗。”通州院区开诊后,创伤中心在危急重及复合伤病人的救治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周边居民普遍反映,新院区更加方便了他们的就医,使整个副中心的人文生态变得更好了。
虽然承担着管理者的重担,但郭艾主任始终不放松自己在业务领域的追求,他对自己的要求是终身成长。
“您好点了吗”“您还哪里不舒服”“您会越来越好的”,郭主任习惯于关心患者,耐心听他们倾诉,患者从他身上感受到温暖,非常信任他。严谨的郭艾,不仅要手术成功,更希望看到他的患者恢复后改善生活质量。
郭艾主任的患者多,尤其老年粉丝很多,郭主任特意叮嘱记者,他希望提醒百姓避免两个误区。第一个误区是,怕关节磨损就不运动。他说要鼓励适当的或者正确的运动方式,对骨关节炎、膝骨关节病有好处,所以现在提倡运动疗法。第二个误区是患者认为关节疼是骨质疏松,简单地认为是缺钙,患者自己补钙,不来就医。“关节疼一定要来就医。”郭艾再三叮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