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实施体系研究

2019-12-10韩蕾胡冰

会计之友 2019年24期
关键词:科研放管服科研经费

韩蕾 胡冰

【摘 要】 2016年中办50号文件聚焦科研工作,要求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极大地提高了科研创新活力。高校作为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的实施主体,担负着将改革落实到位的重任。文章阐述了“放管服”改革的政策背景和理论基础,从制度设计、服务创新、信息化建设、监督管理四个维度探索性地提出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的实施体系,并通过×大学的具体实践验证有效性,希望对高校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完善起到启示作用。

【关键词】 科研经费; “放管服”改革; 高校; 科研“放管服”实施体系

【中图分类号】 F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9)24-0128-07

一、高校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的政策背景与理论基础

(一)高校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的政策概述

为“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自2013年起国务院提出“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建立服务型政府;2015年提出“优化服务”形成了“放管服”的工作新格局;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6〕50号)明确要求对科研项目资金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标志着“放管服”改革进入科研领域;2017年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教政法〔2017〕7号),提出了完善和加强高校经费使用管理、提升高校内部治理、强化监管优化服务机制,将“放管服”改革正式推进到高等教育领域;2019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抓好赋予科研管理更大自主权有关文件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教党函〔2019〕37号)提出了“完善科研管理制度,落实科研自主权,增强科研人员获得感,完善监督机制,营造良好科研创新环境的目标”,标志着高校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2014—2019年各部门颁发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文件如表1所示。

(二)高校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的理论阐述

1.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科研工作者只有获得物质需求的满足,才有动力追求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这就要求在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中,根据科研工作者的不同需求层次,制定不同的激励措施,让科研人员切实享受到自主权及获得感,真正满足科研人员物质需求,激发自我实现的需要,提升个体的能动性及创造性,促进国家科技创新。

2.全面创新管理理论[1]的指导意义在于要注重对“创新要素”进行总结,将制度、组织、文化等创新要素进行整合,将创新要素作为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的抓手,注重各要素之间的有机协同配合,注重管理体制机制的完善与创新,职能部门管理思维转变。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本质是对不适应科技发展规律的制度、管理体系进行创新改革,全面创新管理理论能够让科研经费改革有的放矢,进一步促进科研管理能力的提升。

3.权变理论要求在管理实践中,充分了解所处的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发展变化情况,随机应变实现管理目标[2]。权变理论对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的指导意义在于不能教条地认为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实施是一成不变的套路,高校作为改革的具体实施者,要时刻关注自身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动态化地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结合高校自身的特点,随机应变制定各种有效策略,以取得最佳的改革效果。

二、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实施体系的构建

“放管服”改革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当下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李克强总理指出:“放管服”改革是一个系统的整体,要真正做到审批更简、监管更强、服务更优是一个艰巨复杂的过程。高校作为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的實施者应将改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研究构建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的实施体系,避免政策执行碎片化,确保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的效果。

(一)组织与制度建设是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的前提

1.加强高校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的组织领导

从系统论的视角看,高校科研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科研人员与财务、资产、科技,人事等管理部门作为科研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彼此关联、相互影响[3]。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的实施需要统筹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高校应建立专项工作组,合理划分各职能部门承担和相互配合的工作,督促职能部门积极推进改革。见表2。

2.制定高校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制度

科研制度体系的完善是分阶段、有序推进的过程,学校应高度认识“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意义,系统整理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的相关政策,厘定政策边界,结合高校自身状况,制定政策制度应充分落实简政放权、优化服务、加强管理的“放管服”改革要求。同时加强对制度建设和实施情况的考核,确保改革制度落到实处[4]。科研经费“放管服”政策落实流程见表3。

(二)服务创新是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的内在要求

“放管服”改革的“服”强调优化服务,关键是需要高素质科研管理人员,创新服务理念、服务方式,建设让科研工作者满意的科研服务体系。

1.服务创新需要高素质的科研管理人员

高素质的科研管理人员是“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内生动力,是“放管服”改革能否全面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服务创新需要切实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管理水平与服务意识,通过定期组织科研管理业务培训、制定考核淘汰激励机制等多种方式打造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服务型科研管理人员。

2.服务创新需要创新服务理念

服务创新需要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将主动服务意识贯穿于科研工作始终,主动与科研人员对接,听取科研人员对科研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认真了解科研人员需求,对科研人员的需求具备合理的预见性、超前性,主动宣传国家科研工作政策法规,学校科研规章制度,讲解科研报销业务流程,使高校科研管理处于主动服务的良性状态之中,提供真正贴心到位的服务。

3.服务创新需要创新服务方式

创新服务方式改变以往的管理与服务割裂的模式,化管理于服务之中,优化科研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应认真梳理科研管理环节,形成全面、清晰、简单、高效的科研业务流程,规范财务助理聘用制度,快速壮大高校科研财务专业人才队伍。

(三)信息化建设是高校科研“放管服”改革实现的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科研经费管理的全面信息化与数据化已是大势所趋。科研管理信息化不仅能够优化科研经费管理,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对科研财务数据进行监控,维护科研经费使用安全。

1.做好财务信息平台构建工作

财务部门作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核心部门,负责科研经费预算、入账、支出、决算管理等各个环节,应以财务信息化作为科研管理数据化与信息化起点。做好财务信息平台的构建工作,建立“网上报销+自助投递+查询平台”服务链,形成快捷、便利、安全的闭环式财务报销服务平台。

2.实现科研管理部门信息系统的对接

将财务信息平台与合同管理系统、物资采购系统、预算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系统有效对接,打造学校科研服务平台,确保科研管理相关部门信息沟通顺畅,系统共建、数据共享,彻底解决“信息孤岛”问题,科研人员及科研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系统随时查询科研项目信息,满足各类科研经费统计需求,让数据多跑路,让教师少跑路,彻底改变科研管理模式,提高科研管理效率。

3.理顺业务流程,实行一站式服务

深入研究科研经费管理的规律和特征,将科研服务平台的功能延伸至经济活动的末端,将科研人员与采购需求通过平台连接起来。建立货物采购平台、试剂耗材采购平台、商旅采购平台,科研人员只需在通过科研服务平台选定所需商品及服务,不再需要单独报销而通过学校统一结算,最大限度节省科研人员的时间与精力。将科研人员个人采购转变为高校集中采购的模式,降低购货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及科研管理水平,防范财务风险。

(四)构建管理体系是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的保障

高校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要确保放得下,接得住,必须要加强科研经费使用的管理,“放管服”的“管”关键在于管理方式的转变。高校要完善内控制度,探索建立信任体系的新型管理方式。

1.完善高校内部控制制度

开展学校内控体系建设,以资金流为主线,对学校整体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梳理排查,对现有制度查漏补缺、明确不相容岗位、搭建动态风险评估框架,努力形成“全面覆盖、流程清晰、行之有效”的内控体系,将科研经费使用置于内控流程规范之中[5]。

2.创新科研经费监督方式

完善科研经费监管体系,加强对科研经费的全过程管理,将科研经费监管贯穿于合同签订、预算、收入、支出、决算各个环节,将“事后稽核”变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管”[6]。

转变经费监管理念,将监管重心从科研经费使用合规性检查,逐步过渡到科研经费使用合理性、合法性的实质性检查。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将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综合分析比对、相互印证,将科研经费支出过程中高频、高危疑似问题进行实时监控和拦截,将风险化解在产生重大损失之前,最大限度地保证科研资金安全,也保护了科研人员。科研经费监管大数据分析模型见图1。

3.探索构建科研经费管理信用体系

高校科研管理转变工作思路,由过去的以“堵漏洞”的管理方式,靠增加办事程序、增加证明材料防范经费支出风险,转变为建立“信任+自律+追责”的信用管理模式[7]。参考国家“信用体系”的概念,构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信用体系,倡导“诚信文化”。本着信任承诺的思想,相信科研人员都是“遵制度、守規矩”的诚信人,研究建立信用指标体系、通过外部审计、内部稽核、利用大数据比对等多种方式,将失信行为记录到信用管理数据库记录,定时更新科研人员的诚信等级,按照科研人员不同的诚信等级,从“报销程序、提供附件、报销时间”三个维度出发,对守信者进行激励,对失信者处以惩罚,实现让守信者简便易行,让失信者寸步难行,增强科研人员自律的“内生动力”,逐渐从整体上提高全校的信用水平,提高服务效率,降低管理成本。科研经费管理信用体系见图2。

三、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政策实施的案例分析

×大学是教育部部属院校,高度重视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工作,主要从组织、制度建设与执行、科研服务创新、信息化建设、优化监管方式等方面开展工作。

(一)×大学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组织与制度建设情况

×大学成立了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专项工作组,主管财务工作的校领导任组长,小组成员包括财务、科技、人事、国资、招标、学科、审计、纪委等单位负责人,定期组织召开“放管服”工作推进会,传达上级关于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的最新精神,制定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相关政策。×大学按照教育部要求,征求科研人员、管理人员意见,结合“放管服”精神,逐步完善“放管服”改革制度体系,现对×大学落实“放管服”精神出台的文件梳理如表4。

2016—2019年间,×大学为了贯彻落实“放管服”精神,从简政放权、增强科研人员获得感、提高科研管理水平三方面制定了多项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政策制定过程中,科研管理职能部门、各教学院部、科研师生均积极参与其中,基本上形成了完整的科研管理制度体系。从表4可以看出×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体系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面临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科研人员普遍关心的事项均落实到制度层面。如针对横向科研经费管理、科研设备采购、间接费用使用等事项均制定了专门制度予以规范。

二是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按照从无到有、从有到细、从细到精逐步发展,及时修订制度以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如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差旅费管理办法均经过多次修订;遵循经费来源差异化原则,制定了横向科研管理办法与纵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细化科研经费管理。

三是制定科研管理制度紧跟国家政策形势,均以最新“放管服”改革精神为指导,发布时间也与国家政策保持一致,既保证及时落实中央关于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政策,又避免了制定政策不到位或与上级精神相违背的风险。

四是×大学制定政策考虑到了科研经费利益相关者各方的利益,特别是在“简政放权”与“优化服务”两个层面,充分考虑科研教师的切身利益和主观能动性,实实在在地通过税收减免、绩效考核、成果转化为科研人员带来利益,切实简化业务处理流程和手续,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便利。

(二)×大学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制度执行情况

在政策落实方面,×大学多次召开管理部门会议,组织相关管理部门对新文件新规定尤其是扩大科研自主权,提高获得感,简政放权的内容进行详细解读,通过新媒体主动推送“放管服”改革政策解读,设置网页专栏,定期更新科研政策解读、科研管理经验交流等内容,让科研人员充分了解“放管服”改革政策。完善制度落实考核机制,将制度落实情况作为各单位年终考核重要的参考项目,推进科研信息公开制度。×大学落实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部分文件内容见表5。

(三)×大学重视科研服务创新

×大学重视科研管理人员创新能力的提升,本着“强服务”的理念,通过多项措施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素质与服务能力,开展财务对接服务工作,鼓励科研管理人员深入到科研人员和报销人员中去,通过现场调研、调查问卷、座谈、微信群等各种方式与科研人员进行沟通,了解和掌握科研人员真实需求,梳理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堵点”“痛点”“难点”。坚持问题导向,形成“调研-整改-反馈-完善-提高”的闭环管理长效机制,培养具有一定科学素养的财务人,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科研,持续提升服务水平。

财务部门认真梳理科研报销流程,简化报销手续,取消不必要的审签,将科研经费与其他经费财务报销规定相区别,编制《财务报销手册》,实现科研报销标准化、流程化,成立科研财务科专门负责科研报销工作,实现无差别岗位报销,建立首问负责制,对于出国费、大型设备采购等较为复杂的报销项目,因手续不齐等原因退回,在补齐相关材料后,可直接找首问会计予以处理。

研究制定科研財务助理管理办法,健全科研财务助理制度,为科研人员在项目预算编制、预算调剂、经费支出、财务决算和验收等方面提供专业化服务。把科研人员从报销等具体事务中彻底解脱出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

(四)×大学多举措切实加快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化进程

×大学财务处在整合原有银校互联系统、网上薪酬申报系统、网上取号系统基础上,增加了网上报账系统、网上查询系统、项目负责人授权、单据物流追踪等模块,实现了“网上预约+无等候+无现金+票据物流”全程信息化管理,实行网上自助报销后,科研报销人员只需将网上报销材料送交财务处,无需现场等待。顺利完成财务信息平台与资产管理平台、科研管理平台对接工作,加快了科研经费管理的信息化进程,实现了科研财务数据在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科研人员之间的全面共享,优化固定资产入账及报销流程,缩减审批环节,实现科研项目经费从到账、认领、入账、预算以及决算的一站式管理。实行一站式服务,设置自助投单机全天候投递报销单,进一步方便了广大师生,做到科研人员足不出户完成报销,让科研人员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科学研究上。

(五)×大学不断探索优化监管方式

×大学注重内控制度建设,建立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对科研经费检查的常态化机制,以制度管理人、约束人,重视事前监管,多方宣传增强科研负责人的责任意识,切实增强科研人员的自我约束力,尽量从源头上避免违法行为发生,事中监管加强体系制度建设,注重科研经费运行流程,杜绝违法违规的渠道,重视事后监督审查,加大科研经费违规违法成本,强化监督和问责力度。

注重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引导科研人员坚守原则底线、恪守科学道德准则,制定“诚信机制和奖惩制度”,积极开展学术规范和科研诚信宣传教育,逐步建立健全信用管理机制,对科研人员在科研项目申报立项、组织实施、结题验收、资料归档等过程中的信用情况进行客观记录,并作为其以后参加科研活动的重要依据,努力提高科研管理水平。

此外,“放管服”政策的落实离不开上级部门的指导,教育部为确保“放管服”政策的落实,多次对部属院校的“放管服”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大学以督导为契机,对标找差距,总结经验,每次督导报告既是学校科研“放管服”改革阶段性总结,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计划书,也标志着×大学科研经费“放管服”体系的逐步完善。×大学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落实情况报告汇总见表6。

四、结语

高校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切实为科研人员带来了实际利益,极大地激发了科研人员创新活力。本文从政策制度、服务创新、信息化构建、监管创新四个维度阐述了高校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实施体系构建,并以×大学具体实践验证了实施体系的有效性,该体系既可以作为高校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工作的路线图,也可以作为查缺补漏的工作表。同时各高校应充分考虑到自身实际情况的差异,既要进一步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又要善于做加强监管的“加法”和优化服务的“乘法”,为国家科技强国战略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许庆瑞.全面创新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20-43.

[2] 钟金萍,陆建英,张星文.权变理论视阈下《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实施策略研究——基于《政府会计准则》[J].会计之友,2017(8):123-126.

[3] 黄振胜,张嘉祺.“放管服”背景下N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研究[J].会计之友,2017(12):110-113.

[4] 邓芳杰.“放管服”背景下高校科研经费科学化管理探索[J].教育财会研究,2018(6):50-56.

[5] 刘俊贵,张丽英,高珊珊.基于放管服改革下的科研项目经费内部控制研究——以中国教育科学院为例[J].教育财会研究,2016(6):61-64,68.

[6] 田建芳.财务监管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革新[J].财会通讯,2014(9):55-57.

[7]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放管服”改革政策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猜你喜欢

科研放管服科研经费
大学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再辨识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国家发改委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国家发展改革委:多措并举强力推进“放管服”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推进“放管服”改革释放更多制度红利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优化初探
“科研经费腐败”有多严重?
提高高校社科类科研经费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