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矿坑地区景观修复改造模式与技术研究

2019-12-10张耀文廖瑞兰黄迪林晓辉

农家科技 2019年11期
关键词:矿坑生态保护模式

张耀文 廖瑞兰 黄迪 林晓辉

摘 要:目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矿产资源的开发。矿产资源的开发在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会对原来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程度的破坏,甚至留下一片矿坑废弃地。所以,研究矿坑地区的景观修复改造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资源的合理利用来说非常重要。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景观再造模式,接着又提出了矿坑地区景观修复的方法和技术,对生态修复技术的广泛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矿坑;景观修复;生态保护;模式;方法

随着矿产资源开发力度的进一步加大,我国矿产地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虽然科学技术已经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对于矿坑地区的修复工作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生态环境保护近年来深受重视,我国矿坑地区修复工作也逐渐提上日程。当前,矿坑地区治理已经转向为替代性产业转变发展。随着全民环保意识的提高,大部分矿坑地区的恢复工作已经步入了法制化轨道。

一、景观再造模式

矿坑地区的修复主要依赖景观再造模式。所谓景观再造模式指的是在矿坑地区原来的景观基础之上,进行再次规划设计,以达到生态保护的目标。景观再造模式对于临近人数较多的风景区等有造景需求的矿坑地区较为适用。改造后的废弃地主体功能不同,可以分为城市开放空间、博物馆以及矿业遗迹旅游地等。

1.城市开放空间。城市居民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需要一些能够放松休闲的户外空间,矿坑地区进行景观修复后就能满足这一要求。一些废弃的矿坑地可以利用自然山水条件,结合中国建筑的特点与景观意境,设计成矿坑花园、绿植园甚至栈道等。

2.博物馆。对于一些留存有较多矿业元素,具有学习价值和纪念意义的矿坑地来说,适用于修复改造成博物馆。由于污染较小,利用价值较大,可以进行再利用,一方面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另一方面也使现有资源得到了最大化利用。进行博物馆设计时,可根据具体环境条件规划为室内博物馆或者露天博物馆。

3.矿业遗迹旅游地。对于一些自然地理环境比较优美,污染较小,周围设施较全的矿坑地来说,打造成旅游地不失为一个最佳选择。通过合理规划,经过艺术处理,对其进行景观改造后能形成全新的主题旅游景区,一方面对矿坑地的资源进行合理利用,改善当地环境,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发展旅游业的方式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可谓一举两得。

二、矿坑地景观修复的方法及技术

1.地形重塑。矿坑地区地理環境独特,在进行景观修复时,可以保留极具特点的开采痕迹,在此基础上进行再次设计规划,通过艺术加工,打造出视觉效果超群的功能区。

(1)地形处理。矿坑地区遗迹大多分为垂直截面、倾斜截面和水平截面,针对三种不同的截面,要分别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对于像山体开凿后留下的垂直截面来说,要巧用分隔,结合地形特色,构建多层次的复合空间;而对于倾斜截面来说,打造成错落有致的梯田样式景观最为合适;至于水平截面,则可以直接进行地坪式设计,根据设计需要进行相关调整。

(2)土壤改良。矿坑地区土壤多多少少都已经被污染,要想进行生态修复,种植植物等就必须先进行土壤改良。可以针对不同矿区土壤的重金属情况,施加化合物缓解毒性,然后再进一步调节土壤酸碱性及养分状况,在土壤肥力得到提升后,在进一步进行绿植种植。

(3)边坡处理。开采过后的矿坑往往留有裸露在外的边坡岩体。这些边坡岩体水土保持能力弱,极易造成山体滑坡,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也对人的生命财产造成很大威胁。对这些边坡治理的方式就是种植生命力旺盛的植物,一方面提高水土保持能力,另一方面美化环境,亮丽视觉。

2.水体重塑

(1)重塑方法。矿业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工业废水,再加上经年累月积累的雨水,如果没有良好的疏通渠道,很容易造成水体污染。通过利用自然环境中现有的冲沟可以修建蓄水池,从而将雨水积攒起来进行下一步的利用。在水体重塑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水体的二次污染。如果现有的环境中没有冲沟可以利用,则可以在路旁挖简易蓄水沟存蓄雨水。

(2)污水处理及其再利用。如果矿坑地区降水量较大,存蓄的雨水较多,打造成其他景观不是那么容易,则可以考虑将其修复改造成次生湿地。由于本来存蓄的雨水就较多,所以改造起来也比较方便容易。另外,通过引入地表水源进行土壤冲刷,能够淡化矿业开采过程中对土壤造成的污染。

3.植被重塑

(1)植物种类选择。对于矿坑地区的土壤的净化处理,可以根据具体的污染程度选择不同的植物进行土壤肥力的提高。在选择植物种类时,由于矿坑地区土壤饱受污染,土壤肥力低,养分结构不好,所以要选择适应性强、成活率高、抗逆性强且生命周期长的绿色植物,优先选择当地的乡土植物。根据当地降水量及病虫害情况,在筛选不同形状的植物。以满足生态修复为前提,在综合考虑造景需要,考虑植物的形态颜色能够与整体设计相匹配。总而言之,对于矿坑地区的景观修复和生态改造,植物功不可没。不仅能够减轻风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危害,还能够提高土壤肥力,美化环境。

(2)植被恢复。植被恢复指的是为植物生长提供必要条件,并且采用生物覆膜对植物进行定期灌溉,在矿坑地区的生态改造中非常重要。对于植被的修复,目前通常采用直接植被法和覆土植被法。所谓直接植被法指的是直接在矿坑地上种植植物,这种方法相对来说成效慢,而且也会对地表造成二次伤害,也不利于植物的生长。而覆土植被方法成效比较快,对植物的生长也比较有利,但是唯一不足的是成本比较高。所以在实际应用中,要综合考虑土壤被破坏情况与预算成本,对于不急于改造且成本有限的矿坑区,可以采用直接植被法修复,而对于破坏比较严重的矿坑地则可以采用覆土的方法进行修复改造。另外对于面积较大的矿坑地区,可以综合采用两种方法。

三、结语

随着矿产资源开发程度不断加大,开发带来的后续问题也日益严重。矿坑区的修复问题已经成为了当前困扰最严重的问题,也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矿坑地区的景观修复,在目前研究的基础上,应多多借鉴国外成功案例,结合我国本本国情,重塑当地独特的人文景观。

参考文献:

[1]张艳, 赵廷宁, 史常青, 吴海龙, 李丹雄. 北京山区采石场边坡植被恢复动态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3(06): 57-60.

[2]王雅云, 马锦义, 薛亮. 废弃采石场生态修复背景下的休闲农业园规划探讨[J]. 江苏农业科学. 2010(01): 69-72.

[3]左寻, 白中科.  工矿区土地复垦、生态重建与可持续发展[J]. 中国土地科学. 2002(02): 89.

猜你喜欢

矿坑生态保护模式
矿山露天开采矿坑涌水量预测问题探讨
访小龙潭煤矿
矿坑
贵阳生态保护法庭的成立与发展
沈阳卧龙湖区域生态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问题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河北省农村生态环境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