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中山此《博爱》镜片赏析

2019-12-10行斋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同盟会中华民国博爱

行斋

作品描述:

孙中山此《博爱》镜片,绫本,尺寸76cm×34.5cm,约2.4平尺,保藏较好,画面完整。此作孙中山将“爱”字写得高高的,似乎在告诉人们“爱”是至高无尚的。此《博爱》上款人与孙中山同邑,为其亲信、随从(贴身秘书、)的朱卓文。

上款人簡介:

朱卓文(1875—1935),原名超,字卓文。广东香山(中山)人。为孙中山亲信、随从(贴身秘书)。早年到檀香山谋生,后加入兴中会,学习飞行技术。1896年,其旅居美国旧金山,在美受西方民主思想影响,和受到孙中山教育后,拥护民主革命。1910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并受委派随从孙中山左右,任务是保卫孙中山的安全和关心孙中山的生活。此后,历任南京总统府庶务司司长,广东全权筹饷委员、中华革命军广东全权筹备委员。其经常伴随孙中山向华侨演说,宣传民主革命筹集款项,因而与孙中山结下深厚的友谊。二次革命失败后,其避到日本,协助孙中山筹建中华革命党。孙中山与原配夫人卢慕贞的协议离婚手续为其经办。据1981台湾出版的《中外杂志》记述,1915年10月,孙中山与宋庆龄在日本结婚时,其曾协助筹办婚礼。1920年任飞机司令。后任广东兵工厂厂长。1921年5且5日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时,其参与筹办具体事宜。1923年任工兵局筹备委员、香山县县长。后调任广东审计局局长。孙中山重病时,其专程到北京探病。孙中山逝世后,其参加扶柩。可见其与孙中山彼此间是何等的亲近,令其敬仰。孙中山和宋庆龄对其也是关心和鼓励的。朱卓文其母亲逝世时,孙中山亦曾书写“教子有方”横匾敬赠摆在灵堂。孙中山曾赠送其一些物品,后来有些已送故居博物馆保存。

作者简介:

孙中山(1866—1925),幼名帝象,原名文,化名中山,字载之,号逸仙等。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被尊称为“中华民国国父”。曾组织同盟会,领导辛亥革命,首举彻底推翻清朝统治,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后在共产党人帮助下,改组国民党,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实行国共第一次合作。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创立《五权宪法》。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著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等。其夫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

唐代韩愈《原道》有“博爱之谓仁”句,“博爱”二字是孙中山先生常常书写赠人的主题。这两个字所能反映的不仅是他的书法造诣,更是他毕生思想的概括与写照。

孙中山幼年就读私塾,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儒家思想对他有着至为深刻的影响。《说苑·君道篇》载师旷言云:“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作为革命领袖的孙中山,把“博爱”这种传统的“人君之道”作为自己行为处事的一个准则。同样,他也积极地倡议所有的人发扬这样的精神。在《军人精神教育》中他特别阐述了“博爱”的理念:“博爱云者,为公爱而非私爱,即如‘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之意。”当然,他对亲近的人也有着同样的期待——比如这幅作品上款人、孙中山的贴身秘书朱卓文。

朱卓文自1910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后,便受委派随从孙中山左右,保卫其安全并照顾生活起居。他伴随孙中山向华侨演说、宣传民主革命精神;二次革命失败后,避走日本,还协助孙中山筹建中华革命党。孙中山生命中许多重大事件都有朱卓文的身影:他经办了孙中山与原配夫人卢慕贞的协议离婚,还参与筹办孙中山与宋庆龄的婚礼、筹办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具体事宜等。朱卓文与孙中山关系亲近,朱卓文之母逝世时,孙中山还曾书写“教子有方”横匾敬赠摆在灵堂。

孙中山的书法植根于北魏,深受颜体、苏体的影响,既集合两家之长又独具风格,既有颜体的劲道又有苏体的丰肥,从这幅“博爱”中都可看出。但是在书法艺术之外,这幅赠送亲近侍从的作品,其史料价值远高于其作为书法作品的价值!

人物轶事:

投身革命

1904年(光绪三十年)11月,孙中山重抵檀香山。20多名华侨青年接受他的倡仪,举行会议,成立了兴中会,选举刘祥(商店司理)、何宽(银行经理)为正副主席。孙中山起草了《兴中会章程》,强调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所造成的民族危机的严重性,规定以“振兴中华”作为立会的主要宗旨。他还起草入会的秘密誓词,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主张。这是中国第一个以建立新制度为目标的民主革命纲领。兴中会成立后又在夏威夷一些地方建立分会,会员增至百余人。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兴中会曾组织会员进行军事训练,向爱国侨胞募集资金,以为反清武装起义作准备。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在比、德、法等国的留学生中建立了革命团体,在此期间也与国内的革命团体和革命志士建立了联系。8月,孙中山与黄兴等人,以兴中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为基础,在日本东京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他所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宗旨被采纳为同盟会纲领。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同盟会的成立,有力地促进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孙中山派人到国内外各地发展组织、宣传革命。他自己也在1905至1906年间赴东南亚各地向华侨宣传和募集革命经费,在一些地方创立同盟会的支部。他广泛传播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使更多的人投身于反清革命。孙中山领导的对改良派的批判,为辛亥革命的爆发作了有力的思想准备。从1906至1911年,同盟会在华南各地组织多次武装起义,孙中山为起义制定战略方针,并在海外奔走,为起义筹募经费。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12月镇南关起义时,孙中山还亲临前线参加战斗。各次起义都因缺乏群众基础、组织不够严密而失败,但革命党人前仆后继,英勇战斗,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给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特别是1911年(宣统三年)4月27日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在全国引起了巨大震动。

猜你喜欢

同盟会中华民国博爱
互动体验营“博爱星” 周键文
以爱博爱 倾我所有
同舟共济,统一战线
论陕西辛亥革命中同盟会的作用
博爱之歌
1916年民国首次司法官考试
兴中会与同盟会之异同比较
蓝、绿台湾政治定位变化新态势
蓝、绿台湾政治定位变化新态势
探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临时”之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