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们对还没发生的事会更加嫉妒

2019-12-10浩海云

奥秘 2019年9期
关键词:情人节亚马逊参与者

浩海云

“过去”与“未来”时间点上的情绪不一样

想想小时候要去春游的前一晚,是否兴奋到很晚才睡着或一大早就醒,但现在回忆起来也没什么大不了?明天即将举行的考试或面试,比起昨天已经结束的那一场,肯定会更让你有压力:这些都是人之常情,毕竟未来的事充满了不确定性,无论期待还是担忧,在尘埃落定之前总会让人不踏实。

那么,在“过去”与“未来”的时间刻度上,当我们分别把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时,嫉妒、不满等情绪,会因为同一件事的不同“时间点”而改变吗?

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的行为科学副教授艾德·奥布莱恩以及研究团队给出了肯定的回答:人们对“未来”即将发生在别人身上的好事感到更加嫉妒,换句话说,面对那些“拥有我们想要的东西”的人时,如果他们已经拥有了它,我们的酸柠檬心态反而会减轻一些,毕竟这是既定的历史。

该团队共进行了三项实验研究。在第一项研究中,620名参与者需要想象一个假设的场景:我的朋友交到了狗屎运(比如,获得带薪休长假的机会、找到活少钱多的工作岗位、得到一辆最新款的超跑……),而这些机会正是参与者心心念念却没能实现的。在研究者的要求下,他们记录下自己对朋友好运的嫉妒或羡慕之情,但用了两组不同的“时间点”作为对照,在其中一部分参与者的想象中,朋友的好运即将发生,而在另一部分人的想象中,这些事已经在过去发生了。

原始实验样本分别为208名在校大学生、217名芝加哥本地居民、200名来自亚马逊在线平台的参与者;共假定了五项事件:假期、约会、新工作、新家、新车。

实验结果表明,“未来”的嫉妒指标都比“过去”的数值高。在假设的情景中,“时间点”对情绪的影响很重要:相比于已经发生的事情,人们对还没发生(但肯定会发生)的事情有更大的嫉妒情绪。

情人节前比情人节后更能引起嫉妒

但,这个结论能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印证吗?

研究团队开展了后续的实验:他们在2017年2月的28天里,每天在亚马逊的在线平台发布100份付费问卷,每个参与者只有一次回答问卷的机会,最后共收到2,824位独立参与者的反馈。其中女性占比53.82%,平均年龄为35.9岁。

因为无法确定参与者是否为单身状态,所以研究员们设定了一个令普通人嫉妒的“别人家的完美情人节计划”的场景故事,参与者至少花30秒读完这段故事之后,才能记录当下的时间、对他人计划的嫉妒情绪等。统计后的结果和第一项研究也基本吻合:总体来说,参与者们的嫉妒指数会随着2月14日情人节的临近而增加,然而,一旦过了情人节,从2月15日开始,他们的嫉妒情绪就开始减弱,并且长期保持在比较低的水平。

同样的实验,研究者们在2018年2月又重复了一次,不过简化成了3天(2月13日至15日)的观察,200名平均年龄38.5岁的线上参与者中,54%的样本为女性。最后,得出了和上次实验相同的结论。

良性嫉妒和恶意嫉妒受“时间点”影响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有趣现象是,良性嫉妒(也就是“羡慕”)和恶意嫉妒,同样会因为“时间点”的差异而此消彼长。在实验参与者的想象中,比起即将发生的事,如果它们在过去就已经发生了,嫉妒心的性质会发生微妙的变化:伴随的负面感(挫折/厌恶/敌意)更少,积极的情绪反而变多,比如,觉得自己受到了激励、为对方的幸运感到开心,等等。

未來发生在别人身上的好事让人有更多负面情绪,更少的正面情绪,反之,如果是发生在过去的事,人们会有更多的正面情绪。

对于这一点,研究负责人例举了互联网生活中的实例:大部分人可能觉得自己的生活还行,但在社交媒体上随手一划,看到他人精心营造的完美生活,尽管知道他跟我们的现实生活并不会有交集,但还是忍不住去对比,进而可能导致心态的崩塌。不过,同样是羡慕,其中却有不少细微的差别——如果你在社交媒体上刷到的动态是“打包好行李,准备向北海道出发”,可能比看到一条“从北海道返程到家啦”受到更大的刺激。

一直以来,人们对嫉妒都是持回避和贬低态度,并不太愿意直接承认。这项研究的一个意义在于,在感觉到嫉妒的时候,认识到“时间也是嫉妒的变量之一”,进而有效调节自己的情绪,你不仅能够更好地控制住它,对它的排斥(或者担忧)或许也能跟着散去几分。

嫉妒是人之常情,但并不代表你对它完全束手无策,无论是嫉妒还是悲伤、愤怒,了解了它们,你也会更加地了解自己。

猜你喜欢

情人节亚马逊参与者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亚马逊雨林在燃烧
亚马逊卖的最好的100款玩具
浅析打破刚性兑付对债市参与者的影响
节俭又“浪费”的亚马逊
亚马逊推荐:TOP 25热销玩具清单
小小情人节
海外侨领愿做“金丝带”“参与者”和“连心桥”
情人节的悠长假期
情人节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