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地方高校全程教育研究

2019-12-10周辉

学理论·下 2019年11期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学生

摘 要: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旨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意识、能力的系统工程。对于普通地方高校而言,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教学课程体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第二课堂等全过程,对于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建立健全双创教师培养机制,提升师资队伍整体能力,促进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和建立双创教育管理机制,构建保障体系等层面,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全面融入普通地方高校全程教育的路径。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地方高校;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11-0135-03

在知识经济时代,进一步推动和深化普通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普通地方高校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实现教育转型和发展的重要举措。新时代下,普通地方高校的教育不仅要培养能够有效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劳动者,还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创业者。创新型创业教育是一项综合性教育,涉及教育、科学、心理学和管理等许多学科的跨学科整合。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意識和能力。在普通地方高校中,有必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高校教学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1]。同时在大学生第二课堂的规划设计如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中增加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对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概念

创新型创业教育是培养具有基本创业素养和开拓性的人才,包括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它还包括具有创业意图的社会人才,或具有创业基础和成功创业的人才团体[2]。开展一个具有层次、阶段性的创新思维训练和实用的创业能力培训,其中包含四个培养维度。第一,要培养和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即启蒙意识。告知学生创新人才的素质要求,让他们先了解什么是创业精神、创业的要素和特点,让学生在开始创业活动之前掌握所需的基本知识。第二,能力提升,即分析并针对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社会实践能力、领导能力和综合能力,以及观察和决策能力,使学生基本上具备创新创业的素质和能力。第三,引导学生认识当前的企业生存环境和行业生态,即环境认知。让学生了解创业机会,避免创业风险,熟悉业务发展流程,设计技巧和运营策略。第四,开展创新创业培训、训练撰写商业计划书,即模拟实践。鼓励学生尝试和体验启动前准备的重要方面,了解创业市场评估,创业融资,启动业务流程和风险管理。

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普通地方高校全程教育的意义

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3]。2018年教育部《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建设工作的通知》也表明,要着力建设创新创业的特色课程,建立线上线下优质的教育资源。在各省市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门都发声支持健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高度聚焦于高校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以坚实的基础、平台和指导原则,为创新创业教育创造良好环境,优化创新创业体系,改善服务环境。营造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环境,努力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全面覆盖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使之融入全程教育的现实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性国家建设的必然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把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放到了更加突出的地位[4]。在高校扩大招生规模以来,逐年增加的大学毕业生导致市场就业承载力持续减弱,就业任务增加,压力过重。开展大学生创业指导工作,营造适宜的就业环境,鼓励支持高校开展各种类型的创业训练活动,将学生被动就业转变为主动创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平台,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的真实就业[5];增建创业实践基地,充分发挥大学产业科技园区和孵化基地的作用,指导学生研发新技术,从中孵化新的微小型企业,促进调整市场经济的层次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从而促进国家创新能力提升,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推动社会进步。因此,在新时代进一步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提升国家竞争力,构建创新性国家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要不断提升自身办学软硬实力,就要放眼适应于社会教育力,培养能融入市场环境,适应经济发展,推进社会进步所必需的各领域中高层次的人才。要为各类学生的全面多元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必要的。创业教育使大学生获得创业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创业操作技能,并培养创业素质[6]。高校通过创业教育,在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两个环节中充分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包括创新的重要性、创新创业意识、创业家所应具备的品质、创业者的心理资本以及创业的政策支持等,这些内容能够切实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产生重要影响,在求职过程中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大学生对就业市场的直观认知和理性认识,提升就业的主动性、针对性,同时对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提供良好的氛围,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由“被动接收”向“主动学习”角色的转变。因此,高校把创新与创业教育的理念充分融入高等教育体系,不断完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充分注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三)普通地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迫切需要

在国家战略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蓬勃开展,高等教育改革在此旗帜下不断调整,据相关数据显示,国内重点大学凭借其良好的历史积淀、充足的硬件实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和丰富的人力资源和保障体系,创新创业教育步入学校事业发展的快车道。地方普通高校大多由于起步较晚,历史积淀较少,未能赶上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期,学科布局、学科优势较弱,加之现有国家对各层次办学高校的资金投入的差异性,以及在吸引各学科领军人才和各种保障体系方面相对国内重点大学无相应优势,尤其是受限于地方经济发展制约,创新创业教育面临在创业师资力量、实践平台、资金扶持、产业政策等多领域的严重短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受到了较大影响。在现有条件下如何适应当前国家发展战略需要,构建适合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成为迫切需要。

三、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普通地方高校全程教育的策略

(一)建立健全雙创教师培养机制,提升师资队伍整体能力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师资队伍建设是重要环节。对于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而言,需要其既具备比较丰富的创业理论知识体系,同时又要具备一定从事创业实践的经历,前者对于高校教师而言,可以通过外出进修学习和自我充电等方面,提升在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知识体系构建方面的空白,但后者具备一定创业实践的经历则对大多数教师是比较难以做到的方面。因此,对于普通地方性高校,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如SPOC、MOOC等,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的理论水平,并在实践环节通过慕课实现对学生实践环节的指导。在师资培养层面,对于普通地方高校教师要注意不断转变人才培养的理念,调整和完善教育方法,在课程大纲设置中充分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和内容,同时对于普通地方高校要充分学习兄弟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结合本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需要,加强选派教师外出进修学习,同时可以利用本校已有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师资开展相互交流和校内培训,实现对校内已有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共享。高校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建设中,要制定符合地方高校实际的选拔与培训体系,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保障体系,确保教师有充分的积极性主动拓展自身知识体系。一方面要统筹规划教师投入计划,合理控制和分配专兼职教师队伍比例,尤其在实践教学层面要充分考虑兼职教师的配备,确保能够满足创业教育的实际需求。其次,要制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选拔的标准,严格规范准入门槛。开展创新创业教师一般要求具备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开展“双创”教育的主观意识,以及较为丰富的创业经验积累。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我们可以有效地开展双创环节教育教学。最后,建立一个创业导师人才库,选择专业教师和在校生中有成功创业经验的学生,以及选择来自校外的高级管理人员和企业管理专家,共同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构成“多元化”的教师构成队伍,从而实现创业师资队伍知识结构的系统化和完整化,满足各层次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确保创新创业教育从师资力量上得到保障。

(二)促进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决定普通地方高校的专业建设水平和培养学生能力高低的标准,并不只从高校的教育培养能力上评判,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带来的教育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普通地方高校要以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丰富专业领域的知识广度,重点抓好内涵建设是影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7]。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旨在促进学生完成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能够同时融入创新创业的基本理念和意识。高校在开展专业建设的过程中,通过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设计,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有机融合到专业设置的具体环节,一方面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增强专业学习的吸引度和针对性。

(三)建立双创教育管理机制,构建保障体系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开展,离不开完善的管理机制作为保障,涉及人才培养目标、保障、调控、优化等方面[8]。高校应通过建立创新创业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等综合保障机制,保障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有效开展。其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第一,建立创新创业教学管理机制,例如对教师外出深造给予支持,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予以学分认定,包括实施弹性学分,为在校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保障等;第二,完善学生管理机制,普通地方高校应当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服务及支持,并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社团、学生组织和学生科技文化活动对学生正向引导的作用;第三,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机制,所设定的考核应当多元化、开放化,强调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将创新创业知识的掌握、创新能力、创业意识等素质都列入考核的目标之内,全面完善综合测评的考核办法。

参考文献:

[1]梁泽军.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8):137-138.

[2]张凤,白石路.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8(5):65-68.

[3]陈希.在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6):13-17.

[4]党彦平.培养问题意识,扶助创新行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3):130-130.

[5]李家华.关于健全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体制机制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3):15-17.

[6]钟凤宏,刘恭辉.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4):84-85.

[7]贺嘉贝.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绩效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经济,2015(10):100-101.

[8]莫姣姣.面向区域市场的民办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7(20):75-76.

收稿日期:2019-05-21

基金项目:2016年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地方高校全程教育实践研究”(SGH16H092)的成果;陕西高校首批辅导员工作室“绽放青春”就业工作室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周辉(1980-),男,陕西城固人,讲师,硕士,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大学生教育学生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学生写话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