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融入思政课堂教学方式创新探索

2019-12-10朱蕾

时代人物 2019年15期
关键词:时政模块思政

朱蕾

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是进入新时代后创新思政课堂教学方式的重要切入点。将文化自信融入思政课堂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而形成富有实效性和操作性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高校思政课亲和力不足、感染力不强等问题。通过思政课的教学摸索提炼出较有成效的教学模块能够从实践层面提升思政课的价值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1]文化自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石。文化自信是一個国家、民族、政党对自身文化传统和内在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发展进程和生命力的坚定信念。[2]2019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全面而深刻地论述了文化自信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意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特定历史方位上,文化自信应该融入思政课堂的教学之中。

  • 思政教学中显现的文化自信困境

历史文化融入思政课堂的程度不够。习总书记指出:“理论自觉、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力量;价值先进、思想解放,是一个社会活力的来源。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3]当代大学生成长在改革开放后的文化转型期,东西文化的交融和碰撞带来了价值观的多元化,重自我价值,欠缺责任担当。历史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灵魂,要从历史文化中吸取经验教训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文化自信融入思政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有效的课堂模式成为新时期思政课必须要实现的目标。

时政内容融入思政课堂的深度不够。在自媒体普及的时代背景下,信息的传播逐渐变大,传播的主体向着多元化发展,在愈发扁平化的信息传播空间,两极化的文化心里也随着自媒体的发展进一步扩散,对大学生客观认识世界造成了一定障碍。[4]虽然思政课的教材在不断的改版,但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中。思政课应该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教学实际中对教学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时政补充是十分必要的。教学的内容融入时政素材,培养学生关注时政的爱国热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激发文化自信。

拓展知识点融入思政课堂的切入点不够。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5]

思政课堂要克服“照本宣科”、“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改变呆板和枯燥的教学方式,结合教材内容抓住关键词,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补充相关资料。充分利用切入点拓展相关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找到文化自信的内涵。

大学生思政演讲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6]演讲本身具有自我修正的作用,演讲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也具有重要作用,一个5分钟的微演讲就需要哲学、逻辑学、心理学、教育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综合能力运用。目前思政课堂的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应当成为思政课努力的方向。课堂演讲的方式可以让生生、师生混合互动,让思政课“照进现实”。只有将思政教育融入社会实践、思想行为、话语习惯等,思政教育才能更好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正真地践行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二、将文化自信融入思政课堂模块探索

将文化自信通过“历史上的今天”、“图说时政”、“拓展知识点”、“个人微演讲”四个模块立体饱满地融入思政课堂是笔者2019年下半年在新学期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的探索教学,通过这四个模块的设计教学提高了抬头率和学习积极性。

“历史上的今天”课堂模块。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中说:“史学者,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学习历史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思政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历史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加强文化自信。

在课堂起始阶段,用5分钟的时间导入相关历史素材,根据上课当天的时间有针对性地引出历史上所发生的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事件。例如在2019年9月30日讲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五章邓小平理论时,根据历史上的今天—1984年9月30日,北京大学学生制作“小平您好”横幅的经过,将当时大学生对改革开放政策的衷心拥护之情娓娓道来。结合1984年10月1日,北大学生打着“小平您好”横幅在凌晨就加入国庆35周年游行队伍的小故事深刻而又生动地阐述了改革开放使中国大地迸发出的勃勃生机。通过“历史上的今天”的对比参照可以指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联系和延伸。对学生树立文化自信,逐步培养学生的横向、纵向的比较分析能力大有裨益。

“图说时政”课堂模块。思政课要将时政融入课堂,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把文化自信浸润于知识传授之中,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长远发展,培养学生的思政学科核心素养,全面提升思政课堂的教学效果和育人质量。

“图说时政”课堂模块切入的时间段不固定,主要根据课程内容进行调整。例如在讲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五章贯彻新发展理念这一小节时可以加入10分钟的图说时政,选取有代表性质的高质量图片讲述科技实力伴随着经济发展同步壮大,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重点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个关键词来展开“图说时政”。在讲授方式上可以采用“看、思、谈、写”全方位教学模式。主要采取看央视等权威媒体的时政图片,运用所学知识点结合时政进行思考,谈体会和心得,必要的时候可以根据本次“图说时政”来布置课后专题小论文。通过立体的讲授模式挖掘时政素材的思政教育价值,将文化自信切实融于思政课堂,

“拓展知识点”课堂模块。陈宝生部长在报告中指出:“获得感是判断我们改革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衡量我们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也是检验我们工作作风的根本标准。”[7]思政课知识点的拓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获得感,树立文化自信。

2018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编排更加简洁、紧凑,增加了很多新的内容,也出现了很多專有词汇。在新学期的教学中,笔者尝试在讲授到某些重要的专有词汇时加入“拓展知识点”课堂模块设计。例如讲授到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中1956年这个重要时间节点时,加入 10分钟的拓展知识点,主要拓展我国的“五年计划”由来、“第一个五年计划”等相关内容,目的是帮助学生纵向地了解时间轴线,横向地丰富教材内容,进一步巩固课堂效果,通过我国历年五年计划的完成增强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个人微演讲”课堂模块。演讲能力是思想、语言、逻辑、记忆力等多方面浓缩的表现。在思政课堂上引入微演讲的模式能够有效地解决高校思政课亲和力不足、感染力不强等问题,充分体现了师生、生生互动理念,能够取得较好的思政教学实效。“个人微演讲”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记忆加理解,其中带来的正能量将会对以后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产生深刻而永恒的记忆,这就在互动中实现了说服力和感召力,在无形中树立了文化自信。

“个人微演讲”要求学生必须根据自身的体验、感悟,结合教材内容发现、提炼典型素材用于演讲。发现和提炼的过程就是一个全方位调动思维的过程,这个过程会锻炼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创造力等。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扩大了知识面,拓展了视野,提高了上课的积极性,并且还得到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在讲到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这一小节就可以结合目前正在上海市实施的垃圾分类制度以及产生的相关影响进行10分钟的“个人微演讲”课堂模块。通过问题彰显道理,结合社会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以问题说明理论,以理论解释问题。在细、小、微等方面下功夫,通过“个人微演讲”的模式实现课前准备、课中讨论、课后总结的连贯式教学,实现树立文化自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02.

[2]韩震.中国文化建设的历史方位:兼论文化自信[N].光明日报,2011-10-16(03).

[3]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9.

[4]叶进,张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文化自信的“四个要点”[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3):91-93.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75.

[6]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18/c_1118891128.htm,2016-05-17/2016-05-18.

[7]陈宝生.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工作报告[J].中国高等教育,2017(03).

(作者单位:黄冈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时政模块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Module 2 Highlights of My Senior Year
Module 4 Music Born in America
My Hometown
时政要闻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时政
必修模块相关知识过关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