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亚太安全架构”的别开生面的讨论
2019-12-10董春岭
董春岭
第九届北京香山论坛的八场平行分组讨论中,10月21日下午举办的“亚太安全架构”吸引了众多关注。这场分组讨论由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袁鹏主持,各方学者激烈交锋,观点精彩纷呈,现摘录一些供读者了解。
“亚太安全架构”症结何在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缉思说,“亚太安全架构”的主要问题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双边军事同盟和地区国家构建的多边安全架构如何平衡和兼容?以东北亚为例,美日和美韩同盟与六方会谈机制就存在较大冲突,朝韩关系的改善实际上是有利于地区和平的,但双方关系快速走近却令美方不满;日韩关系稳定同样有利于地区和平,但美方却在调停两个盟友之间的矛盾上持消极态度,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美国丹佛大学教授赵穗生认为,过去几十年,亚太地区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发展,中美关系的缓和至关重要。中美两国是亚太安全架构中的两个核心要素,中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亚太地区的局势。如今,随着中美博弈加剧,地区安全合作被严重撕裂,中小国家“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的外交运筹空间被大幅压缩,亚太地区国家不得不面临“选边站队”的难题。亚太地区的安全合作机制很薄弱,一方面是源于该地区的领土主权纷争与历史积怨,国家之间信任缺失;一方面源于地区国家对外来殖民统治的屈辱记忆,该地区的民族主义情绪要比其他地区更加强烈。
“印太”概念背后的“小算盘”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认为,美国发布的《印太战略报告》使其推动这一概念的真正动机“路人皆知”,主要就是基于地缘政治上“制衡中国”的考虑,欲拓展地区盟友体系、对冲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这也成为当前亚太地区安全困境的根源所在,与之相类似的是美国以“航行自由”概念为幌子插手地区内部的海上领土争端,而事实上,南海并不存在所谓的“中国干扰航行自由”的情况。
法国国防部国际关系与战略事务总局少将布迪诺说,法国欢迎“印太”概念,因为法国在印度洋地区仍有领土,是“印太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英國脱欧之后,法国将是欧盟唯一在该地区有领土的国家,这一特殊身份给了法国更大的战略空间。
越南国防部国防战略研究院武文抗教授说,东南亚正好处于“东亚”和“南亚”的连接处和“印太地区”的中心位置,使用印太概念有利于东盟发挥更大的作用,东盟应当有自己版本的印太战略,主导地区安全架构的建设,不应被其他大国所主宰。
如何塑造新的“亚洲安全架构”
美国助理国防部长帮办施灿德作为官方代表出席了“亚太安全架构”平行会并作主旨发言。他认为,“亚太安全架构”应该是开放而非排外的,是基于主权平等、和平解决争端、遵守国际规则基础之上的。虽然美国与中国的战略竞争在加剧,但竞争不代表对抗,美国将继续与中国发展建设性的关系,推动合作共赢,也愿意继续同中国保持军事交流与合作,加强危机管控。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回应了美方传递的信号。他说:中美之间既面临着权力结构变化带来的安全挑战,也面临着诸如新科技、“新边疆”规则之争等带来的非传统安全挑战,中美应重视共同的安全威胁,寻求对现有的多个亚太安全合作机制平台进行整合和改良,避免意识形态对抗、避免亚太地区的安全架构分裂为具有冷战意味的两个安全系统,双方应加强风险管控、增强对彼此的包容性和互联互通。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认为:中美两国应该调整心态,鼓励彼此在地区安全事务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亚太地区不同于欧洲,大多数亚洲国家不愿意追随西方或是在中美两国之间选边站队,而是希望能够同时与中美两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从此意义上讲,亚太地区可以成为中美战略博弈的“缓冲区”。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卢金认为:中俄安全合作以及上合组织的机制建设可以给地区安全架构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样板,亚太安全架构建设离不开俄罗斯,应将其放在欧亚地区安全架构的“更大的盘子”里去重新审视。韩国亚洲大学金兴圭教授则提出了亚太地区中小国家开展“新不结盟运动”的想法,他认为在现有的大国博弈态势下,亚太地区中小国家的声音被忽视,利益也被边缘化了,所有这类国家应该团结起来,发出不同于大国的独立声音,同时也可以在大国博弈的过程中扮演“平衡者”和“调停人”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