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的时空分异与影响因素分析

2019-12-10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9年12期
关键词:包容性高水平维度

(曲阜师范大学 地理与旅游学院,山东 日照 276826)

2012年,“里约+20”峰会后首次提出包容性绿色增长这一概念,宗旨是将世界各国的利益与绿色和包容性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发展模式[1]。伴随着2016年联合国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公布,绿色包容性增长受到极大关注,许多国家和地区逐渐开始采用这一核心发展战略[2]。国外学者认为包容性绿色增长注重绿色、包容和增长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3],能有效实现可持续发展[4],突出强调社会公平、环境保护、促进民生改善[5]。国内学者认为包容性增长要协调好经济、贫困和环境之间的关系[6],是一种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平衡发展,全民成果共享的可持续发展方式[7]。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的研究相对较少,国内学者对海洋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海洋经济的稳定性[8]、适应性[9]、脆弱性[10,11]和弹性[12]等方面,国外学者对海洋经济的研究更侧重于海洋生态与海洋经济的相互影响[13-15]。

综上所述,包容性绿色增长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共同发展,最终共享成果,其本质是实现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包容发展[16-18]。本文在总结现有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之上,将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内涵和理念运用于海洋经济的研究中,从绿色和包容的视角研究了中国海洋经济的绿色发展和包容性发展水平。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包容性内涵与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在借鉴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内涵基础之上,将包容性绿色增长的理念作为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价值取向,在反思传统海洋经济发展问题的基础上,认为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发展就是以全民参与主体的机会均等为起点,发展过程中力求社会、经济与海洋环境三者协调与可持续,最终实现海洋发展成果共享与海洋生态环保的一种发展方式[19]。基于此,本文从社会公平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成果共享性4个层面来分析研究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水平,见图1。

图1 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内涵

主要是:①社会公平性。社会公平是绿色包容性发展的本质要求,它要求全体大众能平等地参与经济增长过程和平均分配各类资源,这既是公平正义的体现也是成果共享的前提[20,21]。海洋经济的机会均等就是参与海洋经济建设的多元主体的机会平等和权利公平。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公平的途径就是实现教育、医疗、文化、交通和水电等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经济活动的全民参与性。②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增长是绿色包容性发展的前提,只有经济良好发展才能不断地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进步[22,23]。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做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技术进步,最终实现社会、经济与海洋环境的协调共同发展[24]。③协调性。经济结构的协调性是评价经济发展高低的重要内容,更是实现经济快速增长获得巨大收益的基础;海洋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主要包括海洋经济区域结构、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等方面的协调程度[25]。④成果共享性。成果共享是绿色包容性发展的最终价值目标,通过构建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制度安排,使弱势群体平等地参与到经济生产的进程当中,共享发展成果[26]。海洋经济的成果共享性就是通过海洋经济的发展让低收入群体也能获取收益,减少贫富差距。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是一个涵盖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型概念,无法用单一指标来衡量,因此必须构建一个多维度、多指标的评价体系进行测度,从而获得我国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评价指数[27]。本文根据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内涵以及相关研究成果,遵循系统性、可行性、科学性、综合性和独立性的原则,使用三级指标对我国沿海11个省区的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进行评价体系构建[25](表1)。

表1 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指标评价及权重

1.2 研究方法

确定指标权重:CRITIC法是由Diakoulaki提出的一种客观权重赋值法[28-30],由于数据量纲不同,应进行标准化处理。

(1)

(2)

(3)

(4)

在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的基础上,根据每一项指标的权重的减少公式为:

(5)

式中,ωq为指标权重;xpq为指标的无量纲化指标,进行加权综合评价。

核密度估计:本文选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来分析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的动态演进过程[31]。此方法能很好地还原数据自身特征,具有较强的适应性[32]。在具体问题中,设随机变量xi的密度函数为f(x),则f(x)的核密度估计式为:

(6)

1.3 研究区域和数据来源

研究区域包括我国沿海11个省区(因数据缺失,未包括香港和澳门特区、台湾地区)。数据来源于2006—2015年《中国海洋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和各省统计年鉴、国民经济发展统计公报等。

2 结果及分析

根据式(1)—(5),通过Java编程语言计算得出2006—2015年我国沿海11个省区的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情况(表2)。在此基础上,运用系统聚类方法对2006—2015年的评价指数进行聚类,可将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水平划分为4类,分别是低水平、中等水平、较高水平和高水平。

表2 2006—2015年我国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评价结果

2.1 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时间序列分析

总体演变趋势分析:结合表2和图2可见,2006—2015年我国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呈现出“上升—下降—上升”的“N”型发展形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但总体呈上升态势,由2006年的0.3849上升到2015年的0.4251,年均增长率为1.11%。具体而言,2006—2008年绿色包容性处于平稳上升期,主要原因是“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陆域经济发展为海洋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国家高度重视海洋产业发展,通过多部规划详细部署海洋工作,海洋经济总量不断壮大,海洋产业布局和结构得到优化调整,进一步促使我国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呈上升的趋势[33];2008—2010年,绿色包容性处于平稳下降期,主要原因是在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对海洋资源和环境造成了双重压力,导致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由于海洋科技创新支撑能力不足,新兴产业未占据主导地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较慢,致使海洋经济不均衡发展,进一步导致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水平持续下降;2010—2015年,绿色包容性处于波动上升期,主要原因是“十二五”期间国家提出海洋强国战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转方式调结构力度进一步增强,海洋经济发展向高质量转变,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不断优化升级,并随着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海洋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呈逐渐上升的态势,但未实现质的突破。

图2 我国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水平演变趋势

时间演化特征分析:根据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测度结果,运用Eviews10.0软件绘制出我国沿海各省区2006—2015年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核密度图(图3)。选取2006年、2015年首末年份和2010年中间年份的数据绘制,具体演变特征为:①从位置上看,3个年份的密度函数中心整体呈现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的变化形势,这直接说明我国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呈现一个先下降后增长的发展趋势。但2015年相对于2010年的右移程度明显大于2010年相对于2006年的左移程度,说明全国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总体上有所提升,且提升速度大于下降速度。在中心右移的同时,核密度曲线涵盖的区间有所缩短,主要表现为左侧峰尾右移且右尾变厚,表明地区之间的两极化趋势有所减弱,同时高水平省区所占比例扩大。②从形状上看,核密度曲线从2006年由“双锋尖峭”的分布特点逐渐向“宽峰平缓”的分布特点转化,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水平波动变化明显。2006年呈现双峰状态且主峰较陡,说明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水平两级分化程度和集中化程度均较高,绿色包容性整体水平较低;2010年双峰态势减弱接近消失且坡度变缓,说明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省区差异有所下降,集中化趋势得到了缓解;2015年呈单峰状态峰值有略微升高,左侧坡度较缓右侧坡度较陡,整体分布进一步均衡。

图3 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的核密度分布

子系统演化特征分析:基于构建的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指标体系中可持续性、协调性、社会公平性和成果共享性4个维度,绘制出2006—2015年中国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分维度权重折线图(图4)。从图4可知,2006—2015年绿色包容性指标体系各维度权重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可持续性维度权重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变化形势,从2006年的0.2780下降到2015年的0.2564,整体呈波动下降的趋势,表明可持续性维度对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水平的贡献度降低,进一步说明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有所下降。协调性维度权重总体上呈波动上升的趋势,从2006年的0.2018上升至2015年的0.2301,表明协调性维度对提升绿色包容性水平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进一步说明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有所上升。成果共享性维度权重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从2006年的0.3151上升到2015年的0.3319,表明成果共享性维度对绿色包容性的贡献度有所提升,进一步说明海洋经济发展的成果共享性逐步提高。社会公平维度权重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整体上有略微下降,说明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社会公平性达到了较稳定程度。

总体而言,成果共享性维度和协调性维度对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的作用不断增强,可持续性维度的作用有所下降,社会公平性维度的作用基本保持稳定。从各维度权重数值比较来看,可持续性和成果共享性的权重总体最大,表明两者对绿色包容性水平的贡献最大,协调性权重次之,社会公平性权重最小,但4个维度的权重差距整体较小,进一步诠释了其共同作用于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偏废任何一方都无法实现绿色包容性增长的目标。因此,海洋经济的发展应综合4个维度属性共同发展,充分靠虑内外部因素,充分兼顾社会、经济、环境三个领域,促使中国海洋经济的绿色包容性水平不断提高。

图4 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分维度权重

省际差异演变特征分析:根据表2计算得到2006—2015年我国各省区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图5)。由图5可知,2006—2015年标准差数值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演变趋势,由2005年的0.1093上升至2009年的0.1337,再下降至2013年的0.1039,最后上升至2015年的0.1113。各省区间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水平的绝对差距在研究期内波动变化最终逐渐趋于稳定,说明各省区之间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的实际差异保持在稳定状态。2006—2015年变异系数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波动变化趋势,变异系数值由2006年的0.2839上升至2009年的0.3369,再下降至2013年的0.2484,最后上升至2015年的0.2619,各省区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的相对差异整体呈下降趋势,表明区域间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水平的发展速度差异逐渐缩小。具体来说,相对差异呈下降趋势是从2010年开始的,进入“十二五”以来,各省区积极转方式调结构,同时各区域间协同作用加强,导致一些发展滞后的省区加快发展,发展较好的省区追求更高质量的发展,各省区发展速度差异变小,进而各省区发展的绝对差异也将逐渐趋于稳定,这与前面绝对差异的分析结果相互印证。

图5 我国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水平的标准差与变异系数

2.2 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空间演化分析

根据2006—2015年我国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的综合水平,选取2006年、2010年、2015年的断面数据,使用ArcGIS绘图软件绘制出沿海11个省区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演化图(图6)。

图6 中国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空间演化

从图6可知:①我国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在空间上呈现由中部较高水平集中连片分布、较低水平南北两端分布向各层次交错且部分连片集中分布演进的结构特征。2006年沿海中部地区包括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5省形成较高水平集中连片区域,河北、辽宁和广西属于中低水平分布于南北两翼,仅有高水平上海嵌套于较高水平区域。2010年开始,浙江和广东下降至中等水平,辽宁上升至较高水平,集中连片分布的格局被打破,各水平交错分布的格局开始凸显。到2015年,山东和福建两省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演变为高水平,浙江省又上升至较高水平,我国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的空间格局演变为由北至南较高—中—高—较高—中的交错分布格局,仅有江苏和浙江两省连片集中分布。②我国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的空间格局呈现出由高水平单核向多核演进的趋势,高水平逐渐取代较高水平占主导地位。2006年的分布特征是以高水平上海为核心的较高水平集中连片对称分布,较高水平省区占据主导地位,共有天津、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7个省区以上海为对称中心向南北两端延伸且连片分布。到2015年,形成环渤海地区以天津、山东为核心,长三角地区以上海为核心,东南沿海以福建为核心的3核结构,较高水平省区均匀的分布在高水平核心的两翼,整体上较高水平省区下降至5个,高水平省区上升至4个,按照浙江省的发展趋势也即将迈入高水平行列,高水平省区即将占据主导地位。③我国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呈现南北均衡发展的态势。高水平省区呈现出由南向北再向南发展的均衡发展趋势,2006年高水平省区仅有上海,到2010年高水平省区向北扩散,山东、天津步入高水平行列,再到2015年福建进入高水平行列,高水平省区向南发展,浙江也即将提升至高水平。中等水平和较高水平省区呈现南北对称发展的态势,中等水平省区分布于南北两翼呈对称分布,整体上我国沿海各省区的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南北差异较小,呈现南北均衡发展的趋势。

2.3 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本身特性以及在综合考察其本质内涵的前提下,基于相关文献[8,9,12]研究成果 ,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Mec)的影响因素主要可以从海洋经济发展水平(El)、产业结构(Is)、政府支持(Gs)、对外开放(Ow)、环境管理力度(Em),科技因素(St)、人才支持力(Oe)等7个方面来进行考虑。模型设置为:

MECit=α+βiElit+γiIsit+δiGsit+εiOwit+θiEmit+ρiStit+σiOeit+μi

(7)

式中,α为常数量;β、γ、δ、ε、θ、ρ、σ分别为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系数;μ为随机误差项。

运用SPSS24软件对我国2006—2015年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最终结果见表3。

表3 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影响因素回归结果

注:**表示通过1%显著性检验。

MECit=0.023Elit+11.953Gsit+0.315Stit+50489Oeit+0.174

(8)

总体来说,对我国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发展的影响因素而言,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支持、科技因素和人才支持力与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相关性较强,且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因此对这4个因素进行回归分析。①政府支持。政府支持对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起正向主导作用,影响系数高达11.953,表明政府对海洋发展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直接影响了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一方面,政府的政策规划能正确引领海洋经济的发展方向和模式,促进海洋经济生产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提升,同时为其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减少外部因素干扰;另一方面,政府的资金投入为海洋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海洋教育、科研、医疗和环保水平在充足的财政支持下不断提升,进一步推动了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的提高。②人才支持力。人才支持力的影响系数为5.489,对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有较强的驱动作用。首先通过发展海洋教育培养海洋科研人才,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吸引外来人才,形成强大的涉海人才队伍,并为科研人才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经济保障,充分发挥人才作用,逐步推动海洋科教水平提升。③科学因素。科技因素对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的作用强度为0.315,在一定程度上驱动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的发展。新兴技术的使用不断促进海洋生产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提升,推动传统产业的现代化发展,使新兴产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同时它够推动教育、医疗、环保等公共事业的发展,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智力环境。④经济发展水平。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系数为0.023,表明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每提高1个单位,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提升0.023个单位。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能够作用于政府财政性收入的多寡,进而影响地方政府对海洋教育、科技、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的投入。天津、上海、山东和福建4个省区海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它们的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水平也处于高水平行列,进一步说明我国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水平的时空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空间格局的烙印。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主要结论:①2006—2015年,我国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整体呈上升的趋势,省际间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的绝对差异较稳定,但相对差异呈缩小态势。成果共享性维度和协调性维度对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的贡献度不断增强,可持续性维度的贡献度有所下降,社会公平性维度的影响作用保持稳定。②我国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在空间上呈现由中部较高水平集中连片分布向各层次交错分布转化的格局特征。全局趋势上,呈现由高水平单核向多核演进的趋势,高水平逐渐取代较高水平占据主导地位,各水平南北均衡发展。③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支持、科技因素和人才支持力4个因素对我国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的提升具有正向影响作用。沿海各省区只有依托现有的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和海洋资源禀赋,不断扩大海洋发展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注重海洋科技创新、提高科研人才素质、拓宽海洋人才培养途径,才能从整体上提升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绿色包容性水平。

3.2 讨论

存在不足:首先,本文初步构建了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评价体系并进行了实证,绿色包容性作为一种全新理念,基于理论架构的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评价体系分析尚有待进一步强化;其次,影响因素方面,本文仅从经济发展、政府支持、科技因素、人才支持力4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海洋经济作为复杂区域系统,海洋经济绿色包容性的发展机理分析尚有待加强;第三,在海洋强国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提高海洋经济发展的绿色包容性,实现海洋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创新研究也将成为未来重要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包容性高水平维度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包容性法律实证主义、法律解释和价值判断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夜经济要有“包容性”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跨界、跨项选拔高水平运动员要重“体”更要重“心”
包容性增长的理论内涵及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