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省海藻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①

2019-12-10何翠翠魏志远尹昌斌张树清

热带农业科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养殖面积年产量藻类

何翠翠 张 文 魏志远 尹昌斌 张树清

(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海南海口571101;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海南海口571101;3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北京100081)

海藻是海洋有机物的原始生产者,海藻种类超过15 000种,主要分为蓝藻、绿藻、红藻、褐藻四大类[1-3],含有丰富的碘、钾、镁、锰、钛等微量元素以及海藻多糖、甘露醇等。全世界海藻养殖产量都呈现迅速上升的趋势[4],中国海藻在资源与产量上均为世界海藻产业做出了重要贡献[4-5]。中国海藻资源十分丰富,为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是中国海藻产业发展的基础,目前己鉴定有2 487种,被认为有经济价值的有1 000多种,其中大型经济海藻有100多种[6]。中国藻类养殖规模和产量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海带的产量逾50万t,占世界海藻栽培总产量的1/2以上,位居世界首位,紫菜产量逾2万t,裙带莱产量约1.5万t,位居日本、韩国之后,处于世界第三位[7]。

海南省位于中国南端,是中国国土面积(陆地加海洋面积)第一大省,其中海洋面积占了很大比例,海洋资源丰富[7-9],岛屿海岸线约1 500 km。海藻产业曾经为海南省经济增长作出突出贡献[10],20世纪末,海南省出产的琼脂除在国内走俏28个省市外,还销往日本、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及中国香港等地区。然而,近些年海南省海藻产量下降明显[11],产业现状与其它省份或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海南省海藻产业发展现状,以及海藻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等问题迫切需要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并能得以解决。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数据来源于1980~2017年的《中国渔业统计年鉴》[12]和2007~2017年《海南省统计年鉴》[11]。

1.2 方法

本研究采用Excel和SPSS 18.0等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及图表制作。

2 结果与分析

2.1 海南省海藻产业产量及构成

中国海藻产品总产量自1980年以来经历了3个时期,分别为1980~1990年藻类产品总产量平稳增加期,产量保持在20万~30万t;1990~2000年藻类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时期,藻类产品总产量由30万t迅速增至约120万t;2000年后为持续快速增长时期,截至2016年藻类产品总产量达219.32万t,占全国水产品总产量的 3.17%[12]。

海南省地处热带,海域辽阔,海域面积约200万km2,远远大于海南本岛面积3.39万km2,海岸曲折,港湾众多。但海南省藻类产业发展较为缓慢,海南省在全国藻类年产量的贡献率仅为1.12%。近10年来,海南省海藻产品产量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图1),其中,2007~2009年,海南省海藻产品产量保持稳定状态,2009~2014年,呈现出“W”型波动状态,且波动较大,2009、2011和2013年为产量高位年份,最大值为36 356 t,3个低谷年为2010、2012和2014年,产量在23 000~25 000 t,2014~2017年,为海藻产量低位稳定期,产量稳定在23 000~25 000 t[11]。

海南省藻类产量地区分布情况图(图2)显示,以海口市为中心的北部沿海地区是海南省藻类的主产区,其年产量占据了海南省藻类年产量的95%以上。2017年,海南省各地区市县对藻类产品的贡献情况如下,海口市藻类年产量最高,为8 320 t,占藻类总产量的33.91%,其次为澄迈县、儋州市,藻类年产量分别为4 855、4 155 t,分别为藻类总产量贡献了19.79%、16.93%,然后为琼海市、昌江县,藻类年产量分别为2 964、2 507 t,分别为藻类总产量的12.08%、10.21%,然后为文昌市,藻类年产量为1 073 t,约占藻类总产量的4.37%,其它地区藻类年产量不足700 t,约占海南省藻类总产量的2.69%。

图1 海南省藻类产业年产量

图2 海南省藻类产业区域图

2.2 海南省海藻产业养殖面积及区域

一般来讲,藻类由养殖获取的比例达到98%以上,自然海洋捕捞的比例不足2%[12],因此,研究海藻产品的养殖面积非常重要。海南省藻类产品养殖面积变化趋势如图3。2008~2009年呈现出面积增加的趋势,2009和2011年海南省藻类面积处于稳定时期,养殖面积处在1 200~1 300 hm2,2011和2014年海南省藻类面积呈现出快速下降的趋势,由2011年的1 286.2 hm2下降到2014年的794 hm2,2014~2016年呈现出稳定有降的趋势,海南省藻类产品养殖面积在2016年出现历史新低,海南省藻类养殖面积为721 hm2。

图4显示,2017年昌江县养殖面积为238 hm2,占全省养殖总面积的33.01%,海口市紧随其后,养殖面积为205 hm2,贡献率为28.43%,昌江县和海口市2个地区藻类养殖面积占了海南省藻类养殖面积的一半以上,然后是澄迈县、儋州市和文昌市,三地养殖面积分别为117、86、74 hm2,为全省藻类养殖面积贡献比率分别是16.23%、11.93%、10.26%,其它地区贡献率不足1%。

图3 海南省藻类产业年养殖面积

图4 海南省各地区藻类产业养殖面积贡献

2.3 海南省海藻产业结构分析

中国常见的大型藻类有褐藻类、红藻类和绿藻类,其中常见的食用藻类如海带、裙带菜均属于褐藻类,条斑紫菜、江蓠、麒麟菜等属于红藻类,浒苔、礁膜等属于绿藻类。褐藻类的海带在我们国家海藻产品中长期占据了重要的位置,20世纪80年代中国藻类产品结构呈现出海带贡献率高达95%~98%的形式,20世纪90年代,紫菜的比重有了大幅度地提升,演变为海带、紫菜为主的二元藻类结构,截止到2016年,海藻产品呈现出以海带为主(贡献率约为67%),江蓠为辅(贡献率约为13.5%),裙带菜和紫菜占有一席之位(贡献率分别为7.03%和6.23%)的现状,其它海藻之和的贡献率不足6.0%,详见图5。

海南省的藻类产品结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2005年海南省藻类产品呈现出以江蓠为主(贡献率约为64.04%),麒麟菜为辅(贡献率约为35.18%),江蓠、麒麟菜当年总贡献率达到了99.22%,其它藻类产量极少的状况。2007年海南省江蓠、麒麟菜年产量显著降低,见图6。2007~2009年3年期间,江蓠和麒麟菜年产量持续下降,2009年达到历史最低点,2010~2013年4年期间,江蓠、麒麟菜年产量稳定上升,2014年海南省江蓠、麒麟菜年产量又一次下降到历史最低点,之后几年江蓠年产量又所回升,而麒麟菜年产量则在低位稳定不前。至2016年海南省藻类统计数据显示,海南省藻类产品结构形成以江蓠为主(贡献率约为50%),麒麟菜为辅(贡献率约为13.11%),马尾藻、裙带菜等多种藻类共存的现状。

图5 2016年国内藻类生产结构

3 海南省海藻产业发展优势劣势分析

3.1 优势分析

3.1.1 区位优势

海南省海域辽阔,海域面积约200万km2,海南省是中国拥有海域面积最大的一个省份,海水养殖及捕捞资源丰富,海岸曲折,港湾众多,为淡水养殖提供了便利条件。海南省以生态环境好而著称,水质洁净,污染少,因此,藻类产品品质优良,因而海南省藻类产品及其加工品具有较强的价格竞争优势。2018年4月13日,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贸区的建设将会极大地带动海南省各方面的发展。

3.1.2 技术优势

海南省养殖江蓠和麒麟菜时间长,技术较为成熟,20世纪末海南省种植江蓠和麒麟菜的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且中国需求天然原藻加工琼胶,原藻供不应求,江蓠和麒麟菜每吨收购价已经达到3 000~4 000元,为海南省农民收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8]。

图6 近10年海南省藻类江蓠、麒麟菜年产量

3.1.3 资源优势

海南省海域辽阔,海藻资源丰富。20世纪末海南省藻类种质资源收集有162种,分别隶属于红藻门2纲23种、54属82种,褐藻门3纲8目10种,20属37种。1989年朱华贤对三亚海藻资源进行了调查,仅三亚就拥有53种海藻[8]。20世纪末海南省藻类资源的收集对象主要围绕巨型藻类,近些年对海南省海藻资源的调查、收集扩展到了底栖藻类以及微型藻类。王红勇等[13]对海南省底栖海藻进行了资源调查,发现常见的红藻51种,褐藻17种,绿藻15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海南省藻类资源的收集由20世纪的浅海区巨型藻类转向21世纪的微型藻类。2010年,马帅[9]对海南省微藻种质资源进行了收集、鉴定,在十余个样点采集的材料已经收集到了87株微藻,这些藻类均为生长速度快的,且以易于培养的绿藻为主,这些资源仅仅是整个藻类资源宝库中的一小部分。马帅所在的团队已经分离了600余份藻株资源[9]。底栖藻类以及微型藻类的调查研究为整个藻类的发展提供了资源基础。

3.2 制约因素和劣势

海南省地处中国最南端,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海南海藻产业发展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1)海南省地处热带,全年平均水温20℃以上,当前国内外海藻产业的整体形势为温带藻类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热带藻类竞争力明显不足,海南省藻类区域分布也显示出了这一点,海南藻类主产区主要分布在以海口市为中心的海南岛北部沿海地区,而炎热的三亚市海藻产量极少。(2)海南省远离大陆,气候灾害频发,致使海藻生产成本增加;(3)海南省整个水产品领域普遍存在加工率低、技术含量低等问题,在海藻产品加工产业中存在技术装备落后和管理水平落后等问题;(4)劳动力短缺,包括一般工作,以及藻类养殖技术工人;(5)政府在藻类养殖中缺少鼓励政策,科研经费投入不足。

4 发展海南海藻产业的建议

4.1 基于SWOT矩阵分析的海南省海藻类产业战略方案

基于表1海南省海藻类产业的SWOT矩阵分析提出以下2种藻类产业战略方案。

表1 海南省海藻类产业的SWOT矩阵

4.1.1 挖掘优势增长型战略方案

利用海南省海域辽阔等区位优势,海藻类种植技术完备、海藻类资源丰富、海藻质量高等优势,抓住国家和海南省地方政府对海南省经济发展的大力扶持,抓住海南自贸区的建设中提供的发展机会,提高海藻类产品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国际市场。

4.1.2 克服劣势扭转型战略方案

加工率低、技术含量偏低、高附加值产品少,是海南省农业面临的普遍问题,也是海藻类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其中,海南省一半以上的海藻类产品直接作为琼胶的原料来进行出售。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科研力量的加强。关于海南省海藻类产业发展的科研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力挖掘热带海藻类资源,当今社会发展趋势越来越重视海洋资源,要利用好海洋的藻类资源首先要了解有多少藻类资源,有多少巨型藻类,有多少微型藻类,海南省海域辽阔,且海域均处在热带区域,大力挖掘海南海藻类资源是发展海南省藻类产业的基础;第二、优势藻类种苗培育技术,找到优势的热带藻类之后,只有为农民培育出良好的种苗才能让藻类投入到实际生产当中,快速地发挥藻类产品的价值;第三、探索热带藻类种植技术,目前温带藻类种植技术较为成熟,热带藻类种植技术相对滞后,主要原因就是对热带藻类的开发不够,技术还不成熟;第三、高附加值海藻类产品的研发,高附加值海藻类产品的研制成功,必将扩大海藻类原料的需求,将会极大地刺激海藻类产业的发展。

4.2 发展海南海藻产业的建议

首先,相关部门应该鼓励海藻产业后续产品研发工作,后续产品研发是扩大产业需求的重要因素,这些产品包括食品、化妆品,也包括农业用的肥料等等,全方面开发海藻产业。同时,需要推动良好的海藻产业生产规范,相关部门需要均衡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目标,将海藻产业规划和发展纳入到整体规划,培养基层海洋资源利用推广人员,对海边渔民进行海藻养殖技术培训。当然,科研机构作为认知领域的先锋,应该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海洋强国战略,大力开展关于热带海藻的研发工作,扩展热带海藻的研究工作,涵盖收集中国南海藻类资源及热带藻类资源的应用,为更好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打牢基础。

猜你喜欢

养殖面积年产量藻类
石斑鱼年产量已破20万吨!2023年,你对这条鱼的信心有多大?
增长4.17%!年产量重回80万吨,2023年河蟹如何延续280元/斤的“高价神话?
养殖面积逐年减少!珠三角这条鱼曾风靡一时,为何现在渔民都不愿养殖它?
出苗量增长30%仍畅销!养殖面积、饲料容量再增!这条“网红鱼”开年拿下第一局
番茄小镇年产量达到500万千克
藻类水华控制技术及应用
细菌和藻类先移民火星
1斤鲫鱼能卖10元!现鱼苗紧缺,养殖面积和产量锐减!对这条鱼,养殖户是忍痛放弃还是继续坚持?
35元/尾却还是一苗难求!台山养殖面积锐减80%,这个品种还有未来吗?
吃蔬菜有个“321模式” 三两叶菜类,二两其他类,一两菌藻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