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水寨金矿地质背景及成矿远景浅析

2019-12-10黄首锐

有色金属设计 2019年2期
关键词:透辉石绿泥石矽卡岩

黄首锐

(广东省地质局第七地质大队,广东 惠州 516000)

0 引 言

矿区处于横沥凸起与惠阳凹陷的过渡带上,曾公嶂火山岩盆地西缘,羊草岗花岗岩体的北缘外接触带等极其有利的成矿构造部位。紫金—五华和莲花山两大断裂之间,松坑—好义北西向构造与之交接部位。

1 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有中上奥陶统龙头寨群(O2+3ln)粉砂质绢云母页岩、灰岩、大理岩、石英砂岩、砂质页岩、页岩、板岩,龙头寨群根据岩性组合不同可分为4个岩性段,彼此均呈整合接触。龙头寨群第二亚群(O2+3lnb),是本区的主要含矿地层,灰岩、白云质灰岩、大理岩等碳酸盐岩是本区的主要赋矿围岩。其次为中泥盆统桂头组(D2g)浅海相碎屑岩建造、上泥盆统帽子峰组(D3m)滨海相泥砂质沉积层。

矿区南部有平天嶂复式向斜,由南湖下倒转背斜、平天嶂倒转向斜及上淘金坑倒转背斜组成,其褶皱轴相互平行,大致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倾角较陡。

矿区断裂发育:较大的有潭颈凹—矮寨子断裂,分布于潭颈凹、矮寨子、风凰坳一带,长大于6 000 m,总体走向北东东,倾向北北西,倾角70°。

矿区主要发育有5条北东向、北北东向断裂(F1、F2、F3、F4、F5),总体倾向北西,局部倾向南东,倾角40°~85°。

F1断裂位于竹窝肚,可见长约500 m,宽3 m左右,倾向315°~323°,倾角40°~47°,角砾有石英斑岩等,呈棱角状,硅质和褐铁矿胶结,见有黄铁矿化。

F2断裂位于平天嶂南东侧,呈北东向延伸至三堆石,可见长约1 700 m,南西端宽约10~30 m,倾向130°,倾角60°~70°,北东端宽约3~5 m,倾向305°,倾角60°~80°。硅化、绿泥石化、黄铁矿等蚀变较发育。

F3断裂位于牛角窝,可见长约1 000 m,宽2~5 m,总体倾向340°,倾角70°~80°。断层切断V1、V2等矿体。硅化、绿泥石化、黄铁矿等蚀变较发育。

F4断裂位于金斗窝南部,可见长约1 000 m,宽1~3m。北东端延伸进入花岗斑岩和石英闪长岩中。总体倾向110°,局部倾向北西西,倾角70°~85°。硅化、绿泥石化较发育。

F5断裂位于背水坜,发育于石英闪长岩中,长大于500 m,宽7~10 m,倾向145°,倾角80°。可见黄铁矿化、黄铜矿化、方铅矿化、绿泥石化等,可形成该区构造破碎带型铅锌矿床。

区内岩浆活动频繁,侵入岩发育。主要有燕山二期石英闪长岩(δο2(2))、花岗斑岩(γπ2(2))、燕山三期二长花岗岩 (ηγ2(3))、石英斑岩(λπ2(3))等,其中以二长花岗岩出露面积较大,属羊草岗岩体北缘,以上侵入岩多呈岩株产出,少数呈岩基产出。

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碳酸盐化、绿帘石化、透辉石化、绿泥石化、角岩化、矽卡岩化等,其次为褐铁矿化、黄铁矿化、毒砂矿化。

2 矿体地质特征

矿区已发现6条矿(化)体,编号V1、V2、V3、V4、V5、V6,见图1。

V1矿体为含铜磁黄铁矿—褐铁矿体,位于牛角窝九山坑一带,产于龙头寨群第二亚群的透辉石、符山石和石榴子石矽卡岩和蚀变岩石中,呈不规则透镜状(可见分支复合现象),长1 300 m,宽2.3 m,产状:倾向203°,倾角60°。矿石呈致密块状。有用矿物主要有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毒砂等。经采样化学分析:含Cu 0.095 %~0.22 %,平均0.133 %、Tfe 24.60 %~41.18 %,平均33 %,并含Pb(0.52 %)、Zn(0.44 %)、Sn(0.115 %)、Ag3~4 g/t。未分析Au元素。

V2矿体为铅锌矿体,分布于牛角窝一带,产于龙头寨群第二亚群的透辉石、符山石和石榴子石矽卡岩和蚀变岩石中,呈不规则透镜状,推测长度1 200 m,宽3.2 m,产状:倾向202°,倾角55°。经刻槽采样,分析结果含Pb 0.39 %~1.21 %,平均0.65 %、 Zn 0.39 %。Sn 0.15 %、Ag 2.5 g/t。未分析Au元素。V3矿体为铅锌矿体,分布于上淘金坑一带,产于龙头寨群第二亚群的透辉石、符山石和石榴子石矽卡岩和蚀变岩石中,呈不规则透镜状,推测长度750 m,产状:倾向45°,倾角56°。经刻槽采样分析含Pb 0.57 %,Zn 0.48 %。厚度1.35 m。Au、Ag、Sn未分析。

V4矿体为铅锌矿体,分布于烂炉肚一带,产于龙头寨群第二亚群的透辉石、符山石和石榴子石矽卡岩和蚀变岩石中,呈不规则透镜状,推测长度700 m,产状:倾向235°,倾角50°。含Pb 0.53 %,Zn 0.62 %。厚度1.26 m。Au、Ag、Sn未分析。

V5矿体位于九山坑一带,V1、V2矿体之间,产于龙头寨群第二亚群的透辉石、符山石和石榴子石矽卡岩和蚀变岩石中,呈不规则透镜状,推测长度750 m,产状:倾向200°,倾角56°。含Pb 0.55 %,Zn 0.48 %。厚度2.55 m。Au、Ag、Sn未分析。

V6矿体位于金斗窝背水坜一带,主要赋存于北东向F5断裂内,长大于500 m,宽2.3~4.6 m,平均3.45 m,倾向145°,倾角80°。可见黄铁矿化、黄铜矿化、方铅矿化、绿泥石化等。Pb平均品位0.51 %、Cu平均品位0.17 %。

3 成矿远景浅析

3.1 构造条件

区内褶皱、断裂较发育。断裂表现为北东向断裂和层间构造破碎带较发育,多为导矿、容矿构造,与平天嶂复式向斜复合作用,易形成容矿有利空间。

3.2 岩浆岩条件

矿区地处燕山三期羊草岗岩体北缘外接触带,岩浆活动频繁,主要有燕山二期石英闪长岩、次花岗斑岩,为本区成矿提供了足够的热源、矿液。

3.3 围岩条件

区内出露中上奥陶统龙头寨群(O2+3ln)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在岩浆岩及构造应力作用下,易发生褶皱、层间破碎,为矿化富集提供有利空间,是成矿有利围岩。围岩的化学成分对矿化富集起促进作用,如成矿岩体接触带为大理岩、碳酸盐与岩浆硅铝组份作用产生矽卡岩化,在矽卡岩化带中铅锌金银多金属富集成矿体。

3.4 地球化学条件

根据1:10 000土壤剖面测量,发现该区有Au、As、Sb、Bi、Zn、Ag、Cu、Pb异常,异常沿中上奥陶统龙头寨群第二岩性段呈北西向、北北西向展布,异常套合较好,浓集中心明显,梯度变化较大,其中Au、As、Sb、Bi、Zn、Ag异常面积较大,且多具三级、二级浓度分带。Au最高1 130×10-9,平均9.68×10-9;As最高1 885×10-6,平均160.30×10-6;Sb最高64.8×10-6,平均9.0×10-6;Bi最高98.2×10-6,平均3.97×10-6;Zn最高1 690×10-6,平均115.22×10-6;Ag最高3.81×10-6,平均0.16×10-6。异常与区内已知矿化体相吻合,表明异常是矿致异常。

4 结 语

综上所述,矿区处于羊草岗岩体北缘外接触带,构造发育,岩浆活动强烈,成矿有利的碳酸盐岩层位,成矿条件较好。与矿区西约4 km的小坑金矿区地质背景完全相同,土壤化探异常浓集中心明显、且多具有二、三级浓度分带,异常梯度变化明显,硅化、碳酸盐化、绿帘石化、透辉石化、绿泥石化、角岩化、矽卡岩化等蚀变较发育,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猜你喜欢

透辉石绿泥石矽卡岩
透辉石在重质白云陶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绿泥石弱酸性解堵剂的开发与性能评价
八一
八一
激电联合剖面在判断矽卡岩型矿床矿体产状中的应用
广东茅岭铁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建瓯叶坑矿区透辉石矿床成因与找矿方向
粉煤灰制备陶瓷地砖的研究
Geochemical and geochronological studies of the Aketas granite from Fuyun County,Xinjiang:the implications of the petrogenesis and tectonic setting
WorldView—Ⅱ在青海东昆仑求勉雷克塔格地区矽卡岩型矿床找矿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