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3”学生德育课堂生活化的路径研究

2019-12-09龚贵祥夏雅宁

当代旅游 2019年9期
关键词:德育课实效性生活化

龚贵祥 夏雅宁

摘要:本文针对“9+3”学生的学习现状,在总结“9+3”学生德育课堂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9+3”学生德育课堂生活化的必要性及实施途径进行有益的探索,进而提高“9+3”学生德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促进“9+3”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9+3”学生;德育课;课堂生活化

一、“9+3”学生学习现状

“9+3”学生具有学习基础差、文化差异大的特点,为德育课教学带了很大挑战,表现为上课睡觉、玩手机、讲话、起哄,缺乏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很难达到德育课堂教学的目的。

二、“9+3”学生德育课堂生活化实施的必要性

(一)新形势下的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他强调注重启发性、体验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启发体验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人民论坛:把思政课讲得有滋有味》中强调:让思政课有滋有味,应避免“填鸭说教”,善于循序渐进,要寓理于例。这些都说明了要改变“9+3”德育课堂教学现状,必须要让课堂“活”起来,课堂要回归生活,回归活动,在“9+3”德育课教学生活化实践模式中寻找有效的路径。

(二)“9+3”德育课堂生活化的内涵

德育課堂生活化是指在教学中以“9+3”学生为中心,以生活为源头,以活动为载体,以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为导向,将“9+3”学生从枯燥的课本中解脱出来,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活动相统一,构建具有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和吸引力的生活化课堂,让“9+3”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活动、有体验、有感受、有分享、有理解生活世界的机会,引导学生不断关注生活、认识生活、创造生活,在体验生活中正确认识自我,以达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一体目标的教学模式。

(三)“9+3”德育课堂生活化的意义

(1)有利于发挥“9+3”学生的主体地位。德育课堂要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采用德育课堂生活化教学就能充分发挥“9+3”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主动体验、主动分享,从而获得最直接、最深刻的认识。

(2)有利于增强“9+3”德育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生活化下的德育课从“9+3”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感同身受,引起共鸣,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有兴趣了,德育课的吸引力就强了,从而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改善,实效性也更强了。

(3)有利于促进“9+3”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德育课教学生活化,学生兴趣浓了,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在活动中不仅能学到相关的知识,更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合作协作能力、沟通交往能力、组织能力、团队意识增强、集体观念增强等等,从而实现德育课的核心任务——促进“9+3”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9+3”德育课堂生活化的路径探索

(1)“9+3”德育课堂理念要生活化,体现课堂教学的主体性。要实现“9+3”德育课堂生活化,作为教师,要正确定位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是“主导”而非“主体”。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地位平等,坚持平等民主的教学理念,才有可能站在学生的立场想问题,才会明白学生的真正所需,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教学生活化。

(2)“9+3”德育课堂教学目标要生活化,突出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德育课的本质功能是“育德”。因此,在教学目标的生活化方面,我们更应该注意的是学生技能、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一定要关注“9+3”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体验,贴近生活实际。有了生活化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才能达到与学生的共鸣,从而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突出教学的针对性。

(3)“9+3”德育课堂教学内容要生活化,提高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要真正做到教学生活化,必须对内容进行慎重选择。在选择内容时要注意:①来源于“9+3”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②要突出时代性和针对性的内容。毕竟德育课也是政治课,必须紧跟时代潮流,也要对“9+3”学生进行一些说教,让他们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价值取向;③对现有的教材进行灵活使用。可以对普通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增加对“9+3”学生比较实用的内容或者删除部分太难甚至太脱离学生生活的抽象的、所谓高大上的理论;④根据地区、学校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发具有本地区、学校的校本教材。如:《生命教育》、《现代礼仪》、《心理健康教育》、《清音》、《班班有歌声》、《非专业能力拓展训练》等等校本教材都比较适合“9+3”学生;⑤充分利用学校德育资源库。(优秀影片、道德模范事迹、校刊、校园电视台等)

(4)“9+3”德育教学方式生活化,展现德育课教学的灵活性。在“9+3”德育课教学中,我们要采用灵活多样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如:案例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拓展训练活动法、参观法、社会实践教学法、讨论法、交流法等等,这些教学方法打破了传统的灌输式的方法,教学形式比较生活化,学生乐于接受和感兴趣,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9+3”德育课评价方式多元化,保障德育课教学有效性。要根据“9+3”学生实际的成长需求、生活需要,开展相应的评价活动。在操作过程中要坚持重过程轻结果的原则,具体如下:①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重过程轻结果。重视对学生参与各种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意志品质、学习方法、创新意识、合作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价,以促进“9+3”学生全面发展;②民主化评价,坚持家长、教师与学生评定相结合,结合家长、德育课老师、班主任老师、任课老师评价,也要进行“9+3”学生自评和互评;③激励性评价,善于抓住学生的进步,让“9+3”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④充分发挥“9+3”学生个人成长袋的作用。

四、“9+3”德育课堂生活化运用的再思考

我校经过几年的“9+3”德育课堂生活化教学改革,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很受“9+3”学生的喜爱,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教学效果反馈也很好。但也存在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如“9+3”德育课堂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是否都适合所有的中职生;生活化中有活动无体验问题;对“9+3”学生课堂活动的掌控能力等等。所以要想推广“9+3”德育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需要不断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1]许立群.教学生活化理念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的运用[J].中等职业教育,2009(17).

猜你喜欢

德育课实效性生活化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新时期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途径探索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评价方式探究
浅谈微课在中职德育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