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中·夏

2019-12-09胡钰炜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19年37期
关键词:雨景夏雨下文

胡钰炜

。。仲夏七月,最为炎热。世间万物都张开干涸的嘴,仰望苍天,祈求甘露。地上氤氲着热气,让人烦躁异常;护城河水位下降,更显清浅;路边的草打蔫儿了,垂头丧气的;流浪狗也慵懒地吐着舌头,卧在街角,满眼困意;热浪穿过茂密的叶间,应和着隐匿于枝干上的蝉语。②。。。。。。。。。。。。

。。山中的夏却不是这样的。③。

。。夏雨总是来得这样匆忙,这样激烈。豆大的雨点“啪嗒啪嗒”地落下,鸣蝉知趣地闭了嘴,只听得见雨点砸落在地上的声音。山间飘起了水雾,似仙境。竹笋在后山竹林里悄无声息地奋力生长着,玉米在雨水的淋洗下,绿得更加鲜亮,母鸡慢悠悠地躲在鸡棚里啄食,不时好奇地探出头去。雨是夏日里解暑的一剂良药,消去了萦绕在心头的烦躁。雨后是另一番新的世界。泥土散发出阵阵清香,烟囱里飘出袅袅炊烟,将大把的柴火填满炕灶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这时,鸣蝉又一声声地叫了起来,时急时徐。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但这并不显得吵闹。可口的菜肴,从锅中渐次出来,菜香飘散着,欢喜了家中的每一个人。④。。。。。

。。最兴奋的事,莫过于听蝉和捉蝉,这是乡下孩子茶余饭后特有的游戏。太阳愈烈,蝉叫得愈凶。可是又很难找寻蝉的身影,只好趴在树干上,仔细辨识,找准一只,迅速捉住,任凭这个小东西在掌心挣扎。我们常常比赛谁捉得多,绑上一段细绳或放进瓶子,得意扬扬地炫耀战利品。直到日落西山,才恋恋不舍地回家,再将这份童趣绘声

绘色地分享给母亲。捉蝉也是母亲儿时的游戏,她说:“玩玩就放了吧!这也是一条命呢,锅台上留着做好的饭菜,已经晾好了。”。。

。。这时,我才发现自己的肚子早已饥肠辘辘了,赶紧拿起碗筷,大快朵颐,觉得这粗茶淡饭比什么大餐都香甜。⑤。。。。。。。。。

。。夏就在这雨意蝉声的时光中悄然溜走了。如今,夏季虽已逝,这段流年过往将被我永久珍藏。⑥。。。。。。。。。。。。。。。。

。。。。。。。。。。。。。。。

。。。。。。。。。。。。。。。

。。。。。。。。。。。。。。。

。。。。。。。。。。。。。。。

。。。。。。。。。。。。。。。。。。。。。。。。。。。。。。

。。。。。。。。。。。。。。。。。。。。。。。。。。。。。。。。。。。。。。。。。。。。。。。。。。。。。。。。。。。。

。。。。。。。。。。。。。。。

总评

小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山中夏天的雨景和童真童趣,景色描写很有感染力,是一篇在炎炎夏日里读后,让人内心宁静的美文。作文之美具体表现如下:

1.场景开篇,吸引读者。习作以我们熟悉的夏日场景开篇,唤起我们对夏日酷热的认同,然后宕开一笔,为下文写山中夏日做了铺垫。这种对比手法的运用,也让后文的山中夏景给人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

2.景物描摹,细腻生动。对夏日雨景的描摹,非常细腻。雨点砸地的声音,山中雾气的意境,竹笋奋力地生长,母鸡探头探脑的憨态……这些细节的捕捉,足见小作者观察生活和感悟生活的能力,读后饶有兴味。

3.点面结合,详略得当。如果说雨景是宏观渲染,那么听蝉和捉蝉则是重点勾勒。捉蝉等一系列动词的运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孩童伶俐、顽皮的天性。母亲劝说我们放蝉,很自然地引出“锅台”“农家饭”等具有乡村特色的事物,且与捉蝉相契合,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温馨动人的乡村生活图景。

(董问博)

①题目用了间隔号,构思精巧,让读者不禁思考文中究竟写了什么?是写了山中的夏,还是夏日里的山?这样的题目,容易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开篇抓住人们对“夏”的普遍感受来写,写出了人们心目中的夏:酷热。在叙写热的时候,又捕捉了四个生活场景,构成排比,画面感极强,读来颇有趣味。

③独句成段,笔锋一转,直言山中的夏不同于城里,引出下文对山中夏的具体描绘。

④抓住山中夏的主要景物——夏雨。写夏雨的时候,小作者具体细腻地描摹雨中的景物:山间的雾气,绿得鲜亮的叶子,母鸡好奇地探头;然后又描绘了雨后的情景,点出了蝉声和炊烟,为下文的具体描绘做铺垫。

⑤本段為习作的中心事件——听蝉和捉蝉,细腻地描摹出捉蝉的动作,写出了孩童的顽皮。

⑥结尾简洁,言有尽而意无穷,让人遐思。

猜你喜欢

雨景夏雨下文
新媒体视野下文创产品的营销与创新
叶敏作品赏析
夏雨
雨景
大雨之夜
夏雨
去古代吃顿饭(上)
写微诗的时候,想起雨景截句
水能生火
夏雨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