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行业风险贷款的尽职免责机制

2019-12-09黄喆

银行家 2019年11期
关键词:信贷业务借款人信贷

黄喆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指出,要重点解决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不敢贷、不愿贷、不能贷”问题,“建立健全尽职免责机制,提高不良贷款考核容忍度”。中国银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商业银行要尽快建立健全民营企业贷款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结合民营企业信贷业务特点,本文就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款发放、贷后管理及清收处置等环节,责任评价、尽职标准及免责条件进行初步探讨。

健全尽职免责机制的必要性

伴随着经济转型及下行压力的持续加大,民营企业债务违约大面积发生,成为信用风险高发多发的客户群体,导致商业银行大量贷款不良。在不良贷款责任追究过程中,问责处罚的范围较广、比例较大。商业银行虽有尽职免责的规定,但大多是以出现风险至贷款形成不良时收回的融资占比,作为酌情从轻处理或免于问责处罚的标准和条件,尽职免责难以落地。信贷从业人员患上“恐贷症”,不敢贷、不愿贷,严重制约了基层机构业务发展的内生动力。

建立健全信贷从业人员尽职免责机制,研究制定错罚相当的尽职免责标准,既是国家宏观政策的客观要求,也是商业银行稳健发展的迫切需要。

尽职免责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按照健全完善的不良贷款责任追究机制,规范科学的责任认定程序,通过评议贷款形成不良和损失的主客观原因,依据客观事实界定相关人员履职情况,对因失职或因判断失准、风控失效、管理缺位,导致所在机构或经办信贷业务资产质量明显下降的责任人员,客观公正的问责处罚,是促进信贷资产质量稳定,推动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管理手段和制度约束。所谓信贷从业人员尽职免责,就是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度规章、尽职标准和条件,实施规范科学的责任评定,认定信贷从业人员勤勉尽责地履行了基本职责要求,在授信业务出现风险或损失时,可免于追究相关人员的部分或全部责任,包括经济处罚、组织处理和行政处分等责任。在尽职评价和免责认定工作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客观公正性原则。开展信贷业务尽职免责评价工作时,评价人员应以信贷业务发生时国家金融政策、行业信贷政策及当时的信贷管理制度、业务指引、业务流程作为主要依据,以评价调查掌握的事实情况为基础,本着对员工负责的态度,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实事求是、公平合理、尺度统一地出具评价结论。

尽职不追责原则。开展信贷业务尽职免责评价工作时,若信贷从业人员在业务办理过程中已全面正确地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度规章完成了规定动作,未违反禁止性规定,不存在主观故意违规意图或道德风险,应不予追究责任。

惩教相结合原则。开展信贷业务尽职免责评价工作时,对于评价为基本尽职的,应以批评教育为主,引导信贷从业人员正确处理业务发展与防控风险的关系,在依法合规尽职的前提下拓展业务。对于经评议界定为未尽职或违规事项导致信贷资产出现不良及损失的,诸如弄虚作假、故意隐瞒等行为及道德风险,应严肃惩处。

按照信贷业务形成不良或造成损失的因素分析,信贷从业人员免责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种情形:

不可抗力型免责。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直接导致出现不良贷款,或对不良贷款的形成具有关键性影响,且在风险发生后,相关工作人员及时揭示风险并第一时间采取了必要的减损措施。

行为尽职型免责。无确切证据证明信贷从业人员未按照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操作流程完成相关操作或未勤勉尽职;信贷业务流程中存在非主观恶意的轻微过错,但整个业务流程符合客户信息真实、风险释放有效、预警處理及时、追偿措施到位,没有道德风险,应予以免责。

服从执行型免责。由顶层设计特色场景、线上自动获客的在线融资业务或特定产品业务,无确切证据证明信贷从业人员未履行规定的正面清单要求,或触犯负面清单事项的应予以免责。在档案或流程中有书面记载,表明工作人员对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业务曾明确提出反对意见,或对相关业务风险有明确警示意见,但经上级决策后业务仍予办理且形成不良的,对该类工作人员予以免责。

完善尽职免责标准体系

设置各环节尽职标准和免责条件时,应突出考量未尽职或违规事项与实质性风险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是否是导致贷款形成不良或损失的重要因素。

贷前调查环节尽职免责标准

客户经理对信贷业务资料和调查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合规性负责。按照规定对借款人、保证人和抵押物进行核实,核实应以实地调查及线上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真实、全面反映和记录情况。

实地调查中如实记载了实地调查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内容。对借款人的相关人员进行了访谈,并以书面或电子形式记录,访谈人至少为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财务负责人之一。

查询借款人、保证人的征信情况,调查了解借款人或其实际控制人、或其控股股东及保证人在各行的授信情况、对外担保情况、征信情况。

查询借款人、保证人有无重大法律诉讼、有无重大处罚等负面信息,并进行了如实披露。

调查核实借款人股东及关联关系情况,对存在人员关联、股权关联等关联关系进行调查并真实反映。

核实借款人借款的真实用途,并确保贷款用途合法合规;对客户提供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和判断,重点关注现金流状况,并对报表中的关键项目、勾稽关系进行调查核实。

未帮助或授意客户对信贷资料造假。包括但不限于虚构贷款用途、伪造资金流水、粉饰财务报表、变造贸易背景、隐瞒事实真相等。

按照规定在信贷管理系统中真实、全面、完整地录入或导入借款人和保证人等各项信息。

核实借款人或第三人提供的抵押物权属的真实清晰情况,认真开展押品评估,押品评估价值处于市场价值的合理范围之内,保证当客户主动性还款意愿不强时,作为第二还款来源的抵押物易于处置变现并足值。

贷中审查审批环节尽职免责标准

审查人员应对客户经理调查报告进行风险分析,提出风险防范措施,表明风险评价意见,对审查意见的客观性、公正性、合理性负责,并对审查过程的合规性承担责任。授信审批人员应认真审阅调查报告、审查报告及其他相关材料,完成尽职审批,作出依法合规、客观公正、独立专业的授信决策,不受任何外部因素的干扰。

审查客户经理提交的信贷材料的完整性、合规性、合理性。发现授信业务存在不符合国家法规、信贷政策及准入标准的情况,进行风险揭示。對授信用途的合理性、逻辑性、合规性进行揭示。

未帮助或授意客户经理对信贷申报材料造假,对存在明显虚假或变造的资料、数据和要件进行了有效识别,并如实向授信审批人员报告及风险揭示。

在客户经理调查的基础上,审查借款人或实际控制人或其控股股东、保证人的征信情况、在他行授信情况、对外担保情况;对客户可能存在的关联关系与尽职调查人员进行核实,并通过关联授信控制集团或关联体的授信总额。

审查借款人、保证人有无重大法律诉讼、有无法院、工商、税务部门及相关行政部门的处罚等负面信息。

审查借款人财务数据勾稽关系的合理性,并对财务科目异动进行风险揭示。

对调查报告中反映借款人存在影响其履约能力的重大事项,审查人员应当在审查意见中如实反映,并对该重大事项对借款人履约能力的影响程度作出分析判断。

审批人应对借款人经营状况、资信情况、抵(质)押物或保证情况及其他非财务信息等进行综合判断,作出最终审批意见,严禁越权审批。

贷款发放环节尽职免责标准

放款审核人员应根据授信审批意见进行放款审核,确保审批意见中各项涉及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合规风险的放款前提条件均已落实到位,不得擅自变通、变更。

严格执行信贷资金受托支付的管理规定,确保资金划付去向与贷款申请用途一致。

对放款业务文件资料的表面真实性、完整性、合规性、一致性进行审核,并将信贷档案资料及时归档入库。

贷后管理环节尽职免责标准

贷后管理人员要定期或按审批要求开展贷后检查及贷款风险分类。采取多种方式核实贷款资金用途、合同履行、项目进展是否合理、正常,对于日常维护过程中发现和上级部门非现场监测发现的预警信号,严格履行现场核查职责,并及时进行处理与反馈。

跟踪了解保证人的经营情况,判断保证人的保证能力是否弱化、衰减;定期核实和重评抵押物状况及价值,防止抵押物毁损、灭失、大幅贬值情况发生,密切关注抵押物有无被法院查封及二次抵押情况,确保抵押权证真实有效。

贷后管理人员要管住客户现金流,定期对客户资金交易归行情况进行监测分析。

认真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定期核查借款人工商信息、股权变动、财务状况异动及其他金融机构信贷管控意见变化情况,并及时反映报告。

清收处置环节尽职免责标准

贷款风险形成后,不良贷款处置人员要加大清收处置力度,立即依法诉讼、申请查封,尽职追索,穷尽追索,克服和杜绝畏难及懈怠情绪,避免处置缓慢导致损失扩大,最大限度地维护商业银行权益。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猜你喜欢

信贷业务借款人信贷
关于“债”的事儿,你必须知道
小微企业借款人
破解小额信贷发展难题 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增长
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