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对策
2019-12-09白璐
白璐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应从舆论氛围的营造、利益分配格局的优化、现实场景的构建、保障机制的完善等方面着手。构建基于生活维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舆论氛围应不断加强传播语言、传播方式的完善及优化,实现和丰富基于生活维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舆论氛围。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对策
一、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环境
一要注重官方舆论传播与生活化叙事相结合。要在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同时,通过生活化的语言,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体验、共同学习的良好氛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统领,传扬、聚焦社会正能量。要改进传统的“自上而下”和权威式的发声,学会用老百姓的语言表达并引领价值观,从人民群众生活出发,关注百姓生活,使传播方式更加灵活多样、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使传播语言更加形象生动,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声器”,而不仅仅是简单的“传话筒”。不但要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广度”,更要增加宣传“深度”,想群众所想、思群众所思,解决群众现实问题,创新宣传的载体,充分调动普通群众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中的积极性,增强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二要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自媒体舆论环境。与传统的信息传播相比,网络信息传播的范围更广、速度更快,媒介资源便捷,网络的出现使得每个网民都成为一个“自媒体”。在网络环境中,网民通过互聯网进行舆论表达,表达渠道公开、透明、快捷、广泛、互动性强,公众拥有了更真实、更充分的表达空间,体现了自媒体环境下媒介传播的新特征。这就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必须注重网络自媒体作用的发挥,更加适应分众化、差异化的信息传播趋势,构建起更加自由、开放的舆论生态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格局。将自媒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相结合,通过线上互动、线下沟通,引导网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
三要发挥意见领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曾指出:“做好宣传工作,一定要把握好时、度、效”。因此,有必要及时发声、培养意见领袖。应进一步树立舆情理念,对热点事件必须有鲜明的观点与正确的立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榜样力量的塑造,培养“意见领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网络大V”,积极利用网民的从众心理和群体极化效应,引领网络舆论方向。增强广大群众的是非判断能力,坚持理性、公正、客观、谨慎的态度,避免不良信息误导大众,更要提防别有用心之人的煽动,构筑起反分裂、反渗透、反破坏的钢铁长城。
二、以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中心
一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要深刻把握新时代和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经济发展规律,引领经济向高质量阶段发展,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调整经济发展结构,使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民生。
二要构建公平合理的社会生活环境。只有社会公平、公正,才能够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性与情感认同,应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机制、缩小贫富差距,加强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社会保障条件的改善,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使广大人民群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只有消除地区间、地域间、行业间的发展不均衡、不平等,才能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应加快精准扶贫力度,使得群众能够充分就业和创业,推进所有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贫困乡、贫困村如期摘帽出列。特别是要改善偏远地区人居生产生活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为人民群众谋福祉、谋利益,增强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改善的基础和动力,使广大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满足感,使广大人民群众成为接受、拥护、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力军。
三、构建现实场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要注重家庭生活场景构建。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谈到“家风”的重要性以及“小家”与“大家”的关系。所谓“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国风之本在家风”,应注重家风的引导和塑造,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良好的家庭道德品质和正确的审美标准。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社会公德与家风相融入、相衔接,挖掘保护、传承和开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吸收传统文化的养分,使得传统文化反作用于核心价值观,成为“润滑油”和“催化剂”。
二要注重社会生活场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必须要立足基层、服务社会,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场景构建的规划与统筹。针对传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过程中政府干预较多、行政性色彩较浓的问题,应积极转变思路,走好“群众路线”,充分发挥和挖掘群众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的主体作用和参与作用,更加注重各项社会活动的群众性、娱乐性、趣味性、参与性,使得人民群众更加关注并真正融入宣传和传播活动中来。加强在人民群众婚礼、节日、典、饮食、历史、宗教、民俗、文艺、体育等社会活动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入,通过社会生活场景构建,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民群众现实需求的“契合点”。加强“重大典型、道德楷模、最美人物、身边好人事迹”的典型榜样传播,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工作更加贴近群众生活,更加“接地气”。
三要注重网络生活场景构建。推进“互联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使网民能够积极、理性、正确地使用网络工具,牢牢占领网络舆论阵地,缓解当前多元化的网络意识形态、西方敌对势力的网络舆论抨击等不良影响。利用好网络社交媒体平台,根据“微时代”媒体传播的新特点,建立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站、论坛、微信、微博,要加强微访谈、微直播、微话题、微博、视频、动漫、图解等正面信息的宣传力度和传播效果,构建自由、平等、开放的对话平台,使群众在畅所欲言、互动讨论中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程度,增强价值观引导的吸引力与回味力。
参考文献:
[1]陆添羽.利用新媒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39).
[2]于丽丽.新媒体视阈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03).
[3]李春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