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文化建设中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
2019-12-09丁素华
丁素华
摘要:党的基层党组织直接担负着联系、组织、团结广大人民群众,是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的重要基础,更是党在基层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重心和根基。在新时代,红色文化旅游已经成为一个发展趋势,要让基层党建工作在红色旅游文化中发挥优势,就必须注重基层党建工作激励机制的研究,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在基层党建工作发挥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红色;旅游;基党组织;建设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的召开,标识着中国伟大的事业进入了新的时代。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了在新时期,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战略部署。新时代,党的建设基本原则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坚持党对政军民学商,东西南北中的领导。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意识,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指导方针就是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体思路要遵循四个一,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就是全面推荐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始终把制度建设贯穿其过程。新时代党的建设目标就是把我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满意、经得起实践考验的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在中国事业的不同阶段发挥着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时刻保持着昂扬的战斗力和时代精神的倡导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独特的特征就是坚定不移、持之以恒的坚持党的领导,办好中国自己的事情,成就的取得的关键也在于坚强的党坚强领导。天下将兴,必有源源。党的十八大及十九大以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矢志不渝地坚决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党,大力解决人民群众反应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具有根本性威胁的问题,已经形成了不敢腐败的态势,不能腐的制度、不想腐的意识,党内政治生活发生了新的变化,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坚定明确、党性更加矢志不移,党自我管理、自我提高、自我进步、自我上进的风气巍然形成,党的执政根基和人民血肉关联根国家紧密,这为党和国家良性发展提供了坚强、厚实的政治空间。通过对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战略分析可以看出,党的建设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常抓不懈正风肃纪等等。基层党组在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及时把握党的方针政策,把党的精神落实到人民群众中去,落实、抓实。党基层组织是基层工作和提升人民群众精神面貌和战斗的基础,担负着党在基层直接和普通人民联系的纽带,是带领人民群众、团结人民群众、引导人民、组织人民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职责。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科学规划组织设置,提升组织履盖面,创新活动载体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红色旅游文化建设中的基层党组织,要及时构建、完善让基层党员教育、学习、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的长效机制,要重视党建工作的激励机制研究。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是促进党员先进性教育和保证党组织增强活力的重要条件,在红色旅游文化建设中基层党建工作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红色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
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明确指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红色文化旅游社区、基层党组织是党千千万万基层组织的一部分。要清晰的看到红色旅游文化建设中基础党组织存在的问题。随着乡村建设的加强,旅游文化的兴盛,红色旅游文化也成为热点,这些新的变化对红色旅游地区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部分基层党建工作的目标定位有待进一步明确
通过大量的调查报告显示,部分红色旅游基层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和监督保障作用仅仅流于形式,缺乏在实际工作中开展的可操作性,文字表述多,实际开展少。
(二)党建工作队伍建设需要更加科学化,专业化
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存在需要提高的方面,具体表现为:一是党务工作者多以兼职为主,专职为辅;二是对兼职人员要求不够科学合理,入职要求偏低;三是年龄结构分布不合理,年龄在30 岁以下和50 岁人员偏多;四是业务提升和培训不足,党的知识能力欠缺。
二、基层党建工作需要激励机制
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好的基础是不行的,党的建设重点在基层组织,因此,在新时代,新要求下,如何发挥好党的基层组织作用并创新发展成为激励机制的逻辑起点,要把理想信念和激勵机制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基层党组织的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激发党务人员的工作热情
人是主体,在任何工作中要想尽办法发挥人的积极主动性以便提高工作效率,但工作效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能力,二是意愿。在这两个方面二者互为支撑,不可分割,能力是基础,意愿是关键。知识、技能、经验等能力要素很好完成工作任务的基本,如果没有这些能力要素作为前提和基础,想要确保工作任务圆满完成是不可能的。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工作效率的高低与个体的工作意愿成正比的。人在意愿的意识支配下,才能很好的发挥热情,产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工作意愿从来都不是从天而降而是在实际工作中慢慢养成的。从组织这一方面来看,工作意愿的大小和积极怠慢则是制度对工作动机的激发,这可以激励机制的构建与实施。因此,构建适合红色旅游地区实际的基层党建工作激励机制成为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从而激励党务人员工作者意愿和热情。
(二)有利于提高党建的工作绩效
绩效是管理学的一个概念,从更微观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来看,绩效主要是指主体的投入和产出的比,比例越高就说明绩效高,其主要包括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而组织绩效自然的建立在个人绩效的基础之上,但组织绩效是个人绩效的高校叠加而不是简单的加减。
三、红色文化旅游中基层党建工作激励分析
激励作为一种手段是管理中的重要方法,作为现代管理理念和策略,是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实现管理目标而采取的策略、方法、措施或手段,从本质上来说,激励机制是管理者为最有效实施组织目标而必要采取的制度、行动方案和反馈体系的一种先行设计。从管理心理学方面来看,个体的一种有意识、思想的活动行为主体,工作者的意愿以及主观能动性自然要与环境、需要、动机和目标等这些因素有关:个体由于受到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需要诉求;需要一旦成为一种不断渴望实现的诉求时,自然会产生积极的动机动力;動机推进个体产生有目标的行为;最终,目标得以达成,行为终止结束。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始终处于变化流动中,新的环境自然会激发人产生新的需求,随之出现了新的动机。因此,任何激励机制的构建和创新都要合乎这一自然的规则,并自己的激励机制建立在这种行为模式的基础之上,红色旅游文化建设中的基层党建工作当然也不能对这漠然不顾。
四、红色旅游文化中基层党建工作新路径
再高的楼房,再伟大的事业如果没有深厚的基层支撑是难以成功的。党的历史以及现如今取得的成就足以说明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目前,我们党人数居多,基层组织450多万,党的各项事业的推进和战斗力都在这些基层组织中。十九大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发挥好基层党支部在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中职责作用,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因此,如何有效发挥党组织和基层党支部在旅游文化建设和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成为时代课题也是当务之急。
(一)完善党员权利保障机制,激活党内活力
民主和谐、协商的氛围理应成为新时代党组织的主旋律。要充分发挥每个党员个体的民主,不搞一言堂,这是激活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基础和内在动力。
(1)认真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建立党务公开透明制度。对有关的重大决策、干部选拔、任用、发展党员、干部培养、党员教育、党员管理等方面的内容,都要通过合适的形式进行公开、公布,切实落实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这一职权。
(2)提高党员的监督权。要做到重大情况党内先通气,事关重大的文件党内先传达,重大决策的决定党内先发扬民主,重大事项的实施党内先发动,重发发挥党员的监督权利。
(3)营造和谐民主氛围,激活党内生机和活力。基层党组织要遵循《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精神,积极参与本单位一些相关的活动,比如:建设、项目等。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利益机制,促进党员全面发展
新时代,新的发展理念将是共享、协调、绿色、开放等全面发展,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十九大明确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因此,党组织也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激励、关怀、帮扶等手段来实现爱护基层干部,关心照顾好老党员、帮扶困难党员的工作,促进党员全面和谐发展。
(三)以共同的理想信念为追求,不断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共产党人具有大公无私的崇高品质,在新的时代,共同的理想信念是克服困难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精神共同力量。要紧紧结合共同理想信念和党员个性化的需求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共同理想信念的感召下,不断的攻坚克难,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完善、畅通党员发展激励机制
(1)不断吸收新鲜血液。党组能否发挥先进作用,与党员的素质和政治觉悟有很大的关系,要造就大批优秀回乡青年充实到党组织里面,把思想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突出的青年才俊吸收到党组织里面。
(2)采取最直接的评价机制,体现评价的科学性。没有基层党员和群众的参与评价,对党组织的评价就缺乏群众基础和真实性,生活在基层的党员和群众最有发言权,要善于倾听他们的声音,采纳他们的意见,接受他们的监督,从而提高党组织的科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赵肖.乡村文化旅游产品供给侧改革的实现路径[J].农业经济,2018,379(11):46-47.
[2]王韬钦.文化振兴视阈下乡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内生逻辑及路径选择[J].科技促进发展,2018(12).
[3]郑耀星,储德平.区域旅游规划、开发与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宋伟.完善高校党建工作激励机制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9(18):14-16.
[5]黄利军,符玥,刘兴华.构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激励机制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5(4):3-4.
[6]杨泉明.关于新时期加强高校党建的几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