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马铃薯玉米秋马铃薯栽培技术

2019-12-09杨巍

农业与技术 2019年21期
关键词:栽培技术玉米

摘要:三门县山区耕地面积比较大,但因农业生产效益低,冬季抛荒比较严重。马铃薯、玉米是当地居民喜欢食用的农产品,尤其是本地品种“小黄种”马铃薯、甜糯口味的鲜食玉米等农作物,长期以来市场销量比较大。马铃薯和玉米在当地有较好的种植传统,但种植时间比较集中,大部分在2月后开始播种,到5月下旬开始陆续采挖食用,全年空档时间长。

2016年三门县农技推广部门在本县山区推广“春马铃薯-玉米-秋马铃薯”栽培模式,效益较好。春马铃薯产量1300kg/667m2,产值4160元/667m2;玉米产量750kg/667m2,产值1800元/667m2;秋马铃薯产量1050kg/667m2,产值3990元/667m2。合计2016年产值9950元/667m2,生产成本5189元/667m2,纯利润4761元/667m2。目前三门县推广面积133.33hm2以上。

关键词:春马铃薯;玉米;秋马铃薯;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1115041

1 茬口安排

春马铃薯选用“东农303”品种,播种时间在12月中旬,采用小拱膜覆盖,翌年4月中旬开始采收,4月底收获结束;玉米选用“浙凤糯3号”品种,3月底采用双层薄膜育苗,4月中下旬移栽,7月初开始采收。秋马铃薯选用本地“小黄种”,8月上中旬播种,10月底—11月中旬收获。

2 春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2.1 选用良种选择早熟、高产、优质马铃薯品种“东农303”,同时要求无病虫、无冻害、表皮光滑、新鲜、大小适中的薯块作种薯。一般选50~100g大小的薯块为好。如种薯不足,也不应低于15g,即2125~150kg/667m2。

2.2 切块

作为种薯以20~50g左右的小薯块整薯做种最好。大薯块做种,要处理好切块,切种薯一般都在室内。切薯块播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节约种薯,打破休眠。切种薯时必须注意切刀严格消毒,切刀快、薄,绝对干净利落,一般准备2把刀,1刀泡在75%酒精液、0.1%高锰酸钾溶液或盐水里进行消毒,每切1次消毒1次,当切到病薯时马上淘汰病薯及时换刀。经过认真消毒,可大幅度降底马铃薯各种病害的发生。马铃薯芽眼的萌发具有明显的顶端生长优势,即密集在顶端的芽眼首先萌发。生产上为了促使提早发芽和发芽一致,提倡将薯块纵切,平分顶芽,如薯块大,1个马铃薯需要多次分割时,也应尽量利用靠近顶端的芽。

2.3 催芽

春马铃薯催芽时提高土温是关键。因地制宜在平整的地面上覆盖1层厚10cm左右稻草,再将选取的种薯平放在上面,再覆1层稻草,进行提温催芽,用喷水壶进行浇水保持湿润状态,温度在20℃左右即可。

2.4 精细整地播种前进行精耕细整,做成畦宽170cm,沟宽30cm,沟深10~13cm,排灌方便,防止积水,畦面呈龟背形。

2.5 施足基肥,配施磷钾肥马铃薯一般很少追肥,地膜覆盖栽培时可将所有肥料全部作基肥施入,在播种前用腐熟鸡栏肥720kg/667m2,施入沟、穴内,高浓度优质三元复合肥50kg/667m2、碳酸氢铵50kg/667m2、过磷酸钙25kg/667m2,施用氮、磷、钾等肥料要均匀施在距种薯5~8cm的行间,严防化肥与种薯直接接触引起肥害烂种。

2.6 适期早播播种时间在12月中旬,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排种后用土覆盖3~5cm厚,三门县12—翌年2月下旬属于低温气候,所以春马铃薯播种到出苗要防止低温影响。一般地温低于8℃时,要求在垄上盖层地膜,可提温3~5℃,利于出苗整齐、早出苗、早结薯、早上市。

2.7 适度密植

按常规栽培法,在翻耕作畦后播种,每畦播4~5行,播4500穴/667m2左右,地膜覆盖提早收获的可适当提高密度到6000穴/667m2。为防止晴日高温情况下畦边薯苗接触棚膜而烫伤,播种时畦边应尽量多留余地。

2.8 田间管理

春马铃薯从播种到出苗一般需要40d左右,即1月底出苗,出苗后3~5d,视出苗情况及时刺破地膜引苗,使薯苗伸出膜外,但尽量小口引苗,同时用细泥将地膜破口封住,以增加保温性。破膜时间尽量选择晴天进行,避免在阴雨天或冷空气来临前进行。破膜前如天气预报有冷空气时则可适当推迟2d左右。

2.9 及时收获

在4月中旬开始采收。一般商品薯不一定在生理成熟期收获,只要块茎达到市场要求时,即可根据市场行情需要进行陆续采挖上市。收获过程中,要尽量减少机械损伤,并要避免茎块在烈日下长时间暴晒而降低食用品质。

3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3.1 品种

选用“浙凤糯3号”,播前晒种1~2d,除去病虫杂粒。

3.2 选地整地

選择肥力中等、排灌方便、便于管理的沙性土地。选好地后进行深耕20~25cm,细耙,使土壤细碎疏松,均匀平整,为了排灌方便,开好“四沟”,沟沟相通,排灌畅通。

3.3 育苗

育苗时间在3月底,育苗地选择地势高燥、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地块作苗床,在播种前适度深翻旋耕均匀。需苗床9m2/667m2左右,一般育苗盘长60cm、宽30cm、高4.5cm,每盘100个孔,按播种密度决定秧盘,40个/667m2左右,苗床每畦宽1.2m,摆2盘育苗盘,摆盘前先在畦面放1薄层细土,播前在盘穴中放入3.5cm的营养土,选晴天进行。播种后用地膜覆盖,再盖上小拱膜。当种子发芽顶土出苗时应立即揭去地膜,保持土壤湿润,至2叶1心时移栽。移栽前3~5d拱棚早揭晚盖通风炼苗,提高秧苗的抗寒能力和成活率。

3.4 移栽

4月下旬移栽,选晴天进行,密度(行株距)为0.5m×0.38m,3200株/667m2左右,选择健壮均匀的秧苗双行定向栽植(畦宽连沟1.3m)。穴内土要细碎,苗要栽正。栽后浇定根水,使土壤随水沉降,根与土自然结合。

3.5 肥水管理

施足基肥,移栽前,均匀撒施鸡栏肥40kg/667m2、优质三元复合肥30kg/667m2,然后进行翻耕。大喇叭口期(抽雄前7~10d,10~11叶出现时,7~8叶展开,此时用手可摸到顶叶下的雄材)重施攻穗肥,施优质三元复合肥15kg/667m2加尿素5kg/667m2;抽雄后去除多余小穗,每株留长势粗壮均匀的1~2穗,提高商品性,夺取高产稳产。移栽后,应注意田间水分管理,及时清沟排水,防止积涝;苗期应保持湿润,适度干旱,促进植株根系深扎、健壮生长,防止倒伏;拨节期以土壤湿润为主,喇叭口期可以保留田沟寸水、营造湿润环境、促进大穗全穗的形成。

3.6 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选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措施,播种后出苗前,采用草甘膦+禾耐斯(或乙草胺)及时打封闭,4~5叶期看田间杂草情况,如杂草较多,打玉米专用除草剂(苞卫或莠去津等),后期结合中耕培土除草,药剂防治严格遵守用药时期、安全间隔期,降低农药用量。主要病害有大小叶斑病、纹枯病和锈病等,主要虫害有地老虎、蝼蛄、玉米螟和大螟等。播种后注意查看喜鹊、鸽子等鸟类的危害。

3.7 及时采收

一般在吐丝后20d左右,应结合外观做到分批采收。采收时间在10∶00前或15∶00后,采收时应连苞叶一起采收,采收后应放在阴凉处。

4 秋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4.1 种薯选择

品种选用本地品种“小黄种”,选择无病虫、表皮光滑、新鲜、饱满而没有大量发芽的薯块作种薯。用种量为150kg/667m2左右,30~40只/kg。种薯在播种前需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种薯消毒和打破休眠,用多菌灵500倍液与5~10mg/kg的赤霉素混合液浸种15~20min,沥干后置室内阴凉处催芽,待腋芽萌动后再播种。

4.2 精耕细整

机耕整地的好坏是保证马铃薯高产的基础。机耕后要求细作,做到精耕细整,使土壤疏松、透气性好,提高土壤的蓄水、保肥和抗旱能力。机耕应做到畦面宽120cm左右,1畦种2行;沟宽20~30cm,深15~20cm,围沟(稻田)深30cm,开沟时取出来的泥土要均匀地抛撒在畦面中间,畦面整成龟背形。

4.3 施足基肥

基肥按施腐熟鸡栏肥200kg/667m2、优质三元复合肥30kg/667m2、氯化钾15kg/667m2。结合精细整地,进行集中开沟施入,把肥效发挥到最好。

4.4 播种

采用小整薯播种,播种时间在8月上中旬,播种时应力争在早晨9∶00以前完成。此时早晚气温开始凉爽,但中午仍是高温炎热,土壤干燥,马铃薯幼芽经不起烈日曝晒,应在早晨天凉、地凉、水凉时栽种。栽种时宜分期分批进行。选芽长3~4cm,芽上发青,芽下有根的薯块先栽,以减少薯块烂坏和缺苗断垄。秋马铃薯生长期短,长势也不旺,其密度一般5000棵/667m2左右。

4.5 补苗和灌水

秋马铃薯病虫害比较严重,容易造成缺苗断垄,应及时补苗。马铃薯薯块能供应苗期的水分与养分,但秋薯生长季节常会遇到干热天气,气温高,蒸发量大,薯块会因大气及土壤过分干燥而失水干瘪,影响生长,因此,须及时灌水,时间避开中午高温,不要漫上畦面。

4.6 中耕松土

中耕松土有利于降温、保墒、通气,减少烂薯。秋马铃薯一般中耕松土2~3次。当幼苗长至3~5片叶时,应根据苗的长势追施1次,追施20kg/667m2尿素作提苗肥;齐苗后至封行前,马铃薯田块杂草生长迅速,应进行1~2次中耕除草;苗高16~20cm时,中耕结合培土,有利于结薯,防止“露头青”以及避免后期薯块受冻。

4.7 加強病虫害防治

秋马铃薯主要病害为晚疫病和青枯病,主要虫害为蚜虫、蛴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应加强田间管理,如发现病虫害及时防治。

4.8 及时收获

在10月底—11月中旬采收。秋马铃薯不耐严霜,但可耐轻霜。初霜损伤部分嫩茎、嫩叶时,块茎尚能利用地上健壮茎叶中的养分继续膨大,可适当晚收,视行情陆续采挖上市。

参考文献

[1] 何贤超.陈坚平.陈小辉,等.大棚甜瓜套种春玉米及花椰菜的优质高效生产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7,37(12):69,74.

[2]杜龙岗.甜玉米科甜13的选育及移栽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35,637.

作者简介:

杨巍(1966-),男,农艺师。研究方向:农技推广。

猜你喜欢

栽培技术玉米
收玉米啦!
玉米适当晚收好处多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